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昆蟲引起科學家注意,有望幫助人類發明世界上吸力最強的吸盤

2020-12-18 奇點使者

本周《BMC Zoology》雜誌上,劍橋大學動物學家提出了對一種昆蟲的研究。這種神奇的昆蟲長有一個像吸盤一樣的器官。通過觀察發現,這種昆蟲的吸盤能夠牢牢地依附在巖石壁上,其吸附力可能是世界上所有動物中吸附力最強的動物。

這種昆蟲就是奧地利蠓蟲,多產於奧地利。在蠓蟲的吸盤中發現有一個「活塞」。這個「活塞」受肌肉控制,同時在吸盤的接觸面還有密集的毛髮增加摩擦力幫助吸附。如果蠓蟲想要離開吸附的巖石,那麼蠓蟲會在吸盤上打開一個小縫,這也是動物學家首次在生物身上發現分離機制。

研究團隊在研究蠓蟲吸附力時,用流水對吸附在巖石上的蠓蟲進行衝擊,學者發現,蠓蟲在接受水流衝擊時,其方向不受水流衝擊的影響,而如果想要將蠓蟲從巖石上脫離開來,那麼需要大於蠓蟲重力約600倍的力才能將蠓蟲衝離巖石,由此可以發現蠓蟲的吸盤吸附力十分強。而且在蠓蟲離開吸附的巖石時十分輕鬆,不會在巖石上留下痕跡。

如今科學家們想要通過研究蠓蟲吸盤的工作原理,來研發出吸附力更加強的吸盤,同時,當吸盤離開被吸附的物體時,被吸附的物體不會受吸力的影響而產生形變。日常家居使用的吸盤的吸附力往往不夠強,還會受到水流衝擊和溫度變化而減弱其吸附力。因此科學家們希望通過蠓蟲的吸盤器官來改良目前我們使用的吸盤,使吸盤的吸附力更加強,不受外界條件的影響。

劍橋大學研究團隊成員沃爾特表示,如果研發出吸附力強的吸盤,可以將其運用到醫學治療和工業用途上。在醫學上能夠幫助醫生在手術過程中在人體內組織移動,既能夠有固定的作用,也不會對脆弱的人體組織產生影響;在工業上,吸盤可以用於採摘水果,利用其吸力採摘水果,同時不會損傷水果。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經過大自然的優勝劣汰,每種動物身上都會有「一技之長」供自己在弱肉強食的世界中生存。而人類作為食物鏈的最頂端,能夠通過研究動物身上的特長來發明新的事物供人類所用。例如通過研究蝙蝠發明了雷達,通過研究青蛙發明了電子眼。我們也期待人類能夠在動物身上得到更多啟發,發明更多便捷人類生活的事物。

