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者|一線護士的一天:4到6小時不能吃飯喝水上廁所,尿不溼終於用...

2020-12-19 手機鳳凰網

編者按:2020年是庚子年,這一年的春節相比往年多了幾分複雜的況味。

從1月23日武漢「封城」開始,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就打破了無數中國人習以為常的普通生活。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我們看到了無數生離死別和俗世的悲喜,也看到在疫情無情蔓延擴散的時候,總有一些人勇敢地朝著疫情中心的地方逆向而去。

他們是醫護人員、是志願者、是滴滴司機、是快遞小哥,是無數個平凡又勇敢的靈魂。鳳凰網財經、鳳凰網健康推出《逆行者》系列訪談,傾聽他們背後的故事。

這個世界從來沒有什麼理所應當,有的只是一部分人的義無反顧。

文|武辰

口述|垂楊柳醫院護師張立曉

(本文所有圖片由受訪者及所在醫院提供)

我叫張立曉,今年34歲,在北京市垂楊柳醫院神經內科工作了13年,是一名護師。我28號晚八點接到的通知,29號就在醫院裡臨時做培訓,下午就到定點醫院開始工作了。

我們都是自願報名的,在領導通知我的那一瞬間,心裡真的好緊張。我報名時沒有和家裡人說,接到通知之後確定了才說的。當時有一些緊張,還有一些興奮,我能參加到這場戰鬥中,很自豪。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一個五歲,一個六歲。我在想,我要走了,爸爸一個人能不能照顧得了他們兩個,因為平時都是我來照顧他們的,同時也在想,我的母親她有慢性支氣管炎,天氣一涼就容易犯病,喘不過氣,想的過程中我和老公隨口提了一下自己的顧慮,沒想到他聽完說:「媳婦兒你去吧,孩子我能照顧得了,媽我也能照顧,家裡有我你放心。」聽完這句話,瞬間就覺得心裡踏實了好多。

從29號下午我們來到這裡之後,就沒有再和家裡人見面。前兩天看到網上隔空擁抱的視頻,特別感動。因為我愛人他要過來送東西,我拒絕了他不要送,因為單位都會給我們大家送過來,我所有缺的東西基本上都會配齊,院領導對我們都是很關心,包括院長、書記、各個領導都會每天過來慰問我們。

我們護理人員來自不同科室,有門診、有手術室、有病房,臨時組建的團隊。來自病房的護士護理患者比較有經驗,負責帶門診和手術室的護士,把所有病房的東西教會她們。其實這個過程對於她們來說是一個比較艱難的過程,因為病房裡的事情要比門診,手術室瑣碎很多,一點一滴把她們教會,在教她們的過程中自己也有提高,她們哪一點會,哪一點不會,我都要了解並想在前頭,並教會她們每一項操作流程。

我們每天早晨七點起床,簡單洗漱之後去醫院吃早飯。飯後匆匆忙忙換上刷手服,穿猴服(防護服)前我們需要流動清水七步洗手,戴上口罩,帽子,護目鏡,手套,穿猴服,所有裝備齊全後帶著患者早飯一塊進入病區,為每一位患者發放早飯,開始進入一天的工作。

之後進行夜班和白班交接,交接班是一個比較繁瑣重要的環節,患者發燒了,我們需要給他測量體溫,及時通知醫生,給予相應的治療。每天向患者做好心理護理,因為這個病易傳染,一個人確診了,有可能全家都會確診,夫婦兩人都確診的就比較麻煩,他們上有老下有小,放心不下家裡,會擔心家裡的孩子萬一被傳染上了怎麼辦?老人被傳染了怎麼辦?各種擔心,很是焦慮。作為護理人員的我們及時觀察每一位患者,並開導患者,為他們提供全方面優質護理!

我記得第一次進入隔離病房,接到電話收治一名確診患者,當時心裡忐忑不安,患者馬上要來了我需要做些什麼呢?先把體溫表、衛生紙、手消液、電熱水壺,一些生活用品,為患者準備好,患者到來之前心裡特別的害怕緊張,當看到患者那一瞬間我不緊張了,他和正常人一樣,溝通流暢,心情由緊張轉換為淡定,為患者測量血氧、體溫、脈搏、呼吸、血壓、身高、體重等。很順利將患者安置到相應病房!

