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吞異物、兒童腹痛怎麼辦?聽聽市人民醫院兒科醫生怎麼說

2020-12-11 齊魯晚報網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陳甜田 通訊員 趙巖

「前幾天,急診科接診了一位九歲的小患者。這位小朋友在吃雞肉時不小心把雞骨頭咽了下去,做CT發現卡了一根兩端比較尖銳的骨頭。兒童由於年齡小,誤吞異物很常見,消化道異物也是兒科常見急症之一。其中6個月到6歲為高發年齡段。」濱州市人民醫院兒科一病區副主任 、主治醫師劉玉芹說,尖銳的異物進入食管後很容易兩端刺入食管壁發生嵌頓,短時間內即可造成黏膜損傷、出血、局部化膿性感染等併發症。

年幼的孩子不能自己主訴病史但突然出現噁心、嘔吐、拒食、流涎、吞咽困難及易激惹等表現,甚至出現異物使食管周圍軟組織腫脹壓迫氣管而導致的咳嗽、氣促等呼吸系統症狀時,更要及時就醫。尤其是誤吞了上巴克球、紐扣電池等危險性很大的物品,拖延時間越長危害越大。醫生會通過詢問病史、查體、輔助檢查等明確是否確有異物、異物在消化道的具體位置以及下一步的處置措施。不要自己盲目採取催吐或者一些其他辦法,有可能會造成更大的損害。

兒童腹痛是兒科門診常見疾病,佔兒科門診病人的1/10左右。目前在家長中存在一種誤解,孩子出現了腹痛就考慮為腸繫膜淋巴結炎引起。腸繫膜淋巴結炎是指由於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迴腸遠端及結腸區急性腸繫膜淋巴結炎。這種疾病主要症狀是下腹部或臍周出現陣發性疼痛,是有前驅感染病史的,孩子出現了腹痛不一定是腸繫膜淋巴結炎。「我曾經在門診接診過一個在無棣過來的孩子在當地診斷為腸繫膜淋巴結炎,給予多種抗生素輸液治療了1月,當地彩超提示仍有腫大腸繫膜淋巴結,出現了誤診誤治。孩子腹痛的原因較多,功能性腹痛、便秘、胃炎、消化道潰瘍、食物過敏、心理因素等都可引起反覆腹痛。除了常規的彩超、CT等檢查,消化內鏡有其獨特的優勢,在鏡下可直觀地觀察病變,亦可進行組織活檢進行病理檢查明確病變性質。」

兒童由於年齡小,無危險意識,誤吞異物也比較常見,消化道異物也是兒科常見急症之一。兒童消化道異物五花八門,比較常見的有魚刺、骨頭、磁鐵、玩具、電池、硬幣、鐵釘、果核等,其中6個月到6歲為高發年齡段。尖銳的異物進入食管後很容易兩端刺入食管壁發生嵌頓,短時間內即可造成黏膜損傷、出血、局部化膿性感染等併發症。腐蝕性異物較常見是紐扣電池,紐扣電池進入消化道後和我們酸性的消化液、消化管黏膜會觸發電流(相當於短路),產生電灼傷,同時也會發生化學反應,並在短短的時間內嚴重燒傷消化道,尤其是嵌頓在消化道的某個地方不動時。磁性異物多個誤吞危險性很高,由於磁性相互吸引,如果在消化道內異物之間夾持了薄嫩的消化道黏膜再吸到一起並壓迫消化道管壁,極容易造成缺血壞死、瘻管形成、穿孔、梗阻、腹膜炎等嚴重的胃腸道損傷。發現誤吞危險性異物後應及時取出,減少機體損傷。

「我們現在開展的消化內鏡迄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國內開展的時間也比較長了,只是兒科開展的時間稍短一些。它經歷了從簡單到複雜,從單純診斷到微創治療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小兒消化內鏡檢查是小兒消化系統疾病重要的檢查和治療手段。主要適應症包括吞咽困難、胸骨後痛、腹痛、飽脹不適、不明原因嘔吐、消化道出血、不明原因貧血、腹瀉、便血等。」劉玉芹說,相對普通的檢查來說,小兒消化內鏡有一個獨特的優勢,可以在鏡下直觀的看到病變可以做黏膜組織的一些檢查,可以明確病變的性質。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相關焦點

