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 Digital的啟示:從工業智聯網到工業5.0

2020-12-14 騰訊網

必須突破傳統工業自動化的慣性思維,樹立知識自動化的新思維。否則,在過去的軌道上,智能時代的高速列車無法行駛

(2019年11月5日,第二屆進博會上展出的通用電氣新型渦扇發動機。圖/中新)

文/張俊 王飛躍

2011年的一部美國電影《老闆》中有這樣一段臺詞:「觀望者,在場外觀望,搖著他們的頭,毫無膽量。你知道我是什麼意思嗎?當杜魯門決定核攻擊日本的時候,當林肯派遣北方男兒南下屠戮他們表兄弟的時候,你覺得他們對觀望者的態度有一絲的在意嗎?去他媽的觀望者。」——這正是在科技變遷帶來的巨大不確定下,企業面對數位化浪潮時不同選擇的一個生動概括。

在全球大數據、物聯網、智能技術、數位化的浪潮中,信息業巨頭如Google、蘋果、微軟、Facebook、阿里、騰訊等帶領著一眾大小新興高科技企業正在破浪前行,傳統工業巨頭,如GE、西門子,緊隨其後。GE,這位126歲的工業巨人,顯得有些力不從心,抓著數位化和工業物聯網這塊最後的舢板,悲壯、堅定、吃力地向彼岸遊去。

GE未競之路

2018年6月26日,通用電氣(以下簡稱GE)被剔除出道瓊工業平均指數,而GE自1907年即是道指成分股,堅守了創紀錄的111年。

隱患在輝煌的頂峰就已經埋下。傳奇CEO傑克·韋爾奇自1981年執掌GE後讓GE保持了20年的高速發展,從上任之初的120億美元市值上漲至最高的6000億美元,可如今GE又較最高點相距甚遠。有專家分析,傑克·韋爾奇提出的兩條原則,即爭取股東利益最大化和只做行業第一或第二,將注重短期高回報的基因注入GE,迫使其只能進入那些成熟而又能完全掌控的領域,放棄眾多新興卻有前景的業務,因而錯過了許多新的發展機遇,一時陷入困境。

為了革新突破,2011年GE在加州聖拉蒙成立軟體中心,力圖打造工業作業系統。2012年,GE正式提出了「工業網際網路」這一概念。2013年,軟體平臺「Predix」開發成功。Predix的最初形態只是GE飛機引擎的配套軟體服務,而後被定義為在工業應用中基於雲的作業系統,開始覆蓋GE旗下各大業務板塊。2014年,GE工業數據管控分析解決方案出臺,命名為「Predictivity」(預測力)。2015年,GE成立了「GE Digital」,並宣布將Predix全面對外開放。2016年,Predix平臺開始運行,成為全球工業領域的開放物聯網平臺。

短短幾年Predix從概念走向現實,為全球工業物聯網的發展和進步帶來巨大的積極成果,但就像大多數超前的初創企業,Predix在市場和技術開拓過程中也屢屢受挫。而正在此時,由於實體產業大環境的變化,GE自身也陷入發展危機。在七年投入40億美元之後,巨大投入並沒有得到實質的回報,Predix的堅定支持者,CEO伊梅爾特於2017年7月離職。

2017年8月財務部門出身的約翰·弗蘭納裡上任,推動公司轉型,對非核心、財務前景不明確的業務板塊接連剝離。然而,令眾多商業分析家意外的是,他繼續堅定地執行GE數位化這一耗費巨大的業務方向,而且繼續大力投入資源、加速GE的工業物聯網轉型。

2018年7月30日,《華爾街日報》撰文披露弗蘭納裡將剝離和出售GE Digital部分資產,文章原意是披露GE Digital將會剝離其部分被定義為非核心的業務資產,但是也被一些媒體解讀成GE將會加速剝離其數字業務。時隔一天,弗蘭納裡在GE官網撰文《GE的長期數位化計劃》,旗幟鮮明地再次重申他的戰略,GE數字工業化之路仍是堅定的未來發展方向: 「明確地說,GE數字部門會繼續培育其業務,並聚焦於GE本身以及其工業用戶。可以預見我們的核心工業部門業務會有長期的增長。我們也會和商業夥伴一起探索核心工業部門以外的數位化成長機會。數位化即未來,而GE會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

