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席審判制度的程序適用與檢察監督丨刑事訴訟規則解讀

2020-12-08 瀟湘晨報

黨中央高度重視反腐敗和國際追逃追贓工作及相關法律制度建設。為加強境外追逃工作力度和手段,新修改的刑事訴訟法第五編特別程序中增設缺席審判程序一章,作為第三章。這在我國刑事法律中第一次建立了刑事缺席審判制度。修改後的《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下稱《規則》)對檢察機關在缺席審判制度中適用案件範圍、程序規定、重新審理的情形、檢察監督等具體內容作了規定,細化了檢察機關適用缺席審判制度的訴訟程序。

缺席審判制度適用的案件範圍。根據修改後刑事訴訟法第五編第三章的相關規定,缺席審判適用的案件範圍包括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貪汙賄賂犯罪案件,以及需要及時進行審判,經最高檢核准的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案件,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境外的;第二種情況是因被告人患有嚴重疾病無法出庭,中止審理超過六個月,被告人仍無法出庭,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申請或者同意恢復審理的;第三種情況是被告人死亡,有證據證明被告人無罪,法院經缺席審理確認無罪的。修改後刑事訴訟法增加的缺席審判制度,主要指第一種情況。後兩種情況的缺席審判,實際上是一種排除審判障礙的方式,其性質上屬於普通程序的一個環節,系普通程序處置審判障礙時的一項訴訟措施。

缺席審判案件的管轄和核准程序。為了確保缺席審判制度的正確實施,修改後刑事訴訟法對缺席審判案件的管轄明確由犯罪地、被告人離境前居住地或者最高法指定的中級法院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規則》在此基礎上,對檢察環節的管轄作了規定。其中第505條規定,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潛逃境外的缺席審判案件,由有管轄權的中級法院的同級檢察院提起公訴。《規則》第506條至第508條規定了公安機關報請核准的程序。這有兩個問題需要注意:一是如何報請的問題。《規則》規定,應當由辦理案件的公安機關移送同級檢察院,檢察院再逐級報請最高檢核准。二是缺席審判程序中報請核准提起公訴案件上級檢察院能否阻斷報請核准程序的問題。《規則》修訂過程中曾有不同意見,考慮到目前還缺乏實踐經驗,《規則》對此沒有作出明確規定。

缺席審判制度中重新審理的情形。在缺席審判制度中為充分保障被告人的訴訟權利,修改後刑事訴訟法規定了重新審理的情形。《規則》第509條、第510條分別規定了在審查起訴期間、提起公訴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動投案或者被抓獲的,檢察院分情況進行處理:審查起訴期間,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或者被抓獲的,檢察院應當重新審查;對嚴重危害國家安全、恐怖活動犯罪案件報請核准期間,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或者被抓獲的,報請核准的檢察院應當及時撤回報請,重新審查案件;提起公訴後被告人到案,法院擬重新審理的,檢察院應當商法院將案件撤回並重新審查。

缺席審判制度中的檢察監督。檢察機關在缺席審判制度中,既擔負著提起公訴的職責,也擔負著訴訟監督職責。這一制度非常重要,必須嚴格規範、積極穩妥地運用好。在刑事審判中,被告人在場是常態,缺席審判是例外。為充分保障被告人的訴訟權利,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從六個方面作出了規定,其中之一就是規定了檢察機關的抗訴權。鑑於修改後刑事訴訟法對缺席審判制度中檢察機關的抗訴權已予以明確,《規則》在該節規定中未予以贅述,可以參照《規則》第十三章的相關規定執行。同時,檢察機關還應當對缺席審判活動是否依法進行開展監督,包括被告人訴訟權利是否得到充分保障、審判程序是否合法等,發現違法情形的,及時提出糾正意見。

違法所得沒收程序與缺席審判程序。違法所得沒收程序本質上也是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缺席的情況下對案件作出司法處理,其與缺席審判程序存在著內在的競合關係。因此,把握好兩者之間的關係,做好兩個程序的銜接,是檢察機關實踐中需要考慮的問題。

