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I research預測今年可穿戴設備會大幅放緩,IDC說,你想多了?

2020-12-13 OFweek維科網

由於疫情在全球的肆虐,整體消費能力都出現了下滑,其中可穿戴設備市場也是如此。有外媒預測,今年可穿戴設備會出現大幅放緩的趨勢,理由就是疫情的影響帶來的。因為在疫情的影響下,人們或許已經不再需要可穿戴設備了。尤其是每天宅在家中的時候,還需要佩戴智能手錶來提醒自己有什麼信息會遺漏嗎?

不過,有意思的是,著名調研機構IDC近日發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穿戴設備市場銷售數據顯示,全球智能穿戴設備出貨量7260萬部,同比增長29.7%。當然,或許有人會說,今年一季度疫情影響最大的市場是中國,尤其是2月份基本是完全停擺的,在3月下旬才開始出現好轉,而全球市場真正受影響的或許是從第二季度開始的。因此這個數據的直接參照性還有待繼續觀察,尤其是在第二季度的數據出爐之後,才能做出更好的判斷。

IDC的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在智能穿戴設備市場上蘋果出貨量位列第一,出貨2120萬部,同比增長59.9%,市場份額佔比29.3%;小米排名第二,出貨量為1010萬部,同比增長56.4%,市場份額佔比14.0%;三星出貨量為860萬部,同比增長71.7%,市場份額佔比11.9%;華為出貨量為810萬部,同比增長62.2%,市場份額佔比11.1%。排名前四的廠商共計市場份額佔比達66.3%,而去年同期這一數值為53.2%。

也就是說,在可穿戴設備市場,頭部企業的市場份額在不斷上升,這樣給後來者的市場機會變得越來越窄,頭部企業無疑彰顯了強者恆強的態勢。這也基本符合目前消費電子產品的整體發展思路,「一站式」解決方案已經成為一個發展潮流,我們看到手機廠商在發布手機產品之外,一般可穿戴設備基本也已經成為一種「標配」式的產品配置進行同步發行。

而且由於一個系列的產品,和手機的匹配度更好,因此也更容易得到用戶的青睞,用戶在選擇手機的時候,很容易同步配置一支手環或者一塊智能手錶,當然,手機廠商也會以打包促銷的一種銷售策略,來推廣自己的新品。無論是蘋果、小米還是三星、華為都是這樣操作的。其他手機廠商其實也在進行這樣的布局,只是在可穿戴設備市場的涉足程度尚不夠罷了。

今年是不是可穿戴設備就會出現「蕭條」,其實也不盡然。雖然今年全年受到疫情影響的程度不可謂不大,也難以迴避和忽視。不過,在疫情逐步被控制之後,很多市場開始復甦,人們積攢的消費欲望也會得到進一步釋放。而可穿戴設備市場,如果有更好的用戶體驗和功能出現,那麼得到用戶的認可和追捧也不是沒有可能。比如引入體感測溫、紅外功能、體溫報警、社交間隔提醒等等,是不是也能讓用戶考慮是不是買一個可穿戴設備呢?

