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誤吞異物後果很嚴重!不能一「等」了之

2020-12-22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如意 通訊員 陶倩

「醫生,我孩子兩天前吃進去一枚一元的硬幣,沒拉出來。」 「兒子不小心咽進去一個杏核,奶奶說等等看,要等幾天?」

「孩子吞進去個巴克球,不吐也不難受,沒事兒吧?」

在山東大學齊魯兒童醫院(濟南市兒童醫院)的熱線電話和諮詢平臺上不時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孩子吞進異物沒事吧?會有危險嗎?能等等嗎?

山東大學齊魯兒童醫院消化科副主任魏緒霞表示,其實,兒童消化道異物是消化科常見的急診,多發生在6月齡至6歲。上消化道異物是指在上消化道內不能被消化,且未及時排出而滯留的各種物體,常見的消化道異物主要為無意吞服,故意吞服,以及植物性、動物性及藥物性結塊,其中以無意吞服最常見。硬幣、玩具零件、飾品是常見的誤吞物件。然而紐扣電池,兩頭尖尖的棗核,不同規格的釘子,都是在腹中比較危險的東西。而磁性異物因為他們並不銳利,也可能並不是太大往往並不容易引起家長的警惕,從而忽視了它的危害,包括非消化科和外科的醫生。

如果異物處理不及時,常導致上消化道出血、梗阻、穿孔等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

就拿磁性異物來說,如果在不同時間吞入多個磁鐵,或者多個磁鐵同時吞入體內,磁體之間的吸力足夠大會導致磁體隔著胃、腸壁吸在一起,持續壓迫腔壁導致壓迫壞死,引發穿孔、腹膜炎、腸瘻、感染、腸梗阻等,嚴重的也會因感染性休克等致命。

您可能會說了,我們大人也吞進過異物,沒有太大的不適啊?那孩子誤吞了異物會有哪些表現呢?

大部分誤吞異物的孩子多有明確的吞服病史,大孩子還可以知道吞服的時間、種類及數量,部分患兒有腹痛或嘔吐等表現,確實有一部分孩子無任何不舒服。

孩子吞食了異物有沒有不適或異常表現取決於異物對人體的影響。小而光滑的異物可無任何症狀;較大的銳利異物可引起梗阻、胃腸黏膜損傷,甚至胃腸出血、穿孔及急性腹膜炎。食管內異物多嵌頓在頸部食管狹窄處,出現疼痛、不適、持續異物感、進食哽噎;胃內異物則上腹部隱痛,刺入胃壁內則疼痛劇烈,大異物會引起幽門梗阻。而磁性異物對於消化道影響則取決於異物數量、磁性大小、存留時間等。

魏緒霞表示,家長發現「熊孩子」吞食了異物後,不要想方設法在家「瞎折騰」。

孩子尚未發生嗆咳、呼吸困難、口唇青紫等窒息缺氧表現,應第一時間到醫院就診。可怕的是有些孩子吞食異物病史隱匿,如出現這些體徵和症狀需要警惕:吞咽困難、嘔吐、流口水、嘔吐、 咳嗽、呼吸困難和拒食,其他症狀包括哭鬧或煩躁、痰中帶血、異物感、或咽喉、頸部、胸部或腹部疼痛。如果患兒出現發熱、發育停滯、反覆的呼吸道感染或肺炎,說明異物出現穿孔或病情進一步進展。

在醫院可以藉助不同的檢查手段來確診:磁珠異物為金屬類,可通過X線光片明確有無異物及大體位置,但是如誤服時間較長X線光片無法區分異物位於胃內還是小腸內,對是否決定胃鏡檢查具有挑戰,此時可應用腹部B超進一步確定異物位置及有無穿孔表現,指導下一步診療。

除了去醫院之外,還應該注意什麼?