(一)兩個程序的關係。違法所得沒收程序與缺席審判程序兩者既存在共性之處,也存在各自的個性之處。共性主要體現在:(1)從適用案件範圍看,兩者在「貪汙賄賂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的適用上具有一致性。(2)從性質看,違法所得沒收程序主要是關於涉案財物的處置程序,而缺席審判程序中,法院不僅要審理並判決缺席之被告人是否有罪,還應當對違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財產作出處理。這意味著,缺席審判不僅對「人」,還對「物」。這個意義上,缺席審判程序涵蓋了沒收程序的功能。

個性之處主要體現在:(1)違法所得沒收程序主要是對「物」的訴訟程序,不涉及對犯罪人的定罪量刑,缺席審判程序雖然既要解決人的問題,也要解決物的問題,但主要還是對「人」的訴訟程序。(2)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情形下,需要沒收違法所得或者其他涉案財產的,仍然需要通過違法所得沒收程序予以解決。雖然缺席審判適用也存在被告人死亡的情形,但針對這種情形缺席審判的只能是確認其無罪而不是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在這點上,沒收程序的功能是缺席審判所無法替代的。可以說,現行法律框架下,兩個程序各有優勢,一個對「物」,一個對「人」,共同完善了我國反腐敗追逃追贓制度。根據《聯合國反腐敗公約》的規定,對於外逃資產的追回,原則上要求有對犯罪人定罪的生效裁判。違法所得沒收程序的裁定只針對違法所得本身,而不涉及被告人的定罪問題,從裁判權威性的角度看,其權威性必然不如法院對被告人所作的定罪判決,被請求國仍然很有可能以沒有「已經生效的有罪判決」為由拒絕配合我國的合理請求。但是從缺席審判的制度設定看,其在訴訟周期上一般會比沒收違法所得程序的訴訟周期更長,因而在訴訟效率方面,沒收違法所得程序更具優勢。

(二)兩個程序的銜接。如前述,缺席審判制度除了對「人」作出定罪量刑,也涉及對「物」的處理,這樣就存在與違法所得沒收程序的重合,可以部分涵蓋違法所得沒收程序。實踐中,如果適用缺席審判制度對「人」和「物」均作出了處理,就無需再適用違法所得沒收程序。另外,無論沒收違法所得程序還是缺席審判程序中,偵查機關或者調查機關均有適用程序的建議權。

(檢察日報 文字: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一檢察廳 周穎)

