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原本是一張空白的紙,孩子在紙上自由的描繪,他們人生的色彩由自己掌控。但有的紙卻被塗得一片漆黑,那抹黑色有另一個名字,它叫做不自律。學霸的「草稿紙」上是工整有條理的公式,普通的孩子則是胡亂塗鴉。自律是人生的財富,有的孩子輕易地放棄了它,也放棄了機遇,而懂得抓住這筆財富的孩子,為自己鋪平的通往成功的道路。
曾國藩年輕的時候也和很多平凡的年輕人一樣,沒有能力也沒有耐力。更糟糕的是,他還具有一些缺點:懶惰好色。在外人看起來曾國藩註定是難成大器的,但有天曾國藩卻突然醒悟,決心改正缺點,為此他每天堅持寫日記,以此來反省自己的缺點,警示自己不要再犯。連曾國藩自己都沒想到,這日記一寫就是十幾年,與他寫的家書組成了無人不知的《曾國藩家訓》。
如今曾國藩已經成為年輕人自律的典範,他從一個平平無奇的男青年,變成了世人眼中的「完人」。自律讓他的人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實每個孩子都是潛在的曾國藩,人人通過自律,都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成就。
一、什麼是自律?
哲學家康德說過:「自律即自由」。要實現自律,我們首先得知道什麼是自律。自律,指的是在沒有人約束的前提下,對自我進行要求,並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律的基礎是自我審核,不輕易地被外界的環境或人事所影響,遵守自己的意志完成自我規定完成的任務。
二、自律給孩子帶來什麼好處?
1. 學習效率增長
相信大家都知道,學習本身就是一件困難且乏味的事情。大多數的孩子都是迫於家長老師或是學習成績的壓力進行學習,這種被迫式的學習效率低下,孩子的學習成績也難以提高。但是對於自律的孩子而言,他們能夠主動地去安排自己的學習任務,合理地支配學習時間和娛樂時間,他們在學的時候用心學,玩的時候用力玩。這樣勞逸結合的方式,會使得孩子學習效率提高不少,這樣的孩子學習成績往往也不錯。
2. 有足夠的抗壓能力
一定的壓力是人生的動力。當自律的人遇到困境時,他們會積極地想辦法去解決問題,提高對自身的要求,在他們的字典裡不太具有「放棄」二字。自律是人們思想上的提高,自律會使人的意志力變強,在面對挫折時不會輕言放棄也不會輕易被打敗。
3. 懂得自己創造機會
自律的孩子通常有自己的目標,為了達成目標,他們會給自己制定詳細周全的計劃,「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自律的孩子在達成目標的路上不斷地進行自我提升,他們這種行為相當於在給自己創造機會。
三、不會自律的孩子,會變得什麼樣?
1. 產生自我懷疑
不自律的人難以達成自己的目標。一個人長期無法完成自己制定的每一個任務,就會對自己產生自我懷疑。否定自己的優點,放大自己的缺點,進而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2. 變得懶惰,感到空虛
不自律的孩子沒辦法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約束,意志力變得越來越薄弱,然後會疲於做任何事情,惰性因子在身體生根發芽。他們會覺得周圍的事物十分的無趣,並逐漸感到空虛,日常生活中打不起精神,無精打採是他們的常態。
3. 從來沒有目標
沒有自制力的孩子常常會為現狀感到焦慮,但又沒辦法作出決定去改變自己。他們做事散漫且沒有目的性,做事只有三分鐘熱度,容易放棄。
四、家長怎麼培養孩子的自律?
1. 以身作則,樹立榜樣
許多家長要求自己的孩子自律,但自己在家裡經常玩手機看電視,孩子有樣學樣,也會變得不自覺起來。作為家長,我們應該給孩子起一個模範作用,儘量在孩子面前展現自己自律的一面,以身作則,讓孩子學習到如何做一個自律的人。
2.走出舒適區,接觸新事物
孩子呆在自己的舒適區內,自然會變得不思進取,被惰性日漸吞噬。家長應該幫助孩子走出他的舒適區,給孩子報個興趣班,或是多領著孩子到外面走走,接觸新人新事,讓孩子看到不一樣的生活方式,孩子會受到外界刺激,開始反省自己的狀態。認知,是改變的第一步。
3. 制定計劃,嚴格監督
不自律的孩子通常不會主動地去完成計劃,甚至不會制定計劃。這個時候家長就要及時地起到監督作用,給孩子制定出做事情的優先順序,然後讓孩子遵循這個順序去做。久而久之,孩子會自己養成習慣,不再需要人進行監督也能自覺地完成任務。
培養一個自律的孩子絕不是什麼易事,不僅需要家長的努力,也需要孩子的配合。雖然家中可以對孩子進行監督以督促他進步,但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家長要學會循序漸進的對孩子進行指導讓孩子逐步邁入自律的圈子裡。你的孩子自律嗎?自律的孩子是怎樣培養出來的?在評論區多多分享,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吧~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