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得準的秘密:水銀體溫計從入門到精通

2021-01-14 民航機務論壇

關於熱量,我們聊過很多,特別是飛機的空調系統、引氣系統,起落架的剎車系統也涉及過,這一次是關於人體的熱量。



如果你使用水銀體溫計……


挺新的體溫計,怎麼「甩」都還是上次的溫度,它是不是壞了?

還是新的體溫計,只不過在家裡放了個把月,拿出來一看水銀柱「斷了」,找不到替代品怎麼辦?

總算有了一支正常的體溫計,「夾」了3分鐘,夠嗎?

取出來老半天了,費老大勁也找不到水銀讀數在哪裡,怎麼辦?用不用重新測呢?

測出的體溫還不到36℃。倒是沒有發燒,難道是人要「涼」了麼?

費老大勁才把體溫計「甩」出35.5℃,甩不動啦,可以測了嗎?

火急火燎地「甩」出一身汗,測出居然37.4℃,這是要「身心俱焚」了嗎?

工科學生表示:事發突然,我只有實驗室溫度計,能不能湊合一下?

用過測溫槍,又是電子產品又很方便。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要費勁使用那麼麻煩的水銀體溫計?


莫急、莫急,在文末給出答案。不過,為了確保能理解、掌握,需要先看一點理論。這裡儘量為你寫得通俗易讀……






水銀測溫計,外部是玻璃,內部的空腔內只有水銀,凡是沒有水銀的地方,都是真空。


水銀測溫計的原理是「熱脹冷縮」。水銀的體積對溫度特別敏感,而玻璃的導熱性很差。在測溫端,測溫泡主要是水銀,是特別薄的玻璃包裹著比較多的水銀,因此是「熱敏感」的。在測溫泡上方的刻度端主要是玻璃,是比較厚的玻璃柱中間夾著特別細的水銀柱,因此這部分是「熱絕緣」的。



測量體溫時,測溫泡被人體加熱。由於「熱脹」,測溫泡推著水銀柱往上爬,直到測溫泡的溫度和人體完全相同時,水銀柱停在了體溫的數值上。


取下體溫計以後,測溫泡會被環境中的空氣冷卻,由於「冷縮」,測溫泡的體積很快縮小,並試圖藉助水銀分子的內聚力把水銀柱也拉回去。但是,在測溫泡的出口處有一個U形彎折,此處的阻力比較大,分子力無法克服阻力,所以水銀就在這裡斷開,上面細長的那段也就被「鎖定」了。


為了保證水銀柱在刻度範圍內能有很高的精度,容納水銀柱的管路被設計得特別細,因此讀取體溫數值也很費勁。刻度範圍一般是35℃-42℃。




測量之前,要使勁「甩」體溫計,是為了藉助離心力,讓細長的水銀柱克服U形彎折的阻力,儘量地回到測溫泡。所以「甩」的動作要讓測溫端的運動幅度比刻度端更大。要握著刻度表,而不能反過握著測溫泡來甩動。


採取什麼姿勢,並沒有統一的技術要求。動作不需要優雅,但有人說跳著甩,就是胡說了。從「離心力」來理解,只要擺動的角度、幅度夠大、甩的時候快一些,一下一下來,很快就好了。



有朋友表示現在的體溫計沒有以前的那麼好「甩」了。也許只是「鎖定」得更好了吧?但是,如果確實握著刻度表,並且動作要點也是對的,還是始終甩不下去,那麼也許體溫計真的壞了(完全「鎖死」)。筆者手頭的這隻體溫計,大約要30下才能從接近37℃甩到35℃。有的人技術更好,可能更快。


在使用之前,只需要「甩」到比預計的體溫低、並且所有水銀都連在一起即可以(U形那兒連上了)。之所以一般要求35℃以下,是因為35℃明顯低於正常體溫下限,有操作裕度。





如果不得要領,整出一身汗才「甩」到35℃,怎麼辦?沒關係,35℃肯定高於環境空氣的溫度,即使不立即測量,由於「冷縮」以及U形彎折的存在,這個35℃是會被「鎖定」的。所以,休息一會兒再測,要不數值偏高了,測完指定要瞎擔心!