兒童發生消化道異物,應立即停止進飲食,儘快到正規醫院就診,在醫生評估後,儘可能早期給予合適的幹預治療方案。發生磁珠異物後應立即停止進食,因為在前期檢查中如胃腔中含有較多量食糜腹部B超不易發現異物位置,且胃腔內食糜較多在行胃鏡檢查中易造成反流誤吸、窒息的風險,並且為胃鏡下發現並取出異物增加困難,而且進食後胃蠕動在排出胃腔排空過程中可能叫磁珠異物一起排入小腸,造成磁珠分離在吸引增加穿孔風險,且異物進入小腸後無法經胃鏡及時取出,造成小腸穿孔風險增加。

防患於未然,預防終於泰山!魏緒霞提醒,在生活中我們要儘量將有可能誤服的異物單獨存放在孩子不易接觸的位置,儘量避免讓孩子玩耍磁珠玩具,對於年長兒多給孩子普及異物知識,不將玩具等不易食用物體放入口腔中玩耍。

相關焦點

  • 接連發生孩子誤吞異物事件,家長該怎麼辦?
    說起兒童誤吞異物這件事情時,王玉梅的臉上和語氣中透露著焦急,但同時,河南商報家有小寶的寶姨也能感受到她多多少少的無奈。對於兒童誤吞異物這件事,寶姨真的說過無數回了,可為何還是不斷有孩子因為誤吞異物而就醫,甚至險些喪命呢?歸根到底,寶姨覺得還是家長的注意力沒集中,又或者說預防工作沒做到位。
  • 孩子誤吞異物 怎麼辦
    兒科門診常會見到誤吞食各類異物的孩子,就診時家長們都很焦慮:「醫生,孩子需不需要做胃鏡?誤吞進去的東西要怎麼取出?」今天我們通過病例跟大家講一講孩子誤吞異物該怎麼辦。病例近日,一位媽媽在購買玻璃瓶裝酸奶後,不慎將瓶子掉落在地。
  • 孩子誤吞異物,怎麼辦
    兒科門診常會見到誤吞食各類異物的孩子,就診時家長們都很焦慮:「醫生,孩子需不需要做胃鏡?誤吞進去的東西要怎麼取出?」今天我們通過病例跟大家講一講孩子誤吞異物該怎麼辦。病例近日,一位媽媽在購買玻璃瓶裝酸奶後,不慎將瓶子掉落在地。撿起來之後,她看瓶身外壁無肉眼可識別裂痕,就讓孩子用吸管把酸奶喝了。然而,當孩子吸到最後時,竟然從吸管中啜出一塊玻璃碴兒!
  • 孩子誤吞異物怎麼辦
    兒科門診常會見到誤吞食各類異物的孩子,就診時家長們都很焦慮:「醫生,孩子需不需要做胃鏡?誤吞進去的東西要怎麼取出?」今天我們通過病例跟大家講一講孩子誤吞異物該怎麼辦。病例近日,一位媽媽在購買玻璃瓶裝酸奶後,不慎將瓶子掉落在地。
  • 孩子誤吞異物 怎麼辦
    來源:北京日報圖集 兒科門診常會見到誤吞食各類異物的孩子,就診時家長們都很焦慮:「醫生,孩子需不需要做胃鏡?誤吞進去的東西要怎麼取出?」今天我們通過病例跟大家講一講孩子誤吞異物該怎麼辦。病例近日,一位媽媽在購買玻璃瓶裝酸奶後,不慎將瓶子掉落在地。
  • 牙籤切勿含在嘴裡 嵊州一男子誤吞牙籤後果嚴重
    近日,紹興嵊州一男子不慎將一根牙籤吞下,造成腹痛等症狀,CT檢查顯示男子腸壁已有穿孔情況,周圍黏膜腫脹明顯,並有潰瘍形成。首診的肛腸外科向內鏡中心請求協助,最終牙籤成功取出,病人化險為夷。6月9日11點30分,嵊州人民醫院(浙大一院嵊州分院)內鏡中心的急診電話響了,肛腸外科有個31歲的男腹痛病人急診CT顯示升結腸有一梭形異物嵌頓,疑似有穿孔,希望內鏡中心幫忙在腸鏡下取出異物。內鏡中心的俞珊醫師答應試試,畢竟能在腸鏡下解決問題,也能免除病人遭受更大的創傷。很快,病人就被擔架床送到了腸鏡一號診室,早就準備就緒的俞醫師安撫好病人情緒,便開始檢查。
