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阿娥為沈金娣揉腳。(陳斌國 沈孫暉 攝) 本報訊(記者沈孫暉 通訊員陳斌國)「阿婆,最近身體還好嗎?……」前兩天,象山高塘島鄉烏巖頭村黨支部副書記、慈善工作站站長金阿娥又來到石頭墩片,看望殘疾老人沈金娣,執手噓寒問暖,讓老人心裡暖暖的。
烏巖頭村由大烏巖、地龍、石頭墩、小鴨嘴等6個自然村合併而成。村民多以種植為生,集體經濟薄弱。「全村現有60歲以上老人356名,殘疾人79位,助學助醫重點戶8戶。」說起村裡的幫扶對象,金阿娥爛熟於心。
2011年,高塘島鄉開展村慈善工作站試點,烏巖頭村成了「首吃螃蟹」者。「雖然我們村集體經濟不行,但村風民風好,鄉親們勤勞善良、淳樸厚道,素有鄰裡互助的傳統。」金阿娥告訴記者。
慈善工作站募捐時,村幹部帶頭捐款,黨員、村民代表積極響應,村民見了,也是你塞幾十元,我遞一百元,全村掀起一股奉獻暖流,很快籌得2萬多元慈善基金。
在烏巖頭村,金阿娥是個暖心的名字。負責村慈善工作站9年來,她時刻把病殘老人、特困鄉親惦記在心,一有空閒就走門串戶,拉家常摸情況。老人們看見她,親暱地叫「阿娥、阿囡」;年輕人、同齡人碰到,親切稱呼她「阿姨、阿娥姐」。
今年2月,石頭墩片老人王阿根遭遇車禍嚴重骨折,金阿娥與村幹部第一時間登門看望,先後4次提供幫助;小鴨嘴片女孩小周幼時母親出走,父親患慢性病,家境貧寒,村慈善工作站把她列為重點助學對象,每年送上助學金……
考慮到村裡困難戶多,慈善基金有限,烏巖頭村建立了慈善微信群,經常通報救助信息。無形微信群,暖流傳百家。令金阿娥欣慰的是,平常鄉親們零星捐款不斷,充實基金細水長流。
在集體慈善氛圍感召下,鄉賢紛紛「添柴加火」。烏巖片的周才根先後捐助23萬元左右,助建老年娛樂中心、自來水塔、通村道路等,還邀請全村350位老人聚餐;周才友出資建造村口牌門、懷鄉亭等,並送給村裡老人每人一袋大米;在常州辦廠的金榮方出資15萬元,為村裡澆築山腳道路,又向工作站兩次捐款……據統計,9年裡烏巖頭村鄉賢累計為各類公益項目捐款5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