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剛&羅中立 | 那一年,未來的藝術巨星被高考撞了腰

2020-09-03 一分鐘藝術


張曉剛和《大家庭》

張曉剛,1958年出生於昆明,1982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現生活工作在北京。中國當代藝術重要藝術家。從1990年代中期開始,他運用近現代中國流行藝術的風格表現革命時代的臉譜化肖像,傳達出具有時代意義的集體心理記憶與情緒。↑

「沒想到這麼大的餡餅砸我頭上來了。」 對於當年自己考上四川美術學院,當代藝術F4之一的張曉剛始終認為有點不可思議,多年以後他還將其形容為一個奇蹟。

「好像老天爺在我屁股上狠狠地踹了一腳,硬把我給踢進了大學校門。」以一幅《父親》名滿天下,在中國美術史上佔有顯著位置的羅中立,對於自己的高考更是有一種恍然若夢之感。

羅中立和《父親》

羅中立,1948年出生,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中國著名藝術家,教育家,四川美術學院原院長 。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同年赴比利時皇家美術學院研修,1986年3月返校。《父親》是羅中立於1980年創作完成的大幅畫布油畫,榮獲第二屆全國青年美展金獎,現收藏於中國美術館。↑

學生們十幾年如一日有序地在流水線上移動,一板一眼地走進高考考場,這是今天的高考模式,而文革後首度恢復的1977年高考,則像是一場充滿意外和烏龍的亂入遊戲,大家懵懵懂懂地被各種稀奇古怪的機緣推拉牽引,造出好些奇妙的命運來。

1977年高考,四川美術學院在整個雲南省只招一名油畫生。張曉剛的志願是亂填的,因為他從沒想過自己會考上。他對自己很不自信:自己學畫才一年多,有些人都畫了十多年。所以當聽說沒考上時,他一點都不意外。不過後來他又被告知說是考上了,只是他的錄取通知書被招辦忘了。當他扛著行囊走進四川美術學院時,其他同學都入學兩個月了。

1978年,張曉剛(右一)考入四川美術學院,與同班同學的合影

比張曉剛更沒譜的是羅中立的高考。1977年秋天,恢復高考的消息傳來,羅中立正在喜滋滋地準備婚事,工作之餘忙著去山裡辦木料打家具。

早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附中的羅中立,專業條件很出挑,在當地是小有名氣的業餘畫家。那時他已經在達縣鋼鐵廠工作十年了,端著每月 23元工資的「鐵飯碗」,還給出版社畫連環畫,收入不錯,他認為沒必要考大學。

1970年代羅中立(右一)在達縣鋼鐵廠

在高考報名的最後一個下午,未婚妻的電話打到了車間:「羅二哥,爸爸媽媽說,現在機會送到家門口了。你的學生都去考了,你也應該去報個名。」嶽父母的號召力不可抵擋,羅中立決定馬上去報名。

步行了十多公裡到達報名處時,人家說報名結束了。對於29歲的羅中立來說,這意味著失去最後一次機會。幸好招生辦裡有一位老師認出了羅中立曾是四川美院附中的優等生,才把他的名字才給添了上去。

何多苓《春風已經甦醒》1982年

羅中立和張曉剛兩個未來之星在四川美術學院的油畫系匯合了,而且還被分在了同一間寢室。1977年的高考在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77級大學生註定成為一個很特殊的群體,裡面藏龍臥虎高手如雲

川美77級後來出了不少天王級別的藝術明星,幾乎就是一間夢工廠,而當時班上就已經有了不少明星:何多苓、高曉華、程叢林幾位在入校之初的寫實油畫水平已經非常高,遠遠地把同學們甩在身後。畫得最好的是何多苓,蘇派技法連老師都比不上他。何多苓在川美的同學中屬偶像級人物,每次寫生,他身後永遠有一個倒三角形的追隨人群。↑↓

