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書在大學差點就滅絕了

2020-12-11 新周刊

2020年的清華大學教職工板書大賽,果然沒有辜負廣大網友的期待。

這是清華大學第四年在教職工間舉辦板書比賽。每一年優秀的板書作品,都會被放到清華大學官博供大家鑑賞。

在舉辦的第一年,清華大學還邀請來中國書協、中央美院的書法家來當評委。「希望通過板書把嚴謹的學風和老師們對美對藝術的追求傳遞給同學們」,清華大學官博這樣寫道。

參賽的老師也相當享受/ 圖:@清華大學

與往年相比,2020年的板書比賽回憶殺buff直接拉滿——一個學期以來隔著屏幕聽講,光是看到老師們在黑板前書寫的背影,大家就已經提前感動。

借著清華大學這一波話題,網友們也開始懷念起與板書相伴的那段校園時光:

可能是一低頭一抬頭就已經形勢大變的演算。

對勾函數,我終於學「廢」了 /圖:知乎

可能是「蹬鼻子上板」的奇奇怪怪的教具。

可能是畢業前最後一堂課老師的祝願。

擦完這塊黑板,高中就結束了 / 圖:豆瓣用戶@風月

回憶的主角,更是離不開那些給板書注入靈魂的老師們。

圖 / 知乎用戶

故事的最後,講臺下的這群人終於察覺——板書這件事,一點都不簡單。

板書是一門學問

圖 / 百度百科

板書之所以叫做板書,離不開Write和Blackboard。

粉筆,AKA教育界著名暗器,除了被用來丟上課開小差的學生之外,最主要的功能,還是在書寫。

粉筆的發明者已難以考究,但時至今日,講臺角落這方小小的盒子,已經衍生出各種「學派」:

除塵除了個寂寞的無塵粉筆、無汙染但也不要常吸的無毒粉筆……日本公司還曾經研發出「世界上最貴」的羽衣粉筆,一度因為停產被老師們瘋狂囤積。

據使用者反饋,可以寫出德芙巧克力般的絲滑手感。

可能這就是粉筆界的愛馬仕吧 / 圖:知乎用戶@Legion

而黑板,作為板書的另一個靈魂搭檔,也不容小覷。

這塊常用木板或磨砂玻璃製成的小小平面,就是板書施展的舞臺。

雖然這些年為了讓老師和前排同學少點「吃灰」,不少黑板犧牲為白板,也委屈粉筆變成了記號筆,但是黑板在校園生活裡依舊是白月光般的存在。

在視覺上,黑板的乾淨程度(這偶爾也怪黑板擦)和空間大小,非常影響學生的觀感。在聽覺上,粉筆劃黑板的聲音,還是許多人的「噩夢」(求購一雙沒聽過的耳朵)。

手勁大的老師,堪稱「黑板殺手」——那些久經書場坑坑窪窪的黑板可以作證。

你有沒有想過,為啥黑板都是「綠板」?/圖:知乎用戶@lolilola

有了書寫工具只是一個方面,書寫的質量才是關鍵。

板書一直都是教師的基本功,而且要從師範生抓起。在江蘇省2019年師範生教學基本功大賽上,兩筆字(粉筆字和硬筆字)就是一項重要的考察項目。

但是,對於把「學海無涯苦作舟」掛在嘴邊的教師一行來說,寫字好看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

在他們眼中,粉筆已不止於字體,還要兼顧色彩和圖像;黑板已不是一塊單純的平面,每一塊區域都被劃定出清晰的目標功能。

圖 / 知乎用戶@王老夫子

提綱式、對比式、詞語式、線索式、圖畫式、分析綜合式……在你不經意的擦擦寫寫之間,板書自成宇宙。

越來越多的老師,都開始重視板書的整體設計,力爭在黑板這一塊小方寸裡最大化地把知識點展現出來。現在想起,學生時代每一塊無辜的黑板報背後,還真有那麼幾位隱藏的師範人才。

