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吞巴克球,七個娃接連進手術室

2020-09-03 楚天都市報

楚天都市報記者 劉迅 通訊員 薛源

女兒不愛吃飯,還莫名腹痛,家長以為是腸胃問題,送到武漢兒童醫院檢查,發現4處腸穿孔,背後「元兇」竟是孩子吞下了2顆有磁性的「巴克球」。醫生緊急手術取出的磁珠磁性大,能迅速吸住手術鑷子。據悉,武漢兒童醫院近一個多月來,收治7例誤吞巴克球患兒,以4歲以下的幼齡兒童居多。這類益智玩具在家庭中常見,專家呼籲,家長不要讓幼齡兒童接觸巴克球。

誤吞磁力珠4處腸穿孔

2歲的女孩希希(化名)家住黃陂,近日,希希連著一周喊肚子疼,不願意吃飯,家人以為孩子腸胃不適,帶她到武漢兒童醫院檢查,卻意外發現消化道異物。從X片上可以清晰看到,希希腹中有兩個球狀金屬異物緊緊地挨在一起。

醫生詳細追問病史,媽媽突然想起家裡有一款「巴克球」,是買給10歲大兒子的益智玩具。它有多個帶有磁性的金屬實心圓球組成,藉助金屬球的磁性,可以組合出各種造型。

昨日,武漢兒童醫院普外科醫生緊急手術,探查腸管,從希希的小腸裡取出2顆直徑約5毫米的磁珠,這些珠子雖小,卻造成了嚴重的傷害,小腸穿孔多達4處。醫生介紹,取出的磁珠,磁性非常大,能將手術鑷子迅速吸住。

取出的珠子磁力很大

父母說,希希喜歡像個「小尾巴」一樣跟在哥哥後面搶玩具。由於一時「疏忽」,稍沒注意就出現這次意外,父母后悔不已。

誤吞磁珠的,還有黃岡3歲女童小藝(化名)。據家人介紹,8月20日,小藝在玩耍時誤吞巴克球磁珠,當時吐出兩顆,家長以為沒事了。沒想到兩天後,孩子出現發熱、嘔吐、腹痛,懷疑可能與誤吞磁珠有關,連忙到武漢兒童醫院。

X光檢查後發現,還有兩顆磁珠「殘留」在胃部,並在胃內貼靠在一起時,將胃後壁夾在中間,因強大的磁力使得胃壁缺血而穿孔。最終,醫生只能通過手術將小藝穿孔的胃壁修補好。

幼齡兒童別接觸巴克球

武漢兒童醫院普外科醫生汪昕介紹,一顆黃豆大小的磁力珠就能吸起2-3枚一元硬幣。磁力珠的外形很像糖豆豆,小朋友很容易被它「可愛」的外表吸引,孩子一旦誤食進體內,隨著小腸蠕動向下運動,珠子與珠子間便會在腸道裡不停擠壓,從而造成腸梗阻或腸穿孔,嚴重時甚至會造成腹腔的重症感染,危及生命。

因誤吞磁珠導致的兒童意外傷害在國內出現多次,武漢兒童醫院收治誤吞磁珠的患兒也屢見不鮮。專家曾多次呼籲,建議家長不要讓幼齡兒童接觸巴克球,但誤吞磁珠的意外傷害仍頻頻出現,僅從7月份以來,武漢兒童醫院普外科就收治了7例,多因腹痛嘔吐等症狀前來就診,絕大部分已造成胃腸道穿孔等嚴重後果,家長應該對此類玩具引起高度重視。

醫生提醒,除磁珠之外,現在兒童玩具豐富多樣,加上許多家庭有大寶、小寶,這就需要特別注意。特別是一些較小的玩具和零件,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幼兒很容易誤吞。因此,在給孩子選購玩具的時候,一定要選擇健康安全的兒童玩具,最重要的是一定要選擇適合孩子年齡階段的玩具,看清玩具包裝袋上的提醒標識,一定不要選擇尺寸小於人口大小的易拆卸部件玩具,以免兒童將其誤入口中造成噎塞和窒息,尤其是3歲以下幼齡兒童的玩具,要慎之又慎。

