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豪叔推薦 】創新帝國 :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創新創業模式揭秘!

2021-02-15 豪叔談留美


我們的小夥伴單晶琳在2013年RSI項目夏令營中親身感受了麻省理工創新教育模式,她深受感染,奠定了她去美帝留學的目標。創新創業模式的重要性,一起來看看今日頭條大家長豪叔誠意推薦的美文!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到目前為止共擁有80位諾貝爾獎得主。在社會經濟領域,MIT創新創業的精神和成就更是閃亮,由MIT校友創辦經營的公司,年收入總和已經超過2萬億美元,若將其看作是一個獨立的經濟體,在全球排名第11位。以MIT為代表的創新創業模式,是一種被實踐證明的有效模式,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創意的平臺

每年的12月底到來年2月初的這段時間,是MIT的獨立活動期。獨立活動期是MIT學生最自由的一個多月,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創意在這一個月也特別活躍,有些甚至轉化成了創新甚至創業,機器人公司iRobot就是這樣創辦的。

1988年1月,MIT的學生發明了一種遊戲,叫「辨認羅德」(Recognize Rod)。學生們把MIT人工智慧專業一位叫羅德的教授的頭像印在紙板上,用機器人控制水槍向羅德教授「發射」。遊戲規則是,不管羅德教授的頭像放到哪裡,機器人都應該在1分鐘內辨認出此頭像是不是羅德,如果是,那就可以對準羅德教授的鼻子打水槍。

這個遊戲開始時,參加者寥寥無幾,羅德教授知曉此事後決定「犧牲」自己,發出通知:「每天下午4點到5點,我將會取代我的頭像出現在技術廣場,你們可以用機器人控制水槍對準我。」他說到做到,每天下午4點,羅德坐在那裡和學生談笑。一個星期過去了,他的衣服基本是幹的。大多數機器人1分鐘內還做不出設計目標的判斷,因為它們還無法辨認誰是羅德。就在獨立活動期快結束時,一個叫海倫的女生,第一次射中羅德的鼻子。海倫坐在羅德的旁邊,水槍只射羅德,不射海倫。第二個學生科林設計的機器人也開始了辨認遊戲,但卻故意將水射到了羅德教授的褲子上,羅德教授知道自己被「愚弄」了,也頗為無奈,只得與學生們一同玩笑。

不久,參加「辨認羅德」遊戲的優勝者科林和海倫,從美國國防部拿到5萬美元的資金,一邊讀書,一邊創業,在MIT校園內,創立了iRobot公司。該公司現已成長為全世界技術含量最高的機器人公司。2011年,iRobot的家用吸塵機器人銷售超過了600萬臺,締造了有史以來消費型機器人最好的銷售成績。

MIT是一個充滿創意的「工廠」,而且,這些好的創意往往會帶來創業機會與商機。創意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在MIT激發創新、鼓勵創業的適宜環境中應運而生的。



MIT閃亮的名片


「你來自哪所大學?」「MIT。」(麻省理工學院)「哇!MIT!」。「哇」,包含了世人對MIT的讚譽與仰慕。「世界上最好的理工大學」、「科學家的搖籃」、「莘莘學子神往的科學聖殿」等等,各種美譽不勝枚舉。

無論在美國還是全世界,MIT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力,引領著科學研究的前沿。建校一個半世紀以來,MIT在技術創新領域所取得的成果和突破令世人矚目,其創新性研究一直引領著時代的潮流。在電話、電磁、雷達、高速攝影技術、辦公室複印機、癌症治療、電腦、網際網路、人類基因序列的破譯、雷射、時空穿梭等方面,MIT都留下了光輝的一頁。在MIT,已經誕生了80位諾貝爾獎得主。

或許是MIT在創新方面的成就過於耀眼,致使外界對它的了解仍然停留在科技創新的一面。其實,真正了解MIT的人都知道,它還有另一面,那就是——創業。MIT利用其創新成果進行創業所取得的成就,完全可以和它在科技方面的成就相提並論。在社會經濟領域,MIT更為閃亮的名片是其近乎傳奇的創新創業精神以及在這方面的領導地位。

