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的李阿姨最近出現便血,肛周瘙癢,肛門周圍還有黑色的色素沉著,她以為是痔瘡,沒有引起重視,去醫院一檢查,居然是最惡性的腫瘤,後悔莫及。
李阿姨半年前出現便血的症狀,沒有引起重視,她一直以為痔瘡,最近越來越嚴重,還出現肛門周圍瘙癢,實在是很難受。她看了我的科普視頻,便血除了痔瘡,還有可能是直腸癌,她趕緊去醫院檢查。
來到醫院後,醫生發現除了便血,肛門周圍還有「黑痣」,有色素沉著,這個肯定是不正常的,醫生給她做了活檢,最終病理結果出來了,不是直腸癌,而是一種惡性程度更高的腫瘤,肛管直腸惡性黑色素瘤。
而且發現的時候,已經出現轉移,李阿姨的病情急轉直下,沒有半年就去世了。
什麼是惡性黑色素瘤?
惡性黑色素瘤來源於黑色素細胞的惡性變。黑色素細胞或其母細胞來源於外胚層的神經嵴細胞,在胚胎發育過程中遷移到皮膚、眼、黏膜表面和神經系統等部位。
肛門惡性黑色素瘤較為少見,佔整個黑色素瘤的0.3%至3%,佔肛管直腸惡性腫瘤的1%至3%。好發於50至60歲左右的成年人。
惡性黑色素瘤惡性程度非常高,非常容易侵襲和轉移,5年生存率只有20%左右。
肛管惡性黑色素瘤有什麼臨床表現
大部分患者沒有明顯的臨床表現,或者缺乏特異性的臨床症狀。可出現便血、肛周瘙癢、疼痛等非特異性的臨床表現。有時候很難與痔瘡鑑別診斷,容易出現誤診。
下圖就是一位直腸肛管惡性黑色素瘤的患者,肛周可見色素沉著(圖A),直腸裡面也有色素沉著(圖B)。
如果有黑色素沉著的時候,容易提示本病,但是有高達30%的惡性黑色素瘤沒有色素沉著,診斷困難。
如診斷何和分期
如果懷疑惡性黑色素瘤,需要進行活檢,明確診斷。還需要行結腸鏡檢查,明確其他腸管還有沒有黑色素瘤。盆腔MRI和超聲內鏡有助於判斷腫瘤浸潤範圍,有沒有區域淋巴結轉移。
腦部、胸部、腹盆腔CT有助於判斷有沒有其他部位轉移,有必要可以行全身PET/CT檢查,明確有無遠處轉移。
肛管直腸惡性黑色素瘤可以分為三期,一期僅限於局部,沒有淋巴結轉移;二期出現局部淋巴結轉移;有遠處轉移屬於三期。
20%至60%的患者就診時,已經有淋巴結轉移,7%至25%患者就診時已經有遠處轉移。
肛管惡性黑色素瘤的治療
一期的惡性黑色素瘤以手術治療為主,手術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局部切除腫瘤,保留肛門;另外一種是大手術,與直腸癌的手術方式一樣,叫做腹會陰聯合切除術(APR),需要切除肛門,大便改道,患者需要行造口手術,佩戴造口袋。
由於惡性黑色素瘤惡性程度高,容易出現遠處轉移,已經有大量的研究顯示,局部切除和腹會陰聯合切除術相比,兩者的生存率是一樣的。但是局部切除的生活質量顯著高於腹會陰聯合切除術。
二期腫瘤應該如何治療,存在巨大的爭議,有的醫生選擇手術+輔助放療,還有醫生選擇手術+化療/免疫治療。手術的切除範圍,也存在很大的爭議,局部切除腫瘤,是否需要清掃淋巴結,清掃範圍是多少,都存在爭議。總的來說,二期的患者,治療效果不好。
三期惡性黑色素瘤預後極差,5年生存率為0%,也就是說,沒有患者可以活過5年,大部分患者生存時間小於1年。三期腫瘤不建議手術,以化療及靶向治療為主。
總的來說,肛管直腸惡性黑色素瘤儘管比較少見,但臨床上偶爾可以碰到,大部分患者,發現的時候就是中晚期了,治療效果極差,只有早發現,才有可能取得比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