擔心是有的,但我們的防護很完善,比如我們要戴雙層口罩、穿防護服、戴護目鏡,裝備穿戴齊全,進入病房前先敲門告知患者帶好口罩,進入病房後做自我介紹,告知患者我現在需要操作的項目方法和目的,做好解釋並取得患者配合。在操作中及時詢問患者的感受做好有效溝通交流,輕鬆愉快的操作完畢,這些患者大部分都是輕症,溝通交流起來比較方便。

現在醫用物資比較緊缺,我們醫護人員進入隔離病房後中間儘量不出來,為了減少物資消耗,每班要等下一個班人員接班後再出來,儘量減少物資消耗,絕不浪費每一件猴服。

每個病房都有廁所,我們醫護人員上一趟廁所,防護服是要從頭到腳全部更換,所以儘量不去,一般要堅持四到六小時,這個過程不吃飯不喝水不去廁所。

後來實在堅持不了,再上班的時候領導就給備尿不溼,之前沒用過尿不溼,第一次用總怕一不小心掉下來。在家給孩子穿紙尿褲時輕鬆,熟練,自己穿紙尿褲卻那麼的笨拙,沒有經驗。

現在想的最多的是讓患者趕緊好起來,我們每天關注病例增長情況,治癒多少例,北京增加多少例,全國各地增加多少例,希望峰值趕緊下來,患者早日痊癒。

每次下班,休息時間給孩子電話視頻時孩子都會問,「媽媽你去哪裡了?什麼時候回姥姥家接我們回家?」我耐心的和他們解釋:媽媽現在正在打仗,打一場無硝煙的病毒戰爭,等媽媽把所有病毒全部消滅掉接你們回家!寶寶們異口同聲地說:「媽媽辛苦了,媽媽加油,媽媽必勝」。

孩子長時間看不見媽媽會哭的稀裡譁啦的,讓爸爸給媽媽打電話,經常電話那邊傳來:媽媽你什麼時候回來呀?我想您了!安撫他們說不要哭了,媽媽很快就要回去了,你們一定要在家裡乖乖聽爸爸的話,等媽媽回來啊!在此想和老公說一句:老公辛苦了!

2020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逆行者》系列其他文章:

