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0年是庚子年,這一年的春節相比往年多了幾分複雜的況味。
從1月23日武漢「封城」開始,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就打破了無數中國人習以為常的普通生活。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我們看到了無數生離死別和俗世的悲喜,也看到在疫情無情蔓延擴散的時候,總有一些人勇敢地朝著疫情中心的地方逆向而去。
他們是醫護人員、是志願者、是滴滴司機、是快遞小哥,是無數個平凡又勇敢的靈魂。鳳凰網財經、鳳凰網健康推出《逆行者》系列訪談,傾聽他們背後的故事。
這個世界從來沒有什麼理所應當,有的只是一部分人的義無反顧。
文|武辰
口述|垂楊柳醫院丁旭
我是垂楊柳醫院血管外科主治醫生丁旭,今年35歲。
兩個孩子一個四歲一個兩歲,我現在就想趕快回家抱抱我孩子。
我可能也是年紀大了,我覺得我跟以前比不一樣了。以前沒這麼容易流淚,現在老流淚。
2003非典那年我高考,覺得沒什麼呀,多大點事啊,現在親身經歷了,就覺得好多事情不是這個樣子的。
我媳婦兒她也是醫生,朝陽醫院的,昨天她跟我說,她們也已經準備好要去支援了。等到她也去支援了,我可能就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扛過去了天天都是過年,扛不過去就是最後一年。
丁旭及同事工作現場
(以下內容根據受訪者口述整理,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01 我非典那年高考,家裡不同意我學醫
我學醫家裡是不同意的。我是2003年高考,非典那年。當時計算機特別火,我家裡就想讓我學計算機,說掙錢,然後我把志願填了就跑了,家裡就非要給我改職業,我當時就說誰改誰去讀。
之所以對學醫感興趣,可能跟我奶奶有關。她以前是鄉鎮衛生院的護士,我小時候就看奶奶天天在家消毒,那時候消毒注射器都是自己來。
後來家裡的小輩兒有好幾個也都是跟著我去學的醫。
這次疫情,剛開始公布我們是定點醫院的時候,醫院領導就在我們大群裡面對我們做動員,當時群裡報名特別火爆,我也報名了。後來院領導就讓各科室報了之後再匯總上去,不然那群裡直接就炸掉了。
對這件事沒有人猶豫,大家都是說來就來。生死狀什麼的倒是沒有,這東西就是一個形式,你真是怕死的也不來了。
我當時報名的時候也算先斬後奏了。醫院通知我要上的時候,其實那時候是有點擔心的,因為畢竟家裡還有小孩。我發了朋友圈,我媳婦兒說你要上了,我還開玩笑,說不一定,只是讓我做好準備。結果29號那天臨時通知我去開會,中午去培訓,然後我馬上就跑出來了。
當時定點醫院是連夜收拾的,把它改造出來挺困難的,說實話一直幹到第二天早上,準備要收病人的時候才全給整理好。因為傳染病通道跟普通通道不一樣,它必須得明確分出清潔區、辦公區跟汙染區,不是說隨便哪一個醫院都能夠勝任的。
為什麼要重新修火神山醫院,就是因為必須得有專門的通道把它給分隔開,這東西一旦一感染,那說不好聽的話就是團滅了。
我30號進病房,就一直住在定點醫院旁邊的一個賓館,都是單獨住著的,就是為了防止交叉感染,有人統一送飯,我們都是拎回來在自己屋裡吃。
我經常跟我愛人說,你看我給家裡省多少飯錢,天天水果、牛奶都挺豐富的。
02 要說一點都不擔心是唬人
心理壓力怎麼說吧,或多或少都會有,誰沒有心理壓力啊。
其實進去之前是挺擔心的,因為這畢竟是一個傳染比較強的病,你說一點都沒有擔心這是唬人。
大夫目前總共是十個,護士那邊不知道有多少人,現在都包的嚴嚴實實,說實話,好多人都不太認識。大家在裡面幹活,也不需要知道誰是誰。
現在他們好多沒來的醫護人員都去支援發熱門診,大家都不吭聲,就是老老實實幹好自己的活,能夠把疫情挺過去就行了,你躲他也躲那怎麼辦。
說實話,我覺得在本院的那些同事其實比我們還要辛苦,因為在我們這兒的好歹都是屬於確診的,大家防護都還是比較到位的,包括我們這邊定點醫院其實有些防護物資還是比較緊缺的,像沒有鞋套,我們都拿塑膠袋臨時去做,但是我們留守醫院裡面的大夫,他們物資缺乏比我們更嚴重,他們面對的更是一些未知的病人。
我們目前的情況是一天三班倒。按咱們排班是早上八點到十二點,十二點到六點,六點到早上的八點,一般我們都提前半小時去接班。我們現在相當於是四組人,相當於我第一天上午班、第二天下午班、第三天夜班、第四天休息一天,然後就這麼來回的倒班,四組人三個班。好多事情要去處理,沒有一個班是好幹的。