豆瓣「課堂板書收集者」的小組簡介上寫道:板書是一堂課的眼睛,帶著授課老師獨特的個人風格,是學生時代的零碎的記憶片段。

它不僅與「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的校園氣質深刻捆綁在一起,還可能與那些趁老師寫板書時偷吃零食的可愛記憶緊密聯結。

板書比賽,正是因為帶著濃厚的校園情懷,打動了網友「至死是少年」的心。

清華大學的比賽出圈之後,一股「板書營銷」風潮在校園間大熱,各地各學校都開展了教師板書比賽。

復旦大學還在近期推出了「復旦板書圖鑑」,分門別類地盤點了校內各位老師的優秀板書。

在PPT課件、音視頻技術佔據主流的大學課堂裡,大火的卻是傳統的板書比賽;那些堅持使用板書講課,不用ppt的高校教師,也會被加上「好老師」的標籤。

網絡上對板書的共同追念讓小新同學發現了一個問題——板書,好像真的在大學越來越少了。

是誰「殺」死了大學板書?

雖說板書的「形」還留在大學,但與小中高階段相比已經風光不再。多媒體這個最大的競爭對手面前,傳統板書元氣大傷。

20世紀80年代,幻燈、投影、錄音錄像等電子媒體在中國課堂初步登場,並在十年內成功上位。

90年代起,多媒體計算機集各家之長,逐步取代多種教學媒體的使用地位,成為無法撼動的C位。

抬頭看看如今高校的教室牆面,已經能夠說明一些問題——屏幕、投影成為絕對的主角,承擔板書功能的黑板白板只能屈居背景。

多媒體教學普及之廣,讓「一塊黑板+一支粉筆」的教學模式在鄉鎮教育中都難以順利施行,「屏幕」正在滲透中國教育。

放眼未來,雖然以VR為代表的技術還處於初級階段,但在它們落地為常規化教育手段之一的那一天,傳統板書的存在感很可能再下一個臺階。

視覺文化時代在主導社會,也在顛覆中國課堂,使板書的命運「下墜」。

學生偏好通過圖像來「眼見為實」,而多媒體教學恰恰符合這一點,能夠用視頻、音頻、動畫等形式實現大段文字所不能達到的視覺快感。

就像那些只聽老師講解昏昏沉沉的課堂一樣,能夠中途播上一個視頻,對學生來說簡直是大快人心。

雖然粉筆和黑板已經被老師們玩出了花,但畢竟不是每節課都能像板書比賽一樣,有充裕的時間去塑造板書的視覺效果,以文字為主導的傳統板書,在一般的大學課堂裡首先吃虧。

圖 / 知乎

另一方面,板書的退位,是教師行業的體力「解放」。全天候抬著臂膀寫板書,在精力上相當考驗老師;在高校通識課背景下的大班制教學裡,手寫板書對於後排學生們來說,也是不友好的選擇。

在這種情況下,化手寫為點擊的PPT,又大又清晰,顯然雙贏,傳統板書再敗一局。

在課堂效率、視覺效果甚至環境保護的視角上,板書都輸得很徹底。但它並沒有這麼不體面地完全退出歷史舞臺,是因為使用者——老師們,還在糾結。

板書還是課件?

在多媒體和板書之間,老師們也有過苦惱。

大學課程有專業,要細分,不是每一門課都適用傳統板書。

在理論講解為主導的文科課程裡,文字、資料佔比最大,多媒體教學顯然能夠更迅速地把課程資源顯現在學生面前。

藝術類課程,賞析、評辯的學科性質下,需要學生動用五官去感受,靜態、扁平的傳統板書更是意義不大。

最後,只有以邏輯、演算推導為主的理科專業,還能算得上堅守手寫。板書具有即時性,表現力強,師生臺上臺下同步推導的互動過程,造就理科的「靈魂」。

板書在理科,可能更像公開的演算紙 /圖:知乎用戶@除餘弦的小鉛筆頭

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青年教師程斯宇,曾經在黨史課上,靠一張紅軍長徵,四渡赤水的精緻手繪板書成為網紅。

