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這幾類人春節暫不回家!過年還能吃海鮮嗎?這詞發布會上被...

2020-12-24 澎湃新聞

12月21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5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13例(上海6例,廣東3例,內蒙古2例,四川2例),本土病例2例(均在遼寧);無新增死亡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

當日新增治癒出院病例9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580人,重症病例與前一日持平。

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285例(其中重症病例3例),現有疑似病例1例。累計確診病例4149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3864例,無死亡病例。

截至12月21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324例(其中重症病例4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81909例,累計死亡病例4634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86867例,現有疑似病例1例。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893304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7850人。

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無症狀感染者17例(境外輸入11例);當日轉為確診病例2例(均為境外輸入);當日解除醫學觀察9例(均為境外輸入);尚在醫學觀察無症狀感染者214例(境外輸入182例)。

累計收到港澳臺地區通報確診病例9049例。其中,香港特別行政區8237例(出院6910例,死亡131例),澳門特別行政區46例(出院46例),臺灣地區766例(出院627例,死亡7例)。

目前我國未發現變異新冠病毒輸入

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馮子健表示,從我國所獲得的病毒序列來看,不管是輸入人員、貨物還是冷鏈產品等,從各種途徑獲得的病毒,都沒有發現我國已有變異病毒輸入。當然,我們還會繼續高度關注,密切監視病毒的活動情況。

新冠病毒變異,疫苗還有效嗎?

目前新冠病毒變異未發現對疫苗效果的影響。

「中國研製的新冠疫苗非常安全」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工作組組長、國家衛生健康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鄭忠偉介紹,我國的新冠疫苗在前期開展的Ⅰ期、Ⅱ期、Ⅲ期臨床試驗以及我國依法依規在自願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已經開展的近百萬人次的疫苗緊急接種,都充分顯示了我國新冠疫苗非常安全,有一些不良反應,但沒有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

專家:不建議新冠疫苗和HPV疫苗同時接種

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關於接種新冠疫苗禁忌表示,不建議同時接種HPV疫苗(宮頸癌疫苗)和新冠疫苗。同時由於沒有相關的臨床試驗數據,孕婦也不建議接種新冠疫苗。

接種新冠疫苗後可能出現這些不良反應!

如果有這種情況要就醫

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介紹,目前根據前期臨床實驗的結果和緊急使用接種的一些信息,在接種新冠疫苗後出現的常見的反應,和其他滅活疫苗相比沒有太大的差別。

不良反應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局部有一些反應,還有就是出現全身反應。局部反應包括注射之後局部的疼痛、腫、癢等,這些都是一般反應;在全身反應方面,現在監測到的主要有發熱,還有一些個別的接種者出現疼痛,也有乏力的情況發生。

局部的反應也好,一般反應也好,一般是不需要處理的。如果發熱超過38.5℃,或者局部紅腫特別厲害,這種情況就需要就醫,可能還有一些其他的情況出現。

食用冷鏈食品引發感染?吳尊友:風險非常低

12月21日,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對於廣大消費者來說,因採購或食用進口冷鏈食品引發感染的風險非常低。

吳尊友介紹,第一,活病毒、死病毒、病毒片段的檢測都會顯示核酸陽性,因此,查出核酸陽性,並不代表具有傳染性。

第二,實驗室檢測病毒核酸時,有一個客觀指標叫Ct值,這個值越大,比如大於30,說明汙染程度小,有活病毒的可能性小;Ct值越小,比如小於30,汙染越嚴重,接觸後造成感染的風險就越大。我國在冷鏈食品或外包裝中檢出的核酸陽性,絕大多數屬於汙染輕的,極少數屬於汙染嚴重的。一般來說,只有長期反覆接觸這些汙染物品,才有可能造成感染,如物流工人等。

第三,即使購買了汙染食品,只要注意手部衛生、生熟分開,對案板及時清洗,也不會有太大可能造成感染。

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婦等人群,不建議元旦春節出行!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元旦、春節期間人員流動大、聚集性活動多,將增加疫情傳播的風險。