  • 孩子誤吞異物 怎麼辦
    兒科門診常會見到誤吞食各類異物的孩子,就診時家長們都很焦慮:「醫生,孩子需不需要做胃鏡?誤吞進去的東西要怎麼取出?」今天我們通過病例跟大家講一講孩子誤吞異物該怎麼辦。病例近日,一位媽媽在購買玻璃瓶裝酸奶後,不慎將瓶子掉落在地。
  • 孩子誤吞異物,怎麼辦
    兒科門診常會見到誤吞食各類異物的孩子,就診時家長們都很焦慮:「醫生,孩子需不需要做胃鏡?誤吞進去的東西要怎麼取出?」今天我們通過病例跟大家講一講孩子誤吞異物該怎麼辦。病例近日,一位媽媽在購買玻璃瓶裝酸奶後,不慎將瓶子掉落在地。撿起來之後,她看瓶身外壁無肉眼可識別裂痕,就讓孩子用吸管把酸奶喝了。然而,當孩子吸到最後時,竟然從吸管中啜出一塊玻璃碴兒!
  • 孩子誤吞異物怎麼辦
    兒科門診常會見到誤吞食各類異物的孩子,就診時家長們都很焦慮:「醫生,孩子需不需要做胃鏡?誤吞進去的東西要怎麼取出?」今天我們通過病例跟大家講一講孩子誤吞異物該怎麼辦。病例近日,一位媽媽在購買玻璃瓶裝酸奶後,不慎將瓶子掉落在地。
  • 孩子誤吞異物 怎麼辦
    來源:北京日報圖集 兒科門診常會見到誤吞食各類異物的孩子,就診時家長們都很焦慮:「醫生,孩子需不需要做胃鏡?誤吞進去的東西要怎麼取出?」今天我們通過病例跟大家講一講孩子誤吞異物該怎麼辦。病例近日,一位媽媽在購買玻璃瓶裝酸奶後,不慎將瓶子掉落在地。
  • 孩子誤吞異物 怎麼辦 |胃鏡|吸管|症狀_網易親子
    兒科門診常會見到誤吞食各類異物的孩子,就診時家長們都很焦慮:「醫生,孩子需不需要做胃鏡?誤吞進去的東西要怎麼取出?」今天我們通過病例跟大家講一講孩子誤吞異物該怎麼辦。
  • 誤吞食各類異物怎麼辦
    兒科門診常會見到誤吞食各類異物的孩子,就診時家長們都很焦慮:「醫生,孩子需不需要做胃鏡?誤吞進去的東西要怎麼取出?」今天我們通過病例跟大家講一講孩子誤吞異物該怎麼辦。病例近日,一位媽媽在購買玻璃瓶裝酸奶後,不慎將瓶子掉落在地。
  • 北京兒童醫院專家說:家長快掌握,孩子吞了異物應該怎樣做?
    1)磁鐵:若患兒誤吞單個磁鐵,多可經消化道自然排出體外。如果在不同時間段誤吞多枚磁鐵,磁鐵之間相互吸引,把其間的胃、十二指腸、小腸、結腸等組織吸在一起,持續壓迫腸壁導致局部缺血壞死、引發腸穿孔、腸梗阻、腸瘻等,因此如果患兒出現發熱、腹痛、腹脹、嘔吐等症狀應立即醫院就診。
  • 寶寶誤吞異物,奶奶渾然不知,送去醫院時,醫生:幸虧來得早
    尤其是嬰幼兒,他們對外界事物沒有分辨能力,好奇心又十分重,如果家長稍不留神,孩子誤吞異物的情況就有可能發生。據悉,一天上午,醫院接診了一個誤食異物的寶寶,當醫生到達現場時。發現寶寶的奶奶和爸爸已經泣不成聲,在場的急救醫生全力搶救,最終孩子還是搶救了過來。急救過程中,醫護人員從寶寶喉嚨裡清理出一個塑料異物,後來詢問孩子的奶奶,異物是如何進入幼兒的嘴裡的,孩子的奶奶稱自己也不清楚,渾然不知。正是因為這枚塑料異物,導致孩子差點窒息。之後醫生還說:幸虧來得早。
  • 五歲孩子誤吞鑽戒!盤點寶寶易吞入的十大異物,家長一定要小心
    2010年1月31日下午兩點多,家住嶗山區的王女士帶著年僅五歲的孩子,匆匆來到青島市立醫院兒科門診,據王女士講述,孩子誤吞了一枚「鑽戒」。兒科主治醫生趙一明接診後,經腹部X線片檢查發現孩子胃中有一枚爪鑲的戒指,從戒面到指環直徑達2.5釐米,與一元硬幣大小相似。
  • 小兒常見腹痛如何找到病因 濱州市人民醫院小兒消化內鏡有辦法
    濱州市人民醫院兒科一病區副主任、主治醫師劉玉芹接受記者採訪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磊磊 見習記者 邢嶽強 張靜 濱州報導「現在的孩子們經常吃零食、喝碳酸飲料,所以孩子們腹痛的情況會比較多,而消化內鏡的檢查可以明確消化道內病變的位置
  • 煙臺1歲半兒童誤吞異物險釀大禍
    29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從煙臺山醫院獲悉,一歲半孩童誤食硬紙貼畫,卡在食道內,險些釀成大禍。據介紹,近日,1歲半的馨馨(化名)將一枚圓形硬質貼畫吞了下去,貼畫卡在了食道內,引發局部黏膜缺血,形成糜爛、潰瘍。幸虧煙臺山醫院通過兒童無痛電子胃鏡及時將它取出,避免了引發食管穿孔的危險。
  • 兒童把異物吞在胃裡,發生兒童消化道異物怎麼辦
