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人員在做水質檢測實驗,分析水質是否達標 |
最近一段時間,關於長江水進青的話題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島城又多了一個水源,城市供水多了一份保障。但很多市民都有個疑問:我們當前喝的自來水究竟來自哪裡?還有市區居民向記者反映,說住在李滄區喝的自來水與市南的味道有點不同。帶著這些疑惑,近日記者深入調查後得知,市區絕大多數區域喝的是黃河水、大沽河水源地、白沙河水源地三大水系的「混合水」。而之所以出現口感不同的情況,是因為不同水廠的水在管網中混合不充分所致。需要提醒市民的是,雖然水源地有所不同,但自來水出廠時都是合格的,市民可放心飲用。
感覺自來水有差異
市民張先生住在李滄區青山路附近,工作單位卻在市南區江西路區域。最近,當他看到青島將喝上長江水的消息後,腦海裡的一個疑問再次出現了。「其實,在過去幾年時間裡,我一直有個感覺,家裡的自來水與單位的感覺不一樣,口感上總覺得有點區別。」張先生說,平時他在家中用燒開的自來水泡茶,覺著泡出來的茶很清澈,喝起來茶香味濃,而且杯子上很少有水垢;但是,用單位的自來水泡茶後,茶水看上去不像家中那般透亮,味道上也覺得差點兒。「所以,在單位泡茶時,我就用飲水機裡的純淨水。」張先生很疑惑:難道李滄區和市南區喝的自來水不一樣?
無獨有偶,有類似困惑的還有市民郝女士,她在市北區大沙路附近買了新房,在搬去新家住之前,一直在金湖路附近居住。郝女士告訴記者,她在新房曾住過一段時間,但喝不習慣那裡的自來水。「總覺得水有點澀,而且燒開往杯子裡倒的時候,能看到有些白色粉末狀東西,過會兒就自動沉在杯底。而在金湖路附近住時,沒有看到這種情況。」郝女士有點納悶: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是我自己的感覺問題?還是自來水本身有差異?」
咱們喝到的是「混合水」
市區的自來水究竟有無區別?大家喝的水究竟來自哪裡?面對這些問題,記者專門進行了採訪。根據市水利局、市水務集團工作人員介紹,向市內三區供水的水源地主要是:棘洪灘水庫、嶗山水庫、產芝水庫、尹府水庫、北墅水庫以及大沽河、白沙河地下水源地。總體來看,便是黃河、大沽河及白沙河3大水系。雖然水源地眾多,但這些水最終進入了市區周邊的3個水廠:仙家寨水廠、白沙河水廠、嶗山水廠。記者採訪了解到,目前仙家寨水廠主要處理棘洪灘水庫的黃河水,白沙河水廠主要處理大沽河水系的原水,而嶗山水廠主要處理嶗山水庫的原水。
「3大水廠把原水淨化處理後,分別進入面向市內三區的大供水管網,這些來自不同位置的自來水,在多條主管道內自動混合,然後進入百姓家中。所以,對市區居民而言,喝到的其實是多個水源地的混合水。」本市供水領域的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但是,因為3個水廠出來的自來水在管道內混合有個過程,它不像3條河流匯入湖泊一樣,很快能完成融合,而是在多條主供水管道的交會點分別混合,這樣一來,在某條主管道覆蓋的區域內,便出現了某個水廠的水佔主導的情況。」
該業內人士說,因為每個水廠日處理水的數量並不固定,而且輸水時水壓也不太一樣,尤其是市區供水時常需要調配,根據原水量、用水量情況適時調整3大水廠的出水量,今天可能主管道內白沙河水廠的水多一些,明天可能嶗山水廠的多一些,這便使得3大水系的自來水混合過程更為複雜。「但即便如此,市區絕大多數區域的市民喝到的都是混合水,無法詳細區分出喝的是黃河水還是大沽河的水,因此,出現某個水廠自來水佔主導的只是極個別區域。」
