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網上有笑話說英國人試做中國的英語高考題,普遍不及格,認為中國的高考題實在是太難了,連英國人都及格不了。
英國人考英語不及格有什麼奇怪的啊,聽說今年語文高考卷最低分是12分,對此你怎麼看?對於不學習的人考本國語也一樣不及格,學渣學什麼都及格不了,高考英語也不存在難度大的問題,高考本來就是一個選拔性考試,就是要難為大多數,才能拉開分數,做為選人的依據,如果人人都考140分,這樣的考試也就沒有意義了,只有最高分149,最低分5分這樣才有選人的意義。如果以英國人考中國的的高考題都能拿100分以上難度為要求,那麼就相當於要求中國人考語文都要考100分以上。
高考語文能考100分以上的中國人還是少的,能達到語文及格分並不是很容易的。同理英國人想拿到中國的高考英語及格分也不應太容易。語文考不了100分的也沒資格笑族話英國人考英語不及格。
說到英語難度不是問題,權重才是問題,現在英語和語文佔有相同的權重,事實上出了很多英語水平比中文水平高的中國人,這才是不合理的事,一個語文考不了100分的人,就算英語能考120分能算人才嗎?現在很多譯者都是英語水平沒問題,中文不過關,譯的中文讓中國人看不懂,這樣的英語教育真的好嗎?建議降低英語權重,英語只有50分,讓學不好語文的考不上大學吧。
譯出常凱申、門修斯的歷史學教授肯定是在外國學的中文、中國歷史吧,外文肯定過關了,中文沒過關。
比較搞笑的是中國現在有很多人出國留學,學的專業是中文,當然留學英國肯定要學英語,但選專業或外語課卻選的是中文。還有留學日韓學漢語教育專業的,拿到證書才好在國際上從事中文相關工作,不要覺得你是中國人,就可以勝任外國的中文工作。在外國當個中文老師要求高得很呢,起碼簡體繁體字都要會,古文要求很高的。可以說外國的中文專業學生水平要比中國大部分非中文專業學生中文水平要高。
季羨林留學的是德國,學的是梵文,懂英、德、梵、法、俄文,但是個國學大師,是不是很搞笑。
別拿英國人考不及格說事,不管哪國人不學都及格不了,重要的是有沒有必要學,大部分中國人一輩子都用不上英語,但如果英語不行就考不上大學這才是不合理的地方,數學都能分文科數學和理科數學,就是認識到文科和理科對數學的要求不同,沒必要讓文科生學那麼難的數學。憑什麼要求所有的中國學生都要學好英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