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兒童醫院一年接診20多例誤吞巴克球玩具患兒

2020-12-22 中外玩具網

最近,西安市兒童醫院普外二科宋虎偉醫生經過潛心分析全年20多例典型病例,為各位家長「揭穿」一種時時刻刻藏在孩子身邊,披著益智玩具的外衣卻伺機威脅兒童健康的暗殺者——巴克球,又名磁力珠。

 

把它當了五彩豆 9歲女童吞了30枚磁力珠

 

巴克球,又名磁力珠,其有著多彩的皮膚、千變萬化的造型,宛如葫蘆娃裡的蛇精,打開某寶app搜索巴克球,無不是都打著「能夠開發大腦、提高創造力、提高發散思維能力」旗號進行宣傳,提高銷量。

 

這些花裡胡哨的小球,好看、好玩、好功能,正迎合了時下越來越多爸爸媽媽對於孩子智力開發的需求。可是,巴克球再怎麼好,它可不好吃!

 

日前,來自甘肅的9歲女孩蘭蘭,在「嘗嘗五彩豆味道」這樣幼稚想法的趨使下,她經口吞進近30枚磁力珠,吞入異物後的蘭蘭以「腹痛1天」就診當地醫院,建議先觀察保守治療,等待磁力珠自行排出,家長就抱著「等等就能排出來」的想法居家等待了20多天卻遲遲未見排出,這才連夜租車風風火火地跨省來到了西安市兒童醫院普外二科。

 

接診的宋虎偉醫生細緻地檢查了蘭蘭的腹部體徵,結合查體及檢查,考慮已經有消化道穿孔形成內瘻可能,及時安排了手術,術中探查見蘭蘭小腸多處穿孔形成內瘻,還需要治療一段時間才能康復。

 

磁力珠不會自行排出 很容易造成腸穿孔

 

但蘭蘭的情況不只是個案,近一年來,西安市兒童醫院普外二科已經收治了20多個因誤吞磁力珠的患兒。

 

「這樣的病例隔上幾天就能遇到一次,真的令人著急。」12月16日,宋虎偉醫生告訴記者,患兒基本年齡在2歲到9歲之間,2到4歲更多一些,男孩女孩比例差不多,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好奇心重又懵懵懂懂,看見啥東西都可能往嘴裡塞,有時候吃進去了家長也不知道,後面可能因為孩子肚子疼才送醫就診,還有的家長覺得孩子吞了異物不要緊,過幾天就排出來了,可對於磁力珠來說,這個說法絕對錯誤,別忘了它是有磁力的。

 

有的家長抱著「N天以後能排出來」的想法不是沒有道理,這種情況對於沒有磁性的塑料球也許可以達到,但是巴克球不是塑料球,它是具有很強磁性的球體。也就是說,先吃下去的可能因為磁力吸引與後吃下去的隔著腸壁被吸引在一起,因腸壁持續遭到磁力珠的壓迫會缺血壞死,形成腸腔內與相鄰腸腔的穿孔,這就是內瘻,簡單說就像是一串「穿糖葫蘆」,磁力珠連成的糖葫蘆的竹籤,腸腔就像是糖葫蘆,危害十分嚴重。

 

「遇到多的吃了50多顆,孩子似乎是當糖吃了,最少的吃了2顆。」宋虎偉醫生說,如果早期發現,孩子吞下去可能還在胃部,使用消化道內鏡就可以取出,但如果發現的遲,磁力珠掉進了小腸部位,因磁力吸引就會夾破腸子,導致穿孔。在後期手術時,就需要修補腸子,甚至可能需要切掉一段腸子,孩子不僅要受罪,家長也更內疚。萬幸的是,手術後一周基本恢復,一般不會有什麼後遺症。

 

還有幼兒園過節給孩子發磁力珠 絕對是個錯

 

