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者」!46位南通印社社員為南通市142名援鄂醫護人員篆刻姓名章

2020-12-19 荔枝網新聞

  陳金亮、王鵬、桑智慧、陸雪琴、閭小勇、王麗……142名南通援鄂醫護人員的名字,被鐫刻在142方光潔溫潤的寮國石上,小篆、甲骨、金文、元押等字體迥異,朱文飄逸流暢,白文古樸端莊,個個賞心悅目,堪稱名章精品。筆者在西泠印社社員、南通印社社長李夏榮的工作室內看到的這批石章,是南通印社社員近期為南通馳援湖北所有醫護人員篆刻的姓名印章。

  「2020庚子年春,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國,肆虐的病毒嚴重威脅廣大人民生命安全。在湖北告急的情況下,南通市衛健系統的醫護人員白衣做戰袍,不計報酬、忘卻生死、義無反顧地衝向抗疫的最前線。」李夏榮向筆者介紹,為感恩抗疫英雄捨生忘死的付出,南通印社社員萌發了義務製作一批英雄姓名印章的想法。在南通農商銀行和南通報業傳媒集團的合力支持之下,這一愛心行動順利付諸實施。這幾天,142名南通援鄂醫護人員都將收到屬於自己的一枚精美姓名印章。

  這142方刻有援鄂醫護人員姓名的石印,從最初萌生創意、到擬定名單、採購石料、創作寄回,直到後期集中拓款鈐印整理,經過了三個月的時間。

  今年1月底,李社長就已產生了為援鄂一線醫護人員製作姓名印章的想法,由於無法確定具體人數和疫情持續的不確定性,只得擱置。3月,南通援鄂醫護人員全部回通之後,李社長便開始著手實行這一計劃。倡議書在印社社員微信群發出之後,立即得到了西泠印社社員、南通印社首任社長丘石,以及副社長徐貴明、李志丹、蔡志中等人的熱烈響應。

  這次制印採用的章料是易受刀、不開裂、色澤鮮亮的寮國石。光是採購這批印石就費了一番周折。因受疫情影響,一些石商都暫停了生意往來。一百多方石印原料,分了三批才湊齊。比石料更難得的是印社社員的熱忱支持。篆刻對於大多數印社成員來說是業餘愛好,大家平日裡各有各的工作,只能利用晚上或周末的休息時間來刻制。考慮到郵遞的時間差,石料優先寄給縣區及外地的社員,為了不影響整體進度,他們也必須在相應時間內刻完寄回。有的社員身體抱恙,依然堅持帶晚篆刻,還有完成之後不滿意而磨掉重刻的。總之,每一個社員都懷著極大的熱忱和敬意,務求盡善盡美。

  篆刻任務都在15天之內得以完成。方寸石印陸續寄回李社長的工作室。最後十天左右的時間,用於拓邊款和鈐印工作。李社長以一己之力將所有印章鈐印5套,王佳新、段亞平、袁驥、徐達等社員幫忙拓邊款整理裝訂成冊。他告訴記者:「這個工作量確實不小,光印泥就用掉了一兩多。拓邊款也是一個體力活,要精細入微。還特意定製了南通印社印譜紙。」在工作室裡,李社長自豪地向我們展示了142方石印及其匯總成的捲軸與原拓本,「它是印社社員共同的心血,謹以此表達我們對醫者工作者的敬意」。

  篆刻是中華民族一項古老而獨特的藝術,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好的篆刻作品是書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結合,既有豪壯飄逸的書法筆意,又有優美悅目的繪畫構圖,更兼得刀法生動的雕刻神韻,可謂「方寸之間,氣象萬千」。2009年,中國篆刻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李夏榮社長介紹,篆刻研究往往被前人視作 「金石學」。金石學的「金」,主要是指青銅器及其銘文,「石」是指石刻而且主要是指摩崖石刻文字。為求將文字資料永久保存而刻於石上和鑄於青銅器上,是古代中國的一種重要的文化傳統。

  「古人云,金石永壽。每一方印章都能伴隨援鄂醫護工作者一生並流傳下去,這項工作很有意義。所以我們在篆刻時都比較講究,集思廣益,精益求精。」李夏榮介紹,印石邊款上均刻醫護人員名字存念,男性統稱先生、女性統稱女史,下款落「庚子四月南通印社中人某某刻」。李社長特別強調,落款一定要寫上「庚子年」這一時間信息,明確的年代標記既可以記錄歷史,又可以讓每一位投身抗疫的白衣戰士在若干年後回憶時,自己也曾是時代偉大事件的親歷者。