相關焦點

  • 澳科學家發明電解水制氫技術 有望生產清潔燃料
    原標題:澳科學家發明電解水制氫技術 有望生產清潔燃料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日前發布報告稱,該大學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新型電極,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電解水,有望用於大規模生產清潔燃料——氫氣。   該技術採用了一種價格低廉、有特殊塗層的泡沫狀材料,能使電解水產生的氧氣氣泡快速逸散,從而提高製取效率。
  • 它們才是地球上最聰明的物種?科學家表示它們跟人類不相上下
    人類也經歷了幾百萬年的演化,才能成為地球的主宰者,人類文明也成為了地球上最高級別的文明。但是,隨著科學家們的研究發現,除了人類之外,還有一個物種也是擁有高級智慧的生物,有可能僅次於人類。這種擁有高級智慧的生物就是章魚,也稱為八爪魚。是一種軟體海洋生物,主要生活在溫帶海域之中。
  • 昆蟲的奇妙生活:拉響世界上最小的小提琴
    拉響世界上最小的小提琴還有其他昆蟲的聲音,即使在朗朗白日,我們也能清楚地聽到,比如蟬的鳴唱。即便如此,蟬仍然不是世界最吵鬧昆蟲大賽的贏家。考慮到體形大小,一種僅有2毫米長的水生昆蟲才是最有可能拿走大獎的。
  • 肥皂水能夠增強吸盤的吸力,雞蛋清也能輔助黏貼
    以前掛鈎都是必須通過螺絲敲打在牆壁上的,這樣我們在拆卸的時候,就會在雪白的牆上留下難以挽回的螺絲孔。而如今市面上已經出現了各種可以隨意拆卸且不留痕跡的黏貼式,或者吸盤式掛鈎。黏貼性的掛鈎,個人不是很推薦,因為它的黏性會著時間逐漸變硬了之後,就會再也黏不上了,並且撕扯不當的話,還會在牆面出現殘留物的現象。
  • 英國男子發明真空吸盤 用其可在牆上爬(圖)
    他利用這款真空吸盤,在一批觀眾面前,成功一步步爬上30英尺高學校外牆,直上天台。街上觀眾都為之目眩神往。中新網2月16日電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導,英國一名業餘發明家利用兩部吸塵機作為動力,研製了一款真空吸盤,雙手各拿著一個連接背後吸塵機背囊的巨型吸板,可以在牆上爬行,有如蜘蛛俠一樣,十分過癮。這名發明家是斯坦斯菲爾德,他在超市買了兩部1500瓦特的吸塵機,拆去了機殼後,把兩個機械裝在一個背板上,如背囊一樣負在背後。
  • 世界上最奇怪的10種昆蟲,花螳螂被認為是最美麗的昆蟲
    如果你想在地球上遇到另外一種生命體系,那麼動物王國的昆蟲類別就是你觀察的最好選擇。科幻文學和電影中的許多外星人都有類似昆蟲的外表,現在已知的昆蟲種類已超過90萬種,科學家估計還有數百萬種未發現。昆蟲約佔生活在地球上的物種的80%。在某個非常真實的意義上,這個星球屬於他們。
  • 科學家發明最強磁鐵 產生世界上最強的磁場 未來應用廣泛
    最近,總部位於佛羅裡達州立大學的國家高磁場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利用一個小而緊湊的線圈創造出迄今為止世上最強的磁場。只有捲筒紙尺寸大小的磁鐵,厚度甚至1釐米不到,在直流磁場中重置該磁鐵,可以產生出超過此前記錄0.5特斯拉的磁場。
  • 科學家發現「吸盤魚」可吸附在鯊魚身體上(圖)
    科學家發現「吸盤魚」可吸附在鯊魚身體上(圖) 2013-02-05 09:55  來源:騰訊科學
  • 科學家:1000萬種昆蟲面臨生存危機,人類應該拯救它們
    我們知道許多珍稀動植物,比如大熊貓,金絲猴,揚子鱷,這些可愛的生靈已經得到了人類的妥善保護。但在不為人知的角落,更多的物種也在面臨生存危機。它們其貌不揚,有的會飛,有的會爬行,有的會打洞,有的會結網。這就是地球上的昆蟲們。
  • 盤點9種世界上最小的昆蟲
    昆蟲早已能夠引起人類的巨大反應。但是,有些人在雷達下飛行,遊泳和爬行,它們是如此之小,以至於肉眼根本看不見它們。這些生物具有適當的可愛名字,例如侏儒藍蝴蝶和小叮噹黃蜂。不幸的是,對其中一些物種知之甚少,因為它們的大小不僅使它們難以發現,而且使研究它們成為科學家的挑戰。
