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術是殺人技?日本武打電影為何一招分勝負,中國打幾十回合

2020-12-23 騰訊網

編者按:經常看電影的朋友們可能會發現,日本傳統劍戟片中,武士們之間的對決往往都是非常快速的,最常見的都是一刀就而過就分出生死了。但是中國的武打片中更常見的還是兩邊乒桌球乓打半天最終才能分出勝負。那麼到底哪種才更寫實呢?真實的戰鬥中到底是快速分勝負還是要打很久呢?我們今天就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既然是影視文藝作品,首先需要考慮的肯定也不是真實性,而是觀賞性。所以日本和中國武打片都不代表真實的打鬥情況。就算是日本劍戟片,一樣也會用快放來表現主角出手如電,並且讓配角故意賣破綻送人頭方便主角大殺四方。而且,不同情況下打鬥情況,肯定也是不同的,就比如中國武打片中,大俠砍龍套也是一劍一個,而日本劍戟片中不少武士間的最終對決也是要打一會的。另外,時代不同,無論是日本劍戟片還是中國武打片,其中的打鬥動作以及拍攝手法也都不斷的再改變。

當然,日本的劍戟片請的動作指導一般都是知名的道場師範,打鬥戲比較偏寫實,其中確實有不少比較真實的細節。尤其是早期的日本劍戟片,可以看出動作指導確實有真實打鬥的戰鬥經驗,很多細節並不是沒有戰鬥經驗的人能想像出來的。比如日本1969年上映的劍戟片《御用金》中,最終雪地對決的一場戲裡,武士為了保證手部靈活,專門拿火把烤手前去決鬥。這種細節足以說明動作指導是真的有在冬天室外對抗的經驗的,手被凍僵的話顯然會對出手速度產生很大的影響。同樣如果戴厚手套,一樣會對揮刀產生影響。所以最大程度保證手部靈活性的細節,尤為真實。

但同樣在這部片子中,兩人對峙很久,主角把劍插入雪中,就算沒有格鬥經驗的普通人也能看出來打算挑起雪遮蔽對方視線,然而反派卻義無反顧的莽起來開始自殺式衝鋒,然後被主角用雪挑臉導致動作慢了被殺死。這顯然也是為了劇情安排的打鬥,真實的打鬥自然不會是這樣上去送人頭。畢竟影視文藝作品還是要為劇情和觀賞性服務,不是真實打鬥紀錄片,不可能做到絕對的真實。

同樣中國武打片,比如成龍的電影,打到人手會痛,打起來會利用環境和各種道具來進行戰鬥,打起來十分靈活,因地制宜。比起日本劍戟片中只要被砍中就靜止不動開始凹造型,這些細節也是日本劍戟片所缺乏的。所以並不存在哪種打鬥風格絕對真實,都是要為整部作品的基調和觀賞性進行設計。

但是這兩種打鬥風格,其中也有兩國格鬥技術理念的不同。日本的武士階級是中國所沒有的,他們有很多中國觀念所不認同的理念,比如推崇一騎討進行單挑,再比如日本武士的剖腹文化。這些不同的理念直接導致了兩國的格鬥技術的差異。對於日本武士來說,勝負是非常重要的,為了勝利即便死也是值得的,這代表著家族的榮耀。所以日本傳統格鬥技法中,有相當一部分被中國武師稱為「捨身技」的技術動作。這種「捨身技」就是孤注一擲的打法,拼上一切去打死對方,一旦失誤就會被對方抓住機會打死。比如空手道中的搶背擊頭,整個人空翻起來用腳踢對方頭部,一旦被對方躲開,己方躺倒在地很容易被對方趁機攻擊。這是中國傳統武術中見不到的。