  「篆刻風格以端莊大氣為主,朱白不限,兼顧審美價值和實用價值。」李社長跟同仁們商定,如果援鄂醫護人員的名字,是《說文解字》裡也未出現的晚出字,可儘量隸化從俗,避免通假造成誤會。這也是一種新的探索和嘗試,以現代的通行文字融入篆刻這一古老的藝術形式。

  無論是援鄂醫療隊領導,還是抗擊疫情的醫護人員,印社社員對他們一視同仁。李社長特別提到孤身自願前往武漢的「最美志願者」、如東姑娘於鑫慧,「她和美年大健康的3位援鄂人員,是我們後來在原有名單上加上去的,他們與體制內的醫者同樣了不起」。

  李社長還開玩笑地說:「就像小孩就近入學一樣,我們分配篆刻任務也按照就近原則,比如家住市區的就負責刻寫市區醫院的印章。縣區的則由縣區的社員鐫刻。」這樣一來,小小一方石印就成了連接印者和醫護人員的紐帶,因地域鄰近油然而生的親切感和歸屬感,走向心與心的貼近。

  南通印社創立於1986年秋,是南通地區一市六縣熱愛傳統篆刻藝術的人士組成的民間篆刻團體。在首任社長丘石和現任社長李夏榮嘔心瀝血主持之下,印社社員隊伍不斷擴大,涵括民營企業家、街道幹部、警察、高校教師、小學教員、企業職工等各行各業。大家職業不同,有的為了謀生常年在外地工作,但愛好篆刻的心是一樣的。他們每年都舉行雅集,互相切磋,一期一會,風雨無阻。印社與西泠印社等國內外研究機構積極互動,經常聯合展出,在長三角乃至全國篆刻界都有不小的名氣。

  在醉心藝術、潛心學術的同時,南通印社也積極承擔起社會責任,熱心公益事業。在印社近年組織的規模最大的一次賑災義賣中,出自名家之手的篆刻精品共為鹽城市阜寧、建湖等遭遇龍捲風的地區募得善款近十萬元。

  南通農商銀行對南通篆刻界的此次「愛心集結」活動非常支持,並贊助了所有印石費用。在今年抗疫行動中,該行向南通市慈善總會捐贈首筆本地金融機構捐款100萬元,成立定向抗疫防疫專項基金。向市慈善總會捐贈33個黨支部72930元愛心捐款,用於「抗疫」一線黨組織和黨員防疫物資的配給和表彰。

  據悉,這批印章製作而成的精美印屏軸卷,將在近日捐贈給中國慈善博物館,彰顯藝術工作者與醫護人員心連心,起到與時代同行、為歷史存檔的意義,讓更多參觀者致敬英雄、尊崇醫者、崇尚奉獻。

  (來源:南通發布 )

