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朋友圈看到一個新聞,又有一個1歲5個月大的寶寶在家裡玩耍的時候,把一顆釘子吞進了肚子裡,家人發現後馬上把孩子送到醫院,醫生檢查發現釘子卡在了寶寶的十二指腸,幸好還沒造成嚴重後果,但如果家長發現的再晚一些,尖銳的鐵釘可能會刺穿小腸,導致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其實類似的新聞還真不少,有寶寶誤吞紐扣、誤吞電池、誤吞硬幣,甚至誤吞針線……總而言之,寶寶的嘴巴就像一個收納器,什麼都想放進去。但父母們需要擔心的不是寶寶的小嘴為啥能吞下這些難以下咽的東西,而是寶寶為什麼總喜歡把各種亂七八糟的東西都放進嘴裡?還有這樣可能會造成什麼樣的嚴重後果?
我聽過最離譜的解釋是寶寶前世是個餓鬼,在沒懂事的時候還保留著前世的記憶,所以看見啥東西都想吃。事實當然不是這樣,其實在之前的文章中說過這個問題,寶寶在還小的時候,都喜歡亂吃、亂咬東西,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一、長牙期
一般的寶寶6個月開始長牙,也有1歲才長的。長牙的時候,容易分泌唾液,而且牙床快速發育,這時常常會感覺到發癢甚至腫痛,出於本能,寶寶急於往嘴裡塞東西,在咀嚼的過程中產生摩擦,能緩解牙齦發癢和腫痛帶來的不適。牙膠就是專門為長牙期的寶寶設計的
二、口欲期
相信很多寶媽都聽過,寶寶在1歲左右的這段時期叫做「口欲期」,顧名思義就是會「嘴饞」,經常會吃玩具、吃書本、吃鞋子、吃手、吃腳等。他們才不會管東西能不能吃,反正只要能放進嘴巴的都不會拒絕。有的寶寶的口欲期可能從6個月就開始,也有的寶寶的口欲期還可能會延長到2歲甚至更久才結束。
三、好奇心驅使
義大利著名教育專家蒙臺梭利說過:「有兩樣東西和人的智慧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那就是舌頭和手。」因為這個世界的每一樣事物對寶寶來說都是未知且充滿著誘惑的,他們渴望著用小舌頭或者小手去探索這個世界,於是看見圓的就咬,看見方的就咀嚼……寶寶的感知系統、認知系統等發育比較晚,但口周神經通常會發育的較早,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們會通過小嘴巴直接探索這個世界,不管是紙巾、玩具、電池,還是手腳等都是寶寶探索的對象。而隨著身體器官和神經系統逐漸發育,他們的活動範圍開始擴大,其他的感官也派上了用場,自然不需要再用嘴巴來感知。好奇心是沒有年齡限制的,5、6歲大的孩子也可能會誤吞異物。
寶寶誤食異物,除了可能攝入各種影響身體健康的細菌、病毒,也有可能會因為噎到或嗆到而導致窒息。父母們必須要將以下5類常見物品放置好,否則寶寶可能會誤吞,後果更不堪設想!
一、 電池
電池是家裡的必需品,例如電視遙控器、遙控玩具等都需要電池,如果寶寶拿到手裡勢必會放進嘴裡嘗嘗。電池本身很難被消化,而且電池內含有腐蝕性的物質和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寶寶一旦誤吞或者電池內的物質洩漏進入體內,將會對寶寶的身體產生嚴重的危害。
二、紐扣、硬幣、菸頭、回形針等小物件
這種小物件本身難以下咽,寶寶誤食可能會卡在喉嚨,導致窒息。如果小物件稍大一些,寶寶無法排出體外,還會影響寶寶的消化和健康。例如新聞裡常常報導的各種回形針、釘子等,無論是卡在喉嚨還是吃進肚子裡,後果都難以想像。
三、太小或不夠圓滑的玩具
玩具是寶寶接觸最多的東西,媽媽們也最容易忽略。太小的玩具寶寶容易放進嘴裡,稜角分明的玩具容易破損,破損處容易刮傷寶寶,所以媽媽們購買玩具的時候也要注意。
四、藥品
很多家庭都會有一些備用的藥品,家長們記得用完之後一定要收起來,因為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誤食藥品都有可能對身體造成極大危害。
五、化妝品
每一位媽媽都是愛美人士,口紅、香水、指甲油等必不可少,但注意不要隨意放置,寶寶誤食雖然不會致命,但對寶寶的身體有一定的損害。
為防止寶寶誤吞異物,除了以上幾類常見的物品,還有哪些東西父母們要放置好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哦!
下一期我們將繼續討論:如果寶寶誤吞了異物,家長該如何處理?
關注作者了解更多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