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成熟的標誌之一,是明白每天發生在自己身上99%的事情,對於別人而言,根本毫無意義。
——小思
01
最近,YouTube上的一個視頻火了。
這個短片非常「諷刺」:
早起化妝一個小時,再躺回床上,
拍照發朋友圈:早啊!這樣醒來!
開車到半山腰,拿著頭盔拍照,
發朋友圈:完成30公裡騎行!
把難喝的果汁扔進垃圾箱之前拍照
發朋友圈:超級健康的早餐,果汁比看起來更好。
這個短片的名字叫《虛假的你》。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們非常在意朋友圈的點讚和評論,
因為別人的一個點讚,開心很久。
因為別人的一句差評,難過憂鬱。
那些用盡全力打造虛假自己的人,
才是活得最累的人。
02
有個大家熟悉的故事。
父子牽著驢去趕集,
兒子騎在驢上,父親牽著驢。
半路聽到路人說:
「這個孩子真不懂事,自己騎驢,不孝」。
他們聽完覺得有道理,兒子下來,讓父親騎上去。
又走了一段,聽到路人說:
「這個父親真自私,自己騎驢,讓兒子累著。」
他們覺得有道理,思來想去,兩個人都坐了上去。
走著走著,聽到路人指指點點:
「這父子真是太懶惰了,兩個人都騎驢,驢不累死了。」
父子二人,面面相覷,兩個人索性把驢抬起來去趕集。
父子二人累得氣喘籲籲。
當我們因為別人的評價不斷改變時,
慢慢就忘記了當初為了什麼出發。
03
亦舒曾說:美則美矣,沒有靈魂。
用來形容阿嬌,再貼切不過。
豔照門事件後,面對非議,
陳冠希退出娛樂圈,張栢芝拒不回應,
只有阿嬌,公開道歉,
一句「很傻很天真」成了大眾的笑柄。
她太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原諒。
可是她越道歉,外界的批評就越兇狠。
後來阿嬌很少出現在鏡頭前,
偶爾出現,也是木木的、怯怯的,
眼裡失掉了自信的神採。
漸漸地,成了一個「低自尊者」。
永遠把自己的位置擺得很低,低到塵埃裡。
處處討好別人。
你在意什麼,
什麼就會束縛你。
你生活在別人的眼神裡,
就迷失在自己的心路裡。
04
鄭爽和她爸爸一起參加真人秀。
節目裡,鄭爽沒吃飯就回房間了,
她爸爸問:別人都吃飯,為什麼你不吃飯?
鄭爽哭著說:
如果我變成一個胖子,誰還喜歡我?
鄭爽一直活在別人的評價裡,
因為一句「你長得不好看」,
就把鵝蛋臉整成了網紅臉,
因為一句「你最近胖了」,
就瘋狂地節食減肥。
越是在意別人的評價,活得越辛苦。
去年有段時間,
鄭爽頻繁登上熱搜:
「鄭爽罵人」「鄭爽放飛自我」「鄭爽對粉絲」
文字髒話連篇,全是負能量。
鄭爽曾說,
自己害怕網絡暴力,不想成為負能量的人,
可到最後,她卻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模樣。
世上人千千萬,
也有千千萬萬種模樣。
你有千萬種活法,
唯獨不要因為別人一句話,
活成自己討厭的樣子。
05
很久之前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英國文學家蕭伯納和小女孩玩耍談天,
蕭伯納說:回去告訴你媽媽,
蕭伯納和你玩兒了一個下午。
小女孩馬上回敬一句:
你也回去告訴你媽媽,
瑪麗跟你玩兒了一下午。
後來,蕭伯納和友人談起這件事:
人,切不可把自己看得過重。
大多數人並不如你想像中在意你,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要做,
沒有太多精力放在你身上,
無論你是出彩或是出醜。
一個人成熟的標誌之一,
是明白每天發生在自己身上99%的事情,
對於別人而言,根本毫無意義。
06
《老友記》裡,菲比跑步姿勢很難看,
瑞秋覺得丟人,所以從來都不和他一起跑步。
菲比說:
為什麼要在乎別人的看法?
你應該知道,
他們不會出現在你接下來的生活裡。
別人的評價,不管是好是壞,
都會隨風淡去。
蘇岑說:
評頭論足只是無聊人的消遣,
何必看得如臨大敵?
對你來說,「別人」沒那麼重要。
別人不知道你走過的路,
所以不了解你的樂與苦。
生活終究是自己的,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07
人際交往中,有個「262」法則:
在你周圍的世界,無論你怎樣,
都會有20%的人喜歡你,
60%的人覺得你無所謂,
20%的人討厭你。
你要知道,即使你做得再好,
也會有人不喜歡你。
完美如林志玲,
從未在公共場合有過不得體的言行,
可還是會有人嘲諷她做作。
而在許多人眼裡一文不值的鳳姐,
也有狂熱的支持者。
就像那句俗語說的:
你又不是人民幣,
哪能人人都喜歡。
08
昨天,周冬雨因為鬼馬造型登上熱搜,
評論裡都是「可愛」、「真實」、「不做作」。
可這之前,周冬雨被「黑」得很厲害,
拍完《山楂樹之戀》,她被黑:
「除了靜秋,她還能演什麼?」
拍完《傾城之戀》,她被黑:
「簡直是時尚黑洞,土到冒泡」。
導演說:你千萬別上網。
但周冬雨控制不住就點開了微博,
看到網友的評論,她又震驚又傷心,
她也想過迎合網友,
但是沒過兩天就放棄了。
她說:
我覺得不要裝,大家都很聰明,
但如果我真誠,大家也能感受到。
漸漸地,她找到了表達方式,
網友越發覺得她耿直不做作,
相比網友的評價,
她更看重自己的活法。
列斯科夫說:
世界上有兩種人,
一種是活給別人看,
一種是活給自己看。
活給別人看的人,疲憊不堪,
活給自己看的人,沒有負擔。
09
徐靜蕾,一直活得特立獨行,不被評價束縛。
《杜拉拉升職記》後,大家覺得她該趁熱打鐵,
可她對油畫感興趣,就跑到國外學油畫。
《有一個地方》成功後,網友覺得她該搶佔市場,
可她遇到了真愛,就全身心投入到感情裡。
愛情修成正果,人們覺得她該結婚生子了,
可她遲遲不結婚,還跑到美國冰凍卵子。
雖然沒有結婚,但一直在享受愛情。
在每個人生階段都有自己的節奏,
不會勉強自己去過別人嘴裡的「人生」。
別人說什麼很重要嗎?
說到底,這份生活是自己的,
我們是為自己活著。
10
湯唯一出道,就站在了巔峰。
一部《色戒》把她捧上雲端,也把她摔進泥潭,
被封殺後,她生活在流言蜚語中。
是活在別人的評價裡,渾渾噩噩,
還是不在乎「雜音」,忠於內心?
湯唯選擇了後者,帶著全部家當去了英國。
她去街頭表演行為藝術,做羽毛球陪練,
瘋狂練習英語,拼命學習電影知識。
在英國的這幾年,
湯唯迅速從懵懂的女生成為優雅的女人。
湯唯曾說:
做一個優雅的女子,
不傾國,不傾城,
以優雅姿態去摸爬滾打。
席慕蓉在《成長的痕跡》裡說:
人的一生,應該為自己而活。
別人如何衡量你,
也全在於你如何衡量自己。
11
楊絳曾說:
人生最曼妙的風景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我們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
到最後才發現,
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
真實的生活永遠沒有朋友圈裡那麼完美,
真正的美好也不是曬出來的。
最終沉澱下來的才是真正的風景,
真正屬於你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