中國傳統武術的核心不是為了勝利或是殺死對方,很多人說真正的武術是殺人技,這其實並不正確,要說殺人技,現代擊劍更符合殺人技的定義。只要能先捅到對方,哪怕我也被捅到都沒關係。殺傷對方的目標高於自身,不惜一切代價殺死對方,哪怕同歸,這才叫殺人技。包括日本的捨身技,賭上一切去打,哪怕一旦打空了失誤自己會死也沒有關係,這也可以說是殺人技。而現存中國傳統武術格鬥的第一要點,永遠是我不能死了殘了,可以輸,打輸了沒事,回去再練幾年回來報仇,但是死了殘了就啥都沒了。傳武裡基本見不到日本「捨身技」這種對方不死我死的技巧,中國傳武的格鬥思路永遠是我要進攻失利以後,要怎麼防對方反擊,甚至於我要打不過對方我要怎麼跑。

再比如踢襠戳眼一類技術,總有人說是殺人技,但現實就是你要殺人,拿把刀湊過去突然暴起,噗噗噗捅死對方顯然比你上去戳眼踢襠好使多了。藏把刀過去噗噗噗捅死對方,這叫殺人技。而踢襠戳眼是幹嘛用的呢?打個比方吧,你是良民,身上不帶兇器,然後遇到個高你一個頭的肌肉壯漢上來挑釁,人家體重可能高你8個量級,你打他身上根本不疼不癢,他打你一拳你就休克。這怎麼辦?只能打咽喉、眼睛、下陰這種薄弱部位你才能保證讓對方失去傷害你的能力,讓自己不被打死。所以這叫活命技,而非殺人技。

中國傳統武術裡所有打擊要害的招式,目的並不是為了勝利,都是為了迅速放倒對手以保證自身安全這一思路。在不流行一騎討單挑的中國環境,混戰情況是最常見的。比如幾個人一起上來打你,你如果不下死手麻溜放翻對手,那你可能就被打死了。但是絕大部分中國傳統武術的格鬥技巧,都不是奔著要害去的,畢竟誰都不傻,誰能把要害亮出來給你打?想要打中要害需要冒很大的風險的。所以中國傳統武術更多的是撬動對方重心,讓對方難以反擊,然後再補刀這類思路。在兵器格鬥也一樣的,中國武術首要先護身,比如夜戰八方藏刀式這類技法,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不求能砍到人,只求不被人偷襲到。這種格鬥思路的技術在日本傳統技術中就很少能見到。

這種理念上的區別,也就導致了兩國格鬥技的打法不同。日本技術更注重進攻,而中國的技術更強調攻守兼備。所以兩國的武術行業人員去做動作指導,設計出來的打鬥風格自然是有著相當大的差異。所以可以說,兩種打鬥風格都不寫實,也可以說兩種打鬥風格也都比較寫實,只是兩國的打鬥環境、格鬥理念不同導致的差別。

當然現實中的打鬥,也不太可能真的像老港片裡乒桌球乓打很久都分不出勝負,老港片中兩人先拿長兵器打一會,然後換個短兵器再打,然後再換成徒手打一會,主角還得被打的非常狼狽,在逆境中突然摸到掉落的兵器一下殺死反派。這種套路顯然也不是真實打鬥情況,這種套路更多的是為了全方位展示演員的各種打鬥功底。這種套路在2012年印度尼西亞的電影《突襲》中依然被沿用。但是這種老派的打戲風格,顯然已經不適合現在的觀眾審美了。所以《突襲》之後印度尼西亞動作片也沒能延續《突襲》的類型模式。

而日本的劍戟片那種著重烘託氣氛,刻畫人物內心,然後一擊分勝負的打鬥動作也一樣沒落很久了。對於觀眾來說,現在喜歡的是節奏更緊張更明快的的打鬥風格。這種風格日本傳統的劍戟片玩不出來,他們那種追求一擊必殺的理念打起來並不好看。相反中國傳統武術中就有很多更具有觀賞性的動作,這就導致了即便是喜歡講究傳統的日本,在拍攝真人版《浪客劍心》時,還是請了曾給甄子丹服務的香港武打動作團隊來設計打鬥動作,並且大受好評。從動作戲的觀賞性上來說,中國武行一直都是站在世界最前列的。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人渣嘯西風,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