美國高科技諮詢公司Applico CEO Alex Moazed認為,GE Digital的使命是引領GE的數字創新,因此GE Digital必須擁有業務自主權和發展自由權。GE繼續將GE Digital作為其前身「GE軟體」管理,管理方法包括設定盈利指標等傳統模式,現代的數字創新部門,卻用著傳統的企業管理方法,令GE Digital處於尷尬境地。當前GE Digital的重點仍是如何基於Predix系統平臺完成具體項目而獲得一筆筆短期收入,而不是長期合作以便培育Predix的初衷:工業作業系統。有報導稱,GE還是「大機構病」的重患者,提拔技術幹部重企業政治而不重個人能力,以致企業政治包袱太重,在很大程度上束縛了GE Digital作為數字創新先鋒的創新能力。

弗蘭納裡的CEO任期持續了14個月便戛然而止,取代他的是明星經理人拉裡·卡爾普。在卡爾普任CEO後,並未執行市場所猜測的GE Digital出售計劃,而是在2019年7月任命了新的GE Digital部門CEO,並釋放出將GE Digital作為獨立品牌和全資子公司拆分的強烈信號。

因此,至少時至今日,儘管經歷了過去多年的巨變,承受著企業內外部的巨大壓力,GE還是一貫地堅守數位化轉型。然而GE轉型之路的發展模式的轉變與深化改革也勢在必行。GE的數位化轉型是否能走完、是否能成功,我們也拭目以待。

智聯網與工業5.0

壯士斷腕、背水一戰,GE的境況令人感慨與唏噓。可是當我們回望時,卻發現除了GE、西門子等少數工業巨頭,世界範圍內大多數的工業企業和實體卻還在岸上觀望,連進入這次新的數位化浪潮搏擊的切實意願都沒有,更遑論制定發展戰略、部署實際行動、尋找自己的道路!

無論GE此次數位化改革結果如何,GE從短視發展戰略到遠視發展戰略的轉變,從急功近利的業務發展模式,到勇於發起和堅持長期性、基礎性的高科技技術戰役的決心,都是值得我們敬佩的。

當我們更遠視地向遠方眺望時,下一段旅程的道路在哪裡?我們看到的與GE不同。我們看到的是智聯網,是跨越基於信息和控制網絡的工業4.0之外的、基於智能技術和知識工程的工業5.0:數字孿生之外的平行智能系統、工業智聯網、區塊鏈智能技術。我們必須突破傳統工業自動化的慣性思維,必須樹立知識自動化的新思維。否則,在過去的軌道上,智能時代的高速列車無法行駛。

智能時代,必須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就是圍繞數據,產生知識:從小數據生產大數據,從大數據提煉小智能,就是解決了具體場景問題的精確知識和深度智能。基於這一理念,以人機物一體化CPSS(物理信息社會系統)和知識自動化為核心的智聯網和工業5.0體系,為發展未來的數字智能產業勾勒出了一幅新的藍圖。

生產和管理過程將通過平行智能系統執行,這些平行系統是由自然的現實系統和一個或多個虛擬或軟體定義的系統所組成的共同系統,通過區塊鏈智能網絡聯結成可信、可靠、可用、高效的分布自主式組織,這是計算技術和智能分析的自然發展,是現代控制系統和計算機仿真隨著系統複雜性和智能化程度增加而導致的必然結果,是彌補很難甚至無法對複雜系統進行精確建模和實驗之不足的一種有效手段,也是對複雜系統進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一種智能可行的方式。

與平行系統緊密相關的概念是數字孿生,但是它們在研究對象、核心思想、技術方法、應用功能等方面存在顯著的不同點。數字孿生本質上是一種與實際系統實時動態數據交互的仿真系統, 通過在數位化空間構建鏡像實體使物理實體的狀態可觀、可控。但現實中很難甚至無法實現這些要求,特別是當人和社會因素涉及其中,很多時候根本無真可仿。平行系統強調數字孿生之外的計算實驗和引導管控,提供由小數據生成大數據,再由大數據產生深智能和精確知識的機制和平臺,從而可以基於人工系統生成大量虛擬場景,並在基於虛擬試錯而湧現的分析出系統的全局最優控制方案,自適應地進行優化管理控制。理論上,數字孿生可以視作平行系統的一種特例,可為特定的系統提供實時監測和服務調整及優化。

