新華社南昌5月31日電(記者姚子云)全身暗灰色,深暗的毛尖呈棕色;背部黑色,尾腹及尾側毛色純白,一條醒目的白尾;頭頂兩角及其周圍有長而蓬散的棕黃色毛,像染燙過的黃髮。近期,在江西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紅外攝像機多次捕捉到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麂的蹤跡。
黑麂被學術界稱為「世界上最神秘的鹿科動物」,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I保護物種。自19世紀發現和命名以來,其分布地就局限於贛、皖、浙、閩的幾十個山區縣,屬於分布狹窄、種群量小、難以發現的物種。
2011年4月1日,紅外攝像機拍攝到兩隻未曾在保護區出現的動物「闖」入鏡頭。「難道是黑麂?」保護區高級工程師程松林心頭一緊。「經過仔細比對,確定黑麂現身江西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在上世紀80年代,黑麂的模式產地寧波附近已經沒有其活動蹤跡。」程松林介紹說,2011年在江西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黑麂,打破了1981年之後國內學術界30年沒有發布黑麂新分布地的「沉寂」。
目前在保護區兩片核心區及其相鄰的緩衝區、實驗區,有10餘個紅外相機點拍到了黑麂的照片和視頻,初步判斷保護區內有一個較為穩定、健康的種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