相關焦點

  • 中國十大武打明星
    中國十大武打明星武俠一直是華人地區長盛不衰的民族文化,同樣功夫動作電影也一直是高票房的保證,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榜單中有沒有自己喜歡的武打明星吧吳京全國武術冠軍,李連杰師弟隨著成龍大中華區影壇和國際功夫影星成龍在中國戲劇學校學習戲曲,以武師身份進身電影圈。成龍,原名陳港生,本來是導演羅維為了將他打造成李小龍接班人而起。成龍沒能成為李小龍第二,但以自己的方式成為香港電影的龍頭人物。武術特點:武術與幽默相結合,符合電影需求,但實際應用不強。
  • 精武英雄:一部武打經典教科書級別的電影
    《精武陳真》這部電影當時可謂看得是小編熱血沸騰,看完直接打了牆壁幾拳,哎呀!對比現在的電影演員,小編只想說,過去的是中國當紅男演員,精!氣!神!現在的,是小!鮮!肉!慶幸生在90年代,有發哥,星爺,李連杰,成龍,英叔,洪金寶,劉德華,李修賢,梁家輝,梁朝偉,任達華等眾多老牌明星的好電影看,那時候國產電影真的是看不過來,現在拍是真的不想去看,應該說寥寥無幾吧……而李連杰的武打動作是小編看過所有的動作明星中看的最舒服的,不愧是科班出身,武打動作飄逸灑脫,一氣呵成,毫不拖泥帶水,確實很有觀賞性
  • 《葉問》:IPman,日本武術與中國武術的碰撞
    金山找也是有幾分功力雖然葉問有意放水,但還是有來有回,幾回合之後金山找被葉問一招打退,金山找拳向前腿勾刀兩個動作並作一招,葉問招架兩合後也拿了他的武器—雞毛撣子,金山找大刀攻勢凌厲而葉問的雞毛撣子也不好惹,幾招之後金山找被打成了弟弟,金山找自知這一敗加上他之前的囂張行徑接下來在佛山已經難以立足,遂帶著手下離去。經此一戰葉問也受到了所有佛山人的感激。
  • 中國傳統武術成「打假」對象?世界眼中的中國功夫是這樣的
    多少年來,功夫一直是世界認識中國的重要標籤之一,說起中國演員,現在外國人的第一反應往往是李小龍、成龍這些武打明星。或許,就全球普及率來說,中國功夫不及空手道、柔道和跆拳道,然而「中華武痴老外」絕不是非主流。對他們來說,中國武術往往聯結著中國傳統文化,其魅力更多地在於它是一門哲學,讓人充滿自信與力量,而這些都是西方格鬥術沒有的。
  • 香港武打電影裡面最能打的十個人,第一可以打贏李小龍,你信嗎?
    一百多年來,香港功夫電影風靡中國大陸,是唯一在中國電影市場佔有絕對優勢的電影。在嚴酷的環境中,香港電影人製作了各式各樣的電影套路和拍攝方法,無數功夫大師的汗水和心血付出了代價。很多人終身殘疾,甚至死去,在這場爭奪戰中,李小龍、洪金寶、成龍、袁和平和林正英都是天生的功夫明星。
  • 廖凡:《師父》的武打動作,武術界的朋友非常滿意
    我能導演武打片兼任武術指導,源於十五歲曾經習武,雖然放下已久,但這份少年感性,讓我常得天助,拍攝條件有虧,武打設計無法完成,卻生急智,想出一個易操作的新動作,甚至更具視覺效果。
  • 鐵腿哥要打造武打新人 還原電影真功夫時代
    說起電影行業中最具有中國特色的一個類型片,那非武打電影莫屬了。此後中國武打電影發展起起伏伏,湧現出了成龍、李連杰、甄子丹、吳京等一大批功夫明星,武打片這種類型也深入好萊塢,武打片無疑成為了主流電影行列中不可撼動的一員。
  • 《葉問4》上映,為何詠春拳之類的中國功夫,只能在電影裡輝煌?