知識自動化是人工智慧的本質與目標,它以自動化的方式變革性地改變知識產生、獲取、分析、影響、實施的途徑,其關鍵是如何將數據、信息、情報等與決策和任務無縫、準確、及時、在線地結合起來,從而自動完成各種知識功能與知識服務。

面向知識自動化的智聯網將會是新興的網絡和社會化智能的基礎設施,其實質是一種全新的、直接針對知識運作的複雜任務協同的智能系統。工業智聯網是面向工業領域的智聯網,其通過網際網路、物聯網、人機互動、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與知識工程等技術,實現研發、生產、供應、銷售、服務等工業全鏈條的全面智能化聯結和運行。

區塊鏈智能可以將散落在社會經濟空間各個角落的大數據和智能體聯結起來,使其可信、可靠、自主地協同工作和運行,將點狀的人工智慧、大數據技術系統聯結成社會化的大智能系統。從經濟學角度,區塊鏈使傳統上難以流通和商品化的「注意力」與「信用度」成為可以批量化生產的流通商品,革命性地擴展了經濟活動的範圍與提高效率的途徑,成為形成邊際效益遞增的新型智能大經濟(Big Economy of Intelligence,BEI)的突破口。

社會化、智能化的大工業最終將會把產業形態向工業5.0推進。這是隨著工業智能技術在廣度和深度上的進一步發展,必將出現的智能大工業和產業的新形態。這些新形態都以互相融合的實際與虛擬工業系統體系為特徵,而且最終虛擬數字工業會主導這個虛實平行互動的系統,使「吃一塹、長一智」換個世界:在虛擬世界吃塹,在現實世界長智,低成本、高性能。這正是工業5.0智能數字產業的核心理念,更是智能的本源和目標。

智能產業的未來

工業數位化浪潮將推動構建嶄新的虛實糾纏的工業體系,也將產生傳統工業形態難以企及的高效運行模式,因此傳統工業和產業形態的淘汰或升級是未來的必然結果。更高的利潤空間與科技含量是虛擬數字工業將支配和統治實體工業的根本原因,這也正是GE不忘初心當前依然堅持這一發展方向的根本原因。但GE如果希望實現其使命,必須變革其思維,從傳統的工業自動化到智能的知識自動化,從網際網路到智聯網,從面向網絡的工業4.0到面向智能的工業5.0。

在世界範圍內,需要儘快開啟工業數位化的進程,建立數字工業系統與形態。我們希望,平行智能系統、知識自動化、工業智聯網、區塊鏈智能等技術能夠為未來的數字智能產業勾勒出新的藍圖,提供一條切實可行的有效發展道路。

(張俊為武漢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學院教授,王飛躍為中科院自動化所複雜系統管理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編輯:袁雪)

(本文首刊於2020年1月6日出版的《財經》雜誌)

