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 ⬇️點擊播放
今年,我又輔導了一位學生,考入浙江傳媒大學雙語播音專業。教師節那天她和家長請我吃飯。這真是一件讓我開心的事,居然我還能過教師節,每年這一天也會收到不少「教師節快樂」的問候。
我有過很多很好的老師,今天先來聊聊地理老師。
我的地理知識還算不錯,究其原因,除了天生自帶的對廣闊世界的無限好奇,也因為在學生時代遇到不錯的地理老師。初中一年級的老師張老師就是其中一位。
(覺得眼熟的人,你家孩子上大幾了?)
臺灣朋友在說「我和你」的時候會說「我hàn你」,你可能會覺得這是臺灣人才有的讀法,其實不然,這是民國時代的口音,我的初一地理老師在說「我和你」的時候,就是說「我hàn你」, 「中國hàn日本」, 「亞洲hàn美洲」,沒錯,民國時期的「國語」規範,亞洲不念亞洲,而是「yâ(啞)洲」。你有機會把周旋、白光時代的老電影找出來看看,或者聽聽侯寶林、馬三立的老相聲,就會有所了解。
因為我的初中地理老師,是一位民國時期的大學生,所以他的普通話自然帶有民國時代的口音。如果依然健在,他應該有90幾歲了。
記憶中的張老師,將近70歲,經常穿著中山裝,戴一副溥儀那樣的圓邊眼鏡,眉毛略顯八字,有點古板,也許真的像從民國時代走來一樣,外形和其他老師有所不同,所以同學們經常在課本的空白處給他畫肖像,下課之後互相比較誰畫的最像。
張老師的普通話口音,除了有民國色彩以外,還免不了有一點點的閩南口音,當他講中國地理,講到桂林山水的時候,說灕江上的山,有的像大象,有的,像老rín。老rín,就是老人。所以,後來,調皮的同學就給張老師起了外號,叫老rín。
可能是因為他外形與口音的特別,他給我和我的同學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這其中包括他所講的地理知識。如果你遇到一個中年人,能夠熟練的背出「本初子午線」的定義,那多半和我一樣,是張老師的學生。雖然上了年紀,雖然有點古板和嚴肅,可是他講課時卻有其他地理老師所沒有的激情,他經常在黑板上幾秒鐘畫出精準的中國地圖,世界地圖。他除了講桂林的山水,也繪聲繪色講遼闊荒涼的西伯利亞,橫跨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大橋,講盛產牛羊肉的潘帕斯大草原。講到這些地方的時候,仿佛他曾經親身去過一般。
他還講起了智利的港口,瓦爾帕萊索,當時他的念法是「瓦爾拍萊索」。瓦爾帕萊索,是南美洲國家智利的一個港口,是智利的第三大城市。
(智利 瓦爾帕萊索)
智利是全世界最狹長的國家,南北長4千公裡,東西最窄的地方103公裡。西邊是浩瀚的太平洋,東邊是縱貫南美的安第斯山脈,從瓦爾帕萊索坐火車,可以橫穿傳奇的安第斯山。16世紀的時候,西班牙殖民者駕著帆船來到這裡,把這裡當作他們探索美洲大陸的補給站,一位船長用西班牙家鄉的一個地名給這裡起了名字--瓦爾帕萊索因此得名,1818年,智利獨立,瓦爾帕萊索成為智利的海軍軍港。也是巴拿馬運河開通之前,歐洲商船經過麥哲倫海峽與合恩角之後抵達美洲西岸最重要的中轉港口,此地因此繁榮。
(智利 瓦爾帕萊索)
初二年以後,張老師就不再教我們了,瓦爾帕萊索這個名稱拗口的小地方,也不曾出現在考卷中。合上課本,告別了老師,告別了這個不起眼的小港口,以後再也不會遇見,不會想起.
(瓦爾帕萊索街景)
大概20年之後,我聽到了一首歌曲,歌中唱到--
尋著天狼星的指引
漂洋過海
我的家鄉啊
我摯愛的人在等我歸去
將南風擰成繩索
扯一片星空做做風帆
讓月光拉緊桅杆
我的船兒才能安然度過合恩角
抵達 瓦爾帕萊索.
(瓦爾帕萊索的月光)
當我辨認出歌名原來就是我初中的地理課堂上認識的那個小港口的時候,我想起了我的地理老師,感嘆這奇妙的重逢。
在合上了地理課本後的20年裡,我遊歷了灕江山水,仰望了倫敦大本鐘,在伊斯坦堡的海邊眺望了橫跨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大橋。
我想此生,我一定要去一次,張老師在地理課上講過的--
瓦爾帕萊索。
「chase the dog star
over the sea
home there my true love
is waiting for me
Rope the south wind
canvas the stars
harness the moonlight
so she can safely go round the cape horn
to Valparaiso...」
來自Sting - 《瓦爾帕萊索》 🎵
歡迎轉發分享,
感激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