何多苓在1980年代

在張曉剛眼中,何多苓囊括了一個天才藝術家的所有特徵:不論是形象,氣質,對藝術的敏感和手上的功夫,還是關於文學,音樂,詩歌等的修養,以及放蕩不羈、尖銳犀利、唯我獨尊的性格。

「他就是拜倫,蕭邦和莫迪尼阿尼的綜合版本。」張曉剛這樣認為。

張曉剛早年自畫像

和這樣的同學一班,本來就很不自信的張曉剛更惶恐了:「我都驚呆了!」他給葉永青寫信說:「完蛋了,他們畫得太好了,比我們臨摹的那些畫家還畫得好。」

張曉剛大學頭兩年一直是全班最低分之一。高小華對那時的張曉剛有這樣的描述:「在整個四年中,他表現很一般,習作平平,創作平平。在校期間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他是會在日後成大氣候的人物。」

張曉剛於川美宿舍(右一)

大學第一年,張曉剛特別難熬,甚至想退學。因他認為自己要學到那個水平根本不可能。「太難了,估計這一輩子都達不到。」那時候照片裡的張曉剛基本沒有笑容,與現在舒展明朗的面部表情完全不一樣。

相對於張曉剛的難熬,羅中立則是「心不在焉」。他本鍾意國畫,因為國畫專業不招生才進了油畫系的門。那個時候學院裡以蘇聯繫統為正宗。羅中立對蘇式教育標準不感興趣,他常常畫一些語言狂放的東東,並不屬於理性敘事的系統,與蘇派寫實風格也風馬牛不相及。大家覺得他就是喜歡搞怪,喜歡另類。張曉剛曾說:「我們班最早搞當代藝術的其實是羅二哥。」

1980年代羅中立在作畫

大學一二年級,羅中立大部分時間都躲在寢室裡畫連環畫。除了掙外快,也有逃避的意思。

羅中立作為幾個不服管的「差生」之一,時常被系領導叫去善意規勸。系裡的油畫老師杜永樵直搖頭,說:「羅中立我看你好好畫連環畫算了,油畫你是畫不出來的。」

羅中立創作的連環畫

羅中立和張曉剛當年是大學裡的兩個邊緣人物,他們自覺好像沒有什麼出路。然而,圖書館的一本《世界美術全集》卻打開了他們的眼界。這本書由日本友人贈送,相當稀罕。學校將其鎖在玻璃柜子裡,每天翻一頁給大家看。在那裡,同學們第一次看到梵谷、後印象派、表現主義這些東西。羅中立和張曉剛們非常很興奮,他們發現繪畫居然有這麼多可能性,於是每個人都從中間尋找自己的東西。

張曉剛 《我的母親》


張曉剛《我的父親》

大學三年級,一向另類的羅中立鼓搗出一張超寫實風格的油畫《父親》,在全國產生震動性的效應。

多年以後,名滿天下的羅中立說,自己骨子裡面並沒有走《父親》這個路子的潛質,「我基因裡面不是朝這個路子走的」。可能有些畫得很好的同學說羅中立是畫不好才「裝怪」的,羅中立很不服氣,《父親》的出爐大概很有些不服氣的因素,當然更有他的天才與勤奮。

羅中立《重讀美術史——西洋部分》油畫

大學畢業創作,張曉剛提交了《草原組畫》。《草原組畫》明顯受到了梵谷等印象派畫家的影響,根本不符合學校要求的「革命現實主義精神」。老師的評論是:「搞怪派」、「沒有感受,學別人又沒有學像」。最終張曉剛沒有拿到學校的推薦信,也沒有得到分配,不清不楚地回了昆明。