相關焦點

  • 山科大與科大訊飛攜手共建「青島工業智聯網研究院」
    12月3日,在全球中文學習平臺落戶青島西海岸暨科大訊飛未來港啟幕儀式上,山東科技大學與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籤署共建「青島工業智聯網研究院」合作協議。此次共建「青島工業智聯網研究院」,是合作雙方基於智能產業、智能經濟、工業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需求,為解決系統感知與控制層面複雜工業系統的管控問題,推動工業網際網路與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深度融合,進一步實現工業過程的知識自動化和海量工業實體的智能化自主協同,推動智能製造向智慧製造發展升級的重要舉措。
  • 再探工業網際網路:GE Predix興衰啟示錄
    2015年推出Predix 2.0,監測分析來自全球各地超過5000萬項數據。2015年成立了GE Digital,囊括軟體和IT職能部門,Predix是核心資產,著力GE數位化轉型之後發生了什麼?話不多說, 我們就直接從這些年新聞標題來看看GE Predix經歷了什麼。
  • GE Digital工業網際網路平臺Predix,聽說也扯蛋了
    看資訊要看評論 科技獨立評論號作為工業網際網路開山鼻祖, GE Digital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Predix,聽說也扯蛋了,這是真的嗎?於是,在這樣的節奏下,如果有可能真的賣掉的話,這就意味著只是資本運作,而不是GE放棄工業網際網路,包括之前大量與此有關的研發和實踐成果。
  • 從GE工業網際網路到中國工業網際網路!
    彭慧  2019-05-07 00:00:00   數位化企業 工業網際網路自2017年起已成為國內科技界最為火爆的詞彙之一。 工業網際網路自2017年起已成為國內科技界最為火爆的詞彙之一。學者、供應商、投資商、企業家、媒體、政府官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紛紛給出了自己的解讀。一、背景冠名為工業網際網路的學術會議此起彼伏,有世界大會、世界峰會、全球峰會、國際論壇、高際高端論壇等。
  • NPL15年自主創新 探索中國工業軟體破壁之路
    近日中國貿易爭端甚囂塵上,工業軟體成為關注的焦點。工業軟體是指在工業領域裡進行研發設計、業務管理、生產調度和過程控制的相關軟體與系統。在軟體行業中,工業軟體只佔很小的比例,卻是工業製造的大腦和神經,堪稱工業領域的「皇冠」,其中高端軟體更是「皇冠」上的「明珠」。
  • 工業網際網路,謹防步大扭胯——GE Predix困境帶給我們的啟示
    GE從2012年提出工業網際網路概念,到倡議組建工業網際網路聯盟,並投入重金招募上千名研發人員,直到工業網際網路概念在中國爆發,彼時間,GE成為國人心中的工業網際網路的代名詞、風向標和朝聖對象,一度風光無限。過去,人們總是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當今卻是三十年太久,只爭朝夕。
  • 用雲量、智聯網,鵝廠給咱普及了幾個網際網路新名詞,一起來學!
    5月23日至24日,2018騰訊「雲+未來」峰會將在廣州舉行。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5月16日騰訊發布了2018年一季報後,美媒CNN評論稱,騰訊已經是站在了社交媒體媒體鏈「頂端」的企業,所以,他們眼中的未來值得關注。
  • 看懂了被GE賣掉的Predix 就看懂了工業網際網路
    作為工業網際網路開山鼻祖,GE如果賣掉Predix不玩工業網際網路了,那意味著工業網際網路的重要倡導者將退出歷史舞臺,這讓作為跟隨者的小夥伴們情何以堪?GE的Predix和西門子的MindSphere平臺被國內眾多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提供商視為標杆,代表了工業網際網路的未來。
  • 從工業1.0、2.0到3.0、4.0,我們的工業強國之路還有多遠要走?
    但是我們的實力也並非是可以傲視群雄,中國是工業大國,但是還不能稱之為工業強國!我國在工業製造業設備的數位化、網絡化方面距離世界強國還有一定距離,大量的中小企業,基礎設施薄弱、管理制度混亂、設備落後,還在工業1.0、2.0階段停留。相比於已經在4.0階段發展的德國,我們還需要工業2.0、3.0、4.0的並行推進。
  • 東京灣鏡鑑:從「世界最大工業帶」到知識型灣區的啟示
    在調研完成之後,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也聯合諮詢機構羅蘭·貝格,在12月19日由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舉辦的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經濟高峰論壇」上,聯合發布「對標世界級灣區」實地考察系列之東京灣調研《東京灣得失錄——灣區實踐十大啟示》報告,以期能夠從對東京灣的調研以及深度分析中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尋得有益啟示。
  • 又一新興產業重大項目落戶鄭州天健湖智聯網產業園
    7月24日上午,北京環球優路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環球優路)全國創新中心及運營總部正式落戶籤約天健湖智聯網產業園(原天健湖大數據產業園)。鄭州高新區開放創新領導小組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鄭彥松、天健湖智聯網產業園總經理白建忠、環球優路董事長石泰等領導出席籤約儀式。
  • 美國GE公司被剔出道瓊工業指數,這家工業巨頭市值曾第一
