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研—一個勇敢的決定
我本科是武漢一所還不錯的211大學,原來讀的是理工科專業。離職前我在K12領域工作了三年多,每天的工作內容單純且單調,眾所周知,教培機構和學校的工作氛圍是非常不同的,兩年下來,就已經身心俱疲。2018年秋天我萌生了考研的想法,那時工作非常忙,帶著畢業班的學生,每天看書做題的時間很少,而且我那年報考的是清華大學,報考的專業除去推免生以外只剩4個名額。後來回頭想那段經歷,其實更多就是頭腦發熱,是被生活的苟且逼得慌不擇路。那年上考場前我專業書只看過兩本,其中一本還只看了個開頭,政治英語的準備更是少之又少,但是我還是完完整整考完了。雖然最後榜上無名,但那依然是一次難得的經歷。
轉眼到了2019年春天,我又陷入了緊張的工作節奏中,當時內心的矛盾可以說難以摹畫,雖然那是一次失敗的經歷,但是我內心的火種依然還未熄滅,我覺得我自己還有希望,還想要一次完美的勝利。但是放棄已經駕輕就熟的工作和安穩的環境,對於一個已經走入社會三年多的成年人來說何其困難,我整整掙扎了五個多月,在八月底毅然決然辭職,我要給自己放個假,趁著年輕去做自己非常想做但還沒做完的事,對我而言,這是一個非常勇敢的決定,是一個無論將來如何發展都不會後悔的決定。
如果我的經歷能給看到的你一些勇氣,我會非常高興,因為那些為了內心的美好願望而努力的歲月,真的萬分可貴。
我為什麼會選擇漢語國際教育這個專業呢?這要從一本專業參考書說起。如果你已經開始準備專業課了,你一定會知道程裕禎先生的《中國文化要略》這本書。當時我拿起這本書看了大概一個小時,就徹底被迷住了,那真是廢寢忘食的兩天,看完以後還覺得意猶未盡。我非常喜歡這種類型的書,怎麼也沒有想到原來專業課書也可以這麼有趣(可能是我對本科專業實在沒有興趣,導致我以為所有的專業書籍都是枯燥無聊的)。於是我就下定決心要考這個專業,而且隨著閱讀的專業書籍越來越多,在與西方文化的對比中,我對中國文化的了解越來越深入,體會也越來越深刻,我感受了從未有過的成就感。可以說正是因為我對這個專業非常感興趣,所以我每次學習,每次做題,都是快樂的,即使我每天學習的時間比之前工作還要長很多,但是我幾乎沒覺得疲勞,內心也通達敞亮,也許這就是志趣的力量。所以如果看到這的你還沒有想好選什麼專業,請一定慎重,要麼是你非常喜歡的,要麼是你非常需要的(比如研究生畢業以後能迅速改變工作待遇)。說到底就是信念感一定要強,不然日復一日的重複學習非常容易導致心態崩潰甚至半途而廢。
2019年8月31日開始,到2019年12月21日上考場,一共112天的時間,作為一個跨學校跨專業的往屆生,我都可以,你也一定可以的。我們都要心懷希望,為美好的未來而熱血向前!
二、關於英語—閱讀理解是關鍵!
