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感覺上海的高校都挺火,就算是以前比較普通的上海大學,錄取分數都比肩很多內地的985高校,作為老牌的重點大學的華東理工大學(1960年入選64所重點大學之一),是不是應該更好呢?這所高校的發展勢頭似乎沒有上海大學好,那畢業生出路呢?我們以該校發布的2017屆畢業生就業質量數據為依據,來看一下這所大學的就業如何?
華東理工大學2017屆各學歷層次的畢業生共計6069人,總體就業率為98.14%。其中本科畢業生 3710 人,就業率為97.06%;畢業碩士研究生 2080 人,畢業博士研究生 279 人,畢業研究生的就業率為99.83%。
華東理工大學的本科生的生源地以上海為中心的華東地區為主,佔比高達55%,其他區域的生源少的可憐。
華東理工大學 2017 屆本科畢業生共計 3710 人,其中,1980 人落實工作,1121 人升學讀研,446 人出國留學。畢業研究生共計 2359 人,其中,2218 人落實工作,67 人升學攻讀博士或從事博士後研究,34 人出國留學。
境內外深造: 2017屆本科畢業生有1567人在海內外高校、院所繼續深造,佔本科畢業生總數的 42.24%。這個數據領先於211工程高校的平均數,1121 人在境內升學深造,佔本科畢業生人數的 30.22%,包括本校升學讀研 782 人,境內其他高校、研究生培養單位升學讀研 339 人。有446人出境深造,140 人進入 2017 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前 100 位的境外大學就讀。
就業行業流向:畢業生主要是製造業居多,這也是工科大學的典型特點,「製造業」的人數比例最高為 43.82%,其後依次是「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9.90%)、「金融業」(9.64%)、「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8.19%)
就業單位性質:本科畢業生中,就業單位性質流向比例從高到低依次是民營企業、三資企業、國有企業、機關和事業單位(包括政府機關、高校、科研院所及其他事業單位),分別佔總就業人數的54.04%、28.54%、13.69%和 3.73%。畢業研究生中,就業單位性質流向比例從高到低依次是民營企業、三資企業、國有企業、機關和事業單位,分別佔總就業人數的 46.54%、32.53%、12.64%和8.29%
就業區域:本科畢業生中,在上海市就業的 1325 人,佔落實工作總人數的66.92%,到華東六省就業的 304 人,佔 15.35%;。畢業研究生在上海市就業的 1698 人,佔落實工作研究生總人數的 76.56%,到華東六省就業的 393 人,佔17.72%。。總計 97.17%的本科畢業生和 98.47%的畢業研究生面向「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省份就業。
就業單位情況:2017屆畢業生中,104 人進入中央企業就業,佔落實工作畢業生人數的2.48%;401 人進入《財富》世界 500 強企業就業,佔落實工作畢業生人數的 9.55%;445 人進入《財富》中國 500 強企業就業,佔落實工作畢業生人數的 10.60%。經常來校招聘並錄用畢業生的單位有:中國石油化工集團、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中國核工業集團、中國船舶重工集團、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上海華誼集團、上海汽車工業集團、上海電氣集團、上海醫藥集團、四大國有銀行等大型國企,巴斯夫、埃克森美孚、陶氏化學、聯合利華、強生、羅氏製藥、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等世界 500 強企業或國際知名企業。
畢業薪酬:根據統計數據顯示,2017 屆本科畢業生平均籤約月薪為 5413.53 元;碩士研究生平均籤約月薪為 7411.73 元;博士研究生平均籤約月薪為 11125.27 元。畢業生的薪水待遇和學歷完全正相關,這也是符合實際的。
由於華東理工大學具有較高的年終就業率,我們看看一次就業率比較低的專業有哪些?一次就業率最能直接反映學校的就業情況。
本科生:經濟學(81.25%),生物科學(83.64%),國際經濟與貿易(88.89%),視覺傳達設計(88.89%)
研究生:海洋生物學(50%),政治學理論(85.71%)
這樣看來,上海的華東理工大學就業真心不錯啊!剛剛工作,對畢業的薪水待遇也不能要求很高,不過,話說現在在上海,收入5000多,連社會平均工資都沒到吧!如何生存在下去是擺在畢業生面前的首要問題。華東理工大學就業率真不錯,但在上海的收入不算高,處境比較尷尬,你怎麼看?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