    12月20日,動作片系列電影葉問的完結篇《葉問4》在內地上映了,觀眾普遍反應劇中的打戲很好看,很過癮,葉問所打的詠春拳也隨著這四部電影分別打了日本人、英國人、泰國人和美國人,場景各種燃。在我們對功夫感到自豪的同時,很多看過李小龍等武術明星演的武打片的外國人,同樣覺得中國功夫很厲害,有些外國人甚至認為所有的中國人多少都會一點功夫,不得不說影視作品對功夫的宣傳非常成功。那麼現實中的詠春拳真的那麼能打嗎?葉問如果在現在,能打贏拳王泰森嗎?正常情況下是打不贏的。
  • 空手道源自中國武術 講究禮儀重視拼搏忍耐奮鬥
    中國的「唐手」  宋明智對空手道有著深刻的理解,他說,空手道來自於中國武術,因此它也被稱為「唐手」,「唐手」的日語發音與「空手」一樣,後來日本以空手道命名。  空手道是日本的古老格鬥術和中國傳入日本的拳法揉合而成的。那時,在琉球的上層社會間,暗中參考中國的拳法創出了獨特的唐手,即最初的空手道。
  • 為何電影《葉問4》裡葉問打美國大兵的時間那麼短
    對於為何葉問4的對打戲份時間都比較短個人有以下看法:1.甄子丹主演《葉問》系列電影,一直是我們衷心喜歡的武術動作電影,不僅僅是因為葉問的功夫,也更多的是葉問的打抱不平和愛國情結。2.在前三部作品中,葉問的武打戲都是重點部分,時間都比較長,而到了第四部葉問的武打戲有三場,時間都不太長。葉問4講述的是葉問在美國的比武歷程,也可能是最後一部葉問系列電影。電影的開頭也是為葉問的身體做了鋪墊,查出來是癌症,醫生建議要少抽菸。3.葉問一直是出於正義而為他人出手的人,在學校裡見有華人被欺負,出手相助。
  • 實戰案例早已證明:中國武術確實不能打
    摔角比賽,還不如日本的柔道」「在短兵決賽的時候,人人手裡拿著一支『哭喪棒』式的短棍,兩人上了臺,不是對著掄,便是互相戳,其外就是拼。決賽應當精彩,精彩就是這樣!」②這樣的中國武術,當然並不好看,讓人大失所望。
  • 《一個人的武林》:功夫是殺人技,既分高下也決生死
    最近一部電影,映入我的眼帘,2014年上映的影片《一個人的武林》。整部電影不管是主演的陣容上,還是影片的劇情都算是可圈可點。從劇情來說,是一部觀眾居然希望反派勝利的影片,從製作上來說,影片依舊承襲了港派動作片的內核。其中在影片中飾演反派的王寶強,風頭甚至蓋過了主演甄子丹。
  • 世界十大知名武術!
    4:空手道空手道原稱作唐手,含有「源自中國的武術」的意思。空手道源於中國古時候的少林武術。空手道並非人所了解的日本武術,它起源於中國盛唐時期,由日本武道傳播者帶回日本,將其完善。它原稱「唐手」,因日文讀音與「空手道」諧同,在1935年才正式改名為空手道。
  • 隨著李連杰成龍老去,感覺最近幾年中國的武打片已經落寞
    隨著李連杰成龍老去,甄子丹也宣布不再拍武打電影。本人感覺最近幾年中國的武打片已經落寞。但是不知道什麼時候,印尼的武打電影突然異軍突起了,還記得第一次看突襲二,非常震撼,第一次感覺功夫片不只中國拍的好。伊科艾烏斯,號稱印尼的功夫皇帝,佔據了印尼功夫電影的半壁江山,只有要有他出演的功夫片都是相當勁爆的。突襲1,伊科的成名之作,全程無尿點,如果你能接受暗黑口味的話。突襲2,突襲1的升級版,從頭打到尾,幾乎沒有劇情,就是為了打而打。
  • 《葉問4》中國功夫到底能不能打,甄子丹打敗對手細節給出了答案
