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俠世界之中的「仁義禮智信」,都有何具體表現?

2020-12-19 紅塵若鏡

董仲舒:「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

《紅塵闖江湖》系列第12篇

武俠小說,是我國通俗小說的一種重要類型,多以身懷絕技的豪俠義士為主人公,講的是「江湖」之中的快意恩仇,因此對於民眾有極大的吸引力。

而我國武俠小說中的兩位扛鼎人物非金庸和古龍兩位先生莫屬,兩人的風格迥異,但又各富特色和魅力。

其中金庸的小說雖然說的是「江湖」,但融合了許多我國古代的文化,三教九流,醫卜星象,詩詞歌賦,棋琴書畫,甚至連烹飪都不例外——比如射鵰英雄傳中的女主角黃蓉,就曾以兩道精緻而美味的「玉笛誰家聽落梅」和「好逑湯」,徹底折服了嗜吃美食的九指神丐洪七公,這才有機會讓他傳授郭靖武功。

而說到中國傳統文化,自然又以「佛道儒」三教為核心,所以金庸的小說中也大量涉及這三方面的知識,此外作為一個非常傳統的知識分子,金庸先生在儒家文化上的造詣尤其深厚,所以他的小說中又以儒教思想為中心,頗有幾分「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味道。

再具體到儒教文化的基礎教義,創始人孔子列舉的是「仁義禮」,亞聖孟子又加了一個「智」,而提出「獨尊儒術」的大儒董仲舒再加了一個「信」字,合起來就是「仁義禮智信」五個方面,簡稱五常。

《孟子》:「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三綱五常也可以說是整個儒教文化的「提綱挈領」,成為了後面近兩千年的國家官方指導思想,金大俠當然也是深諳此道,所以在他的作品中也不乏「仁義禮智信」五個維度的體現,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典型人物。

仁——蕭峰

《孟子》:「仁者愛人。」

仁,其實是孔子思想的絕對核心,在記錄孔子一生言行的《論語》之中曾經多次提及,而且每次的總結都不一樣,也許就連孔子自己都無法對這個概念一言以蔽之,所以只能從不同的角度來多次予以闡述,希望弟子們能夠綜合起來得出一個相對接近的結論。

這就像是道家的「道」和佛家的「空」這兩種核心思想一樣,很難用一句話來闡明其含義,畢竟「道可道,非常道」,「仁可道,也非常仁」了

不過孟子對於這個仁字有一句經典的話——「仁者愛人」,意思是說仁最重要的就是要能愛人,先愛自己,然後愛家人,再愛朋友,愛陌生人,愛仇人,並最終發展到愛天下人,也就是一種博愛的精神。

無獨有偶,大乘佛教的核心教義也是如此——「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也要求信徒不僅要自己修行增加智慧,同樣要去幫助別人也就是「度人」來增加福德,福德雙全,才是圓滿境界。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能愛的人越多,就表示越接近「仁」,而金庸十五部作品中的主角雖然出身不同,性格各異,但無一例外都有一顆愛人之心。

但是在這些「仁人」之中,位於翹楚的無疑是郭靖和喬峰兩人,這也是唯二擔得起「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最高評價的角色。

這裡我們拿《天龍八部》裡的蕭峰來舉例,他的經歷極為複雜,命運仿佛和他開了個玩笑一般,他父親本是遼國契丹族的貴族,結果中了算計臨終前把他託孤下來,所以他又在中原長大,自己也一直以漢人自居。

但是一場爾虞我詐的算計和陰謀之後,他終於發現了自己的身世,而中原的親朋好友都不顧他之前為漢族人做出的巨大貢獻,以「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堂而皇之的理由對他各種排擠和追殺,一直把他逼迫回了北方草原,結果蕭峰又陰差陽錯之下救了遼國皇帝耶律洪基,被封為位高權重的南院大王。

書中的耶律洪基是個野心勃勃的君主,一直想要南下吞併大宋,但是蕭峰並沒有因為自己和中原武林的私人恩怨而遷怒整個大宋朝的軍民百姓——他同樣也不希望遼國的將士們受到傷害,所以最後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來「勸諫」遼國皇帝,而罷免了宋遼兩國之間的一場幹戈。

