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去打麻將,11個月大嬰兒喉嚨卡糖窒息身亡,兒童吸入異物後如何自救?醫生再次強調哈姆立克法的重要性!誰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到,如果哪天這樣的情況真的發生了,擺在你面前的將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命,是一個家庭希望。現在值得你去花幾分鐘認真學習一下。動動你的手指轉發給你的家人,讓更多人知道海姆立克法該如何正確應用。
最近看到一則頭條新聞,外婆打麻將入迷, 嬰兒喉嚨卡糖窒息身亡。我覺得有必要再次將異物吸入後的自救方法教給大家。尤其是兒童吸入異物之後的處理,家有小孩兒的一定要掌握!一定要掌握,一定要掌握!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也可能你一輩子都用不到它,那樣最好,平平安安的生活,沒有意外的發生。但是誰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到,如果哪天這樣的情況真的發生了,擺在你面前的將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命,是一個家庭希望。現在值得你去花幾分鐘認真學習一下,希望轉發給更多人。
先簡單說一下事情的經過。近日,重慶的陳女士像往常一樣帶著11個月大的外孫女外出,中途因被人喊去湊一桌打麻將,她真的過去了,然後順手將孩子交給小店的老闆娘照看。誰知道,陳女士剛剛打麻將不久,老闆娘就抱著孩子過來告訴陳女士,說孩子臉色憋得通紅,隨即兩人送醫院,可是一切都遲了,孩子搶救不過來,沒了。後來經過檢查,發現孩子是被異物卡住了喉嚨,所以窒息身亡。初步調查,孩子的胃裡也有3顆糖,孩子應該是被糖果卡住喉嚨導致窒息。目前,具體的詳細細節,警方正在做進一步調查。
網友都在譴責這位粗心大意的外婆,怎麼能這樣,孩子還小居然交給別人看管自己去打麻將。此刻我們不去討論這些道德問題。糖果屬於異物,如果這位外婆懂得兒童異物誤吸的急救方法,孩子可能還有一線生機,事實是她並不會。我們自己捫心自問一下,如果事情發生在你的面前,你會不會?現在的小孩兒大多都是家中老人幫帶,問一問家中老人們會不會?異物誤吸之後正確的的做法是什麼?如果您還不會,請仔細閱讀,並轉發給家中老人。
氣道異物是指由於任何物質吸入呼吸道而引起氣道阻塞的症狀和體徵,是小兒常見急症之一。因嗆咳等導致異物進入呼吸道,會出現突發劇烈咳嗽、呼吸窘迫、氣促、喘鳴,嚴重者可致窒息死亡。
在20世紀之前,兒童氣道吸入導致死亡率達到24%。隨著現代支氣管鏡技術的發展,死亡率急劇下降。約80%的小兒異物誤吸發生在3歲以下的兒童中,其最高發病年齡在1至2歲之間。在這個年齡,大多數孩子能夠站立,易於通過口頭探索世界,並具有良好的運動技巧,可以將小物體塞入嘴中,但是他們還沒有磨牙來充分咀嚼食物。在該年齡組中,其他誘因包括:獲取不當食物或小物件,進食時活動以及年長的兄弟姐妹(他們可能將食物或物件放入嬰兒或幼兒的口中)。幼兒由於氣道直徑較小,特別容易阻塞。
小兒異物誤吸後有哪些症狀?
由於氣管受到異物的刺激,病人突然出現劇烈咳嗽、喘鳴、呼吸和吞咽困難、聲音嘶啞、面色蒼白,繼之變為青紫,甚而失去知覺,昏倒在地。病人也可能會用一隻手或雙手抓住自己的喉嚨,這是呼吸道哽塞的通用手勢(哈姆立克信號)。若不及時搶救,異物完全堵塞氣管,超過4分鐘就會危及生命,即使搶救成功,也會留下癱瘓、失語等嚴重的後遺症。如果僅堵塞部分氣管,但又咯不出來,就可能發生肺炎、肺不張。
如何採取急救措施?
在這種意外發生時,一定要保持鎮靜,最好請鄰居或路人幫忙打急救電話"120", 自己守在患者身邊及時採取一定的急救措施,患者能夠得救也許就在這短短的幾分鐘裡。實施急救措施最關鍵的是在現場即刻將異物排出,最為理想的辦法是哈姆立克手法。
注意!一歲以下小孩的哈姆立克法與一歲一上的兒童不同。
一歲以上
首先,年齡較大的孩子,吞食異物之後如果有咳嗽的現象,我們應該先在一旁觀察,鼓勵他試著將異物自己咳出來,不要幹擾他。如果孩子停止咳嗽,或是有窒息現象發生時,立刻施予哈姆立克法急救,做法是:
一、繞到孩子身後。
二、跪下來,雙手放在孩子的肚臍和胸骨間,一手握拳,另一手抓住手肘或拳頭。
三、雙手快速地朝上朝後擠按孩子的上腹部,持續幾下直到異物吐出。
如果呼吸道異物仍無法排除,立即打120。
如果孩子失去意識,開始傳統CPR。
一歲以下
一歲以下的幼童,異物梗塞時的處理手法不太一樣:
一、屈膝高跪,將將孩子反抱臉朝下,讓孩子的身體倚靠在自己的大腿上。
二、以單手用力拍擊孩子兩肩胛骨中間五次。
三、再將孩子翻正,在胸骨下半段,以食指和中指按壓五次。
四、重複上述動作,直到異物吐出為止。
注意:不要把孩子抓起來倒吊,可能造成孩子頸椎受傷危險。
催吐法:
若異物尚停留於咽部,應讓小兒取頭低位,設法誘其吐出,可用手指或筷子伸進口腔,刺激舌根催吐,切不可盲目用手去掏取,有反而將異物擠進去的危險。
如何避免及預防此類事件的發生呢?
在這個年齡,孩子們開始發展出良好的運動敏捷性,可以撿起小東西並放進嘴裡,這些方面一定要注意:
●應特別提及大理石,小橡皮球和乳膠氣球,因為這些物品的吸入可能會致命。乳膠氣球是導致兒童致命性窒息發作的主要非食物原因。
●不應為四歲以下的兒童提供硬食和/或圓形食物;這些包括(但不限於)硬糖和其他糖果,花生,肉塊,葡萄,葡萄乾,蘋果塊,堅果,爆米花,瓜子和生胡蘿蔔。在這些物品中,花生是最常見的造成傷害的單一食物,而糖果則是導致致命傷害的最常見原因。
●嬰兒應僅由成人,並且僅在嬰兒直立時才能餵入固體食物。幼兒的所有飯菜都應由成人監督。
●應當教導兒童良好地咀嚼食物;吃飯時不要大聲喊叫,說話,玩耍,奔跑,哭泣和大笑。
●僅在3歲以後(存在磨牙的情況下)才應使用咀嚼藥。
●硬幣和其他小物品不應作為獎勵贈予幼兒。
●不建議使用嘴巴來握住學習用品或其他小物件。
●避免使用帶小零件的玩具,並將其他小型家居用品放在嬰幼兒無法拿到的地方。
●遵循玩具包裝上的年齡建議。
●注意大孩子的行為。它們可能會給年幼的兄弟姐妹帶來危險的物品。
●應鼓勵父母,教師,託兒服務提供者和其他照顧孩子的人參加基本生活支持和急救課程。
動動你的手指轉發給你的家人,讓更多人知道海姆立克法該如何正確應用。
歡迎關注「藍星昀醫學漫聊」,一個用心做科普的臨床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