如果需要出行,建議大家,一是減少人員流動,元旦、春節期間要合理安排行程,減少不必要出行,鼓勵春運期間錯峰返鄉返崗。對於一些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婦等人群,不建議出行。如果準備跨地區出行,要提前了解當地的疫情形勢和防控政策,了解目的地近期是否有病例或疫情發生,中高風險地區建議暫緩出行。要備好口罩、手消毒劑等物品,用於路上使用。

二是減少旅途風險。交通運輸場站和交通工具節日期間加強通風、消毒等措施。乘客乘坐飛機或火車要遵守秩序、有序排隊,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做好手消毒等個人防護,儘量減少在交通工具上的用餐次數,妥善保存票據以備查詢。同時做好旅途中的健康監測。

三是減少人員聚集。節日期間,儘量減少聚集性活動。企事業等單位舉辦聚會等活動應當控制人數,50人以上活動應當制定防控方案,嚴格落實有關防控措施;提倡家庭私人聚會聚餐等控制在10人以下,做好個人防護。提倡家庭每天注意開窗通風。

四是加強健康科學知識宣傳教育。各地要加強節日期間新冠肺炎防控和安全出遊知識宣傳,引導公眾加強自我防控,提倡人群聚集和密閉場所佩戴口罩、勤洗手、公筷制、分餐制、咳嗽打噴嚏時注意遮擋等良好衛生習慣。

五是發現發熱、乾咳、乏力等可疑症狀,要及早到就近的醫療機構就診。

「口罩」一詞出現近20次,重點行業從業人員必須戴口罩

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劉曉峰介紹,北京正值冬春季傳染病高發季,商超、餐飲單位、賓館飯店、農貿市場、機場、火車站、長途客運站和影劇院等重點場所,要嚴格落實戴口罩、測溫驗碼、通風消毒、保持社交距離等措施,從事冷鏈、快遞外賣、計程車(網約車)、公共運輸、醫療衛生等重點行業從業人員必須佩戴口罩。

市民應隨身攜帶口罩。

4種情況要戴口罩

劉曉峰提醒廣大市民,外出時應隨身攜帶口罩,在遇到自己無法確定風險的情況下及時佩戴口罩——

1.去往商場、超市等人員密集封閉擁擠場所時必須佩戴口罩;

2.前往醫院就診人員、陪護探視人員、有發熱或患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患者接觸其他人員或外出時必須佩戴口罩;

3.在與他人1米內近距離接觸、乘坐公共運輸工具、電梯必須佩戴口罩;

4.年老及體弱者、有慢性疾病患者外出時,建議佩戴口罩。

張伯禮建議:春節可以不回家的暫時先不要回

進入冬季以來,國內疫情出現了多點零星散發的情況。如何看待近期疫情出現零星散發的情況?春節臨近,人們能否安心回鄉過年?

在17日舉行的2020中國·海口中醫藥產教融合國際發展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表示,希望各個有關部門能夠提前安排好今年春節返程休假時間,提前做好預案:

有需要回家過年的人,可以安排提前放假,不要都趕到春運高峰那幾天放假;

可以不回家的暫時就先不要回,如此既避免擁擠,也避免了可能存在的交叉感染問題。

張文宏回應海鮮還能吃嗎?

新冠病毒的物傳人現象不會改變國家對疫情總體的把控能力。目前有冷鏈傳人情況,但基本都是市場、物流等第一接觸點的人員感染,沒有因吃凍肉、海鮮而感染的病例,不必過於恐慌。我們應保持警惕,注意人群聚集時的傳染病防控。

信息來自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方網站、央視新聞客戶端、新聞聯播、第一財經、東寧發布、深廣電第一現場