【來源:最高人民檢察院】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美國刑事缺席審判制度特點
    在刑事訴訟中,考慮該制度的設置與最大化保護被告人合法權益的基本原則相違背,各國儘管對於缺席審判都有規定,但均將其作為被告人參與審判的例外做法。在兩大法系中,美國確立刑事缺席審判制度的時間較早,經過長時間的司法實踐,已經形成了相當成熟的運行和配套機制。
  • ...與適用(二):貪官外逃,審判難逃——職務犯罪案件缺席審判程序漫談
    建立刑事缺席審判制度,對於促進反腐敗國際追逃工作,給外逃的犯罪分子及時作出法律上的否定評價,彰顯法治權威,維護國家和社會公眾利益,有著重要的意義。《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以下簡稱《刑訴規則》)在修訂時,也在第十二章「特別程序」中設專節,對刑事缺席審判制度作出細化規定。然而,迄今為止尚未有一個成功案例適用,實踐中對於刑事缺席審判制度的司法適用也存在較大分歧。
  • 域外刑事缺席審判制度
    鑑於缺席審判具有存在的客觀性,缺席審判作為例外情況出現在刑事訴訟之中。目前,已有很多國家對這方面做了規定。前不久,我國新修訂的刑事訴訟法中,增設了刑事缺席審判程序的相關規定,為了解域外相關法律制度,特刊登此文。敬請關注。  適用範圍  各國對刑事缺席審判規定了明確的範圍。多數國家適用輕罪案件,少數國家適用重罪案件,也有的國家是輕罪案件和重罪案件一併適用。
  • 刑事案件缺席審判制度背景、適用範圍是啥?權威解答來了!
    其中,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刑法室主任王愛立就刑事訴訟法修改中缺席審判的適用範圍、具體程序等作出回答。【背景】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對促進反腐敗國際追逃工作意義重大王愛立介紹,這次修改刑事訴訟法增加了一個新的制度,就是缺席審判制度。一般來講,指法院對未到庭的被告人進行定罪量刑的審判活動。
  • 全面推進檢察公益訴訟審判工作
    目的是通過生效裁判推動行政機關樹立規則意識,同時督促被訴行政機關積極履行裁判義務,及時有效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這也是加強司法和行政協調,推動構建多元治理體系的制度安排。  (十一)關於解釋未規定的其他事項如何適用法律的問題  《解釋》是在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框架下對於檢察公益訴訟案件具體程序所做的特別規定。
  • 陳國慶 | 刑事訴訟法修改與刑事檢察工作的新發展
    隨著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普遍推行,檢察機關應當加強對刑法相關量刑規定和量刑指導意見的培訓,加強對量刑規範化問題的研究,與法院加強溝通協調,積極參與量刑指引的制定,共同研究出臺量刑規則或量刑指導意見,為規範、準確量刑提供依據。  8.關於速裁程序的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一個基本價值就是程序從簡,即對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願認罪認罰的案件,合理簡化刑事訴訟程序,有效提高訴訟效率。
  • 王曉東:國際追逃追贓視野下的我國刑事缺席審判制度
    筆者理解,適用缺席審判的刑事程序起碼具備3種情形之一的,一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往境外後拒絕回國歸案,這類犯罪人包括潛逃的時間長、沒有固定的居所,下落不明;二是雖然有固定的住所,有的甚至取得所在國的國籍,拒絕回國;三是年老體衰,主觀上想回國歸案,但是,由於身體等客觀條件限制無法回國。同時,監察機關、檢察機關窮盡了一切手段,如勸返、請求引渡、請求遣返、在國外提起民事訴訟的方式仍不能歸案的。
  •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關於職務犯罪的新規定及其解讀
    ,2019年12月30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召開以「強化人權司法保障,準確適用刑事訴訟法」為主題的新聞發布會,發布了修訂後的《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通報了《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修訂的相關情況,公布之日即2019年12月30日起施行。
  • 檢察改革與刑事訴訟制度的完善_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
    近年來,檢察機關進行的檢察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為刑事訴訟法的修改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奠定了堅實的實踐基礎;刑事訴訟制度的改革完善,特別是刑事訴訟法賦予檢察機關新的職責,必將引起檢察工作機制的變革和檢察改革的進一步深化。
  • 認罪認罰後反悔的評價與處理丨刑事訴訟規則解讀
    當然,審判階段,被告人反悔後還可以在充分了解享有權利和認罪認罰可能導致法律後果的基礎上重新認罪認罰,從而繼續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也可以因反悔而不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法院判決後,被告人發現自己系基於錯誤認識而認罪認罰的,可以依法提出上訴,或者向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申訴。由此可見,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認罪認罰後反悔有多種表現情形。
  • 審判階段及二審程序如何適用認罪認罰制度
    一、審判「尾聲」亦可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隨著2018年刑事訴訟法的第三次修改,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作為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被納入立法。傳統理論認為,刑事訴訟基本原則是由刑事訴訟法規定的,貫穿於刑事訴訟的全過程或主要訴訟階段,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和訴訟參與人進行刑事訴訟活動所必須遵循的基本準則。