相關焦點

  • 又見誤吞巴克球 接連七個娃進手術室
    據悉,武漢兒童醫院近一個多月來,收治7例誤吞巴克球患兒,以4歲以下的幼齡兒童居多。父母說,希希最喜歡像個「小尾巴」一樣跟在10歲的哥哥後面,「搶」哥哥的玩具玩。由於一時「疏忽」,稍沒有注意到,出現這次意外,父母后悔不已。誤吞磁珠造成身體損傷還有黃岡3歲女童小藝(化名)。據家人介紹,8月20日,小藝在玩耍時誤吞巴克球磁珠,當時就嘔吐出兩顆,家長以為事情就這樣過去了。
  • 西安市兒童醫院一年接診20多例誤吞巴克球玩具患兒
    可是,巴克球再怎麼好,它可不好吃! 日前,來自甘肅的9歲女孩蘭蘭,在「嘗嘗五彩豆味道」這樣幼稚想法的趨使下,她經口吞進近30枚磁力珠,吞入異物後的蘭蘭以「腹痛1天」就診當地醫院,建議先觀察保守治療,等待磁力珠自行排出,家長就抱著「等等就能排出來」的想法居家等待了20多天卻遲遲未見排出,這才連夜租車風風火火地跨省來到了西安市兒童醫院普外二科。
  • 巴克球玩具很危險! 西安市兒童醫院一年接診20多例誤吞患兒
    可是,巴克球再怎麼好,它可不好吃!  日前,來自甘肅的9歲女孩蘭蘭,在「嘗嘗五彩豆味道」這樣幼稚想法的趨使下,她經口吞進近30枚磁力珠,吞入異物後的蘭蘭以「腹痛1天」就診當地醫院,建議先觀察保守治療,等待磁力珠自行排出,家長就抱著「等等就能排出來」的想法居家等待了20多天卻遲遲未見排出,這才連夜租車風風火火地跨省來到了西安市兒童醫院普外二科。
  • 濟南一5歲女孩,誤吞190顆巴克球,胃內留置倆月,醫生驚呼奇蹟
    近日,山東大學齊魯兒童醫院,接診了一名誤吞巴克球的濟南5歲女孩,兒童誤吞異物雖不稀奇,但經胃鏡取出小患者胃內全部磁珠後,醫生震驚了,小女孩一共誤吞了190顆巴克球磁珠,而且,這些磁珠已經在孩子胃內,滯留了兩個多月。
  • 龍巖4歲小朋友誤吞一物,腸道9處穿孔!
    大人覺得給孩子是個好玩的益智玩具,卻總是忘了它更是孩子的奪命球!晚上8時,經驗豐富的李軍副主任醫師、謝汀江主治醫師等在麻醉科醫師和手術室護士的密切配合下,為小凱進行剖腹探查術和腸管的修補術。據李軍副主任醫師介紹,探查腹盆腔可見約500ml黃色渾濁膿液,同時距迴腸部30釐米、50釐米、100釐米、130釐米處小腸被磁性鋼珠樣異物貫通穿孔多達七個地方,而且在闌尾繫膜及盲腸壁還有兩處穿孔,多處腸管表面附著大量膿苔......手術過程中發現了總共12顆直徑約0.5釐米的磁力極強的磁性鋼珠。
  • 這個網紅玩具,「送」2歲娃進了ICU!它隨處可見,家長千萬別買
    一般來說,巴克球被誤吞,只有少數病例才能自行排出體外——★ 如果孩子只是吃下一顆巴克球,不用著急住院。一般可以先在家觀察,多數情況下能自行排出。(詳情請戳👉:18個月嬰兒反覆嘔吐,一查腸道,藏著5顆磁珠!)這樣的事情,每年都很多。今年以來,深兒醫就收治了6個誤服巴克球的孩子。
  • 8歲男童誤吞這種網紅玩具,差點致命!
    醫生提醒每年都會接診許多誤吞這種「手鍊」的病例嚴重可致命!目前孩子生命體徵平穩已轉往普通外科病房進一步康復網紅巴克球:誤吞危及生命!但是這款玩具卻相當危險僅在河南省兒童醫院接診的病例當中誤吞巴克球造成腸穿孔、壞死導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的意外事件時有發生
