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波光粼粼,水質清澈,魚兒在水裡遊來遊去,庫邊三三兩兩的垂釣者靜靜地持竿而立,這是多麼和諧而令人嚮往的生活環境。可總有些不甚美妙的音符出現,到底怎麼回事呢?由於我家住在水庫邊,下面我就來結合平常看到的實際情況,談談垂釣對環境的影響。
垂釣能使人自信、理智、沉靜和穩重,垂釣能修身養性和休閒健身,所以說,垂釣是一項高尚有趣味男女老少皆能參與的廣泛運動。但是,我們有沒有注意到,垂釣過後庫邊卻是一片狼藉:香菸盒滿地,塑膠袋漫天飛,各種食品包裝袋數不勝數,空塑料瓶隨風滾落河面,有些人更是邊垂釣邊順手向水庫裡拋散垃圾,特別是偏彎的垂釣場地,成了天然垃圾場。試想,如果大家都不注意環境衛生,到處亂扔垃圾,那一年會給水邊帶去多少生活垃圾,而且野外環境因為無人監管清掃,很多生活垃圾短期內無法自然分解,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才能被自然界吸收。這種只顧收穫不注意環境保護的作法,讓多少天然河流、水庫、湖泊受到汙染,甚至直接影響了我們的生活。
為了恢復淡水資源,改善生態環境,漁政部門,會在每年初春往水庫放養魚苗。這些淡水魚苗的投放,能有效抑制和降低庫內藻類的生產,對改善水庫水質有重要的環保作用,為我們的城市環境創造良好的生態基礎。通過放苗更能使庫內的漁業種群得以恢復、繁衍、生息,保持水生物的多樣性,促進水域生態平衡,確保庫內漁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恢復庫內自然景觀水體的原貌。但是,很多垂釣者卻在春天,魚苗還沒有長大的時候,急著垂釣,釣上來又沒有放生的意識,肩負著「歷史使命」的魚苗大量減少,成了垂釣者餐桌上的美食,讓多少創造美麗家鄉的心願付之東流。
所以,我覺得不能讓一項健康的運動,因為某些市民的不文明作法,成為保護自然環境的「殺手」。我倡議垂釣者能做到以下幾點,文明垂釣,成為美麗家鄉中一道和諧的風景。
一、垂釣時不亂扔垃圾,自備垃圾袋集中收集垃圾,垂釣結束後帶走,保持場地清潔;
二、不使用有毒有害魚餌,廢鉛墜應及時回收,減少對水質的汙染;
三、不破壞庫區公共資源、綠色植被,不毀壞村民莊稼;
四、垂釣獲魚後,要做到留大放小,保護魚類資源;
五、積極舉報網魚、電魚、藥魚等違法行為。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只要成為一名文明的釣魚人,就不會對環境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