  • 接連2例「熊孩子」誤吞異物,金鄉縣中醫醫院成功...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喜歡用手和口探索未知世界,有時一不小心就會將異物吞入氣道或食道帶來危險。近日,金鄉縣中醫醫院內鏡室連續接到2例兒童誤吞異物病例,均被成功取出。一例為5歲女童,在玩耍中誤吞一元硬幣一枚,在其胃部存留7天仍未能排入腸道,其父母帶孩子來中醫院內鏡室求診,內鏡室主任劉立祥主治醫師接診後,仔細詢問情況,結合其病史及相關檢查,認為其胃幽門口徑相對一元硬幣偏小,導致硬幣無法通過幽門排入腸道,考慮硬幣長期存留可造成胃黏膜損傷,嚴重可導致出血及穿孔,建議考慮行胃鏡下異物取出。
  • 女童誤吞1元硬 誤吞異物怎麼辦
    女童誤吞1元硬幣,醫生提醒小孩誤吞硬幣要及時就醫,「硬幣停留的時間越長越危險。」徐凱醫生說,「一元硬幣比較大,過不了幽門,硬幣若長時間停留在胃部,會釋放有毒的物質,另外長期壓迫胃黏膜的話,容易導致胃黏膜缺血壞死,造成糜爛或潰瘍。」近日,家住松江的6歲女童佳佳(化名)誤吞下一枚一元硬幣,一天後仍未自行排出。
  • 驚險,患兒誤吞下四把牙刷!孩子萬一誤吞了異物怎麼辦?
    再次到醫院做了CT檢查後,結果令人大吃一驚,孩子消化道內竟然有4把牙刷!其中2把卡在食道,還有2把留在胃中。5月9日,經過手術,當地醫院取出了食道中的2把,剩下2把仍在胃中「安家」。11日上午,歡歡緊急轉入上海市兒童醫院,儘管孩子精神狀態似乎不錯,但滯留在體內的2把成人牙刷已經滯留體內十多天,已經成為不可預計的「腹中利劍」。如果再拖延手術,可能有嚴重後果。
  • 五歲孩子誤吞鑽戒!盤點寶寶易吞入的十大異物,家長一定要小心
    2010年1月31日下午兩點多,家住嶗山區的王女士帶著年僅五歲的孩子,匆匆來到青島市立醫院兒科門診,據王女士講述,孩子誤吞了一枚「鑽戒」。兒科主治醫生趙一明接診後,經腹部X線片檢查發現孩子胃中有一枚爪鑲的戒指,從戒面到指環直徑達2.5釐米,與一元硬幣大小相似。
  • 媽媽,我吞了一枚螺絲釘:孩子誤吞異物多數家長都用錯了外理方法
    在聽到兒子說他是躺在沙發上看電視時把螺絲釘放到嘴裡含著玩,然後不小心吞進肚子裡去時,我氣得想揍他一頓。我明明經常有跟他說不能把異物放到嘴時,既不衛生又容易誤吞進肚子裡,一旦吞進肚子裡就會很危險。而且每次看到小孩誤吞異物而發現危險的新聞事件時,我都會讓他看一下,以提醒警示他,可這臭孩子都把我的話當耳邊風了!
  • 孩子胃口大減,拍片發現體內有電池,家長該如何預防孩子誤吞異物
    每年醫院都會接收很多因為誤吞各種東西而被送來搶救的孩子,雖然絕大多數都非常幸運的搶救成功了,但也有少部分出現死亡的情況。對於家長們而言,照顧孩子是一刻都不能放鬆的,不論是年齡非常小的嬰幼兒,還是已經進入到小學的孩子。因為孩子們的智力當下並未發育完善,對很多事物都沒有足夠的判斷能力,尤其是處於嬰幼兒時期的孩子,判斷事物的主要方法就是能不能吃。
  • 孩子誤吞異物要及時送醫 家長勿用手掏異物