截至目前,MIT校友創辦的公司年營業收入總和已經超過2萬億美元。如果將其看作是一個獨立的經濟體,可排在全球第11位。其中有不少是大家耳熟能詳的500強公司。例如,通用汽車、惠普、英特爾等。此外,還有一大批在業界領先的企業均為MIT的校友所創辦,如飛機製造巨頭麥道,半導體產業的巨無霸德州儀器,國際數據網絡的先驅和領導者3COM,剃鬚刀行業領頭羊吉列,全世界最大的信息、出版、研究、會展與風險投資公司IDG,國防產品方面的領軍企業雷神公司等。

科技創新是MIT校友公司創建和成長的基礎與核心。正是因為科技創新基因,MIT校友公司在市場上表現出獨特的競爭力,很難被其他企業模仿、複製和超越。MIT校友公司中,有競爭力的公司多以科技創新為基礎,這與MIT「科研立校,技術為社會服務」的理念是一致的。

MIT創業發展最重要的基礎和本錢就是「知識」,這些知識來源於MIT自身的研究,這就是MIT獨特的創新創業模式。它追求科學創新的精神已經形成了一種根植性文化,而且常常會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創意,許多創意在校方的引導與幫助下,轉化為真正的產品,並成功實現了創業。因此,MIT積澱下來的創新氣質是其創業的基礎,亦是其創業的源泉所在。

MIT開創了以高校為主導的大學、政府、產業聯合的創新創業模式,在美國學術界具有獨特的地位。在該模式中,MIT實現了在科學研究、實際應用、教學以及學校收益的最優組合。這一「大學-產業-政府」模式被稱為「三螺旋模型」,即MIT與產業界、政府(包括地方政府、聯邦政府)建立了新型交叉的互補關係,三者間存在著一種共生性,為此,MIT始終把產、學、研活動視為一而三、三而一的活動——在時間上同時進行,在空間上並列開展。

一方面,MIT通過接受政府、產業界的資助以及與其籤訂合作協議來建立緊密的互動關係,另一方面,MIT利用自身的優勢為政府、社會培養人才和輸送科技成果,為本地產業升級服務,不斷創造新公司和新企業,服務當地經濟。 

成熟的生態系統釋放特有創新能量

經過多年的發展,MIT的創新創業模式不斷完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走向成熟,釋放著MIT特有的創新能量。

MIT從創新到創業一般經歷7個階段:創意、技術發展、商業化計劃、企業計劃、形成企業、早期成長、高速增長。為迎合不同階段的需求,學校先後建立了六大獨立運行、各有側重、有效互補的機構,構建了一套較為成熟的「孵化器體系」,在推動大批高素質人才參與創新創業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為推動創新創業的實現,MIT具有一套創新創業流程,各種項目和組織構成了MIT內部的創業體系:有最初鼓勵發明創新的萊梅爾遜項目、媒體實驗室;有負責申請專利、為初創公司發放牌照的審批部門和技術許可辦公室;有幫助改善商業企劃、組建公司的列格坦中心;有通過匹配業內人士為創業者提供一對一長期指導的服務機構,以及將創業服務貫穿始終的創業中心。正是這一生態體系,架起了從創新到創業之間的橋梁,不斷推動MIT創新創業活動的發展。

任何一項具有廣闊市場前景的創新都源於好的想法、好的創意。被譽為「創意工廠」的MIT除了擁有充滿創意與智慧的師生之外,還致力於打造適宜創意的環境,從而更加充分地激發師生的創意。

MIT學生的許多創意廣為流傳,譬如1994年學校主樓穹頂被放上了一輛警車;通過操控校園內一棟大樓上面的153個無線彩色LED燈,設計了巨大的「俄羅斯方塊」遊戲。在這些看似輕鬆的科技「惡作劇」背後,隱藏了學生們極大的智慧和想像力,而它們帶給人們的啟示是「科學是有趣的」、「創意是無限的」。MIT鼓勵創意創新的機制、開放寬鬆的創新環境,營造了MIT獨特的創新文化。

成立於1980年的媒體實驗室是MIT的一個創意創新發源地。它致力於研發最新的計算機科技,其中很多屬於最前沿的科技發明和概念性產品,因此很多發明都很「不切實際」,如研究仿魚類行為的氦氣飛艇、懸浮於空中的立體影像、會交談的計算機、被程序化的樂高積木……實驗室裡到處都瀰漫著創新的活力,跳動著數字時代的脈搏。

