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四大證券報紙、重要財經媒體頭版頭條摘要】央行:儘可能長時間實施正常貨幣政策;國務院:推進金融等徵信信息依法共享;構建創業板良好發行生態,監管與自律要形成合力。
11月27日(星期五),今日報刊頭條主要內容精華如下:
中國證券報
央行:儘可能長時間實施正常貨幣政策
中國人民銀行11月26日發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出,下一階段,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更好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更加注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益。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根據宏觀形勢和市場需要,科學把握貨幣政策操作的力度、節奏和重點,既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不讓市場缺錢,又堅決不搞「大水漫灌」,不讓市場的錢溢出來。
攬儲搭上流量「快車」 存款「觸網」風險湧動
近年來,網際網路平臺存款憑藉門檻低、利率高等特點,成為部分銀行攬儲的重要手段。在迅速發展的同時,此類金融產品對存款利率管理帶來的擾動以及對銀行流動性管理帶來的挑戰不容忽視。業內人士表示,風險管理和監管亟需跟上,解決中小銀行攬儲渠道之惑應從精細化管理著手。
民航領域改革提速 國企混改年末衝刺
11月26日,南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混改正式落地,引入國改雙百發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南方電網產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中國南航集團資本控股有限公司三家投資主體,並實施員工持股。專家指出,隨著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實施,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實施意見即將出臺,國企混改正加速步入「升級版」階段。
證監會:發揮期貨品種優勢 推動期現聯動發展
期貨市場服務新疆經濟發展座談會日前在北京、烏魯木齊兩地以視頻會議形式舉辦。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表示,證監會將持續做好資本市場服務新疆經濟發展的文章。共同研究建立棉花、棉紗現貨交易市場,發揮期貨品種優勢,推動期現聯動發展。
上海證券報
央行發布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 堅決不搞「大水漫灌」
人民銀行11月26日發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傳遞出新的政策信號,同時提出了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具體政策要求。在貨幣政策的基調方面,報告表述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更好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更加注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益。
滬市公司資金佔用風險化解進行時:還錢方是正道
在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成為資本市場主旋律的背景下,資金佔用、違規擔保問題迎來新的監管理念和破題之法。《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特別強調,對已形成的資金佔用、違規擔保問題,要限期予以清償或化解;對限期未整改或新發生的資金佔用、違規擔保問題,要嚴厲查處,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有上市公司治理專家分析稱,資金佔用、違規擔保問題處置的首要任務是「限期清償或化解」,其實是給了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一個「窗口期」,其核心是強調「及時還錢」,切實把利益歸還上市公司,維護上市公司和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海外資管巨頭加倉中國股票 網際網路龍頭股最受青睞
在海外資管巨頭的投資組合中,中國股票正佔據越來越大的比重。中信證券最新研報顯示,今年三季度,海外頭部基金大舉增持中國股票,其中美國市場上的中概股是外資巨頭們加倉的主要目標。在投資方向上,互聯網龍頭持續獲得青睞,海外頭部基金對阿里巴巴與騰訊控股兩隻股票的合計持股金額已超過2500億美元。
三大股指縮量盤整 板塊個股分化劇烈
在經過了11月中旬的快速拉升後,A股市場近幾個交易日重回盤整格局,並伴隨成交量明顯萎縮。昨日,三大股指盤中下探回升,收盤漲跌不一。截至昨日收盤,上證指數報3369.73點,上漲0.22%;深證成指報13599.99點,下跌0.41%;創業板指報2609.39點,下跌0.23%。滬深兩市合計成交7332.85億元,較前一日大幅縮量約1300億元。
證券時報
國務院:推進金融等徵信信息依法共享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1月2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完善失信約束制度、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的措施,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供支撐;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修正草案)》。
把好貨幣供應總閘門 推動融資成本明顯下降
