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鈣,這是一個老年人、寶媽都非常關心的題。老年人關心是因為人體隨著年齡的增長鈣的流失會越來越嚴重,反映在身體上的症狀也會越來越明顯,比如骨質疏鬆、骨折等等,往往因為一點小的磕碰、滑到和扭傷就會引起諸如骨折、腰間盤突出等等比較嚴重的症狀或者後果。
寶媽關心補鈣這個話題則是因為孩子,媽媽們的心願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特別關注孩子是不是能夠長的很高、很健壯,嬰兒期的時候是不是能夠早坐、早怕、早站立,兒童期是不是能夠比同齡人長的更高。
於是補鈣就成為大家共同關注的話題。除了各種種類繁多、品種齊全的補鈣的保健品之外,食補也成為很多寶媽或美食愛好者熱衷討論和研究研討的話題之一。
說到飲食補鈣,首先,說說食補這個概念,這個概念是古老中醫很早就提倡和推崇的一種治病、補身的方法,在各類醫學典籍中加以記載和不斷完善。
發展到今天已經有千年的歷史了。食補、食療與中醫藥完美結合就衍生出了很多養生食療的菜譜和菜品,比如:冰糖紅豆煲南瓜,具有排毒的功效。扁豆冬瓜湯具有祛溼降熱的功效。慄子烏雞湯則有補腎的功效。
具體說補鈣的食補的食材和方法可能很多人的印象裡出現的第一個詞就是牛奶、骨頭湯、蝦皮、奶酪、海參、紫菜、黑木耳等等。因為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到的補鈣食物中這些都是臉熟的名稱。
下面就來看看這些食物中廣泛被人們所認可的骨頭湯到底能不能補鈣、多少鈣吧。
「骨頭湯一定比純肉更有營養,也更利於接收」,這句話真的是推翻了現代營養學的知識了。原因是骨頭湯與燉肉根本沒有可比性。骨頭湯中的營養實在是太低了。
大多數的普羅大眾認為:骨頭中鈣、磷含量雄厚,骨頭湯必然鈣含量很高,是補鈣的好材料。可惜的是,骨頭中的鈣磷質單純依靠熬湯的方法是熬出來的。
結論就是:能補鈣嗎?不能!骨頭的鈣含量很高。有百分之四左右,主要以游離鈣的形態出現,且不溶於水。
游離鈣的含量很低,是鈣總含量的百分之一左右。想補鈣的話,可以把骨頭特別軟後吃下去,就算是這樣,溶於湯中的游離鈣還是很少。
骨頭湯不補鈣,但不等於對骨骼沒好處。骨頭湯對骨骼和關節最大的好處來自豐富的膠原蛋白。骨骼生長、老化都和膠原蛋白代謝有關。
對於老人和骨骼快速生長的孩子,補充膠原蛋白就是有必要的。相比來源豐富的鈣,骨頭湯是最廉價的膳食骨膠原的來源。
芝麻醬才是美食補鈣真正的王者!
芝麻醬是很好的補鈣食品, 除了含有大量的鈣,還提供了豐富的鉀、鎂、鐵、鋅等礦物質,以及維生素E、維生素B1、尼克酸、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
芝麻醬的營養價值,連號稱濃縮營養食品的奶酪也難以匹敵。奶酪中維生素E很少,鐵和鋅更少,鎂含量也不足,沒有抗氧化成分。
黑芝麻醬則是王者中的王者。
芝麻來做的,普通的芝麻醬是用白芝麻來做的,而黑芝麻做的芝麻醬營養價值更高。黑芝麻醬是黑色的,包含了黑芝麻當中的全套營養和抗氧化保健成分,特別是芝麻皮上的花青素。中醫認為它健骨、補腎。
三色麻醬涼皮
準備:麵粉 1斤、水 適量、黃瓜1根、紅心火龍果 一小塊 、菠菜 2根、芝麻醬、生抽 、醋、鹽 、 蒜、辣椒油。
做法:1、麵粉1斤,加水和成麵團。揉好後蓋上保鮮膜醒面半個小時。醒好的面分成兩個麵團,
一個放到大盆裡,加沒過麵團一半的水,開始洗面用兩隻手使勁揉搓。
2、洗到盆裡的水成奶白色後過篩倒入另一個盆中,另一塊兒麵團繼續洗,加水不要太多,到洗出來的水比較清為止。洗剩下的一團就是麵筋。
3、鍋中加水,大火蒸麵筋15-20分鐘。蒸好的麵筋加保鮮膜放在冰箱裡待用。
4、洗麵糊水放四、五個小時,以頭天晚上做,靜置一晚。糊水上面是清水下面是麵糊。把上面的清水全部倒進另外一個盆裡用勺子攪動麵糊拌均勻,能薄薄地掛在勺子上一層即可,太稠的話可以繼續加入清水。
5、菠菜和火龍果洗淨切塊,菠菜加水放到料理機裡榨成汁火龍果直接加水榨汁。
6、麵糊分三碗,一碗加菠菜汁,一碗加火龍果汁,果汁要慢慢加入,調至自己喜歡的顏色,果汁和蔬菜汁不能一次性全部倒入。
7、做麵皮的鑼兩個,大平盤一個,熟的玉米油半碗,刷子一個,鑼的尺寸要根據自己家的鍋來,至少兩個。也可以用大盤子代替。
8、上鍋燒水,盤子、鑼薄薄的刷一層油,而且每做一張麵皮都要重新刷一層油。麵糊倒進鑼裡輕輕晃動使它均勻鋪開,薄厚自己掌握,一元硬幣那麼厚就可以。
9、水開後麵皮上鍋蒸,大火蒸2分鐘,直接放在水面上蒸,鍋裡不放架子。蒸好後放到旁邊晾2分鐘左右揭皮。
10、調料:芝麻醬,生抽,醋,鹽,大蒜,白糖。芝麻醬加鹽用水調成比較稀的麻將糊,生抽和醋分別加水調稀,蒜搗成泥做成蒜泥水,黃瓜切成絲準備一碗辣椒油。
涼皮和麵筋分別切好準備加入調料放上黃瓜絲,先放幾勺麻將糊,再放生抽水,醋水,蒜泥水,可以放一點點糖,也可以不放,最後放辣椒油。
補鈣,強身,抗衰老,芝麻醬在手,健康我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