    有一天,靜靜自己在家中玩,趁著大人沒注意將一枚一元硬幣吞入口中。  由於靜靜還是兒童,食管相對硬幣較為細窄,硬幣卡在她的食管中。因此,她無法進食,而且胸悶不適。家長發現後,急忙將孩子送到市婦幼保健院急診就診。  市婦幼保健院耳鼻喉科張國旺副主任醫師接診後,隨即讓靜靜進行胸片檢查。經檢查,發現硬幣卡在靜靜的食道入口處。
  • 孩子誤吞異物 怎麼辦 |胃鏡|吸管|症狀_網易親子
    兒科門診常會見到誤吞食各類異物的孩子,就診時家長們都很焦慮:「醫生,孩子需不需要做胃鏡?誤吞進去的東西要怎麼取出?」今天我們通過病例跟大家講一講孩子誤吞異物該怎麼辦。
  • 當寶寶有這種表現時,警惕誤吞異物
    可是隨著孩子玩具種類越來越豐富,患兒誤食的異物也是千奇百怪、層出不窮。像硬幣、紐扣、戒指、電池、發卡等已經屢見不鮮,更是消化急診的家常便飯。據山東大學齊魯兒童醫院(濟南市兒童醫院)消化科副主任醫師魏緒霞介紹,孩子誤吞異物後如果在胃內,大多是無症狀的,而食管異物往往表現明顯。
  • 這5類物品父母們要放好,誤吞後果不堪設想
    近日在朋友圈看到一個新聞,又有一個1歲5個月大的寶寶在家裡玩耍的時候,把一顆釘子吞進了肚子裡,家人發現後馬上把孩子送到醫院,醫生檢查發現釘子卡在了寶寶的十二指腸,幸好還沒造成嚴重後果,但如果家長發現的再晚一些,尖銳的鐵釘可能會刺穿小腸,導致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 警惕「禍從口入」,不小心吞入食管異物該怎麼辦?
    、蟹殼等較銳利異物而引發嚴重後果的報導,食管柔軟,若異物刺破食管,不及時取出則會釀成嚴重後果。那麼我們如果不小心誤吞了異物,正確的做法是什麼呢?今天就由東方醫院內鏡中心的練晶晶醫生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食管異物吧!
  • 誤吞異物、兒童腹痛怎麼辦?聽聽市人民醫院兒科醫生怎麼說
    兒童由於年齡小,誤吞異物很常見,消化道異物也是兒科常見急症之一。其中6個月到6歲為高發年齡段。」濱州市人民醫院兒科一病區副主任 、主治醫師劉玉芹說,尖銳的異物進入食管後很容易兩端刺入食管壁發生嵌頓,短時間內即可造成黏膜損傷、出血、局部化膿性感染等併發症。
  • 煙臺1歲半兒童誤吞異物險釀大禍
    29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從煙臺山醫院獲悉,一歲半孩童誤食硬紙貼畫,卡在食道內,險些釀成大禍。據介紹,近日,1歲半的馨馨(化名)將一枚圓形硬質貼畫吞了下去,貼畫卡在了食道內,引發局部黏膜缺血,形成糜爛、潰瘍。幸虧煙臺山醫院通過兒童無痛電子胃鏡及時將它取出,避免了引發食管穿孔的危險。
  • 居家時,孩子發生誤吞和中毒怎麼辦?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 梁淑芳)疫情期間,因活動範圍有限,加上孩子好動,誤吞、誤食等意外時有發生。8月3日,市第一人民醫院(烏魯木齊兒童醫院)急診科主治醫生李英芹從發生誤吞和中毒意外時家長如何處理,以及日常兒童防護要注意哪些方面給出建議。記者:什麼年齡段易出現以上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