我們現在為了省防護服,一般進去就不出來,等到這班完了再出來,減少浪費,包括現在我們給患者留微信號、電話,我們能通過不接觸去解決的問題,儘量就不接觸解決了,
不過防護服再緊張,我們必須得在裡面留人,怎麼著都得留,得讓病人知道我們隨時都在。
03 我以前沒有這麼容易流淚
到我們這兒來的患者分兩撥,一個是確診,一個是疑似。疑似要判斷他到底是不是一個新冠的病人,像我們前天就排除了好幾個都已經出院了。
其實每個患者印象都挺深刻的,每個患者都是一個故事,
記得我收的第一個病人,也是我們這個定點醫院收的第一個病人,他就是回老家過年沒有接觸過任何的病人,結果他們當地確診了一個患者,他倆也不認識,結果他回來就確診了,後來一對比他的行動軌跡,說跟他在一個飯店吃過飯,被感染的。有可能那個人就坐在他旁邊對他咳嗽了一下,因為也不認識。不過現在好的是他已經兩次轉陰了,今天可能就能出院了。
包括我昨天下午收的一個患者,今天上午他愛人也被收進來了,他是回老家河南過年去,然後老家親戚開車把他送上高鐵回來,結果他老家親戚感染了,然後他一回來之後也有症狀,回來一查他也被感染了,今天他愛人也被感染了,他家裡還有兩個小孩,一男一女,現在很多這種父母病了孩子沒人管的情況。我說這怎麼辦,其實每個家庭都有每個家的無奈。
其實我不太會安慰別人,我可能也是年紀大了,我覺得我跟以前比不一樣了。以前沒這麼容易流淚,現在覺得年紀大了,老流淚。
2003年那時候我剛高考,覺得沒什麼呀,包括我後來讀大學,跟著我們學校裡的師兄聊天,也覺得這多大點事啊,現在真是進入到這裡之後,親身經歷了,就覺得好多事情不是這個樣子的,包括你看火神山修的這個醫院,我當時真是眼淚都流出來了。大家為了一個目的,為了能夠打贏這場疫情的戰爭,大家都是舍小家為大家。
因為我現在也有兩個小孩,一個四歲一個兩歲,有時候一說這種父母孩子的事,我容易把自己也帶進去。現在有視頻,比以前好多了,我孩子經常問我爸爸你幹什麼去了,你怎麼不回來,我沒法去解釋,我就說我在值班啊,因為以前值班的時候也是晚上不回去,但的確沒有像現在這樣這麼長時間沒回去,已經有一個星期沒回家了,工作完了以後還得隔離兩周才能回家,至少是一個月不能回家。
我媳婦兒她也是醫生,朝陽醫院的,昨天她跟我說,她們也已經準備好,要去支援了,就聽通知了。等到我愛人也去支援了,可能就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扛過去了天天都是過年,扛不過去就是最後一年。
04 希望患者不要輕信謠言
病人跟我們聊的最多的還是病情,大家都很著急,包括有的來了之後第二天就問我,怎麼病情沒有好轉,沒有那麼快的。我們一般還是會給一個比較客觀的答案,我總覺得隱瞞不太合適,有時候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客觀的表述,是什麼樣咱們就是什麼樣子的。
現在感覺病人比我剛開始來的時候是要少了。
我們現在面臨最大的困難,可能還是病人的配合吧。從治療上面,還有依從性上面,有好多人他來了之後就是依從性不是那麼好,會碰到有的患者堅決不戴口罩,說憋氣難受,包括我今天上午看新聞,有個患者把被子踢在一邊,氧氣也不吸,就光著肚皮,醫生跟他說半天讓他吸氧氣,他就不蓋被子,那個醫院主任把被子拿起來給他蓋,增加很多無謂的精力去幹這種事情。
另外患者經濟方面的問題,是一個很主要的問題。你治療,然後隔離,收入怎麼辦,家裡經濟來源怎麼辦,好多都是全家一起來的,包括小孩怎麼辦,其實問題都很大。
還有就是,患者對於未知的恐懼,因為現在說什麼的都有,謠言很多,之前看到一張圖,就是每天刷微博的心情一會波峰一會波谷的,怎麼說的都有。有些患者就很焦慮,就覺得自己沒的治了。
會有患者來找我們確認一些消息,比如前幾天的雙黃連,還有就是強烈建議讓我用丙種球蛋白,自己家裡直接買了給我送過來,說你們給我打。這些都需要我們對患者進行疏導和溝通。
垂楊柳醫院患者溝通微信群截圖
05 還有什麼想說的?
我現在就想趕快回家抱抱我孩子。
珍惜現在吧,明天和意外你真的不知道誰先到,這個話以前總感覺像賣保險說的。活好當下,因為你真的不知道後面會有什麼情況,有可能今天還跟你相處,明天就進監護病房。
希望沒有下次了,如果真有,我覺得我們這批人還是會毫不猶豫地上,不光我們這批人,全國的人都會是這樣的。
2020中國加油。
《逆行者》系列其他文章:
逆行者|一線護士的一天:4到6小時不能吃飯喝水上廁所,尿不溼終於用習慣了
逆行者|80後援鄂護士:「媽媽去消滅病毒了,就像黑貓警長那樣」
逆行者|「我在離武漢疫情中心200米的地方送快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