媒體實驗室下設30多個研究小組,研究範圍包括:分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納米傳感、機器人、全息技術、互動式電影、社會化媒介、數字藝術、情感電腦、電子出版、認知科學與學習、手勢與故事、有聽覺的計算機、物理與媒體、未來的歌劇、可觸摸媒體及視覺和模型等,這些都屬於新興跨學科領域,極具創新性和前瞻性。

該實驗室採用典型的產學研合作模式,每年的研究計劃超過400個,多與社會的日常需求緊密結合,為競爭激烈的產業提供創意。同時,實驗室鼓勵獨創性的研究方向和課題,很多前沿研發課題創造了全新的技術成果。如可編程式催化劑:納米級的催化劑材料可以被電磁波控制以改變其運動方向和溫度,這種可編程催化劑的發明有可能引發生物工程、化學工業、製藥工業的革命。有機通信:點對點通信方式可使市內無線電話直接通話而無須通過基地臺。攜帶型發電機:超小的體積便於攜帶,為手機臨時充電。智慧型家居:超小型廉價無線感測器可控制室內溫度、光照、保安、電器、通信。電子墨水:融合化學、物理和電子學原理與技術的一種新材料,將微米級的電子小球包裹在納米級的電場感應材料上,可被印刷在普通的紙張或塑膠上,以顯示文字、照片、動態圖像,具有易讀性、柔性、低製造成本和低功耗等特點,目前已發展成了非常廉價的顯示器,市場前景巨大。

媒體實驗室只是MIT創新創業模式成功的一個範例。MIT對創新創業始終抱著開放和讚許的態度,對創業者給予莫大的支持,老師和學生參與創業不僅合規,更能贏得尊敬和羨慕。

創業型大學的標杆


MIT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的基礎是其獨特的創新課程。20世紀60年代,MIT斯隆管理學院開設了第一門創業課程——「新企業家」,由既是學者又是成功創業者的理察·莫爾斯主講。1990年,斯隆管理學院整合MIT的創業課程和相應的學生活動中心,為那些有創業志向的學生提供相應的教育和幫助。

1996年,MIT創業中心成立,負責MIT創業教育的教學與發展,致力於開展創業管理、創業投資、創業政策等方面的教育和學術研究。學校實行終身教職的「雙軌制」,招聘在創業領域有重要影響的教授、專家學者來中心任教,與那些學術性的教授形成呼應,共同為創業者提供理論與實踐方面的教育和幫助。目前,這種「雙軌制」幾乎被所有頂尖的商學院所採用,以組織和管理相應的創業項目。

2011年11月,MIT創業中心更名為MIT馬丁信託創業中心,為MIT的創新創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創業項目有了顯著增長,社會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其成功的關鍵因素有三:

(1)面向MIT所有師生。創業中心雖然設立於斯隆管理學院,但它為MIT所有師生提供全方位的創業課程和指導。

(2)整合創業理論和實踐的雙軌教育。在課程設置以及指導老師的構成中,都充分體現了這一特點。

(3)立足現實問題,鼓勵學科交叉。創業中心著重強調從現實的需求出發來進行創業,鼓勵並創造條件讓不同學科背景的學生一起合作創業,特別是管理類學生和自然科學類學生的合作。這使得MIT培養了大批既具有工程、生物等專業技能,又有創業能力的複合型人才。

隨著學生對創業需求的增加,原本唯一的「新企業家」課程不斷延伸,形成了理論、實踐、產品設計與開發、銷售、市場營銷、產業聚焦等多種模塊的眾多創業課程,由學生創辦的新企業不僅數量越來越可觀,影響力也令人刮目相看。如馬丁·特拉斯特創立的馬斯特工業公司(全球最大的服裝製造商),羅伯特·斯旺與合伙人創辦的Genentech(全球著名的生物科技公司)等。

許多在創業理論與實踐上有著豐富經驗的教授、企業家、風險投資專家也不斷加入到這些課程中來,他們通常無償地與年輕的創業者分享他們的經歷與見解。到2011年,各類創業課程已超過30門(還不包括「創意平臺」的短期課程),註冊學生已經超過2500名。

