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人學習效果最差?
1.追求速成,不注重學習過程的人。
每當我們看到「30天帶你速成PS大神」、「7天帶你過四六級」此類廣告的時候,都忍不住蠢蠢欲動的心,仿佛看到了救命的稻草,以為自己的學習終於有救了。其實這不過是為了迎合人們急於求成的心理而出現的營銷噱頭。真正的學習,需要一個日漸積累、循序漸進的過程。
建議:
學什麼,也不要幻想著一蹴而就。
如果你要過四級,那麼先從小目標開始,比如:每天背30個單詞、做兩篇閱讀真題。然後根據實際情況逐漸加量,只要積累的量足夠多了,質變自然就會發生。
2.沒有學習方法的人。
在學習的時候,往往跟著感覺走,或者盲目從眾,別人學什麼ta也學什麼,別人怎麼學ta也怎麼學,依葫蘆畫瓢,但是永遠學不到別人的精髓。比如,在學英語的時候,跟著大家的步伐,用這個app背單詞、買那個課程學閱讀,碎片式地學習,沒有自己的學習邏輯和學習系統。
建議:
根據自己自身的學習特點和學習現狀,選擇對自己有效的方式。
學習時進行詳細規劃並去執行,遇到困難時及時進行分析解決,同時做好反饋。
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調整,直到形成自己有效而穩定的學習系統,下次在遇到新的學習內容的時候,也可以直接運用這套學習系統。
3.學完≠學會。
很多人以為上課聽一聽,筆記做一做,就萬事大吉了。但是伴隨而來的,大多是做題一做就廢,錯題一堆。只是囫圇吞棗,將知識堆積,沒有理解透徹和學以致用,就永遠都沒有學會。
建議:
去除這種呆板的學習思維,明白學到≠做到,要經受住實踐的考驗。
在學習的輸入環節要把每個知識點理解透徹,發掘彼此的相互關聯。
最後要多做輸出,比如用學到的知識去做題,或者給別人講解其中的原理,能夠舉一反三地進行運用。
比如,文章看到這裡,你學到了這個小技巧,並且理解了,那就用一個贊來告訴答主吧,這樣的同學往往學習的行動力更強。
4.自我感動式學習的人。
有些人,每天定了好幾個鬧鐘,只為了早點到圖書館佔到位置好的座,然後拿出練習冊開始做了起來,沒過一會兒就拿起手機看看,時不時查一下不懂的題。一個上午過去了,其實一套題都還沒寫完。還有每天堅持在各種學習交流群,風雨不動地進行打卡,但其實每天都卡著點匆匆完成任務。但他們卻依舊沉浸在努力學習的假象裡。
建議:
真正的有效學習,不是起早貪黑地待在圖書館卻連一套題就沒做完。而是早睡早起休息好,精神滿滿地開始學習,同時把手機關機或靜音放在看不見的地方,然後開始安靜地做題,不懂的地方多思考,做好標註,然後逐步解決。
5.有惰性思維的人。
這一類人,他們往往在遇到不懂的題時,要麼直接空在那裡,要麼直接問旁邊的同學,或者右手一張卷子,左手一本答案。他們的思維充滿惰性,缺乏主動探索的欲望和能力。
建議:
在學習中遇到的大多數問題其實都是相對基礎的,就像是一張試卷,其中的中高難度題也只佔兩三層。這個時候,你要學會自我思考,嘗試自己動手解決,有的時候可以藉助一定的工具。如果自己實在是無法解決,再去向別人求助。
6.精力過於分散的人。
畫畫、鋼琴、編程都想學,結果一天天連練習的時間都湊不夠。
這一類人,他們什麼都想去學,結果精力過於分散,導致什麼也學不好。
建議:
把想學的內容做一下篩選,保留自己最想學或者需要學的部分,然後集中精力進行學習,爭取可以學透徹甚至變成你的一項特長。
7.喜歡為自己的失敗找藉口的人。
有一類人,自以為什麼都會,做什麼都會做好,總覺得自己的失敗是由於環境因素造成的,或者是因為其他人的因素,從來沒想過在自己的身上找原因。但實際上,大部分的失敗都與自身有關係。
建議:
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敢承認它,還把責任都推給別人。敢於剖析自己的不足,找到問題的所在,才能開始進步。
8.三心二意的人。
當一個人注意力渙散,三心二意的時候,往往對於所學的內容一知半解,無法將信息進行分析和整合。這個時候學習效果自然不好。上課的時候左顧右盼,一會兒看看窗外,一會兒看看前面的同學,老師的話每個字都聽懂了,就是不知道啥意思。
建議:
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排除外界的幹擾,如:旁邊人的說話討論,才能沉下心來進行思考,將所學的東西進行消化。
9.固定型人格的人。
「我天生沒有數學思維,怎麼學都學不好」、「我就這學習水平了」。這一類人,他們認為自己天生就是這樣,無論自己怎麼努力也改善不了情況,學習如此,工作如此。
建議:
先別著急否定自己。你說你不行、你不會、你做不到,但是你真的去努力了嗎?你需要的是嘗試相信自己。相信只要自己積極地想辦法,總能找到問題的所在,然後解決問題,時間長了,當你體驗過成功的滋味時,你會發現原來自己真的能做到。
11.花大量時間在準備工作上的人。
去個圖書館,收拾課本、資料就半小時了,路上慢悠悠地散步著過去,又是半小時,在圖書館預約位置、找位置到擺放好資料半小時又過去了,這才開始學習。
建議:
沒必要等給自己過多的緩衝時間,準備工作雖然對學習起到一定的鋪墊作用,但學習最重要的是要開始去學。就像做菜一樣,不能等所有材料齊全了,才下鍋。
12.有紅燈思維,固步自封的人。
他們滿足於自己的現狀,不喜歡嘗試,害怕變化。就像是過馬路的時候,一遇到紅燈就停止前進。但是學習中,如果不停地給自己設限,你就無法深入探究,往往就停滯不前了,同時還會落後於同一起跑線上的人。
建議:
你可以多用綠燈思維,鼓勵自己不斷往前,儘可能地嘗試與突破。同時少用紅燈思維,給自己減少學習路上的絆腳石。
13.沉迷於題海戰術。
以為做越多的題,就能對知識點越熟練。於是埋頭在各種各樣的題海裡,費勁地遊著。結果還是無法上岸。
建議:
其實並不見得做越多的題,效果就越好,得分什麼題,要學會做典型題,爭取做一道題就掌握一類題,理解這類題的出題邏輯和解題策略,這樣子你做題就有針對性得多,而且很高效。
14.只會死記硬背的人。
不可否認的是,在學習中有很多東西,確實需要死記硬背,比如成語、單詞的寫法和基礎語義。但是僅僅會背還不夠,還要學會在句子裡進行恰當的運用,這就是你還需要具備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否則,你可能永遠只會背A開頭的單詞&34;,只知道它是放棄的意思,而不知道它的詞根和詞形變化,以及運用。
建議:
在記憶的基礎上,對所學的東西理解到位,學會如何運用。同時學習將所學的東西進行串聯,形成知識體系。永遠記住,學習是為了解決問題。
15.這篇回答看到一半就放棄的人。
堅持看完這篇問答,並且發現雙擊屏幕小秘密的人,往往耐性和觀察力都很好,說明他們平時能夠在學習上一路堅持到底,學習的效果也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