相關焦點

  • 1451萬元關愛金陸續發給千餘名援鄂醫護人員
    本報訊(記者張佳 通訊員趙浩義)在陝西援鄂醫護人員陸續歸來之際,省慈善協會攜手愛心企業實施「關愛逆行者」項目。日前,1451萬元關愛金已陸續發至千餘名援鄂醫護人員所在單位。 在首批援鄂醫護人員出發之時,省慈善協會啟動「關愛逆行者」項目。
  • 致敬逆行者!援鄂醫護屈光手術免費!
    在病毒肆虐之初,有這麼一群人,他們無所畏懼,以勇敢逆行的身姿,義無反顧地投入戰「疫」一線,他們是可敬的白衣天使,是奮戰在生死線上守護生命的醫護工作者們……(圖片來源:網易汽車)以泰山之重衡量生命之光,以責任之大抗擊疫情之肆截止目前,北京共派出1217名醫護人員援助武漢鄂州,快速補充抗擊戰疫的各個崗位:他們以精湛的醫療技術
  • 河南1281名援鄂醫護人員每人將收到3000元大紅包
    昨日上午,鄭大一附院50名援鄂醫護人員每人收到一個3000元的大紅包,至此拉開省慈善總會「致敬逆行者」援鄂醫護人員關愛金發放儀式的序幕,即日起,全省1281名援鄂醫護人員將陸續收到關愛金。上午10時,「致敬逆行者」援鄂醫護人員關愛金發放儀式在鄭大一附院鄭東院區舉行,省慈善總會為該院50名參加援鄂醫療隊的醫護人員每人送去3000元的關愛金,共計15萬元。收到關愛金,鄭大一附院感染科副主任孫長宇表示:「我們是醫務工作者,疫情來了醫務人員就得上,就像打仗靠的是解放軍戰士,這是我們的職責所在。」
  • 東航包機再赴武漢 接回上海援鄂醫療隊142名醫護人員
    醫護人員走下飛機 殷立勤 攝承載愛與感動,東航包機再赴武漢,接回上海援鄂醫療隊142名醫護人員中新網上海4月1日電 (記者 殷立勤)4月1日,東航MU9004航班從武漢天河機場起飛,承載上海援鄂醫療隊142名醫護人員,平安抵達上海虹橋國際機場。
  • 「南京篆刻藝術家為南京援鄂白衣勇士創作姓名印作品...
    現代快報訊白衣執甲,逆行出徵……9月10日,2020年江蘇省基層優秀美術作品系列展暨「印證丹心——南京篆刻藝術家為南京援鄂白衣勇士創作姓名印作品展」在江蘇省美術館開幕。
  • 濱海志願者為援鄂醫護人員慶生
    近日,濱海縣委宣傳部、縣文明辦牽頭,七彩陽光、青橙之家、齊心社工等志願服務組織在濱海援鄂醫護人員生日來臨之際,分別到他們家中開展慰問活動,送上生日賀卡、慰問信、鮮花和蛋糕卡等物品。上午,志願者們來到援鄂醫護人員蔡勇的家中,妻子徐玲娟正在和遠在湖北的丈夫進行視頻聊天,徐玲娟說,丈夫出徵湖北之後,就有志願者主動上門服務,幫助他們解決生活難題。據悉,志願者們先後來到支援湖北醫護人員蔡勇、徐豔雲、陳寧家中,為他們提供關心和幫助。
  • ...牛奶敬最可愛的人 蒙牛向湖南1502名援鄂醫護人員捐贈全年特侖蘇
    5月12日上午,恰逢「5.12國際護士節」,蒙牛向湖南1502名援鄂醫護人員捐贈全年特侖蘇牛奶。作為獲贈代表,湖南省腦科醫院護士歐陽娓感恩說道。為感謝湖南省援鄂醫療隊隊員對湖北疫情防控做出的重大貢獻,由湖南省慈善總會和湖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蒙牛集團華中大區共同舉辦的「向湖南省援鄂醫護人員捐贈全年特侖蘇」活動在湖南省腦科醫院舉行。
  • 鹽城為援鄂醫護人員亮燈
    3月20日開始,全市持續一周以亮燈的方式向鹽城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致敬。當夜幕降臨,從電視塔到南金鷹,從歐風花街到新弄裡,全城地標建築和繁華商業中心,以及公交站臺的電子屏幕集中亮起,屏幕中一張張可愛逆行者的笑臉溫暖綻放。
  • 北京援鄂醫護人員今起可免費儲存臍帶血
    為向北京援鄂抗疫醫護人員致敬,北京市臍血庫4月13日啟動了「臍心關愛,為逆行者守護」——援鄂抗疫醫護關愛項目。即日起,北京援鄂醫護人員將獲得免費儲存臍帶血服務。今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突發,湖北武漢成為疫情「震中」。
  • 這家照相館可免費為東莞援鄂醫護人員拍全家福
    「本店為東莞援鄂醫護人員免費提供全家福、形象照,向東莞援鄂醫護人員致敬!」在東莞市厚街鎮有一間照相館門口,擺放著一張醒目的海報。原來,該店為了向東莞全市50多名平安歸來的援鄂醫護人員表達敬意,免費為這些醫護人員拍攝一套形象照以及一套全家福。
  • 華廈眼科集團向援鄂醫護人員子女開放免費檢查通道