  • 翻開《科學家的筆記本》帶你探索世界上的偉大發明
    女性科學家是否因為性別歧視而受到不平等對待?……所有這些都可以在《科學家的筆記本》中找到答案。近日,中國畫報出版社推出了由英國科普作家傑克·查洛納撰寫的《科學家的筆記本》,通過28個在科學技術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主題、300多項發明創造、理論、著作,200餘幅產品圖片、結構模型、設計圖紙、筆記手稿、專利證書和古代版畫,展現從距今200萬年的能人時代至21世紀的科學發展史,見證科學家們如何改變這個世界。
  • 有「大智慧」的昆蟲,以昆蟲為靈感的四種發明技術!
    不過,這種色彩不是由於翅膀上的色素產生的,而是由其表面的微觀晶體結構而形成的。光線被晶體分解成不同的色光,反射到觀察者的眼睛裡,這與我們能看到的彩虹的原理更為相似。高通是美國一家上市公司,該公司仿效了蝴蝶翅膀的色彩原理並運用在名為Mirasol和Imod的顯示器中。
  • 昆蟲是未來人類的常見食物?科學家的回應很反常,或引發生存危機
    筆者:扶蘇走在雲南的夜市,人們經常會看到「昆蟲宴」,各種各樣的昆蟲被當地人用不同的方式烹調成美味。並不是只有雲南才有食用昆蟲的習俗,在全世界範圍內,大約有20億人的餐桌上會含有昆蟲為主的菜餚。並且如今已經有數千種昆蟲被列入食用名單,這個數據實在是令人吃驚。昆蟲可能成為人類常見飲食來源在此前數十年的研究中,科學家發現昆蟲具有成為人類常見飲食來源的潛力。
  • 樂昌電磁吸盤起重圓形電磁鐵吸盤生產廠家
    樂昌電磁吸盤起重圓形電磁鐵吸盤生產廠家臨清市鑫運機械有限公司坐落於風景秀麗的臨清,地理位置好,交通便捷。我公司專業生產各種規格的起重電磁鐵、磁力夾具、廢鋼電磁吸盤、電永磁吸盤、電磁吸盤、永磁吸盤以及導磁鐵、導磁工裝。技術水平專業,產品質量可靠。市場前景廣闊,應用行業廣泛。
  • 堪比《西部世界》!科學家賦予機器人人類肌肉 幫助了解人類如何進化
    科學家賦予機器人人類肌肉 幫助了解人類如何進化  Emma Chou • 2018-09-04 17:56:42 來源:前瞻網
  • 不僅人類能生產吸盤,大自然也可以,來看看它們的吸盤長什麼樣
    其實很簡單,貼一些吸盤上去就好了。市面上有各種各樣的吸盤,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可重複使用且可拆卸的吸盤,它通過將空氣壓出來達到吸附的目的,這種吸盤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吸盤。另一種則不可以重複使用,主要通過貼紙的粘性來粘住牆壁。不得不說,吸盤的出現解決了人們既想要掛東西,又不想破壞牆面的問題,其實自然界也存在許多「吸盤」。
  • 世界上最強的10種動物
    當談到世界上最強大的10種動物時,你可以肯定地說,大象,非洲灌木象,是最強的,但你錯了。
  • 海賊王專題#245:最強科學家貝加龐克
    科學家貝加龐克博士 恐怕就首當其衝 在244期海賊王專題結尾 我們就提到熊在未來的命運如何 貝加龐克的作用將至關重要 而嚴格意義上來說 雖然斯潘達姆和克比 都在七水之城篇 間接和直接的提及過貝加龐克 但貝加龐克在海賊王劇情中 第一次露出部分身影 也就是出現在恐怖三桅帆船篇 在和索隆的對話時 熊對貝加龐克的正式介紹之中 和平主義者的開發者 政府的天才科學家貝加龐克博士 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 他的科學能力
  • 不懂物理的吸盤魚,頭頂吸盤的物理性能超過精工製造產品
    不用擔心會把吸盤魚從金槍魚肚皮上扯下來,它的吸力遠遠超過你的想像,秒殺你家掛毛巾的吸盤掛鈎。你把吸盤掛鈎按壓在瓷磚上,擠出吸盤下面的空氣。吸盤內外存在壓強差,吸盤被外界空氣壓緊在牆上,可以承受自身和毛巾的重量。吸盤魚的吸附原理跟吸盤掛鈎類似,吸盤魚吸住金槍魚的肚皮,把吸盤下的海水擠出,依靠水壓差把吸盤緊緊壓實在金槍魚身上。你懂物理,會利用壓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