宋虎偉醫生告訴記者,家裡這種磁力珠的來源,有的是家裡大點的孩子玩的,被小孩子吃了,有的還是幼兒園老師過六一兒童節給孩子們每人發了一盒,結果有的孩子就把它吞進了肚子裡。「最重要的一句話,不要讓磁力珠在幼兒家裡出現。」宋虎偉說,幼兒好奇心重,不要以為有家長看著就安全。

 

隨著網紅玩具巴克球風靡,隨之而來的是關於巴克球導致胃腸道穿孔的報導越來越多。全國各地類似的事件屢見不鮮,一件件觸目驚心的案例,一道道腹部手術瘢痕的印記,是每一個親歷過的寶爸寶媽們永遠的痛。

 

術後的家長後悔不已:「我真後悔,沒想到他會吃掉.....」

 

「我沒讓他玩,他有個哥哥在玩,然後他發現了偷著玩......」

 

「我家裡沒有巴克球,只是那天我的朋友家娃玩,然後......」

 

醫生慎重提示家長,為了孩子健康的童年,請遠離巴克球。也許,你千叮嚀萬囑咐,「這個東西不可以吃」,但孩子天性的好奇心,「聽話」、「懂事」、「聰明」都不奏效;也許,你小心翼翼,你說你可以一直陪著他玩,但絕不可能發生的事或許就在某一刻會發生。

 

警示:磁力珠禁止14歲以下兒童使用

 

也許,在你購買巴克球的時候,只是看到了「益智」玩具,卻沒注意「禁止14歲以下兒童使用,謹防兒童誤食」的提醒。

 

華商報記者在購物網站搜索發現,磁力珠(馬克球)很俏銷,好評多多:「非常不錯的益智玩具,送孩子的生日禮物」……但一般店家都會有提醒:「巴克球免責聲明——由於巴克球屬於細微小磁鐵顆粒,禁止14周歲以下兒童使用玩耍,避免兒童誤食或者出現其他意外情況,特此聲明,請家長朋友注意」,「巴克球不適合14周歲以下兒童使用,請勿吞食,如果吞食請立即就醫」。儘管提醒很明確,還有買家給別人推薦:「我兒子3歲都在玩,很喜歡」,從評論上來看,大多都是給幼兒買來玩的,認為是非常不錯的益智玩具。

 

除了磁力珠,我們身邊還有很多危險的物品,對於幼兒卻是極大的風險。據介紹,每年西安市兒童醫院都要接診消化道異物四五百例,有各種奇葩的東西,例如棗核、磁鐵、花生、瓜子、核桃、餃子皮、筆帽、鈕扣、硬幣、電池、鑰匙、發卡裝飾物等等。

 

醫生提醒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把異物放在口中,父母應慢慢哄孩子吐出來,千萬不要硬往下搶,以免因孩子大哭大鬧而使異物吞入消化道或吸入氣管。如果發現孩子可能誤吞異物,家長要通過觀察孩子身邊物品、或者詢問孩子來了解具體是什麼異物,這樣有利於醫生更快速、準確地診療。如果孩子臉色大變、身體情況變差,需要家長立即帶孩子就醫檢查。不能試圖用喝醋、吞飯糰等辦法解決,以免造成嚴重後果。

 