正是因為他發現理工科的專業涉及大量的演算,理科對於板書的使用率要遠遠高於文科,程斯宇老師才努力想把理科的思維形式運用到重視讀文的黨史教學裡。

但能像程斯宇這樣花心思打通板書上的科目限制的大學老師,實屬鳳毛麟角。

天津大學程斯宇老師的手繪板書。圖/@天津大學微博

另一邊,那些因為主講PPT而被冠上「偷懶」之名的授課老師,有另外的苦衷。

PPT講課曾被認為是教學理念、教學方式的先進作法,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照念PPT、內容年年不變,在當代大學生眼中已經是老師迷惑行為。

知乎用戶@Jesse在分析到這一現象時,用了一個近乎套娃的反問思考了這個問題——一名照念PPT的老師,真的是在照念PPT嗎?

不會做PPT的老師,不是合格的reader / 圖:知乎用戶@Jesse

要知道,用PPT講課,本來就不是什麼省力的「平替」。

製作課件這第一關,就已經刷掉了不少老師。多媒體教學可能解放了老師的課堂體力,但在課前蓄力上卻是一大難點。

除了個別學科教材會附帶好已經做好的課件之外,想要用PPT主講的老師們,就要在課程備課後抽出時間去製作一份課件,花費的時間精力,可能遠遠超過板書。

美化課件,對老師來講也算不上簡單。

這裡說的美化,可不是在說PPT的樣式,在人均「熟練使用」Office的今天,套模板已經給無數個PPT找到了樣式上的出路,但是最為核心的課件內容,往往糊弄不得。

要用模板把內容裝起來,穿插知識點、乾貨、視頻音頻……做到這些,又難倒不少非「網絡弄潮兒」的年長教師。

這種窘況和當代大學小組作業有異曲同工之妙。

那些體驗過「PPT整合」崗位的人們,給划水組員七拼八湊的資料做出一份絲滑課件的心情,莫過於此。

最後,師生們終於在PPT這件事情上實現天下大同,共同上演毫無靈魂的全文CTRL+C和CTRL+V。

有時也會顧不上排版美觀

歸根到底,板書或者課件都是教學輔助工具,課講得好不好,成事在人。

「水課」硬傷不一定在PPT或者板書,「金課」的衡量標準也並不在這些工具運用得有多巧妙,決定上課效果和節奏的,都是老師。

一個資深的教育實踐者,不會因為工具而忽略課堂的內容本質,給他們板書或者課件,都能掌控課堂要義。

而平庸的教師,拿著高級美觀的PPT的或者驚世駭俗的板書,一樣能把課上得很無聊,把工具當噱頭,只能遮羞一時,難以掩蓋自己在知識輸出上的短板。

能把板書的即時互動和課件的內容增量的巧妙結合的課堂,才是教師行業的大勢所趨。

用板書,大學生就會認真上課嗎?

大學生們誇著用板書的老師,買的全是板書這筆帳嗎?

在屏幕即生活的Z世代大學生眼中,多媒體教學已經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存在。北青網的一項調查顯示,近3成的學生還會在教師使用多媒體時會走神。

所以,大學生們心態上偏愛傳統板書,正是因為他們知道,板書不能像課件一樣拷貝保存,一旦擦掉就難以恢復。

所以在板書出現的時候,他們不得不聽課,被逼著及時做筆記。又或者,讓手機替自己做筆記。

這種「老師寫板書才有利於學習」的虛假繁榮,到了學期末就會面臨考驗——面對七零八落的筆記和一整相冊的板書圖片,他們又開始抱怨老師沒有完整的PPT可供拷貝複習。

強調及時記錄的板書在期末焦慮裡無辜中槍,成為了那些浮躁的學生們無法偷懶速成的靶口。

課堂板書,也逃不了在相冊裡積灰的命運

大學課堂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注意力爭奪戰,板書課件「窩裡鬥」出了個結果,最終還可能不敵最終極的對手——手機。

麥可思研究院調查顯示79%的大學生在上課時使用手機。學生一直都是知識的收受方,但很顯然,知識鏈這一端的當代大學生們,手裡抓著更具誘惑力的東西。他們更願意花課堂時間在小屏幕上瘋狂輸出。

別再爭什麼板書還是PPT了。上課玩手機的大學生們,什麼時候才能「耗子尾汁」?