我第一年考清華大學,因為工作太忙英語是裸考的,67分。第二年做了很多閱讀訓練,考前最後半個月寫了一些真題作文,最後的成績是78分。我對考研英語的理解是,閱讀非常非常重要,這40%的分數可以確定你最終分數的基本面,所以平時一定要多練。我會在做閱讀訓練的時候,同時做一些其它的功課,比如積累生詞,但是不是一邊做題一邊查詞典,而是做完對過答案之後,再來查明詞義進行理解。為什麼要這樣呢?因為閱讀理解有時是需要你對一些模糊的信息有一定容忍度的,並不是每個詞都得弄得非常清楚才能做對題,我們得學會在有限的信息下學會判斷和理解。當然詞彙的積累也是非常重要的,詞彙量不夠的話理解力再強也無法彌補,另外除了閱讀題,後面的翻譯題對詞彙量也有很高的要求,所以一定要重視詞彙。關於作文,考前我也背了一些模板,事實證明很有用,考試的時候都用到了。完形填空的訓練我做了大概50多篇,每篇做完以後總結一下錯誤的原因,積累一些固定搭配。
最後一點,考研英語近十年的真題真的非常非常重要,我在考前把2010-2019的真題刷了2遍,做完以後感覺真的有很大不同,因為真題的質量是其它的模擬題比不了的,一定一定要重視真題,練多少遍都不算多。
三、關於政治—得選擇題者得高分!
肖秀榮的1000題我是在10月前就做完了的,通過做題梳理了知識框架和易錯點。我對政治的理解是,一定要重視選擇題,選擇題那50分如果能拿到40分+,那成績應該就不會低於70分。所以我備考政治最關鍵的是最後那一個半月,我把所有機構出的模擬題都買來刷了一遍,市面上能買到的題目,我都做過了,事實證明這也是有用的,最後真題的選擇題部分有好幾題都是曾經做過的,所以我選擇題的估計是42分左右,最後總分77。政治的大題我是考前半個月才開始背的,我背的是肖八肖四,風中勁草也買了,但是由於時間不夠只是大概看了一遍。我相信如果你的準備時間比我充足,就可以提前背考點,一定會發揮更出色。
四、關於專業課—廣泛涉獵的同時吃透重難點!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參考書目眾多,我這裡先把通用的簡單羅列一下:
漢語基礎:《現代漢語》(黃廖版)(胡裕樹版)、《語言學綱要》、《古代漢語》(一二冊)
漢語國際教育基礎:《中國文化要略》、《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跨文化交際學概論》、《外國文化史》
無論考哪個學校的漢碩專業,這幾本書都是必看的,而且每本書都要讀到,每本書裡的重難點都要做到心中有數,並且理解到位。我準備專業課時其實不太愛做筆記,因為抄筆記耗費時間比較長,而我時間有限,所以遇到書中的重難點,我一般都是選擇停下來多看幾遍,理解透徹之後再往下看,同時把那一頁折起來,平時吃飯時想一想那些關鍵的問題,比如今年的真題考到跨文化交際的四個階段,就是引論裡的原文,我當時讀到的時候就覺得這樣的階段劃分非常重要,就反覆看了好幾遍。理解比硬背的效果會好很多,因為考試時並不一定要背得一字不差,把一些關鍵的信息寫上去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就是比較完美的答案了。
另外要提到的是,武大的漢語基礎不一定只考以上這些參考書裡的知識,平時要廣泛涉獵一些語言學專業的書籍,有幾個學界大師的書一定要抽空看,比如朱德熙、陸儉明等,今年就考到了朱德熙先生的《語法講義》裡的內容,還考到了陸儉明先生的《漢語和漢語研究十五講》裡的語義特徵分析。不管備考時間多緊張,這些涉及到學科核心專業知識的部分,都是必須要看的。
漢語國際教育基礎的考點比較寬泛,更多的是要看平時的積累,可以把專業書通讀一遍後,看一些類似於」一站到底「這樣的文化節目,可以增長見識,因為這個科目出題,不太會拘泥於參考書。另外武大的專業課二這幾年會考到一些古代或近代的文藝理論方面的名詞解釋,有時間要看一下《文心雕龍》和《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
考研初試是我們追逐理想的第一道門檻,我們要心懷希望並勇敢地跨越它。
「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希望你們的考研之路順順利利,如願以償。
想要了解更多可以關注微信公眾帳號「新祥旭考研集訓營」更多乾貨等著你哦,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哦,有問題可以跟鄧老師留言或者私信哦!
(本文來源新祥旭考研原創文章,未經允許,不可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