相關焦點

  • 今年可穿戴設備會大幅放緩?IDC稱一季度同比增長三成
    小刀馬由於疫情在全球的肆虐,整體消費能力都出現了下滑,其中可穿戴設備市場也是如此。有外媒預測,今年可穿戴設備會出現大幅放緩的趨勢,理由就是疫情的影響帶來的。因為在疫情的影響下,人們或許已經不再需要可穿戴設備了。
  • 外媒:今年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將大幅放緩 原因均與疫情相關
    來源:新浪數碼可穿戴設備新浪數碼訊 6月4日上午消息,研究機構ABI research認為,綜合影響將使可穿戴設備的增長率從去年的28%放緩至今年的5%。外媒9to5mac今日發表文章分析可穿戴產品的市場未來,他們認為今年可穿戴設備的增長預計將大幅放緩,原因有三,都與冠狀病毒有關。首先當然就是居家隔離,當人們在家裡無法出門的時候,對智能手錶之類的東西的需求可能會減少。並且健身房也關閉了,許多人無法像往常一樣鍛鍊,健身功能就沒有那麼重要了,而這正是包括Apple Watch在內的多數可穿戴設備的主打功能。
  • 美國媒體報導可穿戴設備將在今年銷量銳減
    在6月4日的早間新聞,著名科技研究機構research表示,此次新型冠狀病毒帶來的影響將會使可穿戴設備的增加率從去年的30%下降到今年的5%。有美國媒體在今日發表了一篇分析文章分析了可穿戴設備在未來的市場前景,他們一致認為由於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的影響,今年的可穿戴設備的增長率將會比預期大幅度放緩,有專家分析其放緩的理由有以下幾點。 第一點,新型冠狀病毒導致人們居家隔離,而當人們在家無法進行外出的時候,智能手錶、智能手環等可穿戴設備的需求將會大大降低。第二點就是,收入的問題。
  • 可預測未來的穿戴式設備Predictables 還可當可穿戴式投影儀
    可預測未來的穿戴式設備Predictables 還可當可穿戴式投影儀 P迪 | 2014-03-05 9:03:26 | 產品市場
  • IDC:AI、5G、可穿戴設備仍是2020年臺灣市場大趨勢
    集微網消息(文/Vivian),據臺媒《經濟日報》報導,研調機構IDC今日發布對2020年臺灣市場的十大ICT趨勢預測,提到人工智慧(AI)、5G、可穿戴設備仍是趨勢。IDC預測融合會發生在三個重要面向:數據資料、演算法與流程。未來人工智慧的分析及應用流程將更透明化與自動化,使得人工智慧應用能更與時俱進,使用者也可根據需求自動化建模,極大化人工智慧應用的成效。IDC預估,隨著人工智慧融合式世代來臨,未來演算法將更為透明、人工智慧的使用將更為簡單,這將加速未來人工智慧應用的擴散與普及。
  • 樂投可穿戴智能設備產業強勁增長帶動物聯網延伸
    專業數據顯示今年共新增超2800家可穿戴設備相關企業,可穿戴設備市場在疫情之後實現了較快復甦,而快速進入商業化階段的可穿戴設備,也帶動整個物聯網產業鏈的商業化延伸,行業表現出強勁的增長態勢。     如今可穿戴設備產品類別之多,絕不僅限於智能手錶、智能手環等。
  • 可穿戴設備必須時尚,才會被「穿戴」
    萬物互聯註定將創造比任何一個時代都要多的全新產品、全新品類和全新商業模式。但就目前而言,儘管有大量的資金投入到這個領域,但多數產品還都屬於概念階段,相對離消費者近的則是可穿戴設備。多數人第一次聽說可穿戴設備,是從GOOGLE眼鏡開始的。它非常前沿,有很多功能。後來試定價1500美元,可惜銷售很差。在去年,該項目在GOOGLE內部被叫暫停。
  • 可穿戴設備對健康存在什麼影響
    打開APP 可穿戴設備對健康存在什麼影響 Barret Coakley 發表於 2020-03-16 10:31:14 其結果是,家庭保健市場大幅增長,許多公司都試圖抓住這一新的需求。目前,醫療健康技術市場上有30多萬個應用程式,諸如物聯網(IoT)、視頻會議和可穿戴設備等技術趨勢正在廣泛被引入,以使留在家中老人的選擇變得更加可行。
  • IDC:儘管受疫情影響 但2020年可穿戴設備出貨量仍將激增6000萬
    來源:cnbeta據外媒CNET報導,IDC周五表示,可穿戴設備將在2020年達到近4億的出貨量。根據該分析公司的數據,目前全球最暢銷的可穿戴設備類別是無線耳機等耳戴式設備。儘管世界上大部分地區都受到COVID-19大流行的影響,但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的上升還是出現了預計2020年可穿戴設備的出貨量將比2019年的出貨量增加約6000萬。IDC預測2020年耳戴式設備的出貨量約為2.34億,而智能手錶的出貨量約為9100萬,其他智能手環的出貨量約為6800萬。
  • 物聯網和可穿戴設備對健康的影響
    物聯網和可穿戴設備對健康的影響 物聯網和可穿戴設備對健康的影響 2018-11-21 12:00:33  來源:物聯之家網其結果是,家庭保健市場大幅增長,許多公司都試圖抓住這一新的需求。目前,醫療健康技術市場上有30多萬個應用程式,諸如物聯網(IoT)、視頻會議和可穿戴設備等技術趨勢正在廣泛被引入,以使留在家中老人的選擇變得更加可行。
  • 可穿戴設備未來十年,聊聊我對可穿戴設備的一些思考