愛人的最偉大的方式莫過於救人——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而蕭峰卻是救了兩國無數人的命,也包括許多他的仇人——力行近乎仁,而蕭峰為仁則付出了一切

義——胡斐

義字也有很多種解釋,但是在武俠小說之中,自然要更多的體現江湖義氣的這一面。

何為江湖義氣呢?簡單來說就是「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扶危救困,解人之厄,為兄弟不惜兩肋插刀。

在金庸的武俠世界裡這樣的人可以說數不勝數,但是《飛狐外傳》中的胡斐卻表現了一種更高層次的「義氣」——他不僅幫助朋友,同時也對陷入危難的仇人出手相助。

書中有一個特殊的場景,當時商家堡的商老太為了報仇喪心病狂的把不分正邪兩派的許多武林好手都困在了精心準備的鐵堡之中,然後讓人放火準備把他們都燒死,後來胡斐因為年紀輕身材瘦小,從一個狗洞中跑了出來,然後又開門放眾人出來。

但當時他的仇敵王劍傑被煙燻倒了沒發出來,就連他的親兄弟王劍英都被火勢所懾只是外面呼喊而不敢進去,但胡斐卻不顧之前這兩人要殺他的仇恨,在紅花會好手趙半山的幫助下冒險把他救了出來。

胡斐當時還只是個小孩子,但卻體現了江湖中人最高等級的義氣——以德報怨。

禮——黃藥師

《論語》:「不學禮,無以立」

禮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外來說是各種倫理規矩,但從內來說則是對個人感情的約束,所以孔子也說過「克己復禮,為仁」,而一個人如果在禮儀上有所欠缺的話,也是儒家的大忌。

《射鵰英雄傳》裡面有五大頂級高手,每二十五年在華山之頂「論劍」一次,爭奪天下第一高手的名號,這五人分別是東邪黃藥師,西毒歐陽鋒,南帝段智興,北丐洪七公以及中神通全真教主王重陽。

而在這「五絕」之中,黃藥師向來以性格怪異,亦正亦邪著稱,行事完全任由本心,最不喜歡受世俗禮法約束,故名「東邪」。

他雖然飽讀四書五經,但卻並不盲目信從,哪怕是孔子孟子這種儒家的聖人也常常被他冷嘲熱諷,甚至還破口大罵,但是他所厭惡的其實只是儒教某些人的繁文縟節和心口不一,對真正的忠孝禮悌之人卻會發自內心的尊敬。

有一次他和歐陽鋒偶然相遇,歐陽鋒就笑談他殺了一個滿口之乎者也的讀書人,因為他最討厭的就是孝子賢孫和酸腐儒生,還把那書生的人頭丟給黃藥師,他以為黃藥師也是同道中人。

但是結果大大出乎他的意料,黃藥師雖然根本不認識那個讀書人,卻挖了個坑把那人頭埋了,還恭恭敬敬的磕了幾個頭,因為他最尊敬的就是真正的孝順之人,讓歐陽鋒討了個沒趣。

而金庸也是通過黃藥師這個角色表達了他對儒教一些「糟粕」的不滿和嘲諷,但絕不是全面否定儒家思想。

智——黃蓉

儒家思想中「智」的方面主要來源於孟子,大家都知道相對於孔子的溫潤平和,謹小慎微,孟子行事說話都有些不拘小節,每每喜歡用寓言或者誇張或者故意以荒誕的角度來說明問題,並最終達到明理的目的。

而這方面同樣在金庸的小說中有所體現,和絕大部分武俠小說只是一味的鬥狠鬥勇甚至拼命不同,金庸的江湖中不乏「以巧破力,以柔破剛」的案例,也有不少以智慧和頭腦靈活著稱的人物,比如《笑傲江湖》中的令狐衝和任我行,《鹿鼎記》裡面的韋小寶,《倚天屠龍記》裡面的「逍遙二仙」和趙敏等等,但是其中翹楚,恐怕還得數《射鵰英雄傳》裡面古靈精怪的女主角黃蓉。

作為五絕中東邪黃藥師的女兒和北丐洪七公的徒弟,但是黃蓉卻是「入寶山而空回,近樓臺懶得月」,武功只能說是普通,不要說和丈夫師父父親這種絕頂高手相比了,就連黃藥師的棄徒梅超風都比不上,但是她的頭腦和智慧卻是異常出色。