華商報記者 李琳

相關焦點

  • 巴克球玩具很危險! 西安市兒童醫院一年接診20多例誤吞患兒
    最近,西安市兒童醫院普外二科宋虎偉醫生經過潛心分析全年20多例典型病例,為各位家長「揭穿」一種時時刻刻藏在孩子身邊,披著益智玩具的外衣卻伺機威脅兒童健康的暗殺者——巴克球,又名磁力珠。  日前,來自甘肅的9歲女孩蘭蘭,在「嘗嘗五彩豆味道」這樣幼稚想法的趨使下,她經口吞進近30枚磁力珠,吞入異物後的蘭蘭以「腹痛1天」就診當地醫院,建議先觀察保守治療,等待磁力珠自行排出,家長就抱著「等等就能排出來」的想法居家等待了20多天卻遲遲未見排出,這才連夜租車風風火火地跨省來到了西安市兒童醫院普外二科。
  • 西安市兒童醫院一年接診20多例誤吞患兒 玩「馬克球」玩具要當心
    最近,西安市兒童醫院普外二科醫生經過潛心分析全年20多例典型病例,為各位家長「揭穿」一種時時刻刻藏在孩子身邊,披著益智玩具的外衣卻伺機威脅兒童健康的暗殺者——巴克球。  日前,來自甘肅的9歲女孩蘭蘭,在「嘗嘗五彩豆味道」這樣幼稚想法的趨使下,她經口吞進近30枚磁力珠,吞入異物後的蘭蘭以「腹痛1天」就診當地醫院,建議先觀察保守治療,等待磁力珠自行排出,家長就抱著「等等就能排出來」的想法居家等待了20多天卻遲遲未見排出,這才連夜租車風風火火地跨省來到了西安市兒童醫院普外二科。
  • 西安市兒童醫院一年接診多例患兒,都因這種孩子常玩的危險玩具!你...
    最近,西安市兒童醫院普外二科醫生經過潛心分析全年20多例典型病例,為各位家長「揭穿」一種時時刻刻藏在孩子身邊,>披著益智玩具的外衣卻伺機威脅兒童健康的暗殺者——巴克球。日前,來自甘肅的9歲女孩蘭蘭,在「嘗嘗五彩豆味道」這樣幼稚想法的趨使下,她經口吞進近30枚磁力珠,吞入異物後的蘭蘭以「腹痛1天」就診當地醫院,建議先觀察保守治療,等待磁力珠自行排出,家長就抱著「等等就能排出來」的想法居家等待了20多天卻遲遲未見排出,這才連夜租車風風火火地跨省來到了西安市兒童醫院普外二科。
  • 西安市兒童醫院一年接診多例患兒,都因這種孩子常玩的危險玩具!你家可能有
    最近,西安市兒童醫院普外二科醫生經過潛心分析全年20多例典型病例,為各位家長「揭穿」一種時時刻刻藏在孩子身邊,披著益智玩具的外衣卻伺機威脅兒童健康的暗殺者——巴克球。日前,來自甘肅的9歲女孩蘭蘭,在「嘗嘗五彩豆味道」這樣幼稚想法的趨使下,她經口吞進近30枚磁力珠,吞入異物後的蘭蘭以「腹痛1天」就診當地醫院,建議先觀察保守治療,等待磁力珠自行排出,家長就抱著「等等就能排出來」的想法居家等待了20多天卻遲遲未見排出,這才連夜租車風風火火地跨省來到了西安市兒童醫院普外二科。
  • 誤吞巴克球,七個娃接連進手術室
    據悉,武漢兒童醫院近一個多月來,收治7例誤吞巴克球患兒,以4歲以下的幼齡兒童居多。這類益智玩具在家庭中常見,專家呼籲,家長不要讓幼齡兒童接觸巴克球。誤吞磁力珠4處腸穿孔2歲的女孩希希(化名)家住黃陂,近日,希希連著一周喊肚子疼,不願意吃飯,家人以為孩子腸胃不適,帶她到武漢兒童醫院檢查,卻意外發現消化道異物。
  • 又見誤吞巴克球 接連七個娃進手術室