參考資料

1. 老師板書教學已成過去?多媒體教學喧賓奪主.局外視界

2. 天津廣播:天津大學這位老師的手繪板書火了.天津大學官網

3. 別讓板書消失在講壇.西華師大報.黃琦

4.一位愛學習的大學生,手機相冊裡肯定都是PPT?.新浪網

5.大學老師VS手機,這場課堂battle結果出人意料!.麥可思研究

6.調查:超八成大學生存 「手機依賴」,日均使用 5.2 小時.IT之家

7.為什麼很多大學老師的板書不如中學老師,甚至不如小學老師?.風雨說教育

今日互動

提起板書,

你有哪些不得不說的回憶?

撰稿 | 阿餅

編輯 | 秋褲

排版 | 辛鳥

* 未標註出處圖片來源網絡

原文首發於《新周刊》旗下公眾號「有間大學」

相關焦點

  • 說實話,板書在大學差點就滅絕了
    在PPT課件、音視頻技術佔據主流的大學課堂裡,大火的卻是傳統的板書比賽;那些堅持使用板書講課,不用ppt的高校教師,也會被加上「好老師」的標籤。網絡上對板書的共同追念讓小新同學發現了一個問題——板書,好像真的在大學越來越少了。
  • 黑板,粉筆:你的大學課堂還有板書嗎?
    上了大學後,解鎖了一些「慕課」「智慧樹」「超星講堂」等新的學習形式,能在大學的課堂上看到老師們認真板書的粉筆字,確實倍感親切。  這不免讓人感嘆——板書,在大學越來越來少見的。  / 多媒體or板書,老師們也有過苦惱/  大學課程有專業,要細分,不是每一門課都適用傳統板書。
  • 差點被我們吃滅絕
    差點被我們吃滅絕萬千世界無奇不有,神奇的大自然創造了形形色色的動物,每一種動物都是有不同特點,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說的是世界上最值錢的動物,血液是藍色的,比黃金都還要珍貴,差點被我們吃滅絕。相信大家也都想知道這種生物到底是什麼,這種動物和其他動物相比是非常特別的,那就是鱟。
  • 7個來勢洶洶的外來物種,到了中國後卻被吃到差點滅絕
    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7個來勢洶洶的外來物種,它們到了中國後卻被吃到差點滅絕。1.羅非魚,也叫非洲鯽魚,它的繁殖性非常強,而且適應能力也很強,在海水和淡水中都能生長,不過,當它來到中國之後,就成為了燒烤攤上的常客。2.斑馬貽貝,它以浮遊生物為食,繁殖能力很強,極其容易堵塞水管和河道。
  • 入侵中國「失敗」的4大外來物種,差點被國人吃到滅絕!
    入侵中國「失敗」的4大外來物種,差點被國人吃到滅絕!我們經常在網上看到各個國家有著一些不同的物種侵襲,當然這一個情況也是直接影響到當地人民的生活,有很多的物種在經過我們中國廚師之手之後,最後都被製作成美味的美食佳餚,所以其他國家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首先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我們中國的廚師,有四種物種入侵我們中國失敗,本想稱霸中原,最後被我們吃到差點滅絕。
  • 1994年那一夜,人類差點遭遇「全體滅絕」,瑪雅預言並未失誤?
    1994年那一夜,人類差點遭遇「全體滅絕」,瑪雅預言並未失誤?很多人都以為瑪雅預言的世界末日具體時間是2012年,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其實在1994年的時候,我們經歷了一場特大的危機。畢竟恐龍的滅絕就是因為隕石撞擊地球才導致的。1994年7月16日20時,這顆彗星撞擊木星,根據科學家的計算,彗星隕石的撞擊強度相當於大約60000億噸的TNT火藥爆炸產生的威力,也許大家對這個數字可能沒有太大的概念,但是廣島長崎的兩顆原子彈也才僅僅只有2萬噸的火藥TNT,要不是木星捕獲了這個彗星,那麼人類恐怕就要「全體滅絕」了。