除創新課程外,創業俱樂部也在傳承MIT創新創業精神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MIT的創業俱樂部有20多家,它們將學生、校友和創業專家聚在一起,已經系統地融入到MIT創業中心的創業教育活動之中,極大地激發了創業者的熱情。俱樂部設計的各種創業大賽,形式多樣,其中包括久負盛名的MIT$100K創業大賽,激勵學生自由組建團隊,充分發揮天賦和奇思妙想,大膽開發創業方案,親身體驗資本的創造過程。MIT不同部門、不同專業的學生均積極參與這些創業俱樂部的活動,由此激發的創新創業熱情遍及整個MIT。


MIT$100K創業大賽自1990年創辦以來,每年誕生5-6家企業。在美國表現最優秀的50家高新技術公司中,有46%出自此項比賽。如今,有著20多年歷史的MIT創業大賽,已經成為美國頂級的商業計劃競賽。它之所以有地位,是因為大賽不只是每年評出優秀方案並頒發獎金,而是盡全力支持和鼓勵優秀的書面創業計劃發展成實際運營公司。

大學的資源和精力是有限的,很難兼顧創新與創業,所以創業型大學往往在科學創新方面實力不足。但MIT的經驗證明,一個致力於服務社會的大學不僅能夠在創業方面獨樹一幟,還能在科技方面引領前沿。究其原因,在於MIT打通了科研創新與創業之間的通道,構建了完善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使二者不斷融合、助長,形成了良性循環。