    美國GE公司被剔出道瓊工業指數,這家工業巨頭市值曾第一 澎湃新聞記者 楊漾 2018-06-20 11:38 來源:
  • GE出售Predix,工業網際網路誰執牛耳?
    7月底,《華爾街日報》爆料GE正著手出售包括Predix在內的數字資產,引起業界一片譁然,GE可謂工業網際網路「鼻祖」,圍繞GE為何出售的爭論不絕於耳。如今,一個多月過去了,業界儼然認為GE心意已決,出售之事板上釘釘,於是圍繞出售之後誰執牛耳的討論浮出水面。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可謂「工業安卓」,是工業全要素連結的樞紐與工業資源配置的核心。
  • 什麼是「工業4.0」,我國實現工業4.0的優劣勢各在哪裡?
    什麼是「工業4.0」?「工業4.0」一詞最早出現在德國2011年漢諾瓦工業博覽會上,第二年10月上旬,全球汽車零部件製造巨頭博世公司向德國聯邦政府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工業4.0」發展建議。並於2013年4月份在漢諾瓦工業博覽會中提交了最終報告,正式向全世界提出了「工業4.0」的概念。根據德國專家的定義:「工業4.0」是指以智能製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或者各革命性的工業生產方法。通俗的講,「工業4.0」就是將以往的生產模式轉變為智能化生產,生產車間不再有人,而是一臺臺機器人,機器人之間能夠相互溝通等。
  • 賦能注塑產業 阿里雲飛龍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打造產業集群一站式解決方案
    8月27日,在廣州舉辦的2019中國工業網際網路大會上,阿里雲宣布將通過旗下飛龍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以下簡稱飛龍平臺),對廣州注塑產業進行深度賦能。從原料供應商;注塑加工;精益製造;倉儲管理;人員培訓技術諮詢;再到金融服務,阿里雲將打造整個產業集群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 11月份湖南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0.4%
    本報長沙訊 12月10日,國家統計局湖南調查總隊發布相關數據,11月份,湖南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上年同月下降0.4%,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0.4%。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中,生產資料價格同比下降0.7%,影響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水平下降約0.52個百分點。其中,採掘工業價格上漲0.9%,原材料工業價格下降1.9%,加工工業價格下降0.4%。生活資料價格同比上漲0.6%。其中,食品價格上漲0.7%,一般日用品價格上漲1.5%,衣著價格上漲0.9%,耐用消費品價格下降1.4%。
  • 前11月,德州1391家規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0%
    1-11月份,全市1391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0%,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6個百分點,位列全省第8位。據了解,在工業生產運行中的積極變化共有七點。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明顯上升。11月份,製造業PMI為52.1%,且各項分類指數普遍改善,製造業市場活力進一步增強,恢復性增長明顯加快。
  • 博世和庫卡緣何成德國工業4.0 先鋒部隊?
    當前,在德國快速發展工業4.0的熱潮下,有兩個鮮活的案例,對於中國數位化、工業物聯網進程加快,會帶來很多啟示。例如,博世使用一種叫做稱為「數字串聯」(digital tandem)的方式,它是由流程和數據分析專家組成。數據專家能夠提取一系列已知的數據,但是如果沒有流程專家的技術,那麼缺乏對生產過程的了解也使得數據的價值和關聯性大打折扣。因此生產工程師會結合對產品的理解,協同數據分析工作,共同為生產過程和產品實現優化。
  • 2020年12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0.4%
    2020年12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0.4%,環比上漲1.1%;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持平,環比上漲1.5%。2020年全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上年下降1.8%,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2.3%。
  • 深度研究 | 拆解萬億工業網際網路賽道,尋找下一個GE
    3、工業網際網路怎麼落地?風口中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工業APP是什麼?4、工業網際網路具體能提供哪些價值?應用場景是?5、工業網際網路的玩家有哪些?如何歸類?各自的打法、路徑、優劣勢是?6、工業網際網路目前的發展階段是?領先的公司做到了什麼程度?營收有多少?7、工業網際網路的問題和困境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