有一次他和郭靖去闖完顏洪烈的趙王府為王處一找療傷的藥物,不巧遇到了完顏洪烈請來的梁子翁,歐陽克,沙通天等高手,黃蓉技不如人,所以只能以智慧脫身,這裡面尤其以戲弄歐陽克的場面最令人捧腹。

歐陽克走進圈子,說道:「誰出了圈子,誰就輸了。」黃蓉道:「要是兩人都出圈子呢?」歐陽克道:「算我輸好啦。」黃蓉竟是站立不穩,險些便跌出了圈子。她哪敢再發第二招,在圈中走了幾步,說道:「我要走啦,卻不是給你推出圈子的。你不能出圈子追我。剛才你說過了,兩人都出圈子就是你輸。」

當時歐陽克明明武功高出黃蓉甚多,卻被擠兌的進退不得,只能眼睜睜看她離開。

信——江南七怪

《論語》:「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五常最後是「信」,雖然這個是董仲舒加入的,但其實在孔子的思想中同樣極為重要,一個連「守信」都做不到的人,根本就不足以論,只不過是因為太過基本,孔子才沒有特別的提出而已,但絕不代表不需要。

而在江湖之中,同樣對於「一諾千金」的行為非常看重,這裡面就用《射鵰英雄傳》中以柯鎮惡為首的江南七怪來舉例好了。

相比上面的喬峰胡斐黃藥師等高手,江南七怪武藝只能用「相當普通」來形容了,作為主角郭靖的師傅,他們也從嘉興老家先赴漠北,又回京城,再到江南,而隨著郭靖的武功越來越高,周圍或是師友或是敵人也越來越強,七怪就明顯跟不上節奏了,中後期基本變成了打醬油的角色。

但是這七兄妹雖然武功不算高,卻把「信義」二字看的極重,只是因為和全真七子中的長春子丘處機的一句賭約,七個人不惜背井離鄉遠赴大漠,並且一呆就是十八年之久,全心全意的教導郭靖功夫,而當他們再回中原的時候,韓小瑩一個不足二十的江南少女更是早已被大漠風沙消磨盡了如花紅顏,對於一個女人來說,十八年的青春價值有多大,不言而喻。

但就算是這樣,他們也依然無怨無悔,也正因如此,之前和他們本還有些芥蒂的丘處機把他們視為了生死之交,還特意在書信中高興的說道:「大夢一十八年,世人豈不笑我輩痴絕耶?

所以江南七怪雖然武功只能說是二流,但在做人上卻是擲地有聲,不輸於任何人,只要答應了別人的事情,哪怕犧牲性命也要做到,頗有幾分「得千金不如得季布一諾」的味道。

紅塵說

以上就是金庸的武俠世界之中關於儒家五常「仁義禮智信」這五方面的體現。

其實這樣的情節數不勝數,金庸先生作品中所包含的豐富的傳統文化可謂浩若煙海,哪怕只是儒家文化這一個維度也不是區區一篇文章所能闡述清楚的,否則也不會有所謂的「金學」一說了,但是紅塵君上面提到的幾個都是比較典型的例子,對於方便簡潔的把握和理解這方面的知識還是有所幫助的。