原標題:《專家建議:這幾類人春節暫不回家!過年還能吃海鮮嗎?這詞發布會上被提近20次》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這幾類人不建議春節出行!今年過年還能吃海鮮嗎?
    這三類人群不建議元旦春節出行!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元旦、春節期間人員流動大、聚集性活動多,將增加疫情傳播的風險。張伯禮:春節可以不回家的先不要回進入冬季以來,國內疫情出現了多點零星散發的情況。如何看待近期疫情出現零星散發的情況?春節臨近,人們能否安心回鄉過年?
  • 專家建議:這幾類人春節暫不回家!過年還能吃冷凍食品嗎?哪些情況要...
    專家:不建議新冠疫苗和HPV疫苗同時接種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關於接種新冠疫苗禁忌表示,不建議同時接種HPV疫苗(宮頸癌疫苗)和新冠疫苗。同時由於沒有相關的臨床試驗數據,孕婦也不建議接種新冠疫苗。
  • 專家建議:春節暫不回家!多地現疫情,這個詞發布會上被提到近20次
    會上,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徐和建介紹,元旦和春節假期將至,廣大市民朋友如無十分必要,不建議出境旅行和前往國內中高風險地區。中高風險地區來京就診者,在就診時請主動告知醫生居住地情況及接觸史,便於及時排查。
  • 今年春節還能回家嗎?多位專家做出判斷!
    今年春節還能回家嗎?多位專家做出判斷!11月25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公布,我國近30天累計新增本土確診病例是此前30天的7.5倍!這讓很多人開始擔心元旦假期能否出行?今年春節還能回家嗎?據此,多位權威專家給出研判。鍾南山: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原來是人傳人,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課題,環境傳人。」
  • 廣州南沙採樣59243人,結果出來了!今年還能回家過年嗎?
    截止12月21日上午11:00時,實際完成採樣59243人,檢測結果均為陰性,暫未發現社區傳播。(攝影:通訊員 齊華偉 郭雯珺)現在還能出境旅遊嗎?春節臨近,人們能否安心回鄉過年?專家這樣解讀!1不要出境旅遊不要去國內中高風險地區
  • 專家建議:春節暫不回家!多地發生疫情,這詞發布會上被提近20次
    已對其同航班及同乘車的密切接觸者39人落實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措施,目前無異常報告。北京發布3條提醒1不要出境旅遊不要去國內中高風險地區會上,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徐和建介紹,元旦和春節假期將至,廣大市民朋友如無十分必要,不建議出境旅行和前往國內中高風險地區。
  • 今年春節還能回家嗎?專家研判來了!
    今年春節還能回家嗎?專家研判來了!進入12月份之後,國內已經有十幾個地方發現了進口冷鏈食品或外包裝核酸檢測呈陽性的情況,12月份走過了一大半兒,春運,也就不遠了,人物同防如何做到?怎樣才能讓我們過一個安全的年?春節即將到來 回家過年成難題今年情況畢竟特殊,據了解,很多高校都做好了早放假晚開學的準備。學生可能提早回家了,但廣大務工群體的返鄉,我們又將怎樣去面對?
  • 過年還能回家嗎?院士給出建議,農民工的處境「讓人心疼」
    過年還能回家嗎?院士給出建議,農民工的處境"讓人心疼"艱難的一年終於快要過去,我們每個人對這一年的印象想必都十分的深刻,尤其是對於農民工而言。本身今年外出務工的時間就相對較晚了,而且"返鄉潮"比往年來得更早了一些。所以過年還能回家嗎?
  • 最新疫情通報 | 過年還能回家嗎?張伯禮建議↘
    最新疫情通報 | 過年還能回家嗎?張伯禮建議:春節可以不回家的暫時先不要回進入冬季以來,國內疫情出現了多點零星散發的情況。如何看待近期疫情出現零星散發的情況?春節臨近,人們能否安心回鄉過年?
  • 春節能回家過年嗎?多地明確需滿足這一條件