    據悉,武漢兒童醫院近一個多月來,收治7例誤吞巴克球患兒,以4歲以下的幼齡兒童居多。父母說,希希最喜歡像個「小尾巴」一樣跟在10歲的哥哥後面,「搶」哥哥的玩具玩。由於一時「疏忽」,稍沒有注意到,出現這次意外,父母后悔不已。誤吞磁珠造成身體損傷還有黃岡3歲女童小藝(化名)。據家人介紹,8月20日,小藝在玩耍時誤吞巴克球磁珠,當時就嘔吐出兩顆,家長以為事情就這樣過去了。
  • 這種玩具小寶寶不能玩!3歲男童誤吞52顆彩色磁力珠,這下麻煩了
    一名3歲的小男孩晨晨(化名)因誤吞52顆彩色磁力珠,致腸道破裂穿孔多達7處,醫生施腸切開術將52顆磁力珠悉數取出。前不久,晨晨媽媽從網上選購了一款「網紅」玩具磁力珠。該玩具可拼接成各種形狀,網傳可開發智力。
  • 9歲女童吞30枚磁力珠 體內留置20多天致腸穿孔
    最近,西安市兒童醫院普外二科宋虎偉醫生經過潛心分析全年20多例典型病例,為各位家長「揭穿」一種時刻藏在孩子身邊、披著益智玩具的外衣卻伺機威脅兒童健康的「殺手」——磁力珠。
  • 9歲女童吞30枚磁力珠 體內留置20多天致腸穿孔|孩子|腸穿孔|醫生|...
    最近,西安市兒童醫院普外二科宋虎偉醫生經過潛心分析全年20多例典型病例,為各位家長「揭穿」一種時刻藏在孩子身邊、披著益智玩具的外衣卻伺機威脅兒童健康的「殺手」——磁力珠。  「嘗嘗五彩豆味道」  9歲女童吞30枚磁力珠  磁力珠,又名巴克球,其有著多彩的皮膚、千變萬化的造型,頗受一些家長和兒童喜歡。
  • 濟南一5歲女孩,誤吞190顆巴克球,胃內留置倆月,醫生驚呼奇蹟
    近日,山東大學齊魯兒童醫院,接診了一名誤吞巴克球的濟南5歲女孩,兒童誤吞異物雖不稀奇,但經胃鏡取出小患者胃內全部磁珠後,醫生震驚了,小女孩一共誤吞了190顆巴克球磁珠,而且,這些磁珠已經在孩子胃內,滯留了兩個多月。
  • 別讓所謂的「益智」玩具,毀掉孩子的健康
    每個孩子的美好童年中少不了玩具陪伴,其中一些開發兒童智力類的玩具有很大市場,受到家長和孩子的歡迎。但有時候,那些時時刻刻藏在孩子身邊,披著益智玩具外衣的玩具,卻在威脅兒童健康。 巴克球,又名磁力珠,有著多彩的皮膚、千變萬化的造型。
  • 5歲男童吞9顆巴克球致腸穿孔,「兒童玩具」並不一定適合兒童
    但這些玩具在被各種網紅瘋狂安利的同時,卻很少有人提起,這並不是一種適合兒童的玩具:小孩子有亂吃東西的習慣,而巴克球一旦被吞入腹,不同的巴克球相互吸引,夾住腸道胃壁以及其他器官,輕則導致阻止發炎腫脹,嚴重的就會導致腸穿孔腸壞死壞血症休克,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 5歲男童吞9顆巴克球致腸穿孔,「兒童玩具」並不一定適合兒童
    這並不是一種適合兒童的玩具:小孩子有亂吃東西的習慣,而巴克球一旦被吞入腹,不同的巴克球相互吸引,夾住腸道胃壁以及其他器官,輕則導致阻止發炎腫脹,嚴重的就會導致腸穿孔腸壞死壞血症休克,甚至可能危及生命。而恰恰是這種並不適合兒童的玩具,很多玩具銷售商利慾薰心之下為了更大的銷量將巴克球的名稱錯誤的標記為兒童玩具
  • 春節期間氣管卡異物患兒猛增 僅兒童醫院接診41例
    本報訊(記者劉歡)這個春節長假,北京兒童醫院的耳鼻喉頭頸外科醫護人員格外忙碌,幾乎每天都要接到氣管卡了異物的孩子。昨天該院耳鼻喉頭頸外科主任張杰接受採訪時表示,春節長假期間,醫院共接診了41個氣管異物患兒,數量比去年春節時翻了一番。
  • 8歲男童誤吞這種網紅玩具,差點致命!