在昆明,張曉剛度過了幾年極致悲傷和極致快樂的波西米亞式放逐式生活,然後他從這裡出發,直到成為「中國最貴藝術家」的一個成長樣本。

張曉剛工作室



相關焦點

  • 張曉剛 卡夫卡式的藝術家
    釀造二鍋頭的廢棄廠房,改造成藝術倉庫,已經不再飄散酒香,但還常常有人,不厭其煩,大老遠驅車前來,去敲那一扇扇緊關著的門。下午起來,穿著汗衫大褲衩的張曉剛,應聲出來開門——門外站著六七條人,分屬於日本、法國以及中國本土的3家不同媒體記者,禮貌而固執地,要求採訪。  這還不是他的最高紀錄,最多時,他的工作室裡,同時接待過5撥記者。
  • 「與時代同行」見證時代變遷 張曉剛 何多苓 周春芽等十五位藝術大...
    展覽集結了15位西南地區的重要藝術家,包括高小華、何多苓、羅中立、龐茂琨、王川、葉永青、周春芽、張曉剛等,展示的82幅(組)作品是四川乃至西南地區40多年來藝術及社會發展的縮影。據了解 ,此次展覽也是繼2017年「現代之路——法國現當代繪畫藝術展」之後,成都博物館舉辦的第二場主題油畫展,1月30日正式對公眾開放後將一直持續至3月17日。
  • 打卡重慶羅中立美術館 感受豐富多彩的藝術魅力
    專題:2020全國重點網絡媒體記者重慶行   中國旅遊新聞網9月23日訊 (記者 周淮民) 抽象的人物、變幻的雲彩、重慶的建築……在重慶羅中立美術館的外牆,滿滿覆蓋著鮮豔、跳躍、靈動的色彩和圖案,如同一幅巨大的藝術作品展示給市民
  • 2018胡潤藝術榜:一張圖告訴你 誰的畫最值錢
    範曾已連續十一年入圍胡潤藝術榜。2011、2012年曾位列榜首。  66歲的黃建南總成交額1.4億元,比去年增長54%,排名保持第五。黃建南已連續五年入圍胡潤藝術榜。  64歲的國畫家姜國華總成交額9046萬元,比去年上漲34%,排名上升3位到第六。姜國華已連續四年入圍胡潤藝術榜。  60歲的油畫家張曉剛總成交額增長3%,以8769萬元保持第七。
  • 在「雲端"欣賞藝術!周春芽、羅中立、何多苓……大咖作品集中亮相...
    10月18日,由綠地集團西南區域管理總部、99藝術網主辦,K空間承辦的《雲端》當代藝術展暨綠地·蜀峰468當代藝術生活美學季正式開幕,周春芽、羅中立、何多苓等19位中國當代藝術家的優秀作品在活動中展出。
  • 《張曉剛:困擾的記憶》出版真相
    圖片/ucpress Q 王木木:費恩伯格教授,您好,我是王木木,一位藝術媒體人。關於您寫的《張曉剛:困擾的記憶》,我有幾個問題請教您。 費恩伯格:好的,我會盡力回答你的問題。
  • 百歲「川美油畫之父」劉國樞個展開幕,聽大咖學生夏培耀羅中立龐茂...
    其實劉國樞除了是一位著名的藝術家,還是一位教育家——他是川美油畫專業的早期創建者之一,自1948 年受聘於西南美術專科學校(川美前身)西畫科主任開始,從美專西畫科到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劉國樞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油畫藝術人才,夏培耀、張方震、羅中立、程叢林、高小華、龐茂琨等等藝術家,都是劉國樞的學生。
  • 【2020網絡媒體行】重慶:在羅中立美術館感受—「中國力量」的薰陶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重慶2020年9月22日訊(記者 劉玲)羅中立美術館位於位於四川美術學院虎溪校區據悉,羅中立美術館自2012年開始動工修建,2014年10月建成,以文化藝術展出為主,涵蓋國畫、油畫、版畫、雕塑等專業展品。美術館外,斑駁的圖案較為醒目,是用廢棄的碎瓷磚做材料,來拼貼彩色圖。
  • 高考那一年,你是如何發洩壓力的?