  • 75號咖啡|《刑事訴訟規則》的理解與適用(四) :輕案快辦,「怎麼快...
    隨著修訂後的《刑事訴訟法》在立法上確立了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修訂後的《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把貫徹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規定為檢察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的一項基本要求,輕案快辦機制有了新的內涵、新的定位和程序價值。2019年9月上海市檢察院出臺了《輕罪案件辦理規定(試行)》,各分、區檢察院隨後也出臺配套機制,標誌著上海市檢察機關輕案快辦進入了2.0時代。
  • 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2019年年會:解答刑事程序法治中國命題
    刑事審前程序、刑事審判程序、刑事特別程序和刑事辯護制度作為刑事訴訟制度發展的重要面向,已經取得了顯著進步。近年來,刑事訴訟法學研究緊跟刑事訴法改革的步伐,以獨立的程序價值為本,逐步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完善認罪認罰從寬等制度改革的討論。
  • 75號咖啡|《刑事訴訟規則》的理解與適用(七):認罪認罰案件中檢察...
    同年12月,修訂後的《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以下簡稱《刑訴規則》)對上述指導意見的內容予以吸收,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修改和完善原有的量刑建議相關規定,提出量刑建議不僅是檢察機關辦理認罪認罰從寬案件的「必選動作」,而且對檢察機關量刑建議的精準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 淺談民事訴訟缺席審判程序的完善
    因此,對於原告在起訴時聲稱被告下落不明或住址不清的案件,立法應當將其排除在獨任制的適用範圍之外。但須指出的是,儘管被告下落不明或住址不清的案件應當適用合議制審判,但並不意味著必然適用普通程序審理。普通程序是一個複雜而完整的程序,其適用前提應當以雙方當事人都參與為前提,如果一方當事人自始至終都不參與,就無所謂普通程序的適用問題,同理,簡易程序也無所謂適用與否。
  •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重點解讀|強化刑罰執行和監管執法監督
    □關於刑罰執行和監管執法監督,修訂後的《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最大的變化,是從刑事訴訟監督中分離出來單列為第十四章,並分設九節規定了刑罰執行和監管執法監督的主要內容。□根據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第17條規定,對巡迴檢察和派駐檢察的方式進一步作出了明確規定。為了更好發揮巡迴檢察的督促整改作用,《規則》第624條新增了對上次巡迴檢察「回頭看」的規定。關於刑罰執行和監管執法監督,修訂後的《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下稱《規則》)最大的變化,是從刑事訴訟監督中分離出來單列為第十四章,並分設九節規定了刑罰執行和監管執法監督的主要內容。
  • 最高檢相關負責人:刑事訴訟規則修改勢在必行
    刑事訴訟規則修改勢在必行——訪最高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要負責人    新華社北京11月22日電(記者 陳菲)最高人民檢察院22日發布了修改後的《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記者就修改的主要內容採訪了最高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要負責人。
  • 新時代中國特色刑事訴訟制度的新發展
    在認罪認罰從寬架構下的刑事訴訟不再是過去單一程序模式,而是將刑事訴訟過程設置了多個出口。因此,認罪認罰從寬改革與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是平行的,甚至認罪認罰從寬改革應當是先行的。 二、庭審實質化的適用範圍問題 有代表提出,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已進入了實質性階段。
  •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深受歡迎
    本報北京5月27日電(記者白鷗)「最高檢工作報告中提到修訂了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我注意到其中有保障律師執業權利的相關內容,作為律師,我們是非常歡迎的。」全國人大代表、遼寧安行律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李宗勝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2019年12月30日,最高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修訂後的《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下稱《規則》)。
  • 檢察院民事訴訟監督規則
    人民檢察院組織聽證,由承辦該案件的檢察人員主持,書記員負責記錄。聽證應當在人民檢察院專門聽證場所內進行。人民檢察院組織聽證,應當在聽證三日前通知參加聽證的當事人,並告知聽證的時間、地點。參加聽證的當事人和其他相關人員應當按時參加聽證,當事人無正當理由缺席或者未經許可中途退席的,不影響聽證程序的進行。聽證應當圍繞民事訴訟監督案件中的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等問題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