逆行者|80後援鄂護士:「媽媽去消滅病毒了,就像黑貓警長那樣」

逆行者|一線醫生口述:要說不擔心是唬人 你躲他也躲那怎麼辦

逆行者|「我在離武漢疫情中心200米的地方送快遞」

相關焦點

  • 逆行者手記|第一次穿上了成人尿不溼 ,「還行,還挺暖和!」
    「逆行者手記」,帶大家了解疫情一線的真實日常。同時,讓我們共同期待最美逆行者平安歸來!▲2月15日下午武漢下雪了!(寧波援鄂醫療隊護士孫潔 手機拍攝)援鄂醫生佔凌峰:一個人都不能少!但我的擔心不是在任務的危險性上,我擔心的是整個團隊。此次我院的出徵隊伍由6名醫生和10名護士組成,作為隊長,我要完成此次抗疫任務的同時,把整個團隊安全的帶回來,一個人都不能少,我深感責任重大。
  • 38歲一線醫護工作者為了節省防護服,穿上了成人尿不溼
    她被分配到集中隔離區進行醫學觀察工作,戴口罩、戴帽子,穿防護服、護目鏡、戴手套、封領口……這是進入感染病區的必備流程。一般來說,每一班輪值是6-8個小時,但是目前疫情還處在緊張階段,加上醫療防護物質緊缺,為了減少防護服的消耗,黃鋒主動提出申請,堅持24小時才換一次班。
  • 共同戰「疫」•身影|穿尿不溼的新手爸爸,墊江這位90後男護士有...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2月6日20時訊(見習記者 陳柔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疫情當前,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越來越多的90後戰士逆流而上,奔赴一線,夜以繼日,用信念和堅持為身後的百姓築起一道道抗擊疫情的「鋼鐵長城」。
  • 手術前一天的晚上,護士告知8點以後不能吃飯、不能喝水,真假?
    有過手術經歷或者身邊有人做過手術的都會知道,手術前會有醫生和護士來叮囑各種注意事項。其中有一點,會讓人記憶深刻:護士告知10點以後就不能吃飯、也不能喝水了。這時疑問就來了:為什麼是8點,而不是6點、也不是10點?
  • 逆行者|一線醫生口述:要說不擔心是唬人 你躲他也躲那怎麼辦
    鳳凰網財經、鳳凰網健康推出《逆行者》系列訪談,傾聽他們背後的故事。這個世界從來沒有什麼理所應當,有的只是一部分人的義無反顧。醫院通知我要上的時候,其實那時候是有點擔心的,因為畢竟家裡還有小孩。我發了朋友圈,我媳婦兒說你要上了,我還開玩笑,說不一定,只是讓我做好準備。結果29號那天臨時通知我去開會,中午去培訓,然後我馬上就跑出來了。當時定點醫院是連夜收拾的,把它改造出來挺困難的,說實話一直幹到第二天早上,準備要收病人的時候才全給整理好。
  • 為了節約物資 這位90後男護士穿起了「尿不溼」
    此次出徵前線的重慶醫護人員當中,有一位90後的男護士,他叫謝圳航。出生於1992年的謝圳航,做護士已經有四個年頭了。他有一個特殊裝備,就是——紙尿褲,也就是孩子們經常穿的尿不溼。他表示,這是害怕中途想上廁所,因為一旦穿上防護服以後,就不能脫下,如果脫下,防護服就相當於被汙染了,就不能被再次使用了。為了節約成本,所以一直要戰鬥到四個小時,才能出來,因此就想到備一個紙尿褲。
  • 成都遊客欲渡瓊州海峽排隊3小時不敢喝水 羨慕兒子有尿不溼
    2月24日,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採訪了同樣在海口堵車的成都遊客王先生,從凌晨3點出發,一路排隊,經過12小時,才渡過瓊州海峽,王先生感嘆排隊3小時不敢喝水,怕上廁所,羨慕兒子有尿不溼。今年春節,王先生帶著妻子、女兒和兒子,從成都到海南自駕遊。原計劃初七(2月22日)返程,結果王先生看到新聞說,港口車太多,於是他選擇繼續待兩天,想著等車少了再走。
  • 最美逆行者 | 長治市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護士崔哲鑫疫情一線日記
    出門離家前,院領導曾囑咐:疫情防控方面,武漢現在是全國的老師,我們融入一線,不僅要努力奉獻,踏踏實實地完成援助工作;還要不斷學習,及時反饋一線的技術、精神,共同為戰勝疫情,不斷努力。晚上和科裡兩個同事連通視頻,大家統一了防護服的穿脫技術。國難面前,用更專業的精神,為抗擊疫情,盡好自己的責任。
  • 「一天化驗一兩千例、穿成人尿不溼」他們在武漢一線
    「主任,我是黨員我先上。」「萬一被感染了,我年輕,免疫力好,恢復起來也快。」經過篩選,河北省邢臺市人民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阮昕、重症醫學科護士孫金龍、檢驗科檢驗師李珍燕作為邢臺市人民醫院第一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於大年初二啟程奔赴武漢!