    從傳說中的「擲葉飛花」到如今被人說是花拳繡腿,中國武術怎麼了?很多人都非常迷戀我們的功夫,但是往往印象中的武林高手都只存在於古代,到底「擲葉飛花」殺人於無形的中國功夫到底存不存在?所以電影裡關於霍元甲先生的描寫很多都是真實事跡,他是真正把外國人打跑的中國武術家,極大地振奮了當時的國人的民族自豪感。霍元甲是真的,但是陳真是一個虛構人物,並沒有此人,也沒有陳真報仇的橋段,只是為了讓故事變得更加好看而已。而霍元甲確實是被日本人毒死的,在1989年做的遺骨測試證實了這個說法。
  • 日本人眼中實戰最強的兩門中國武術:大成拳和八極拳,遠勝太極拳
    說起來澤井健一還算武術中人,講究一些武林道義。 三次比試都輸給了王薌齋先生,最後心服口服,直接回日本了。不過,他回去可沒閒著,自己竟然創立了"太氣拳",最後在日本竟也出了名。 也正是因為如此,太氣拳來自於中國的大成拳,日本民眾認為這才是中國實用性最強的武術,從而將其稱為"拳聖"。
  • 沒有武術基礎,卻做了一輩子武打演員,周星馳都曾是他的配角
    當時的香港盛型武打動作片,那時候的香港老牌明星,他們都是演技精湛,悉心研究演技,努力呈現出表演的角色,不管過了多久,他們隨便的表演,都是可以碾壓現在的眾多明星。說起武打明星,大家應該都知道成龍、李連杰等這些人吧,他們的演技很好,武打戲也是很吸引人看著我們都熱血澎湃。他們參演武打戲都是有著功底的,都是經歷過長時間的武術訓練,在出來後,就開始演戲,演武打戲,這樣他們不會覺得很難,因為都是練家子。但是有這麼一個人,他沒有武術基礎,卻做了一輩子武打演員,周星馳都曾是他的配角。
  • 盧惠光談武打明星實戰中的能力
    小夥伴們早上是跑步還是打拳呢,柳林突然發覺,自己已經好多年沒有打過拳了,一晃就幾十年過去了,年輕時練過的武術套路,基本上忘記得差不多了。柳林要說到盧惠光這個名字,知道的人肯定是少之又少。不過老一輩的影迷幾乎是沒有人不認識他的,他本人留在影視圈裡最大的名頭,可能就是成龍的保鏢這個牌子了。
  • 全球「最能打」的男星排行榜:中國上榜四位,第一堪稱永恆的經典!
    他又被稱為「來自布魯塞爾的肌肉」,小的時候, 由於尚格雲頓身體非常虛弱,後來無意中看了中國的功夫片,就熱愛上了中國武術和李小龍。父親就決定讓他學習武術,以便強身健體。在他11歲時開始了武術生涯。向來以 「大俠」、「硬漢」形象示人的李連杰塑造了很多讓觀眾稱讚的銀幕英雄形象,李連杰是武俠電影的代表人物之一,無論是《黃飛鴻》系列電影,還是《方世玉》及其續集,他都在影片中顯示出了武打方面的表演天賦。他的功夫使力量與美感結合在一起,從而造就了力量、速度、柔韌三者有機融於一體的武術美感。李連杰的功夫滲透了中國武術文化的精神。他接受了正統的武術訓練,因而武打套路和姿勢都很標準到位。
  • 《葉問4》:拋開情懷,外國的月亮會比中國圓嗎?中國功夫能打嗎
    從拳打日本空手道,到腳踢英國西洋拳,再到同門切磋,本以為《葉問》不會有續作,但想不到的是現實中沒有去過美國葉問,卻在《葉問4》在美國成功出道,這一次,他面對的是老美對華人的欺辱,忍不住再一次出手的他,把美國海軍陸戰隊的軍官掀翻,架起了愛的抱枕,用愛的小拳拳教育了一番軍官。拋開民族情懷,《葉問4》依然是近幾年比較好的武打動作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