人體溫度在靜息時較低,運動之後體溫較高。所以,即使在比較不講究的小診所,也是由醫生來「甩」而不是讓病人自己來,除了因為醫生更專業,也是為了讓病人保持平靜。總之,測量之前先保證休息。如果休息不充分,希望通過延長測量時間來彌補,也是不行的。因為在恢復平靜之前,測量到的最高體溫會被「鎖定」。


測量時,需要等待足夠的時間,才能使測溫泡被完全且均勻加熱,因此腋下測溫一般建議5-10分鐘。如果時間太短,測出來的數值可能會偏低。




實際上,由於體溫計優秀的「鎖定」功能以及應當在平靜時才測量,對於居家使用而言,建議在每次測量體溫以後,收起體溫計之前「甩」它,為下次使用做好準備,而不必等到下次使用前才「火急火燎」地進行這個操作。這是關於保存的第一個注意事項。


事實上,這很像是民航飛機維修裡對於工具保存的一般要求。工作完成以後、歸還工具之前需要對工具進行「歸零」。當然了,必須承認這個注意事項不是必須遵循的、沒有相關法規和國家標準,它只是出於職業經驗的一點個qiang人lie經jian驗yi。


第二個事項是關於如何放置。可以平著放、立著放,但是立著放必須是正著立(測溫泡朝下),不能倒立。倒立有可能會讓原本被「鎖定」的那段水銀柱慢慢地離開U形彎折,或者斷成幾截,再使用的時候,就很難甩回去了。除此之外,玻璃是易碎品,因此建議使用保護套。藍色的帽子能卡住刻度端。



有朋友指出,體溫計的水銀柱那麼細,液體的「表面張力」就能保證它不斷開。可這是能保證一直完全靜止時的理想情況。如果倒立放置以後受到顛簸,就可能發生斷開;另外在某些情況下,體溫計跌落後玻璃未必破裂,水銀柱倒可能斷開。


理解原理之後還能夠明白:只要玻璃沒有破裂,水銀柱斷開的體溫計是可以修復的。把體溫計放入一杯溫水中,保持測溫泡向下,等待測溫泡裡的水銀緩慢上升來實施「救援」;等到全部水銀都能完整相連時,把體溫計從溫水中取出、等待冷卻;最後再「甩」回去,一支好的體溫計又回來了!注意第一不能是很熱的水、第二必須全程監控,當水銀柱完全填滿內腔以後,如果繼續加熱,體溫計就要爆裂了。


如果是玻璃破裂了,仔細收集好,包裹後才丟棄。一般情況下無須擔心水銀揮發被吸入,水銀是最難揮發的液態物質。




現在可以解答文章開頭的那些疑問了。


Q1、挺新的體溫計,怎麼「甩」都還是上次的溫度,它是不是壞了?


A1:握著刻度表,靠著離心力,一下一下地往下甩,可能需要多達30次,力氣小的話也許更多。


Q2、還是新的體溫計,只不過在家裡放了個把月,拿出來一看水銀柱「斷了」,找不到替代品怎麼辦?


A2:只要玻璃沒有破裂,就可以用一杯溫水來修復它。具體方法:置入溫水中、等待水銀相連、立即取出冷卻。


Q3、總算有了一支正常的體溫計,「夾」了3分鐘,夠嗎?


A3:測溫泡挺大的,需要更長時間來使它完全加熱到體溫。腋下測溫建議時間5-10分鐘。


Q4、取出來老半天了,費老大勁也找不到水銀讀數在哪裡,怎麼辦?用不用重新測呢?


A4:水銀柱天生細小,還需要仔細找找。不過不要擔心,測好了之後,溫度指示的數值就被「鎖定」了。


Q5、測出的體溫還不到36℃。倒是沒有發燒,難道是人要「涼」了麼?


A5:是有點兒低,是不是「夾」的時間不夠?不要擔心測高了、要擔心測得不準。要不重新測一下吧?


Q6、費老大勁才把體溫計「甩」出35.5℃,甩不動啦,可以測了嗎?


A6:可以啦,比正常體溫低就好,等測量的時候,你的體溫會把水銀柱「頂」上去的。


Q7、火急火燎地「甩」出一身汗,測出居然37.4℃,這是要「身心俱焚」了嗎?


A7:不要火急火燎,平靜時候測出的溫度才是有參考價值的。請小夥伴幫你「甩」。沒有小夥伴?這次使用完成之後就「甩」它,下次「立取可用」。


Q8、工科學生表示:事發突然,我只有實驗室溫度計,能不能湊合一下?


A8:如果「夾」得住(測溫泡裸露的類型可以),如果眼睛夠快(因為沒有「鎖定」功能),你就試試吧……


Q9、用過測溫槍,又是電子產品又很方便。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要費勁使用那麼麻煩的水銀體溫計?


