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
銅陵老師自殺事件如果角色互換,也就是自殺的是學生的話你認為後果又是怎樣?
這個問題不用假設,不管是老師自殺了還是學生自殺了,老師的這一生都完了!銅陵的周老師因為給孩子拉架,都會被家長「訛」上,要求賠償、道歉和開除老師,試想如果有孩子因為和老師發生衝突而自殺了,你想想等待老師的,肯定不只是行政處分那麼簡單吧。
當然,好死不如賴活著!如果是學生和老師衝突後自殺,目前並沒有老師因為學生自殺而被判刑的案例,如果有類似的情況,老師一般來說,是違反了教師職業道德,等待他的,最嚴重的是開除處分。
但是,周老師受不了這份身心的折磨,在他看來,名節比生命更重要,所以他選擇了自殺,試想一下,如果是學生打了老師,周老師會像家長一樣,去不斷的訛詐老師,折磨老師嗎?顯然不會,老師只能選擇忍氣吞聲。反正,在師生衝突問題上,即使不是老師的原因,老師也註定是受害者。
在外人看了,老師每天上兩節課,每年放兩個假,活得不亦樂乎。但是,老師都知道,周圍當老師的,10個人中也許有8個人不願意當老師,也不會願意讓孩子當老師,如果給他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他一定不選老師。
真的是老師矯情嗎?有人這麼一針見血地評價老師的工作「道德上綁架,瑣事上折磨,時間上拖垮,行政上束縛,讓老師活得很累,如果同年齡的老師,外人叫一聲哥沒有問題,有的叫叔也不是不行。這個評價,很符合老師的實際。
所以,無論如何,老師教育學生都要把握好度,並非所有的學生,都是可以教育的,並非所有的家長,都支持你教育孩子的,老師教育學生,不僅要考慮學生的感受,還需要感受家長的感受,因為他們是在新教育理念成長起來的,在他們眼中,平等比師道尊嚴更重要。
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問題,如果對你有幫助,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