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繳學費打折
不法分子通過網站、微信、QQ等渠道發布信息,說代繳學費可以打折扣。行騙方式為先通過第三方信用卡支付學費給學校,並出示學費匯款收據給學生。學生看到收據後以為交費成功,然後便將打折後的金額支付給不法分子。不法分子在收到錢後就終止信用卡交易。最終學校沒收到學費,要求學生補交,學生才意識到上當受騙。
二、轉租公寓詐騙
一名自稱中國留學生的不法分子在網上發消息,聲稱自已要回國三個月,這三個月想把房子轉租出來,要求一次性付清三個月房租和一個月押金。有多名留學生分別聯繫付款並籤了一份不規範的租房協議。之後到約定交鑰匙時,事主再也不見蹤影。
三、領事系統更新
一些學生的電子郵箱收到發件人為visa-g,主題為xxx,hello, consulate system update needs to be re-examined to understand and prove your visa family condition, so as not to be re visa, please fill in the reply.的郵件,郵件大致內容為領事館系統更新,需要收件人及時填寫郵件中七個有關自已父母詳細信息的問題,否則將來個人的續籤將會被影響。如果上當,則不法分子獲得家人信息後,可能冒名向家人行騙。
四、電話詐騙
騙子在掌握了留學生的信息後,給留學生國內的親屬打電話實施詐騙,利用親屬與留學生聯繫不便,對國外治安狀況不清楚的特點,以孩子生病、出事故等理由、甚至以「黑幫」名義打來恐嚇電話,讓國內親屬在焦急中失去判斷力,從而將錢詐騙到手。
五、網絡聊天工具/視頻騙局
遠在異國他鄉的孩子一點風吹草動都足以令相隔千裡的父母擔心不已。騙子們正是瞅準了國內父母的這根軟肋,通過盜用他們的聊天工具帳號,與父母取得聯繫,進行詐騙。
以新華社最近報導的一起留學詐騙案件為例:
「明明視頻裡看到的是他,難道還有假?」周先生沒想到,自己竟被「侄子」騙了。
不久前,周先生與留學美國的侄子QQ視頻聊天,看到「侄子」在學校宿舍。「侄子」打字說,他借了同學2萬美元,現在同學急用錢,他讓父母匯款,父母出差,讓他向周先生借,等他們回來再還。周先生沒多想,就把錢匯到「侄子」給的帳號。過幾天,周先生向大哥提起侄子借錢的事,大哥一頭霧水,與侄子聯繫後,周先生才知被騙了。
詐騙分子通過加QQ好友,向對方發去請求參加投票的連結。礙於情面,網友一般會點擊連結,點擊後會出現輸入QQ號碼和密碼的對話框,輸入後QQ號碼即被盜取。獲得QQ號碼後,詐騙分子通過研究號碼主人與號碼好友的關係,並登錄QQ郵箱查看郵件,了解主人與好友的往來。隨後,詐騙分子與號碼主人視頻聊天截取視頻;找準時機,便通過登錄被盜號碼與號碼的好友聊天,播放所截取的視頻,讓對方誤以為號碼主人在聊天,進行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