通過調查記者發現,市民張先生對自來水有差別的困惑並非空穴來風,在實際的供水過程中,的確存在部分地段喝的不是完全混合後的自來水,而是傾向於某個水廠的出廠水。
各區市都有自己水廠
記者從市水利局採訪了解到,除了市區以外,島城各區市都建有自己的水廠,原水也多以當地水源為主,但很多人並不知曉喝的是哪兒的水。為此,記者挨個進行了打探。經過一番調查,記者最終得出了各區市城市供水水源地的分布情況。
嶗山區的水源地包括:曉望水庫、大河東水庫、大石村水庫、登贏水庫、流清河水庫、三水水庫、四水水庫;城陽區水源地包括:書院水庫、棘洪灘水庫以及大沽河、白沙河地下水源地;黃島區水源地包括:鐵山水庫、陡崖子水庫、殷家河水庫、吉利河水庫、小珠山水庫以及風河地下水源地;萊西市的水源地比較集中,主要是:產芝水庫、北墅水庫;平度市水源地為:尹府水庫、黃山水庫以及丈嶺、白沙河地下水源地;膠州市水源地包括:山洲水庫、青年水庫以及大沽河地下水源地;即墨市水源地則包含:王圈水庫、宋化泉水庫、挪城水庫、石棚水庫以及大沽河、墨水河地下水源地。
不同水源地,水質有差別
記者採訪中了解到,因為水源地所處的位置不同,其自身的水質會有一定差別。「青島各區市的地理環境不一樣,水流經過的地方攜帶的礦物質含量也有高有低,而且地表水水源和地下水水源也不一樣,所以,在原水水質上,不同地域肯定會有區別。」市區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供水專家告訴記者,以原水的礦物質含量為例,它的高低影響著水的硬度,礦物質含量高、硬度就大;礦物質少,則水比較軟。一般來講,從地層深處流出的泉水和深井水多屬於硬水,雨水、池塘、小溪等地面水屬於軟水。「正因為此,礦物質的多少,與季節有很大關係,比如夏季降雨多時,水的硬度可能就低一些;而降雨稀少,地下水佔據原水主力時,則自來水的硬度大一些。」
水質專家解釋說,雖然不同水源地的水質可能有區別,但從飲用水安全的角度講,市民大可不必擔心水質問題,因為本市對水源地都進行了重點保護,而且原水經過水廠處理後,都要達到國家飲用水的規定標準,因此,不管是喝到哪個水庫或者河流的水,經過水廠處理後的自來水都是可以放心飲用的。而這一點,也在前段時間市食安辦對飲用水的抽檢報告中得到體現,結果顯示自來水各項指標全部合格。
自來水結晶到底有沒有害
記者調查中還注意到,除了有人對不同地域的自來水感覺有差異外,還有人懷疑水質狀況,對自來水的安全性產生擔憂。「我住在高層樓上,早晨一擰開水龍頭,發現接的水有點白色的渾狀,但過上十幾秒鐘,水又很清澈。這是什麼原因呢?」市民趙先生有點不解。對此問題,青島城市供水水質監測中心工作人員解釋說,這是一種正常現象,並不是水質出現了問題。「因為水中本身會有氣泡,當水壓過大時,擰開水龍頭的瞬間,大水泡被擊碎變成細小的水泡,呈現在臉盆中會看上去有點渾。但隨著氣泡消散,水便很快變清澈。對這個現象市民不必擔心,是一種正常物理現象。」
「我們家喝開水的杯子時間一長,杯壁上會有一層白色結晶,會不會對身體有害呢?」對此,工作人員說,結晶恰恰說明自來水中含有礦物質,「正常情況下,自來水中會有碳酸氫鈣、碳酸氫鎂,這兩種物質是溶於水的,肉眼看不到。但在燒開後,兩種物質分別變為碳酸鈣、碳酸鎂,這兩者是不溶於水的,形成了白色結晶狀。對這些物質,大家不必要擔心,在喝水時沉澱一下即可。當然,飲用也不會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