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陳甜田 通訊員 趙巖
「前幾天,急診科接診了一位九歲的小患者。這位小朋友在吃雞肉時不小心把雞骨頭咽了下去,做CT發現卡了一根兩端比較尖銳的骨頭。兒童由於年齡小,誤吞異物很常見,消化道異物也是兒科常見急症之一。其中6個月到6歲為高發年齡段。」濱州市人民醫院兒科一病區副主任 、主治醫師劉玉芹說,尖銳的異物進入食管後很容易兩端刺入食管壁發生嵌頓,短時間內即可造成黏膜損傷、出血、局部化膿性感染等併發症。
年幼的孩子不能自己主訴病史但突然出現噁心、嘔吐、拒食、流涎、吞咽困難及易激惹等表現,甚至出現異物使食管周圍軟組織腫脹壓迫氣管而導致的咳嗽、氣促等呼吸系統症狀時,更要及時就醫。尤其是誤吞了上巴克球、紐扣電池等危險性很大的物品,拖延時間越長危害越大。醫生會通過詢問病史、查體、輔助檢查等明確是否確有異物、異物在消化道的具體位置以及下一步的處置措施。不要自己盲目採取催吐或者一些其他辦法,有可能會造成更大的損害。
兒童腹痛是兒科門診常見疾病,佔兒科門診病人的1/10左右。目前在家長中存在一種誤解,孩子出現了腹痛就考慮為腸繫膜淋巴結炎引起。腸繫膜淋巴結炎是指由於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迴腸遠端及結腸區急性腸繫膜淋巴結炎。這種疾病主要症狀是下腹部或臍周出現陣發性疼痛,是有前驅感染病史的,孩子出現了腹痛不一定是腸繫膜淋巴結炎。「我曾經在門診接診過一個在無棣過來的孩子在當地診斷為腸繫膜淋巴結炎,給予多種抗生素輸液治療了1月,當地彩超提示仍有腫大腸繫膜淋巴結,出現了誤診誤治。孩子腹痛的原因較多,功能性腹痛、便秘、胃炎、消化道潰瘍、食物過敏、心理因素等都可引起反覆腹痛。除了常規的彩超、CT等檢查,消化內鏡有其獨特的優勢,在鏡下可直觀地觀察病變,亦可進行組織活檢進行病理檢查明確病變性質。」
兒童由於年齡小,無危險意識,誤吞異物也比較常見,消化道異物也是兒科常見急症之一。兒童消化道異物五花八門,比較常見的有魚刺、骨頭、磁鐵、玩具、電池、硬幣、鐵釘、果核等,其中6個月到6歲為高發年齡段。尖銳的異物進入食管後很容易兩端刺入食管壁發生嵌頓,短時間內即可造成黏膜損傷、出血、局部化膿性感染等併發症。腐蝕性異物較常見是紐扣電池,紐扣電池進入消化道後和我們酸性的消化液、消化管黏膜會觸發電流(相當於短路),產生電灼傷,同時也會發生化學反應,並在短短的時間內嚴重燒傷消化道,尤其是嵌頓在消化道的某個地方不動時。磁性異物多個誤吞危險性很高,由於磁性相互吸引,如果在消化道內異物之間夾持了薄嫩的消化道黏膜再吸到一起並壓迫消化道管壁,極容易造成缺血壞死、瘻管形成、穿孔、梗阻、腹膜炎等嚴重的胃腸道損傷。發現誤吞危險性異物後應及時取出,減少機體損傷。
「我們現在開展的消化內鏡迄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國內開展的時間也比較長了,只是兒科開展的時間稍短一些。它經歷了從簡單到複雜,從單純診斷到微創治療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小兒消化內鏡檢查是小兒消化系統疾病重要的檢查和治療手段。主要適應症包括吞咽困難、胸骨後痛、腹痛、飽脹不適、不明原因嘔吐、消化道出血、不明原因貧血、腹瀉、便血等。」劉玉芹說,相對普通的檢查來說,小兒消化內鏡有一個獨特的優勢,可以在鏡下直觀的看到病變可以做黏膜組織的一些檢查,可以明確病變的性質。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