  • 逆行戰士張穎:抗疫情一天工作15個小時,為省時間穿上了紙尿褲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洶洶來襲,他放棄休假,主動報名,與其他同事一起加班加點,克服困難,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奮戰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不忘初心——我志願獻身醫學……當前疫情肆虐,作為一名呼吸科醫生,醫院就是我的戰場,作為戰士,哪有不衝鋒在前的道理?疫情戰鬥號角已經吹響,我牢記醫生的使命。
  • 當出現這三個信號,孩子就可以獨立上廁所,別再用尿不溼了
    比如寶寶的尿不溼,代替了傳統的尿布,解放了寶媽的雙手,寶寶出門也更加方便。據統計去年一年尿不溼的產量為381.40億片,這只是我國的產量,還不包括進口的尿不溼。因為二胎政策的開發和尿不溼的普及,現在的寶寶基本都是用尿不溼長大的。
  • 讚美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逆行者白衣天使的話 你們是最美的人的說說
    4、 每一個前線的醫務人員們,都用生命履行著自己的醫學信仰,他們迎難而上,不計報酬、無論生死。致敬這些逆行者們,一定要平安回來5、 我們不知道你是誰,但我們知道你為了誰。最美逆行者!6、 護士為抗擊疫情,推遲婚禮堅守一線,致前線的醫護人員,你們是世界上最美的人!7、 眼含淚水,心繫天下「鍾」究是你,迎「南」而上,重於泰「山」!致敬最美的人!
  • 寶寶遲遲學不會自己上廁所?「兩要三不要」,孩子順利告別尿不溼
    不要過早訓練過早訓練孩子不能很好地控制膀胱和大便,很容易導致失敗,家長跟孩子都受挫,建議至少到1歲半到兩歲的時候進行。剛開始家長可能摸索不到孩子什麼時候有尿,可以先從信號比較明顯的大便開始,看到寶寶有大便的意思,就把寶寶抱到馬桶上。以及早上醒來,以及喝水後半小時,通常會有小便,家長可以在這個時候提醒寶寶去馬桶上坐一坐。
  • 防護服背後的故事:被患者面對面噴了一口痰、穿成人尿不溼……
    一支由湛江市4家醫院組建而成的17名最美「逆行者」精英醫療團隊已集結完畢,隨時準備出發馳援湖北。感染內科護士李麗莎:為了節省時間一整天不喝水,穿成人尿不溼「全體護士取消休假,即刻返回市區待命!」除夕前夕護士長的一條簡訊通知,感染內科全體護理人員放棄休假,全部無條件返回市區待命上班。
  • 寶寶什麼時候戒尿不溼?教你三天成功戒尿不溼
    為三天戒掉尿不溼打好基礎。如廁集中訓大法選三天集中訓練寶寶上廁所。儘量呆在家中,不要遠行。這三天有一個原則多喝水。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多喝水,多喝水,多喝水!讓寶寶多喝水是為了提高寶寶上廁所頻率,加深 寶寶尿尿--上廁所 的聯繫。記住!多喝水。
  • 什麼時候可以讓孩子獨立上廁所?當出現這三種信號,別再用尿不溼
    從開始的進口的到後來的國產的,從最開始一天10片8片,到後來一天2-4片。平時在小區遛娃的時候也和其他寶媽聊天,說到戒掉紙尿褲的問題,很多孩子大概2歲左右就完全不用穿了。可是晶晶的寶寶現在已經2歲多了,仍然沒有表達排便的意思,只能一直穿著紙尿褲。有經驗的寶媽勸晶晶不要著急,戒掉紙尿褲這件事每個孩子表現都不同。不過如果孩子有三個表現就說明可以嘗試訓練自己上廁所了。
  • 長興援鄂護士陶莉莉:剪去長發 依然是最美逆行者
    像往常一樣,上午八點不到,長興縣中醫院的急診科內已經開始了忙碌的一天。因為工作的特殊性,急診科在周六周日、節假日更忙。「當一名急診患者過來的時候,搶救就是第一位,如果生命都沒有保住,那麼任何一切都是徒勞的,所以在我們這個科室裡,每天就是跟時間賽跑。」急診科護士長陶莉莉說。2020年1月28日,38歲的陶莉莉跟隨浙江支援武漢第二批醫療隊抵達一線,在前方連續奮戰52天。
  • 【致敬】中山抗疫最美護士——所有逆行者和一線護士
    致敬所有逆行者 從小到大我的夢想就是做一名白衣天使,幫助患者緩解病痛,減輕痛苦,工作到現在已經6年了,工作激情仍滿滿的!希望護理的患者都能康復!抗疫,我想說「相信黨,相信國家!相信我們一定會把你們治好的!很快會好的,加油!」
  • 為什麼有的人喝水多,上廁所卻很少,有的人一喝水就要跑廁所?
    有一句話叫做人有三急,其實人與人也是不一樣的,就說喝水和小便吧,有的人每天水杯不離手,而且經常喝水,在一天當中卻上廁所非常的少,但是有的人就算喝了一點水就要立馬去衛生間,幾乎成了衛生間的一個常客了,但是對於一些人來說,能夠持續幾個小時開會就和坐監獄一樣,但是有一位美國醫生曾經指出,
  • 吃飯到底能不能喝水?喝湯呢?終於有答案了
    但也有一部分人認為「吃飯的時候不能喝水」,吃飯時喝水對胃不好,影響消化。  當然,也有人說吃飯吃快了噎著,喝點水也沒事。  感覺說得都有點道理,但吃了這麼多年飯,吃飯時究竟能不能喝水?對身體有沒有影響呢?喝湯是在飯前還是飯後好?今天就來一探究竟。  吃飯時能喝水嗎?  其實,進食時並非完全不能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