    一家人看著既不敢大聲哭,也不敢咽唾沫,只能在那默默流淚的孩子,心疼無比,趕緊把孩子送到了醫院。醫生說,幸虧及時送到了醫院,用食道鏡把耳釘取了出來。把耳釘取出來後,醫生感慨道,這已經是他在這個星期內接診的第三個吞下異物的兒童了。
  • 當寶寶有這種表現時,警惕誤吞異物
    可是隨著孩子玩具種類越來越豐富,患兒誤食的異物也是千奇百怪、層出不窮。像硬幣、紐扣、戒指、電池、發卡等已經屢見不鮮,更是消化急診的家常便飯。據山東大學齊魯兒童醫院(濟南市兒童醫院)消化科副主任醫師魏緒霞介紹,孩子誤吞異物後如果在胃內,大多是無症狀的,而食管異物往往表現明顯。
  • 女童誤吞1元硬 誤吞異物怎麼辦
    女童誤吞1元硬幣,醫生提醒小孩誤吞硬幣要及時就醫,「硬幣停留的時間越長越危險。」徐凱醫生說,「一元硬幣比較大,過不了幽門,硬幣若長時間停留在胃部,會釋放有毒的物質,另外長期壓迫胃黏膜的話,容易導致胃黏膜缺血壞死,造成糜爛或潰瘍。」近日,家住松江的6歲女童佳佳(化名)誤吞下一枚一元硬幣,一天後仍未自行排出。
  • 接連發生孩子誤吞異物事件,家長該怎麼辦?
    河南商報記者 王苗苗前幾天去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省婦幼保健院、省婦女兒童醫院)採訪,在與該院小兒消化內科主任王玉梅聊天時,我們說到了兒童誤吞異物這件事。「我加班99%的原因都是因為這件事。」說起兒童誤吞異物這件事情時,王玉梅的臉上和語氣中透露著焦急,但同時,河南商報家有小寶的寶姨也能感受到她多多少少的無奈。對於兒童誤吞異物這件事,寶姨真的說過無數回了,可為何還是不斷有孩子因為誤吞異物而就醫,甚至險些喪命呢?歸根到底,寶姨覺得還是家長的注意力沒集中,又或者說預防工作沒做到位。
  • 七旬老人誤吞魚刺 醫生巧手成功取出
    盧傑夫主任醫師在手術室行胃鏡下食管異物取出   本報通訊員黃華麗攝  本報訊(記者葉禎 通訊員何勝)吃魚時最要注意的就是魚刺,一不小心吞下去了怎麼辦?近日,74歲的張奶奶因誤吞魚刺到南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就診,經過一小時的胃鏡取異物術,最終成功把魚刺取出。   近日,張奶奶在吃魚時不慎誤吞針樣魚刺,自覺咽部異物感,吞咽時疼痛,於是立即至市一醫院住院治療,行CT檢查發現:魚刺樣異物已穿透食管壁,與右側頸內動脈距離僅僅數毫米,一旦刺入頸內動脈發生大出血,後果不堪設想。
  • 孩子發生誤吞、誤食後怎麼辦?急診醫生告訴你急救常識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梁淑芳)疫情時期,活動範圍有限,加上孩子好動,誤吞、誤食等事件時有發生。3日,烏魯木齊市第一人民醫院(烏魯木齊兒童醫院)急診科主治醫生李英芹從發生中毒和誤吞意外時家長應該怎麼處理?以及日常兒童防護要注意哪些方面等進行建議。
  • 居家時,孩子發生誤吞和中毒怎麼辦?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 梁淑芳)疫情期間,因活動範圍有限,加上孩子好動,誤吞、誤食等意外時有發生。8月3日,市第一人民醫院(烏魯木齊兒童醫院)急診科主治醫生李英芹從發生誤吞和中毒意外時家長如何處理,以及日常兒童防護要注意哪些方面給出建議。記者:什麼年齡段易出現以上意外?
  • 兩歲幼兒誤吞6釐米生鏽鐵釘 醫生4分鐘無創取出-鐵釘 異物 不及時...
    東方網9月12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日前,浙江平湖一名兩歲男孩誤吞一枚長達6釐米的生鏽鐵釘,後被緊急送往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救治,胃鏡室醫務人員用了4分鐘,用內鏡無創取出鐵釘。   9月7日晚8時左右,兒科醫院急診部接診一名誤吞鐵釘的兩歲男孩。
  • 孩子誤吞異物後果很嚴重!不能一「等」了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如意 通訊員 陶倩「醫生,我孩子兩天前吃進去一枚一元的硬幣,沒拉出來。」 「兒子不小心咽進去一個杏核,奶奶說等等看,要等幾天?」「孩子吞進去個巴克球,不吐也不難受,沒事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