A9:因為腋下測溫比較能真實反映身體狀況啊,這是理由之一。額溫受環境影響較大,實際上也總是比腋溫低,所以測溫槍顯示的數值通常是修正過的。第二個理由就是水銀體溫計精度很高,它的結構和原理都很簡單,但正是因為簡單才靠譜;有經驗的小夥伴都知道,很多測溫槍是越用越不準的(電子元件性能衰退)。對了,關於小區門口測手腕溫度,你看下面這張圖就懂了……



相關焦點

  • 水銀體溫計摔破咋辦?水銀體溫計、紅外線體溫計,哪個測得準?
    還有不少市民提出水銀體溫計和紅外線體溫計測溫不同,到底哪個準?2月16日,有市民留言問:剛才不小心摔破了水銀體溫計,怎麼處理?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在一些媽媽群、市民群裡也發現有類似的提問。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兒童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楊磊回復,家用水銀體溫計的含汞量很小,不足以引起中毒,摔破後,只要及時通風、清理,一般不會引起汞中毒。
  • 水銀溫度計、耳溫槍、電子體溫計,量體溫到底哪個最準?
    那麼,用哪種體溫計好呢? 為了了解大家的看法,我和一位朋友圈寶爸(某重點大學碩士畢業,學材料的)展開了如下對話。 他:「當然水銀的更準啊,醫院都用水銀的。」 我:「為什麼會覺得水銀的更準?」
  • 電子體溫計和水銀體溫計哪個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16日12點訊 體溫計是家庭保健的必備用品,最開始是玻璃水銀體溫計,而現在出現各種測體溫的儀器,如電子體溫計、紅外線額溫儀、紅外線耳道體溫儀。那麼,電子體溫計有水銀嗎?電子體溫計是沒有水銀的。
  • 水銀體溫計明年可能被淘汰,3種新型體溫計,更推薦的是哪個
    現在,世界衛生組織倡議在 2020 年淘汰水銀體溫計和水銀血壓計,這個偉大的發明也將逐步退出歷史舞臺。 而正確使用的情況下,電子測溫器準確性很高,可以滿足日常需要,而且比水銀體溫計要安全。
  • 國家為什麼要禁止「水銀體溫計」?電子的不是不準嗎?
    本文共 1000 字 閱讀約需 2 分鐘 前些天國家藥監局發布通知, 自2026 年的1 月 1 日起,我國將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也就是水銀體溫計)。
  • 電子體溫計?測體溫大有講究 | 再見,水銀體溫計
    原創 上海新華醫院 上海新華醫院自2026年1月1日起,我國將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品。有不少網友稱水銀體溫計是「童年回憶」:使用水銀溫度計的「習慣姿勢」是先把體溫計甩一下,讓刻度到36度以下。
  • 水銀體溫計被下「禁產令」,網友吵翻天:以後給娃測溫要用啥?
    所以這件事一出,全世界都意識到了水銀的危害,各國開始管控水銀。 後來聯合國通過了《水俁公約》,限制含汞產品的生產以及排放,我國作為籤署國,淘汰水銀體溫計是板上釘釘的事。 所以為啥要淘汰水銀體溫計?一句話總結就是危害太大!
  • 國際公約提出2020年淘汰水銀器械以減少汞排放 水銀體溫計難說再見
    發燒了,把水銀體溫計放在腋下,3分鐘就能知道體溫是多少;血壓不正常了,使用水銀血壓計可以方便快捷準確地監測血壓。然而,水銀體溫計、水銀血壓計,這些我們生活中再熟悉不過的水銀器械產品,卻面臨著即將被淘汰的命運。根據一項最近籤署的國際公約,水銀器械產品即將進入「生命」倒計時。
  • 水銀體溫計將停產 3種產品可代替
    (上遊新聞記者 梁呈蔚)體溫,是我們人體重要的生命體徵,而日常生活中我們使用最多的便是水銀體溫計。據報導,世界衛生組織倡議在2020年淘汰水銀體溫計和水銀血壓計,我國也將不再生產含汞產品。目前市面上還有哪些體溫計,又應該如何選擇呢?
  • 水銀體溫計要禁產「退市」了?專家這樣說
    浦東新區浦南醫院護理部主任李曉靜告訴記者,儘管水銀體溫計是四種體溫計中公認的最準確的體溫計,且國內醫院也主要都在使用水銀體溫計,但實際上,水銀體溫計正在逐步被淘汰。 因為水銀體溫計如果用於測量口腔溫度,通常的動作是先甩一甩,甩到35℃以下,如果甩的過程中不小心磕碰,或者使用時候咬碎,釋放出的汞元素可能會傷害到人體或環境。「現在比較常用的是測量腋溫,測量口腔的溫度超過37.3℃,就表示發熱;腋溫則比口腔溫度低0.2到0.4℃,所以腋溫一般超過37℃,就提示有發熱。」
  • 水銀體溫計將被禁產!如何挑選體溫計?看好這四點!