11月26日,央行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報告》指出,總體看,我國宏觀政策的力度是合適的,較好地支持了實體經濟增長,有效填補了疫情衝擊下的全球防疫物資等必需品和其他工業品的供給缺口,為國內外經濟復甦做出了重要貢獻。在應對疫情和支持經濟復甦的過程中,債務規模和槓桿率都必然出現階段性上升,之後經濟增長逐步恢復將為更好地長期保持合理的宏觀槓桿率水平創造條件。
借貸消費調查:那些負債的年輕人
當前,使用上述信用消費工具及產品來超前消費在年輕群體中頗為盛行,這種消費行為一方面滿足了年輕人在某一特定階段的消費欲望,另一方面卻因「先消費、後付款」而產生了不同程度的負債備受社會爭議。
做多中國已成各方共識
做多中國,已經越來越成為多方的共識,不僅國內機構在積極布局,來自國際的肯定之聲相較以往也更為響亮。在近日的一場關於中國宏觀經濟展望和資本市場動態分析的電話會議中,高盛毫不含糊亮明態度:對於人民幣匯率,非常看好;對於A股,仍建議高配。並認為明年應該是自2017年以來股票絕對回報最高的一年。華爾街知名對衝基金橋水基金創始人達裡歐不僅近期在多個公開場合明確表達對中國市場的看好,其基金也「用持倉投票」,在二季度將阿里巴巴買進前十大重倉股後,三季度繼續增持。
證券日報
構建創業板良好發行生態 監管與自律要形成合力
11月25日,深交所理事會創業板股票發行規範委員會印發了《關於共同維護髮行秩序提高新股定價市場化水平的倡議》,目的就是要維護新股發行秩序、從源頭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前10個月國有企業營業總收入結束同比下降趨勢
11月26日,財政部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以下稱國有企業)營業總收入結束同比下降趨勢,實現正增長,利潤總額已恢復到去年同期的90%,經濟運行持續向好。
央行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出爐
11月26日,央行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下稱「報告」)。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增長好於預期,供需關係逐步改善,市場活力動力增強。就業形勢總體穩定,進出口貿易穩中向好。
238家A股公司年報業績預喜 社保基金和QFII同持4隻個股
截至11月26日收盤,《證券日報》記者對數據統計後發現,A股市場共有602家上市公司發布2020年年報業績預告,其中,有238家公司(含預增、略增、扭虧、續盈)年報業績預喜,佔比近四成。業績預增的公司有130家,業績續盈的公司有11家,業績略增的公司有27家,業績扭虧的公司有70家。
21世紀經濟報導
央行發布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傳導效率進一步提升 繼續增強對小微金融支持
11月26日,央行發布《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2020年第三季度)》(下稱「報告」)。報告顯示,總體而言,穩健的貨幣政策體現了前瞻性、主動性、精準性和有效性,成效顯著,傳導效率進一步提升,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穩固。9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10.9%,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13.5%,增速均明顯高於2019年。
瑞信看好人民幣資產 預計MSCI中國指數2021年漲21%
市場一致預測,2021年,MSCI中國指數的收益將從2020年的下降2%轉為增長21%,CSI300指數的收益則會在2020年增長4%的基礎上,再增長18%。
經濟參考報
國常會:完善失信約束制度 健全社會信用體系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1月2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完善失信約束制度、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的措施,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供支撐;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修正草案)》。
年末衝刺穩經濟 護航中小企業再加力
從落實好規模性紓困政策,到更有針對性地支持市場主體;從落實督辦減負舉措,到抓緊制定政府部門權力和責任清單;從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到推出更多改革舉措……在年末衝刺穩經濟的關口,國務院層面月內頻頻部署更大力度激活市場主體活力。與此同時,從部委到地方集政策合力,加碼護航中小企業,在財稅支持、融資促進、創業扶持、創新發展、市場開拓等方面拿出更詳實舉措。
第一財經日報
服務十四五新發展格局 上海要做足兩篇文章
「十四五」時期是上海在新起點上全面深化「五個中心」建設、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關鍵五年。謀劃和推動上海「十四五」發展,始終以習近平總書記對上海工作的重要指示為根本指引,在新徵程上奮力創造新時代上海發展新奇蹟。
數位化轉型重在整個系統協調推進
數位化轉型已經不單是在經濟方面,更成為了一個社會化系統工程。日前召開的中共上海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下稱「全會」)提出,要全面推進上海的城市數位化轉型,包括經濟數位化、生活數位化、治理數位化等多個領域。正如上海市委委員、市委副秘書長、市政府副秘書長趙奇所言,數位化轉型「不是某些領域的單兵突進,需要整個系統協調推進」。
(文章來源:東方財富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DF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