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一歲以前,作為年輕的寶媽,都非常關注孩子的輔食。而說起輔食,大部分家長按照孩子的生長規律給予準備輔食。
有的家長覺得沒什麼可注意的,認為輔食就是給孩子準備大人吃的,而正是因為這種不正確的觀念,導致孩子出現了不必要的傷害。
5個月大寶寶竟患腎結石,輔食成罪魁禍首,醫生:很多家庭還在喂!
前幾天有個新聞,講述的是一個才5個月大的寶寶,他的腎臟竟長滿了結石。
寶媽發現孩子一天沒有排尿,身上也越來越腫,趕緊抱著孩子去醫院檢查,檢查結果竟然是腎結石,因為孩子年齡太小,手術風險非常大,醫院給孩子下了病危通知書。
醫生最終找出原因,才發現罪魁禍首竟然是輔食。
孩子的父母自訴孩子出生的第3天他們就開始給孩子餵輔食,因為寶媽奶水較少,擔心孩子營養不夠,就通過餵輔食的方式給孩子補充營養,而萬萬沒想到是這樣的結果。
孩子才出生,身體的各個系統都才開始發育,包括消化系統,對於大人吃的食物,孩子根本消化不了,時間久了,就開始通過腎臟代謝,導致腎臟積累了大量結石。
其實這種現象在生活中並不少見,近幾年來因為輔食的添加,孩子出現問題的案例不在少數,有的導致腎結石,有的導致消化不良,有的導致便秘等等。
那麼在孩子輔食方面,要注意避免哪些誤區呢?
1、輔食餵過早
醫學表明:孩子添加輔食的年齡一般在4-6個月以後,因為孩子出生以後,需要去適應生活,他們的消化系統正在開始運作,消化能力都比較弱,如果4個月以前就開始給寶寶添加輔食,那麼寶寶的腸胃就不能消化,這時候就會出現出現消化不良的情況。
而且泌尿系統也沒有發育完善,這時候吃的食物化成碳水化合物,腎臟不能及時排出,長期形成腎水腫、腎結石。
2、過量給寶寶補各種營養
父母都是愛孩子的,而有的父母則愛得太過,希望把最好的都給孩子,在孩子出生以後,擔心孩子營養不夠,就購買各種鈣劑、維生素給孩子補充,但是,過量的補充反而起到相反作用。
因為母乳、奶粉裡就含有大量的營養物質,對於這個小生命來說,已經足夠吸收了,如果這時候再補充,往往會增加腎臟負擔,時間久了難以排洩出去,形成腎結石。
3、泡奶粉的濃度過濃
還有的父母,為了給孩子補充營養,覺得奶粉越濃越好,可以給孩子增加飽腹感,所以在給孩子衝奶粉時,就用少量的熱水加上大量的奶粉,這是不對的。
因為奶粉衝泡也是有規定的,水與奶粉的比例是有要求的,並不是隨意配,如果奶粉太濃,反而會增加孩子的腸道壓力。
4、過早添加調味品
許多父母為了孩子快快長大,在孩子不到添加輔食的階段就開始添加,還加入了大人常吃的調味品,就像食鹽、醬油,讓孩子有胃口。
但是這些調味品對孩子的傷害也很大,因為增加了腎臟、胃腸道的負擔,容易損傷孩子的健康。
那麼在孩子1歲前,父母應該如何正確地添加輔食呢?
1、合適的時機再添加輔食
在出生以後,寶寶的主食就是母乳或者奶粉,一直到4-6個月大時候,這個階段就開始可以給孩子嘗試輔食。
第一次吃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觀察寶寶的反應,如果欣然接受,那麼就是到了添加的階段,如果餵輔食抵抗,並不想吃,這時候添加輔食可以往後延長,靈活應對。
2、1歲以內輔食不加鹽
4-6個月以後,孩子可以添加輔食,但是在1歲前,孩子的輔食不能味道重,對於醬油、食鹽等調味品就不要添加了。
儘可能地讓孩子食用原味的食物,就像蝦米、南瓜、紅薯等。
3、不隨意給孩子補鈣
正常的寶寶通過母乳、奶粉的補充營養就足夠,作為父母沒有必要過多的給孩子補充鈣,因為並不是所有孩子都缺鈣,而給孩子最好的補鈣方式就是曬太陽,當孩子出生15天以後,就可以讓孩子多曬曬太陽,每天半個小時即可。
總結:
寶寶是每個父母的心頭肉,作為父母都想把最好的給孩子,但並不能盲目的補充,要根據孩子的生長特點,尤其是添加輔食也很有講究,通過上述的介紹,希望對各位寶爸寶媽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