    華廈眼科集團本部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向援鄂醫護人員子女開放免費檢查通道。以泰山之重衡量生命之光,以責任之大抗擊疫情之肆。在這場戰「疫」中,每一位挺身而出的白衣天使,都是令人敬仰的英雄!2020年新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病毒之疫襲向億萬人,這一次,新年的鐘聲是安靜的,當所有人以家為陣地堅守時,卻有這樣一群逆行者,無懼病毒,無懼危險,在疫情一線和死神作全力以赴的鬥爭。
  • 深研浙派的江成之先生,看這位早期西泠印社社員的篆刻和收藏
    1943年起師從西泠印社創始人之一的王福庵先生,1947年加入西泠印社,1998年被授予「西泠印社榮譽社員」稱號,2011年獲「西泠印社社員功勳章」。曾任上海市書法家協會顧問、海上印社顧問、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等。江成之深研浙派篆刻,尤鍾情於陳鴻壽、趙之琛,又上追秦漢,旁及宋元及明清諸家,形成工致穩健,清剛整飭的藝術風格。
  • 愛心大姐志願者為援鄂醫護人員家庭排憂送溫暖
    有一種牽掛,叫願你安好有一種信賴,叫我是「娘家人」我們心手相連共克時艱,只願做你堅強的後盾,在需要時為你排憂解難。3月10日,從市總工會獲悉,市立醫院一位正在一線為抗擊疫情奮力拼搏的護士家中患有疾病的老母親面臨出院無人照料的難題。了解到這樣的情況後,愛心大姐志願服務團隊立馬前往市立醫院看望老人,並與家屬保持聯繫,為及時解決老人看護等問題進行了溝通。
  • 盤錦市名優教師聯盟為盤錦援鄂醫護人員子女在線義務學業輔導
    日前,我是34名醫護人員,34名英雄的盤錦好兒女,以忘我的犧牲精神,不顧個人安危,拋家舍業奔赴武漢,用行動詮釋了人間大愛的真諦。就此善舉,在市教師進修學院倡導下,以我市國家省級名師工作室主持人為依託,組建了盤錦市名優教師聯盟,為34名援鄂醫護人員子女進行在線一對一義務學業輔導,以解他們的後顧之憂。
  • 西泠十家走進鹹陽書畫篆刻展印痕欣賞
    西泠十家秉持印社宗旨,乘新時代的東風,懷奉獻友愛之情,攜手走進鹹陽清渭樓美術博物館,以匠心之作譜寫書法篆刻文化交流新篇章,堪稱西泠印社和鹹陽文化交流的一件喜事、盛事。
  • ​去時風霜雨雪,歸來繁花盛開 | 黔西南65名援鄂醫護人員獲「記...
    原創 黔西南日報 中國黔西南 乙亥年末,庚子年春,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黔西南積極響應貴州省組建援鄂醫療隊的號召,65名醫護人員白衣執甲、逆行出徵援鄂,日夜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以血肉之軀與病魔較量,用生命呵護生命。
  • 第三屆「陳介祺獎」萬印樓篆刻藝術大展入展名單公布
    第三屆「陳介祺獎」萬印樓篆刻藝術大展評審工作於2020年8月7日-8日在陳介祺故裡十笏園文化街區舉行。第三屆「陳介祺獎」萬印樓篆刻藝術大展自2020年2月中旬向海內外發出徵稿啟事,到7月20日截稿,得到了海內外金石篆刻界和廣大篆刻家、篆刻作者的廣泛關注和積極支持,投稿踴躍。
  • 馬雲甘當店小二,與援鄂醫護人員吃火鍋,馬老師被「辣哭了」
    01馬雲請吃雲火鍋昨天馬雲到了合肥市兌現之前與安徽援鄂醫護人員的「火鍋之約」,現場一起的共有66名安徽援鄂醫護人員,馬雲還在線上邀請了6600名支援湖北醫護人員一起吃「雲火鍋」。當初馬雲給援鄂醫護人員送去了奶茶和炸雞,為了表示感謝,安徽援鄂醫護人員王琪通過社交平臺向馬雲發出邀請:「馬雲老師,我們想請你吃火鍋」。馬雲這次應邀而去,其中66人在現場與馬雲薇婭韓紅一起吃火鍋,另外6600人則是通過外賣配送海底撈火鍋到家吃。
  • 彤馨協力 暖心不斷 都江堰市民政局關愛援鄂醫護人員家庭
    3月初,都江堰市民政局第一時間響應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彤馨協力」援湖北人員家庭關愛計劃。經過申報篩選,都江堰市福源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以下簡稱福源社工)成為「彤馨協力」計劃首批一級執行機構。
  • 關愛醫護人員,致敬所有一線「逆行者」
    作者:楊婧藝  近日,我國多省已經相繼出臺關愛疫情防控一線醫護人員的政策。當前,奮戰在一線醫務人員工作確實非常繁重,工作和休息時間有限,心理壓力很大,感染風險也高。因此給予他們關心和愛護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醫護人員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