  • 5歲男童吞9顆巴克球致腸穿孔,「兒童玩具」並不一定適合兒童
    但網紅玩具往往因為過於新奇而缺乏相關的保障措施,可能對孩子造成傷害,最近就有一個5歲的男孩,在玩耍時吞食了9顆巴克球導致腸穿孔。巴克球是什麼?為什麼這麼危險?但這些玩具在被各種網紅瘋狂安利的同時,卻很少有人提起,這並不是一種適合兒童的玩具:小孩子有亂吃東西的習慣,而巴克球一旦被吞入腹,不同的巴克球相互吸引,夾住腸道胃壁以及其他器官,輕則導致阻止發炎腫脹,嚴重的就會導致腸穿孔腸壞死壞血症休克,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 5歲男童吞9顆巴克球致腸穿孔,「兒童玩具」並不一定適合兒童
    但這些玩具在被各種網紅瘋狂安利的同時,卻很少有人提起,這並不是一種適合兒童的玩具:小孩子有亂吃東西的習慣,而巴克球一旦被吞入腹而兒童在玩耍巴克球時誤吞入腹甚至已經不是新聞了,僅武漢兒童醫院8月份的記錄,就有7例兒童因為誤吞巴克球被收治入院的案例。而事實上不適合兒童的「兒童玩具」還有很多。
  • 誤吞巴克球 女孩腸穿孔
    原來家裡有一款名為「巴克球」的磁性珠子玩具被女孩誤吞,醫院最終通過緊急手術將磁珠從女孩體內取出。 不僅是巴克球,果凍一樣的水晶泥、可以發光的氣球……這些或新奇或好玩,被網絡社交平臺帶火的網紅玩具,很多時候成為傷害孩子的危險品,家長要謹慎購買。
  • 這網紅玩具千萬別買,2歲深圳娃因它進了ICU!家裡有的快扔掉
    所有家長注意:誤吞巴克球的孩子主要還是5歲以內的最多往年這樣病例比比皆是2018年1月,深圳18個月大的小安(化名)不知道啥原因反覆嘔吐。就這樣過了一周,孩子的精神逐漸變差。小安身體裡,磁珠吸附處的腸壁已經出現了3處壞死穿孔,大量糞液已經流進肚子裡了。所幸的是,經過3個小時的手術和術後10多天的抗感染治療,孩子逐漸恢復,最終痊癒出院。
  • 事發濟南,5歲女童誤吞190顆磁珠,2個多月後家長才發現
    據了解,兩個月前,欣欣曾吃過「巴克球」,也就是常說的磁珠,儘管之後隔幾天就會少幾粒,家長沒在意,以為「巴克球」這麼個小玩具又圓又滑個頭也不大,應該隨著大便排出來了。因為磁珠彼此間互相吸引在一起拆解不開,醫生只得一顆一顆地取,因為胃內的磁珠太多,他們只能一網兜一網兜地撈出來……最終,醫生花了2個小時才將磁珠全部取出來。數了數,竟有190顆!不幸中的萬幸,磁珠並沒有讓欣欣消化道穿孔。誤吞磁珠真的有危險性嗎?對此魏緒霞介紹,磁珠異物是非常危險的。
  • 西安市兒童醫院一年接診20多例誤吞患兒 玩「馬克球」玩具要當心
    最近,西安市兒童醫院普外二科醫生經過潛心分析全年20多例典型病例,為各位家長「揭穿」一種時時刻刻藏在孩子身邊,披著益智玩具的外衣卻伺機威脅兒童健康的暗殺者——巴克球。  巴克球,又名磁力珠,其有著多彩的皮膚、千變萬化的造型,宛如葫蘆娃裡的蛇精,打開某寶app搜索巴克球,無不是都打著「能夠開發大腦、提高創造力、提高發散思維能力」旗號進行宣傳,提高銷量。  這些花裡胡哨的小球,好看、好玩、好功能,正迎合了時下越來越多爸爸媽媽對於孩子智力開發的需求。可是,巴克球再怎麼好,它可不好吃!
  • 當心,這幾樣東西誤吞很危險
