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記者 劉迅 通訊員 薛源
女兒不愛吃飯,還莫名腹痛,家長以為是腸胃問題,送到武漢兒童醫院檢查,發現4處腸穿孔,背後「元兇」竟是孩子吞下了2顆有磁性的「巴克球」。醫生緊急手術取出的磁珠磁性大,能迅速吸住手術鑷子。據悉,武漢兒童醫院近一個多月來,收治7例誤吞巴克球患兒,以4歲以下的幼齡兒童居多。這類益智玩具在家庭中常見,專家呼籲,家長不要讓幼齡兒童接觸巴克球。
誤吞磁力珠4處腸穿孔
2歲的女孩希希(化名)家住黃陂,近日,希希連著一周喊肚子疼,不願意吃飯,家人以為孩子腸胃不適,帶她到武漢兒童醫院檢查,卻意外發現消化道異物。從X片上可以清晰看到,希希腹中有兩個球狀金屬異物緊緊地挨在一起。
醫生詳細追問病史,媽媽突然想起家裡有一款「巴克球」,是買給10歲大兒子的益智玩具。它有多個帶有磁性的金屬實心圓球組成,藉助金屬球的磁性,可以組合出各種造型。
昨日,武漢兒童醫院普外科醫生緊急手術,探查腸管,從希希的小腸裡取出2顆直徑約5毫米的磁珠,這些珠子雖小,卻造成了嚴重的傷害,小腸穿孔多達4處。醫生介紹,取出的磁珠,磁性非常大,能將手術鑷子迅速吸住。
取出的珠子磁力很大
父母說,希希喜歡像個「小尾巴」一樣跟在哥哥後面搶玩具。由於一時「疏忽」,稍沒注意就出現這次意外,父母后悔不已。
誤吞磁珠的,還有黃岡3歲女童小藝(化名)。據家人介紹,8月20日,小藝在玩耍時誤吞巴克球磁珠,當時吐出兩顆,家長以為沒事了。沒想到兩天後,孩子出現發熱、嘔吐、腹痛,懷疑可能與誤吞磁珠有關,連忙到武漢兒童醫院。
X光檢查後發現,還有兩顆磁珠「殘留」在胃部,並在胃內貼靠在一起時,將胃後壁夾在中間,因強大的磁力使得胃壁缺血而穿孔。最終,醫生只能通過手術將小藝穿孔的胃壁修補好。
幼齡兒童別接觸巴克球
武漢兒童醫院普外科醫生汪昕介紹,一顆黃豆大小的磁力珠就能吸起2-3枚一元硬幣。磁力珠的外形很像糖豆豆,小朋友很容易被它「可愛」的外表吸引,孩子一旦誤食進體內,隨著小腸蠕動向下運動,珠子與珠子間便會在腸道裡不停擠壓,從而造成腸梗阻或腸穿孔,嚴重時甚至會造成腹腔的重症感染,危及生命。
因誤吞磁珠導致的兒童意外傷害在國內出現多次,武漢兒童醫院收治誤吞磁珠的患兒也屢見不鮮。專家曾多次呼籲,建議家長不要讓幼齡兒童接觸巴克球,但誤吞磁珠的意外傷害仍頻頻出現,僅從7月份以來,武漢兒童醫院普外科就收治了7例,多因腹痛嘔吐等症狀前來就診,絕大部分已造成胃腸道穿孔等嚴重後果,家長應該對此類玩具引起高度重視。
醫生提醒,除磁珠之外,現在兒童玩具豐富多樣,加上許多家庭有大寶、小寶,這就需要特別注意。特別是一些較小的玩具和零件,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幼兒很容易誤吞。因此,在給孩子選購玩具的時候,一定要選擇健康安全的兒童玩具,最重要的是一定要選擇適合孩子年齡階段的玩具,看清玩具包裝袋上的提醒標識,一定不要選擇尺寸小於人口大小的易拆卸部件玩具,以免兒童將其誤入口中造成噎塞和窒息,尤其是3歲以下幼齡兒童的玩具,要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