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出生寄託著全家的希望,很多父母把重心全部都放在寶寶身上,嚴格按照醫生的叮囑,生怕有絲毫的疏忽給寶寶帶來負面影響。當然,有精細的父母就會有馬虎的父母,他們不懂育兒知識,只能聽命於老人的經驗之談,卻不知這會給寶寶帶來無法挽回的傷害。
我們都知道,新生寶寶在出生六個月之後,需要添加適量的輔食,給寶寶補充營養。然而就是這樣一件小事,很多家長都處理不好,甚至會危害到寶寶的身體健康。
李先生和妻子麗麗都是企業高管,他們幾乎是在匆忙之中完成結婚生娃的人生過程。麗麗產後剛出月子就重回職場,照顧寶寶的重任就落到了奶奶身上,畢竟奶奶有養育孩子的經驗。
媽媽重歸職場寶寶自然不能頓頓喝到母乳,只能喝奶粉補充營養。但是奶奶卻認為奶粉無法補充寶寶所需的營養,就自作主張給寶寶添加輔食,沒想到的是由於寶寶無法吸收營養,造成腎臟負擔過重,患上腎結石。
寶寶被發現患腎結石才五個月大,全身浮腫,甚至20多個小時無法正常排尿。經過醫生的全面檢查,寶寶被送進手術室進行急救,知道是自己造成寶寶患上腎結石,奶奶不禁崩潰痛哭。
近幾年來,有多起新生寶寶患腎結石的案例,大多都是輔食餵養不當造成的。其實添加輔食過早或是過晚對寶寶來說都不是件好事,專家稱添加輔食的時間最好在寶寶六個月大的時候,既能補充營養又不會對寶寶造成傷害。
添加輔食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01循序漸進
給寶寶添加輔食時,首先添加的就是一些糊狀食物,一方面可以鍛鍊孩子的消化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證孩子的營養攝入。
六個月後的母乳中含鐵量越來越少,所以給寶寶最先添加的是富含鐵的米粉,首先大米不容易過敏,不會影響孩子的消化系統,其次米粉弄成糊狀比奶粉會濃但又不會太硬,可以給孩子補充各類營養,最主要的就是孩子急需的鐵元素。
02注意孩子的過敏反應
有些寶寶對花生、雞蛋等會有輕微的過敏反應,通常是皮膚紅、起小疙瘩等,還要注意孩子是否有面部輕微紅腫的現象,也是孩子的過敏反應。
尤其是像海鮮、熱帶水果等過敏機率大的,父母一定要細心觀察孩子每次吃完輔食後,有沒有這些不良的身體反應,如果嚴重的話,要及時送去醫院進行檢查治療。
03使用專用餐具
要知道成年人的口腔細菌比較多,如果家長和寶寶的餐具混用的話,容易把細菌傳染給孩子。因此,家長一定要為寶寶準備專門的餐具,用完之後還要進行清洗、消毒,也不要把自己和寶寶的餐具放一塊。
正所謂「病從口入」,很多時候寶寶生病都是飲食引起的。所以家長一定要認真學習如何給寶寶添加輔食方面的知識,為寶寶的健康著想,畢竟對父母來說寶寶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都說添加輔食是一門「學問」,所以家長一定要認真學習,讓寶寶可以健康地成長。
本文聲明:文字均為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