  • 這個國家把蝸牛吃到差點「滅絕」,只能人工養殖
    在非洲這個神奇的土地上,有著眾多的種族和部落,各地方的文化習俗也有差異,也有著這麼一個國家,把蝸牛吃到滅絕,這個國家就是加納。加納是一個非洲西部的國家,因為生產黃金而被稱為「黃金海岸」,而且加納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可可之鄉」,據說世界上每六顆巧克力中就有一顆的原料來自加納,這裡人們還有一個特殊的喜好就是吃蝸牛。大家吃過蝸牛嗎?這個國家把蝸牛吃到差點「滅絕」,只能人工養殖。
  • 它們是最丟臉的「入侵物種」,偷渡到中國,差點慘遭滅絕
    它們是最丟臉的「入侵物種」,偷渡到中國,差點慘遭滅絕!今天來跟大家聊一下入侵物種,現在任何一個國家都非常提防入侵物種,因為這些東西能給一個國家帶來很大的麻煩,就像美國鯉魚,現在每年還要花費政府非常多的錢財。
  • 高校教師用塗鴉板書上網課 學生直呼「靈魂板書」
    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5日電(記者 崔寧寧 通訊員 廖旭 何茵芷 張文博)「如果你沒有聽老師的課,或許根本看不懂這幅塗鴉板書講的是什麼。但是結合老師的講述方式再回過頭來看圖,你會覺得特別生動有趣。」近日,四川農業大學廣告學專業《微觀經濟學》任課老師王渤的「靈魂板書」引發同學的熱議。
  • 清華大學板書又上新了!這些捨不得擦的板書你最喜歡哪個?
    最近清華老師的板書又火了!每年清華大學舉辦的教職工粉筆板書比賽都能吸引一大波圍觀小夥伴羨慕的眼光!今年清華有30多位老師參與比賽,現場手寫粉筆板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梁昌洪教授一直堅持手寫板書上課,同學們說梁教授的板書「比PPT還要好看」。
  • 大學古文教師堅持手寫板書不用PPT引發熱議
    網友上傳的俞老師手寫板書。  這兩天在人人網和微博上,一組漂亮的「楊柳體」板書被大學生們競相轉發。久違的粉筆板書讓學生很「懷念」。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楊柳體」板書出自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俞香順老師之手。昨日,記者就此事採訪時,發現如今大學課堂上像俞香順老師一樣保留板書習慣的老師不到20%,大部分老師都傾向於電子板書。很多學生上課不再帶筆和紙,而是相機或U盤。
  • 復旦大學「女神」教師陳果的課堂板書,字跡灑脫,富有個性,驚豔
    從小學到中學,再由中學到大學,經歷若干年,在這求學的過程中,會經歷不少不同的老師,他們能夠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般情況下就是能夠寫得一手好字,尤其是課堂板書字跡,字好的老師總會給我們留下一幕幕難忘的場景,今天無意中看到復旦大學「女神」級別的教師陳果老師的課堂板書,真是別樣驚豔,字跡灑脫,有個性,和她的課堂一樣富有激情和感染力,聽她講課是一種大徹大悟,看她的課堂板書也是一種最美的享受,其字跡字裡行間透著一種天然的美感
  • 大學美女數學老師的板書堪比「印刷體」,字跡工整書寫規範,羨慕
    板書是教師上課必備的一項內容,隨著科技的發展,傳統的教學方式受到了重大衝擊,被現代電子教學方式所替代,很多老師上課就只使用ppt,而代替了傳統的板書方式