    醫生提醒每年都會接診許多誤吞這種「手鍊」的病例嚴重可致命!但是這款玩具卻相當危險僅在河南省兒童醫院接診的病例當中誤吞巴克球造成腸穿孔、壞死導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的意外事件時有發生醫生提醒各位家長一旦發現孩子誤吞磁珠應儘早到醫院就診 及時取出以免延誤病情造成孩子更大的傷害除了巴克球還有不少「網紅兒童玩具」看似「好玩有趣」實則「暗藏殺機」01遇水膨脹類
  • 南京兒童醫院接診多例毒蟲傷害患兒
    夏季蚊蟲肆虐,南京市兒童醫院近日接診了多例被毒蟲傷害的患兒。兒醫接診多例毒蟲傷害患兒南報網訊 (記者 顧小萍 通訊員 張艾萱 吳葉青)夏季蚊蟲肆虐,南京市兒童醫院近日接診了多例被毒蟲傷害的患兒。兒童醫院急診科前幾天接診了一對疑似因毒蟲叮咬導致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的姐弟。兩人在當地醫院就診未發現病因,治療後情況也未有好轉,遂轉入兒童醫院急診科。「兩個孩子均有高熱、粒細胞減少,起初懷疑是普通感染所致,但姐姐的血小板一直在減少,從入院前的80*109/L、60*109/L降到後來40*109/L、29*109/L,這就肯定有其他原因」,接診的急診科郝晶主治醫師介紹。
  • 巴克球、水晶泥……警惕「網紅」兒童玩具
    原標題:巴克球、水晶泥……警惕那些傷人的「網紅」兒童玩具【聊健康】帶有磁性的巴克球、果凍一樣的水晶泥、可以發光的氣球……這些近年來興起的「網紅」玩具,很可能成為傷害兒童的「利器」。據媒體報導,在剛剛過去的暑期裡,廣東、湖北、新疆等地多名兒童因誤吞巴克球而導致腸胃受到傷害,甚至需要進行手術。還有哪些兒童玩具需要注意?它們的安全隱患在哪裡?
  • 巴克球、水晶泥……警惕那些傷人的"網紅"兒童玩具
    據媒體報導,在剛剛過去的暑期裡,廣東、湖北、新疆等地多名兒童因誤吞巴克球而導致腸胃受到傷害,甚至需要進行手術。還有哪些兒童玩具需要注意?它們的安全隱患在哪裡?本報記者梳理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發布的消費提示,選取部分當前受市場歡迎卻潛藏危險的兒童玩具,分析科普其安全隱患,呼籲全社會多關注兒童玩具安全問題。
  • 巴克球、水晶泥…… 警惕傷人的「網紅」兒童玩具
    新華社發【聊健康】帶有磁性的巴克球、果凍一樣的水晶泥、可以發光的氣球……這些近年來興起的「網紅」玩具,很可能成為傷害兒童的「利器」。據媒體報導,在剛剛過去的暑期裡,廣東、湖北、新疆等地多名兒童因誤吞巴克球而導致腸胃受到傷害,甚至需要進行手術。還有哪些兒童玩具需要注意?它們的安全隱患在哪裡?
  • 北侖新聞網丨4歲幼童誤吞5顆磁力珠 專家提醒:誤食後應儘快就醫
    本網訊(記者 劉盈蓉 通訊員 李銀燕)當下,兒童玩具的品種越來越多,其中一些帶磁性的玩具更是讓孩子愛不釋手。小孩子好奇心強,經常會把感興趣的東西放進嘴裡嘗一嘗,一不小心吞進肚子裡。小光(化名)今年4歲,家住春曉,在家玩耍時誤吞了磁力珠。家長發現後等了兩天,磁力珠未能自行排出,於是來到濱海新城醫院兒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