    臨近春節國內疫情出現多點散發現象能否「回家過年」成了很多人關心的話題國家衛健委9日表示倡導在工作地過年再如,有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詢問,現居成都,去年過年就沒回去,今年過年回家,一直位於低風險地區,回家需要什麼手續或者證明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委督查室1月8日回復稱,我們倡議非必要不返鄉,如確需返鄉,要攜帶近7日內核酸檢測證明並提前2天向所在村、社區報備,返鄉途中要全程佩戴口罩。
  • 張伯禮建議:春節可以不回家的暫時先不回
    現在還能出境旅遊嗎?春節臨近,人們能否安心回鄉過年?專家這樣解讀!北京發布3條提醒1不要出境旅遊不要去國內中高風險地區20日下午,北京市舉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89場新聞發布會會上,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徐和建介紹,元旦和春節假期將至,廣大市民朋友如無十分必要
  • 專家:這幾類人不建議元旦春節出行!
    這些人群,春節元旦不建議出行吳尊友表示,元旦、春節期間人員流動大、聚集性活動多,將增加疫情傳播的風險。吳尊友表示,對過去幾起疫情,我們都做出了明確判定。基本上是兩類,一類是境外感染的人進入國內以後引發相關病例造成的疫情;第二類是境外汙染物,這種汙染物包括冷鏈的,入冬以後還包括非冷鏈的汙染貨櫃,由境外物品汙染引發物傳人,這些源頭都基本上查清楚了。進口冷鏈食品安全嗎?
  • 過年7天花10萬不敢回家?這有一份年前賺錢攻略
    到了春節更有種心酸感,今天的微博熱搜,杭州小夥過年7天花了10萬,不敢回家。他的煩惱來源於回家的各種禮金,過年要給錢父母,結了婚的還要給錢孩子和老婆,最重要的還是過年送禮給長輩,還有結婚禮金、小孩紅包~春節還有一個月時間不到了,你準備好回家要花費的錢了嗎?
  • 今年春節還能不能回家過年,權威解答來了
    春節還能回家嗎?張伯禮院士也給出了最新建議。圖源:新華社聚集性病例仍然可能會「地鼠式」發生張伯禮院士指出,近期全國多地先後發生近多起聚集性疫情,其中黑龍江、山東、遼寧、大連等多地的集聚疫情一年內甚至出現了不止一次。
  • 這幾類人不建議出行!中小學「寒假」時間出爐,家長很「頭疼」
    文/芝麻侃教育2021年秋季學期已經走進尾聲,元旦節進入「倒計時」,春節也越來越近。與此同時,天氣由暖入寒,不確定因素在增加,不少地區的情況稍稍發生了些變化。元旦節、春節可以正常出行嗎?中小學生什麼時候開始放假?這是很多網友關心的問題。在新聞發布會上,專家為此做出了回應。另外,多個地區也發布了中小學「寒假」安排。專家:元旦節、春節,這幾類人不建議出行元旦節臨近,天氣也日趨寒冷,元旦節和春節可以正常出行嗎?
  • 元旦出遊需要核酸檢測嗎?春節還能不能回家?
    馬上就要元旦放假了,還能出去玩嗎?是否需要核酸檢測?春節還能回家嗎?元旦出遊需要核酸檢測嗎?今天上午,嬸兒剛剛解釋了通信行程碼「遼寧省大連市」變成紅色,但代表通行權限的箭頭依然為綠色,不影響正常通行。(點擊查看)
  • 專家:這幾類人不建議元旦春節出行
    在發布高校寒假相關報導後,不少學生留言,學校將在12月下旬或者元旦前後放寒假。這個寒假究竟有何不同?疫情防控部署好了嗎?11月2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冬春季疫情防控及重點人群疫苗接種有關情況。
  • 這幾類人不建議出行!
    這幾類人不建議出行!元旦將至,要進一步提高疫情防控意識,做好個人防護,堅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少聚集、公勺公筷,間隔用餐、不扎堆等健康生活習慣。專家提醒這些人群,春節元旦不建議出行轉給家人朋友!!!
  • 專家:這幾類人不建議元旦春節出行
    在發布高校寒假相關報導後,不少學生留言,學校將在12月下旬或者元旦前後放寒假。 這個寒假究竟有何不同? 疫情防控部署好了嗎? 這些人群,春節元旦不建議出行 吳尊友表示,元旦、春節期間人員流動大、聚集性活動多,將增加疫情傳播的風險。
  • 曾光:春節期間可放心返鄉,但這類人不建議長途春運
    今年春節期間我們還能不能安全地返鄉過年?據廣州日報報導,13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表示,即便春節期間人群流動規模大,但春節期間大家可以放心回家過年。他同時提醒說,返鄉過年也要少室內聚集、少串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