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美美媽媽
近日全國高考的錄取工作已經接近了尾聲,很多考生都已經收到了自己的大學錄取通知書,但是為什麼我們還在一直強調志願填報的重要性呢?
其實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讓大家從中吸取教訓,來年的高考生們一定不要再走重複的路。畢竟高考我們可以理解為一生只有一次的考試,雖然能夠復讀,但那畢竟浪費的是自己寶貴的時間。
2020「最慘」考生,694分被中科大退檔
近日,網上一位雲南考生「火了」,因為該考生在今年的高考中考出694分成績,在全省理科的排名是210名,這樣的成績可以說是非常不錯的了。
但是也可能是因為這樣優異的成績,讓該考生和家長都過於的自信,在一批本科志願的錄取是,最終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退檔了。
因為該考生在高考志願的填報中,只填寫了5個志願院校,分別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以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但是我們都知道,今年高考成績公布中後,高分數段的考生人數是非常多的,這也就表示名校的競爭壓力必定是比歷年要高出很多。
而且今年清華、北大在雲南省的最低投檔分數線基本都設置在700分以上了,尤其是作為一名理科生,想要成功進入清北,至少成績要保持在710左右。
而這位考生694分的成績,在一輪的投檔中,自己的5個目標院校中,清華、北大、復旦以及上海交通都沒有達到提檔分數線。
而作為「保底」的中科大,該校今年在雲南省的提檔分數線是693分,所以被成功提取可考生檔案,但是考生所報考的專業錄取分數線在694分以上,所以並不滿足該專業的錄取要求,而他有沒有勾選「服從專業調劑」,最終以退檔收尾。
而這位考生不甘心復讀,還但是又錯過了一批次的第一次徵集志願,所以等待第二次徵集志願開始的時候,只剩下一些冷門專業了,無奈報考了電子科技大學的一個冷門專業,被成功錄取了。
該考生之所以第一志願「落榜」,其實只因為犯了這3個關鍵性的錯誤
第1:報考時沒有技巧
在填報志願院校的時候,正常應該形成合理的梯度,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更加順利的被高校錄取。
而從這位考生報考的院校中,可以說是浪費了至少2個位置,畢竟清華、北大兩者之間的錄取差值微乎其微,最好的辦法就是捨棄一個。
而復旦、上海交大以及中科大3所院校之間的錄取分數線一般也不會差太多,他用錄取分數線差不多的三所學校,兩個為「穩」,一個為「保」的確有些託大了。
第2:過於自信,錯過第一次徵集志願
很多網友看到這則消息之後的反映都是,這位考生過於自信了,雖然是考出了694分的成績,但是今年考生高分數段的人數非常多,這樣盲目的自信對於報考非常的不利。
而且他也因為過於的自信而錯過了第一次的徵集志願填報時間,我們都知道在徵集志願中,越到後面的院校和專業也不好,可以說基本都是冷門專業了,所以才會導致在第二次徵集志願中以694分的成績選擇了電子科技大學的冷門專業。
雖然說電子科技大學也是一所很不錯的院校,但是冷門專業就是另外一種說法了,畢竟冷門專業在畢業後的就業發展也不會太好。
第3:對院校的相關政策了解不透徹
這一點也是非常關鍵的,要知道很多考生在填報志願之前甚至成績還沒公布時就已經開始了解各個院校的招生政策了。
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今年在雲南理工類的調檔分數線是693分,但他卻沒有選擇「服從專業調劑」,這一點是非常失誤的。
因為真正做過了解的考生都應該知道,並不是所有的大學都是進去之後專業就已經選定了的,中科大是有相關規定的,本科上在校期間是有3次自主選擇專業的機會,所以說考生是完全可以選擇「服從專業調劑」的,入學之後再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喜歡的專業。
最後:
雖然該考生最終被錄取到冷門專業中,但其實也沒有必要氣餒,畢竟在大學期間還是可以輔修第二學位,甚至可以轉專業的。
也許還能在這所謂的冷門專業中尋找到樂趣,把專業學好,畢業後必定是有用處的,就像湖南省考生以676分選擇了北京大學的考古專業,大家都覺得是一個冷門專業,但是考生自己確實十分開心的,因為那是她一直以來的夢想。
而且專業的冷門和熱門都是有一定周期性的,大家只要把專業知識學好那就都是適合自己的專業,將來畢業之後也一定可以在該專業領域尋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
今日話題:對於「694分被中科大退檔,報考冷門專業」,你有什麼不一樣的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