    前幾天,一個9個月大的男孩兒嘟嘟,被一位阿姨抱著逗笑的時候,一把抓斷了阿姨脖子上的金項鍊,直接把項鍊上的「天使寶寶」吊墜塞進了嘴裡。古人死亡吞金可能是吞的水銀,也可能是大塊兒的堵塞呼吸道或者不規則的金葉子什麼之類的劃破內臟造成的。但家長仍不可大意!如果吞下的小顆粒的光滑的金塊,還能隨著糞便一起排出體外。但如果吞下的金首飾邊角不光滑,就很難自行排出,如果一旦劃破消化道,可能會引發嚴重的後果,家長一定要看緊孩子,別誤吞異物。
  • 警惕「帶娃神器」變「坑娃利器」
    巴克球、水彈槍、彈力軟軸桌球……這個暑期,被網絡社交平臺帶火的「網紅」玩具,成為不少孩子在家玩耍的新寵。雖然名氣大、買家多,但一些「網紅」玩具其實是粗製濫造的「三無產品」,記者在調查中發現諸多安全隱患。
  • 清遠7歲男童誤吞骰子,搶救過程一波三折……
    22日,清遠市人民醫院收治了一位7歲的患者童童(化名),他誤吞了一顆長寬高均為1.5釐米的正方體骰子,既很難取出來,也沒法排出體外,情況很是危急。
  • 2歲孩子因它進了ICU!這網紅玩具要小心
    所有家長注意:誤吞巴克球的孩子主要還是5歲以內的最多往年這樣病例比比皆是12018年1月,深圳18個月大的小安(化名)不知道啥原因反覆嘔吐。就這樣過了一周,孩子的精神逐漸變差。小安身體裡,磁珠吸附處的腸壁已經出現了3處壞死穿孔,大量糞液已經流進肚子裡了。
  • 這款網紅玩具別再買了,2歲孩子因它進了ICU!青島也有娃中招!
    它的名字叫做巴克球,或者磁力球。有一些家長為了提高自家寶貝的動手能力,會選擇購買此種玩具來開發孩子的智力,也有很多娃對它愛不釋手。但其實這種網紅玩具暗藏危險!2歲娃感染性休克竟是因為5顆小球一天晚飯後,深圳2歲的小靜突然嘔吐不止。這可把媽媽急壞了:「難道是剛吃的海鮮不太衛生?」於是,她帶著小靜去了附近的一家醫院。可是,住院治療「腸胃炎」兩天後,小靜還是一直吐。一天下來,少說也要吐個十次八次。
  • 接連發生孩子誤吞異物事件,家長該怎麼辦?
    河南商報記者 王苗苗前幾天去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省婦幼保健院、省婦女兒童醫院)採訪,在與該院小兒消化內科主任王玉梅聊天時,我們說到了兒童誤吞異物這件事。「我加班99%的原因都是因為這件事。」說起兒童誤吞異物這件事情時,王玉梅的臉上和語氣中透露著焦急,但同時,河南商報家有小寶的寶姨也能感受到她多多少少的無奈。對於兒童誤吞異物這件事,寶姨真的說過無數回了,可為何還是不斷有孩子因為誤吞異物而就醫,甚至險些喪命呢?歸根到底,寶姨覺得還是家長的注意力沒集中,又或者說預防工作沒做到位。
  • 孩子誤吞異物後果很嚴重!不能一「等」了之
    「孩子吞進去個巴克球,不吐也不難受,沒事兒吧?」在山東大學齊魯兒童醫院(濟南市兒童醫院)的熱線電話和諮詢平臺上不時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孩子吞進異物沒事吧?會有危險嗎?能等等嗎?硬幣、玩具零件、飾品是常見的誤吞物件。然而紐扣電池,兩頭尖尖的棗核,不同規格的釘子,都是在腹中比較危險的東西。而磁性異物因為他們並不銳利,也可能並不是太大往往並不容易引起家長的警惕,從而忽視了它的危害,包括非消化科和外科的醫生。如果異物處理不及時,常導致上消化道出血、梗阻、穿孔等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