  • 華西師範大學舉辦教師板書比賽,看大學老師的粉筆字水平如何
    華西師範大學舉辦教師板書比賽,看大學老師的粉筆字水平如何板書,是老師們課堂教學的必經環節。隨著電子設備的普及,很多老師逐漸傾向於使用PPT教學,但隨手在黑板上寫寫畫畫,列出重點,仍然是老師們最常做的事情。所以,板書對於老師們來說依舊重要!
  • 能通過傷口傳染的癌症,差點滅絕了一個物種
    科學家曾經十分擔心這種疾病將使袋獾滅絕,但最近發表的一項新研究帶來了好消息,也為傳染病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圖片來源:Pixabay 來源 華盛頓州立大學,《國家地理雜誌》等
  • 這些龍崗老師的板書絕美!「高顏值」板書你最喜歡哪個?
    隨著多媒體逐漸走入課堂電子課件越來越多被用到課堂上但是傳統板書仍然是老師課堂上的必學技能傳統板書不僅能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而且能讓學生更容易跟著老師的思路學習在咱們龍崗有許多老師都能畫出、寫出「高顏值」的板書大家來感受一下!這些板書絕美!
  • 板書是教師的靈魂‖不捨得擦的板書上新了,你最喜歡哪一幅
    還記得上高中的時候,我們班在生物課上是沒有人睡覺的,因為生物老師的板書非常整齊,字寫的也非常漂亮。前些日子我在上課的時候,由於是第一節課,為了給學生留下好的影響,我就很用心寫了一次板書,我就聽到有學生說「這個老師字寫的好」。所以,寫好板書,在教學活動中作用巨大,那我們應該如何才能寫好板書呢?
  • 大學女教師因課堂板書工整美觀,嚴謹大方,被同學們稱為「女神」
    很多人會覺得在現代教學課堂上,老師更多使用多媒體教學,用粉筆板書的時候也越來越少,尤其是在大學的很多課堂上。看到這裡你有沒有懷念坐在前排吃粉筆末兒的日子呢?課堂上的板書,既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為什麼說是技術,板書的目的是要將課文內容系統化、條理化、形象化,直觀地呈現給學生,幫助學生理解,我們所學的每一門學科都有龐大的知識結構和體系,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整合存在一定的難度的。板書也能夠幫助學生及時跟上老師的授課思路,使學生的思考力和注意力集中在教師所講的課題上,而用多媒體講課效果就沒有這麼明顯了。
  • 這樣的板書真贊!「印刷體」板書走紅
    在這裡為各位老師整理了一些板書訣竅要點,希望每位老師都能成為板書小能手!即使用多媒體,咱基本功還是得扎紮實實的! 板書的8個常用方法 1.板畫賦形法 板書就宏觀來分,有板書與板畫。「板書」以文字為主,有時配以線條符號;「板畫」以圖畫為主,一般不配文字。 板畫,也是簡筆畫、黑板畫,是教師在課堂上以簡練的線條,在較短的時間內高度概括勾勒出各種景物、事物、人物等形象的一種繪畫。
  • 復旦大學陳果的課觀點鮮明,課堂板書沒毛病,字跡灑脫,個性強
    ,她就是復旦大學的青年教師陳果,提到這個名號,是不是有一種如雷貫耳的感覺,有人身臨其境地聽過她的課,也有的是通過網絡這種媒介聽過她的課,總之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似乎在很多人的思維定式中,尤其是大學裡的老師,課堂板書很少,甚至很多情況下都是使用教學輔助,直接在課件上進行書寫,不再是那種傳統的黑板板書,這似乎也是一種趨勢,雖然這樣,也沒有完全取代傳統的教學板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