    隨著 Apple watch 的推出,智能可穿戴設備可以說真正意義上進入了萬花齊放的階段,這裡為什麼說 Apple watch 而不是 MOTO 360 呢,因為蘋果是一直作為行業的風向標來引領行業的發展趨勢的,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雖然三星早早的推出智能手錶但始終也沒有火起來。目前的智能可穿戴設備基本都是從智能終端獲取數據,然後在手機對應的 APP 上進行統計。
  • 智能可穿戴設備正在開啟健康管理新時代
    今年6月,全新OPPO手環上市,主打可連續檢測血氧飽和度功能,用戶可實時獲悉血氧飽和度數值。  9月,蘋果發布可監測血氧水平的Apple Watch 6,實現預測和追蹤新冠病毒感染,更傾向於對用戶的健康管理。
  • 一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數據出爐,樂心醫療逆勢大幅增長72.9%
    6月23日,IDC最新發布的《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顯示,受到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可穿戴市場遭受到一定衝擊,出貨量整體下降11.3%至1762萬臺。一季度增速最高的樂心醫療出貨量78.5萬臺,同比大幅增長72.9%,市佔率4.5%,比2019年增長翻一倍。資料顯示,樂心醫療成立於2002年,專業從事「智能穿戴」與「遠程健康管理」健康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以及智能健康雲平臺的研發和運營,目前樂心醫療在可穿戴領域的三大自有品牌包括樂心(Lifesense)、邁歐(MIO)、聆耳(Linner)。
  • 「智能眼鏡」能否支撐起可穿戴設備的下半場?
    除了「健康」可穿戴設備需要更多元素日前,IDC公布了最新可穿戴設備市場追蹤報告,報告顯示第三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3293萬臺,較上年同期增長15%。品牌排名方面,華為、小米與蘋果分列前三。同期,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高達1.25億臺,同比增長35%。
  • 聚焦可穿戴設備標準化發展 德國萊茵TUV解讀可穿戴設備認證標準
    作為CES Asia 2016同期論壇之一,由德國萊茵TUV、中國可穿戴計算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聯合主辦的「IEEE可穿戴標準會議及論壇」在上海卓美雅喜馬拉雅酒店召開,就智能可穿戴產品的發展和技術趨勢,熱門可穿戴產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智能可穿戴設備標準化等話題展開了深入交流和探討。
  • 華為蘋果可穿戴設備銷售爆發式增長!萬字長文帶你洞察行業真相!
    恩帛源在2014年初發布的NPD DisplaySearch Wearable Device Market and Forecast Report中也預測,可穿戴設備市場將從2016年開始降溫,直到可穿戴設備成為必需品,或者行業出現整合後才會重新復甦。可穿戴設備第一股Fitbit在2016年初驗證了這個預測。
  • 紅米已官宣,明日發布可穿戴設備,你猜會是什麼?
    四月二號下午,Redmi紅米手機官微宣布Redmi首款可穿戴設備新品,將會在4月3日14點發布,但官微卻留給我們一個懸念,只配了一幅圖片,從圖片上我們可以猜出這次發布的可穿戴設備可能為手環。這是官微今天在發布消息時所配的文案,Redmi宣布發布第一款可穿戴設備,標誌著紅米也開始進軍IoT領域,回歸初心不由得讓我們想到了紅米之前作為小米的子品牌,到後來的品牌獨立,走過了很長很長的一段路,但現在紅米不僅在手機領域做得風生水起,特別是前段時間的紅米k30pro打造極致性價比的手機斬粉無數。
  • 智能可穿戴設備正在開啟健康管理新時代 - 網絡 - IT商業網-解讀...
    今年6月,全新OPPO手環上市,主打可連續檢測血氧飽和度功能,用戶可實時獲悉血氧飽和度數值。  9月,蘋果發布可監測血氧水平的Apple Watch 6,實現預測和追蹤新冠病毒感染,更傾向於對用戶的健康管理。  11月,榮耀新推出含有心臟健康管理、血氧飽和度檢測、睡眠呼吸暫停篩查等多種保健功能的智能健康手環。
  • 2020可穿戴市場深度報告,蘋果稱王,華為小米猛追
    未來,疫情後的可穿戴市場會不會迎來一波爆炸性反彈?編輯 | 智東西內參日前,市場研究機構IDC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達7260萬臺,同比增長29.7%。
  • 可穿戴設備的七大關鍵交互技術
    隨著可穿戴設備,尤其是智能眼鏡的出現,這項技術開始被應用與可穿戴設備的人機互動中。眼動跟蹤交互技術的主要原理是,當人的眼睛看向不同方向時,眼部會有細微的變化,這些變化會產生可以提取的特徵,計算機可以通過圖像捕捉或掃描提取這些特徵,從而實時追蹤眼睛的變化,預測用戶的狀態和需求,並進行響應,達到用眼睛控制設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