(本文來源:開放式創新研習社,作者不詳,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創新創業模式揭秘
    來源:摘自《MIT創新課:麻省理工模式對中國創新創業的啟迪》作者:黃亞生、張世偉等一直以來,談到美國,是智力資源的源頭,是技術、創新、資本聚集地。而談到中國,則是人力資源的源頭,市場、產能的聚集地。而今,在中國人口紅利逐步衰減、傳統經濟模式難以為繼的情況下,毫無疑問,啟動自主創新,在高新技術、自主智慧財產權領域迎頭而上,成為中國唯一的出路。
  • 梁振英:歡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在港設立創新中心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9日表示,歡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在香港設立創新中心。  梁振英說,「今年5月,我和我的創新及科技顧問楊偉雄訪問麻省理工學院,就如何在創新及科技範疇加強合作交換意見。我很高興麻省理工學院挑選香港作為發展全球創新項目的重要夥伴。」
  • gogokid創新教育模式獲麻省理工學院專家認可
    剛剛過去的6月, gogokid作為優質創新的在線少兒英語教育科技企業,受邀出席了由麻省理工學院創辦的國際網絡學習聯盟論壇(LINC
  • 麻省理工學院:「手腦並用 創新世界」!
    麻省理工學院位於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劍橋區,佔地面積168英畝(68.0公頃),吉祥物是海狸(Beaver),NCAA運動隊綽號是工程師(Engineers),校訓是「手腦並用 創新世界」(Mens et Manus),英文翻譯是:Mind and Hand,在2013US NEWS美國大學最新排名中居第
  • 楊斌訪問麻省理工學院
    楊斌訪問麻省理工學院並籤署未來城市創新網絡項目協議清華新聞網9月19日電 當地時間9月16日,清華大學副校長、教務長楊斌訪問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會見教務長馬丁·施密特(Martin Schmidt)、副教務長理察·萊斯特(Richard Lester),雙方籤署「麻省理工-清華未來城市創新網絡」(
  • 2018北京交通大學與美國羅徹斯特理工學院 創業與創新碩士項目
    北京交通大學與美國羅徹斯特理工學院創業與創新碩士
  • 帝國理工學院中國校友會首屆創新創業高峰論壇 暨2020年度校友晚會圓滿舉辦
    2020年12月20日下午,由帝國理工學院中國校友會主辦、帝國理工學院上海校友會承辦的首屆創新創業高峰論壇暨2020年度校友晚會在上海揚子江萬麗大酒店成功舉辦
  • 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新冠病毒擊破矽谷創新神話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正擊破矽谷的創新神話。這話來自曾於2011年發表過著名的《為什麼軟體正在吞噬世界》(why software is eating the world)一文的矽谷創業偶像安德森,講真,他確實說得有道理。
  •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創新教學實踐的具體做法:從學習科學視角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客座科學家,《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與《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客座主編,哈薩克斯坦教育科學部國家科學與技術評估中心項目外審專家。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對人才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各高校開始積極探索教學改革之路。
  •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世界大學排名五連冠
    9月6日,英國QS全球教育集團2016/2017世界大學排名放榜,全球前20名的高校分別是麻省理工學院、史丹福大學、哈佛大學、劍橋大學、加州理工學院、牛津大學、倫敦大學學院、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倫敦帝國理工學院、芝加哥大學、普林斯頓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洛桑聯邦理工學院、耶魯大學
  • 每日一校|世界最具創新力大學之一——帝國理工學院
    、技術與醫學學院(Imperial College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國內一般譯為帝國理工學院。簡稱帝國學院、帝國理工、Imperial、IC。帝國理工學院是一所世界頂尖公立研究型大學,在國際學術界有著頂級聲望,是世界最具創新力大學之一。
  • 寧波創新學院參加首屆麻省理工學院中國峰會
    11 月 13 日於北京舉辦的首屆麻省理工學院中國峰會(MIT China Summit)上,麻省理工學院校長 L. Rafael Reif 在致辭中說道。他也特別提到,中國目前的科技進展令人印象深刻,包括在量子計算、5G 網絡、高速鐵路、行動支付等領域。本屆峰會以「展望未來世界」為主題,共吸引了多達500多名參會者。
  • 美國十大名校之一——麻省理工學院
    我是在北美生活的管大大,在哪個國家都有很多優秀的大學,美國也不例外,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麻省理工學院雖然在國內清華北大已經是無數學子心中的學府,但是在世界上要論名氣、學術、成果還得看美國的十大名校。
  • 麻省理工-清華大學未來城市創新網絡啟動儀式舉行
    麻省理工-清華大學未來城市創新網絡啟動儀式舉行清華新聞網1月11日電 1月9日,麻省理工-清華大學未來城市創新網絡(MIT-THU Future City Innovation Connector)啟動儀式在清華大學舉行。
  • 強強聯合:麻省理工-清華大學共建未來城市創新網絡
    強強聯合:麻省理工-清華大學共建未來城市創新網絡來源:中國科技網 2018-01-11 王鬱2018年1月9日麻省理工-清華大學未來城市創新網絡 (MIT-THU Future City Innovation Connector) 啟動儀式在清華大學舉行。
  • 帝國理工學院怎麼樣
    帝國理工學院是世界頂尖公立研究型大學,在國際學術界有著頂級聲望,是世界最具創新力的大學之一。位列2021QS世界大學排名第8位、2021THE世界大學排名第11位、2020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第20位、2020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第25位。
  • 2020麻省理工北京論壇推動產學研融合 頂級科學家共話科技創新未來
    北京時間11月6日(美國時間11月5日),GIFTs 全球創新未來峰會聯手世界知名高校——麻省理工學院共同舉辦2020中關村論壇系列活動之麻省理工北京論壇。論壇以「新興技術,重啟未來」 為主題,在中國北京及美國波士頓兩大線下會場並行,並首次同步進行全程線上直播,全球各地觀眾均可雲參與論壇。
  • 南科大與麻省理工學院開展高水平學術交流
    1月7日,為期一天半的南方科技大學工學院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聯合研討會在南科大圓滿閉幕。美國國家工程學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機械系系主任陳剛,南方科技大學校長陳十一和兩校學者參加了研討會。 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副主任鍾海對這次合作表示支持和讚賞。鍾海介紹,深圳市將在科技計劃、人才引進以及科研項目資助方面給予積極支持,熱烈歡迎麻省理工學院與南科大展開合作。同時,深圳計劃在波士頓建立海外孵化基地,歡迎麻省理工學院的創新成果和項目在該基地深化研究和孵化。
  • 麻省理工學院校長訪問上海,全球最牛大學看中這個高科技產業
    麻省理工學院校長訪問上海,全球最牛大學看中這個高科技產業 上海市市長應勇今天上午會見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校長拉斐爾·萊夫一行。
  • 寧波牽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只招20人學費16.8萬元
    繼寧波諾丁漢大學創立以來,今年3月,寧波又牽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與寧波大學合作共建中國第一個供應鏈學院——寧波(中國)供應鏈創新學院。2017年秋季碩士項目全球只招20人記者了解到,學院將開設碩士和博士項目以及企業高管的高端培訓項目,引進麻省理工的管理模式、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和評價體系等,培養國際化供應鏈管理的精英人才。昨天,該學院正式啟動碩士項目的全球招生,預計2017年秋季迎來首批學生,首批僅招2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