相關焦點

  • 何為仁義禮智信,現代應該如何解釋
    何為仁義禮智信,現代應該如何理解根據大中論孟,仁義禮智信有很多擴大版本的解釋,當然如果要問本來的意義的話,儒家其實是人乘宗教,仁對應不殺生,義對應不偷盜,禮對應不邪淫,智對應不飲酒,信對應不妄語。這就是其本來意義。這就是佛法的投人五戒。
  • 當今社會仁義禮智信有沒有存在的意義?
    在討論這個話題前,先讓我們回顧一下:「仁義禮智信」是儒家所倡導的五大傳統美德、是人性中不可磨滅的光芒!兩千多千來,其對推動道德自律、家庭和諧、社會穩定、中國歷史的可持續性發展等,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整體道德下滑、價值觀扭曲、違法犯罪頻發的今天,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讓「仁義禮智信」有機的融入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顯得更為必要,當然有存在的意義。
  • 《三字經》18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這句話是說:仁、義、禮、智、信這五種最基本的道德規範,是每個人都應遵守,不可怠慢疏忽的。 啟示: 基本的道德規範是必需要尊守的,他是一個人的為人之道,立身之本,這是沒有半點可以商量餘地的事。 五常是人的性德,人性中含有五常之德,就是「仁義禮智信」,這是天賦與人的天性,也是天德,是不能夠紊亂的。
  • 仁義禮智信,為何禮是其中的根源
    仁義禮智信,從古至今一直都是人們互相遵守的信條。人無信而不立,商無誠而必敗。在這五種信條中,禮是人們最先開始所遵從的。因為禮,人們之間的各種交流有了保障,各種秩序可以繼續推廣。今天小編將要講述的就是禮在歷史中的發展。
  • 仁義禮智信——人皆有之
    推位讓國,有虞陶唐。弔民伐罪,周發殷湯。坐朝問道,垂拱平章。愛育黎首,臣伏戎羌。遐邇一體,率賓歸王。鳴鳳在竹,白駒食場。化被草木,賴及萬方。《千字文》由南北朝時期梁朝散騎侍郎、給事中周興嗣編纂、一千個漢字組成的韻文。全文為四字句,對仗工整,條理清晰,文採斐然。
  • 孔子的仁義禮智信是什麼意思
    如何理解孔子的仁義禮智信仁義禮智信就是其本來的意思,仁為愛,仁者愛人,義為正義,在西方國家就是什麼平等什麼的,當然這只是義的一個方面。禮就是禮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等等,智為智慧,也是正信正智,信為誠信。當然,這是基本字義。
  • 劉興榮:事業成功的基石:仁義禮智信,拓寬人生的寬度
    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底蘊豐厚,中國幾千年來的信仰主流一直都是儒家思想。其中尤以:仁義禮智信最有智慧。自古以來,儒家「五常」即「仁義禮智信」,它作為每個人做人做事的準則,影響著個人的生存與發展、維繫著家庭的團結與和睦。如果你能搞明白這五個字:仁義禮智信,你就明白如何擴寬人生的寬度,不斷獲得源源不斷的資源。
  • 金庸古龍的武俠世界你更喜歡哪一個?《我的俠客》給出答案
    武俠文化可以說是我國特有的文化類型之一,而每次說到武俠文化我們總是繞不過兩個武俠文學的大家:金庸、古龍。不過,同為大師,他們筆下的武俠世界有很大的區別,甚至還因此衍生出一種說法:年少時我們更喜歡金庸的武俠世界,成年後我們卻更加喜歡古龍。
  • 新時代下,上者人對晉商「仁義禮智信」的理解……
    「百年晉商 五常為綱」,晉商的「仁義禮智信」在電視劇《走西口》中有一個很好的闡述:最初作為晉商祖訓的田家祖訓:而上者人這樣理解仁義禮智信是因為上者人始終致力於踐行「上者夢」和「中國夢」相結合,把企業進步同國家發展相融合。民族復興為仁,家國天下為義,義利並舉為禮,求真務實為智,一諾千金為信。
  • 成年人的童話與金庸武俠中的法律學
    餘仕丹徒,嘗見一西夏歸朝官云:『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   這句話現在被演繹為「凡有華人處,就有金庸的武俠小說」,充分說明金庸(本名查良鏞)武俠小說在華人世界的受歡迎程度。   從1955年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開始,到1972年封筆的武俠巨作《鹿鼎記》,金庸的武俠小說獲得最廣泛的讀者群:無論文人、商人,還是科學家或政治家,無論大學教授還是中學生,可以說不分職業、文化程度、社會地位,都有「金庸迷」。換句話說,從獲得諾貝爾獎的教授,到販夫走卒,從黃土高原到美利堅,各個階層、各個地方,都有「金庸迷」。