    水銀體溫計將被禁產!如何挑選體溫計?看好這四點!一支水銀體溫計,伴隨我們走過了很多個年頭。精準,可靠,實惠,是水銀體溫計,在大多數街坊心目中的印象。
  • 電子體溫計到底準不準?袋鼠醫生為你揭曉真相
    電子體溫計操作方便,而且電子體溫計不含水銀,沒有安全隱患,比較適合家庭使用,所以許多人都開始使用電子體溫計,但是有些人會產生疑惑,那就是電子體溫計到底準備準?下面袋鼠醫生就為大家揭曉真相。其實,電子體溫計是非常準確的,測量出來的體溫,可以媲美水銀體溫計。為什麼電子體溫計那麼準呢,是因為電子體溫計是由溫度傳感器以及液晶顯示器等其他器件組成,可以準確的感受到人體的實際體溫,只要輕鬆一按,就能快速、準確地檢測人體的體溫。電子體溫計跟水銀相比的話誤差基本上都是±0.1,相差不大。
  • 水銀體溫計要禁產「退市」了?專家這樣說→
    、水銀體溫計是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四種測體溫工具。浦東新區浦南醫院護理部主任李曉靜告訴記者,儘管水銀體溫計是四種體溫計中公認的最準確的體溫計,且國內醫院也主要都在使用水銀體溫計,但實際上,水銀體溫計正在逐步被淘汰。因為水銀體溫計如果用於測量口腔溫度,通常的動作是先甩一甩,甩到35℃以下,如果甩的過程中不小心磕碰,或者使用時候咬碎,釋放出的汞元素可能會傷害到人體或環境。
  • 水銀體溫計被下「禁產令」,伴隨幾代人的體溫計要成絕版?
    近日,水銀體溫計將被禁止生產的話題引發網友熱議。根據相關規定,自2026年1月1日起,中國將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因為價格低廉、測量準確,長久以來,水銀體溫計都是民眾家中常備的健康用品。
  • 水銀體溫計太不安全!其他體溫計又不知道怎麼選?看完就懂了!
    這也是伴隨著這些家長從小到大最常用到的體溫計,因為以前我們幾乎都是在用水銀體溫計,即便現在有了其他的體溫計,但是總覺得還是水銀體溫計能測得更精準,也就能更準確的判斷寶寶發熱的情況。但是,水銀體溫計優點確實很多,比如測量精準,比如價格實惠,但卻有一個很大的缺點:不安全。
  • 為何要禁止水銀體溫計的生產?測溫準又實惠,看完一陣後怕
    水銀體溫計其實是我們相當熟悉的一個東西,基本上都是從小就開始使用了,而每次需要用到體溫計的時候,百分之八十就是發燒了,所以就要去醫院,然後需要打針吃藥,這顯然給人了一種並不是很愉悅的體驗。
  • 告別水銀體溫計!耳溫槍、電子體溫計……你知道如何正確使用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  水銀體溫計還能用嗎?該用什麼來替代它呢?  水銀體溫計還要繼續使用嗎?    水銀體溫計一不小心甩到地上,裡面的水銀就會漏出來,揮發到空氣中;    有些小朋友在量口表時,也可能把體溫計咬碎;    當汞揮發到空氣中,容易通過呼吸道和消化道進入人體,刺激到黏膜,引起噁心、腹瀉、腹痛等不良反應;    若一次性吸入的量過多,甚至會導致中毒、窒息,威脅到生命安全
  • 水銀體溫計今年可能被淘汰!電子體溫計、額溫槍、耳溫槍哪款更準確...
    小編那個年代一直使用的水銀溫度計(好像暴露了什麼),然而現在各種高科技的體溫計層出不求,電子體溫、額溫槍、耳溫槍,那麼到底哪個更準確,更適合寶寶呢?小小值為大家找到了一個評測視頻,從測溫時間、準確程度與使用感來看一下這幾款體溫計的區別吧~世界衛生組織倡議在 2020 年淘汰水銀體溫計,實際上,水銀體溫計的主要問題是它含有的水銀對寶寶的健康有隱患,而且對環境不利。那麼另外幾款哪款更適合寶寶使用呢?
  • 水銀體溫計預計5年後將禁產
    連日來,記者走訪了江城多家藥店發現,雖然水銀體溫計仍以經濟實惠的特點受到多數消費者的青睞,但也可看到電子體溫計、額溫槍、耳溫槍等多種產品。水銀體溫計的價格在6至8元之間,而其他類型的體溫計價格則由二十幾元到三百元不等。 漢口解放大道一家藥房的售貨員告訴記者,店裡還是水銀體溫計賣得最好。
  • 用了幾十年的水銀體溫計要禁產了?你家還在用嗎?
    、水銀體溫計是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四種測體溫工具。浦東新區浦南醫院護理部主任李曉靜告訴記者,儘管水銀體溫計是四種體溫計中公認的最準確的體溫計,且國內醫院也主要都在使用水銀體溫計,但實際上,水銀體溫計正在逐步被淘汰。因為水銀體溫計如果用於測量口腔溫度,通常的動作是先甩一甩,甩到35℃以下,如果甩的過程中不小心磕碰,或者使用時候咬碎,釋放出的汞元素可能會傷害到人體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