    猶記得那次找校長申請轉班時的情景,校長看了看我的成績單,欣慰的眼神,並鼓勵我到:「以你現中優秀的文化成績,加上藝術分,一定可以考上一個不錯的學校!」,看得出,他是對我充滿希望的。那時的我,對自己也是充滿信心,
  • 藍頂樣本:藝術園區產業化的挑戰
    這種挑戰與機遇又將如何影響中國當代藝術的創作與市場呢?成都藍頂藝術區10年的發展歷程也許可以作為一個樣本,幫助我們認識藝術園區的功能及其所面臨的挑戰。第三個階段是品牌發展期,被業內人士稱之為「新新藍頂」時期:2009年9月,毗鄰新藍頂的成都市雙流縣政府聯手藝術區打造藍頂當代藝術基地,建設規劃總面積1500畝,集當代藝術、創意產業、時尚風潮、當代生活於一體的雙流藍頂藝術新村。2012年5月,藍頂藝術新村經過一年半的建設落成,著名藝術家羅中立、張曉剛、方力鈞等在此落戶。今年5月,「雙流藍頂藝術新村」舉行開村儀式。
  • 高考那一年
    ——這道題我其實會做——這個人我一直喜歡——我和詞彙書該有個了斷——我和你還沒有一張合照——終於關掉了清晨的鬧鐘——終於離開寫不完的試卷關於高考那一年@唱一首溫柔:高考那兩天爸媽比我還緊張@十分愛:我至今都記得,高考那兩天我媽給我做了好多好吃的,有
  • 萬萬沒想到,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
    10 月的一天,探月學習者和家庭來了一場籃球挑戰賽,一位家長說她被「青春」撞到了腰。曾經記得有過一首聽上去很荒誕的歌叫做《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雖然一直沒明白那首歌想表達什麼,但是萬萬沒想到,就在這學期,和孩子在探月學院的第一年,我真的被青春撞了一下腰——10 月份的時候,探月學院的家長群裡有一條學院老師發出的籃球賽邀請信息,邀請學生家長報名參加教師家長隊,和我們上高中的孩子們組成的籃球隊來一場對抗賽。
  • 那一年,非典!那一年,高考!
    那一年,我們經歷了非典......2003年那會,通訊條件不好,那還是一個電話沒有普及,IC卡,傳呼機流行的年代。非典來的時候,只是聽說北京非常嚴重,很多人都感染了,但在那會的小縣城,人們好像並沒有那麼恐慌,我是住校生,學校只是封了校門,其他的一切並沒有像今年的疫情一樣停課停學..... 依稀還記得高考前的那段時間,走讀的孩子辦理了走讀卡,住校生嚴禁走出校門,在學校整整封了2個月時間。
  • 70年代充滿著巨星,而我們的任務,告訴大家什麼是巨星
    70年代充滿著巨星,而我們的任務,告訴大家什麼是巨星,70年代的巨星雲集,李宗盛,張學友,梅豔芳,費翔,周華健,鄧麗君等等, 雖然他們有的已經逝世,還有的已經退出歌壇,只剩下極少部分的還在歌壇不過也都並不活躍, 但是他們的歌曲不說首首都是經典,但是每個人都有很多自己的經典之作。
  • 張青與羅中立對比?網友:你師傅都不一定能超越
    最近羅中立慢慢的又進入了大家的視野,羅中立大師的作品《父親》又讓大家回想起當初給我們心靈上的震撼。作為超寫實畫家,羅中立大師的作品不僅僅是在寫實上達到了很高的程度,在意境上也是讓人心顫。很多人現在都拿一位新生超寫實畫家張青與羅中立對比,因此很多網友都表示:「你師傅都不一定能超越!」
  • 被「客觀」撞一下腰有多嚴重?
    被「客觀」撞一下腰有多嚴重?眾所周知,許多事情的發生與發展往往受「主觀」與「客觀」這對孿生兄弟的影響,最終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這就是說,有時候我們也拿它們毫無辦法。至於人定勝天,也不得不看它們的臉色。那麼,它們究竟是何方神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