  • 一個自由、開放的武俠世界!《金庸群俠傳2》新圖曝光
    > 導 讀 今天是愚人節,但同時也是河洛工作室的三周年慶,河洛工作室創始人徐昌隆在微博上爆了一些關於工作室正在製作的兩個項目的料,其中一個是關於《俠客風雲傳》系列作,另一個則是《金庸群俠傳
  • 你知道「忠孝仁義禮智信」指的什麼嗎
    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歷史底蘊,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逐漸形成了優良的中國傳統美德—忠孝仁義禮智信,從孔子時就提出來了,忠孝是最基本的,忠是立國之本;孝是立家之本,忠孝兩字,支撐著國家、民族以至於整個家庭;「仁義禮智信」稱之為「五常……「 仁」不僅是最基本的
  • 金庸無雙2完結篇攻略 在武俠世界裡任我行
    導 讀 金庸無雙2完結篇攻略,在武俠世界裡任我行。
  • 《金庸群俠傳》新派江湖,潮流武俠
    由月球漫步(微博)發行的經典武俠手遊《金庸群俠傳》於10月27日正式開啟全平臺首發,首發當日,各大區服迅速飄紅,人氣可謂空前高漲。目前《金庸群俠傳》已經登陸ios平臺,在appstore以及安卓平臺50多個應用商店都能下載體驗。
  • 金庸武俠十大補藥:有三種能起死回生,有一種能長生不老
    (思品時間、武俠時間侃金庸第1351期)文/江湖百小聖大家好,本文由本小聖帶大家來侃侃金庸筆下的大補藥。金庸先生的武俠世界,有許多匪夷所思的情節,更有許多讓人大跌眼鏡的神品,比如本文要說的這些大補藥就是其中的一個系列。金庸筆下的補藥,基本上有三種功能屬性:第一當是治病療傷的神物;第二則是能增長功力的補品;第三最逆天,因為它們不僅能讓人起死回生,甚至還能讓人長生不老。那麼到底有哪些?我們馬上開始。
  • 「德智體美勞」和「仁義禮智信」一脈相承如出一轍
    大家知道「仁義禮智信」是傳統道德,「德智體美勞」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教育目標和學生發展方向。其實這兩者骨子裡是一樣的東西。它的基本框架來自,東西南北中,或者春夏秋冬長夏。哲學根據是陰陽五行。春木仁,秋金義,夏火禮,冬水智,長夏土信。也可以配成東仁,西義,南禮,北智,中信。
  • 體悟:超越仁義禮智信,學習人生新三觀
    不論是今天的結婚先買房、婆媳矛盾、照顧老人,都體現了我們忠孝的基因。02人生新三觀世界觀:人類的世界不只是在地球,而是整個宇宙。經濟學理論的破產地球資源雖然有限,這導致了無限的戰爭和欲望以及受挫,人類的壓力,但是宇宙資源無限,這樣,你人類應該放棄物競天擇與人為惡的態度人生觀:人生是不斷走向宇宙的過程,多了少了都沒關係,人在走向宇宙中未知中,不只是想了,也不只是受苦,也不只是幸福,人生就是一代一代不斷,走出地球,走向宇宙的過程
  • 【山歌唱文明第十一彈】忠孝仁義禮智信,光宗耀祖家門興
    【山歌唱文明第十一彈】忠孝仁義禮智信,光宗耀祖家門興 2020-07-15 16: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金庸武俠」臺北「華山」論劍
    新華社臺北6月26日電(記者何自力 石龍洪)著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筆下的快意江湖,在讀者心中播撒下「武俠夢」的種子。26日在臺北華山文創園開展的「金庸武俠——華山論劍」,催生讀者夢想發芽。展覽依天下「五絕」——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分為五區以及憶金庸區,包括歷經一甲子的金庸小說首刊連載報樣、絕版書真本、書信、墨寶、倚天劍、屠龍刀等百件珍藏。其中東邪區呈現出金庸筆下與世無爭的「桃花島」,西毒區由相聲瓦舍馮翊綱講述的「終極過招」,以及依小說經典章節呈現洪七公的「降龍十八掌」,吸引眾多參觀者駐足。
  • 星娛樂:金庸的武俠世界與劉慈欣的科幻宇宙,誰更深邃?
    這個擺明是個關公戰秦瓊的問題,兩位都是中國最頂級的作家 ,各自擁有海量的粉絲。何況,金庸先生已經仙逝,這個回答誰好都不行,非常容易討罵。這裡,本人大概分析一下,不喜務罵。劉慈欣和金庸作品比較深邃,本質上根本沒得比較,原因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