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內寶寶智力發育表:有以下表現,往往暗示你家娃多半是小學霸

2020-12-17 騰訊網

執筆:邵菲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家有孩子,父母都希望他們能聰慧過人,將來能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但其實,寶寶是否聰明,不用等他們長大,在一歲之前就有跡可循。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一歲內孩子正常智力發育表

在孩子出生之後,父母對於孩子的身體發育尤為關注,生怕營養不良發育不達標,但與此同時,智力方面的發育卻有所忽視。其實,不同月齡的寶寶,也有著不同的智力發育標準,具體如下:

1-2月齡:這個月齡的寶寶聽到外界的聲音能做出反應,眼睛也會隨著人的移動而變化,甚至在高興或者生氣的時候能發出細小的聲音。

2-3月齡:在俯臥時可適當抬頭,抓握能力進一步增強,可短暫抓握物體。

4-5月齡:此時寶寶可以安穩地抓住玩具,藉助外物可坐起,見到食物會非常興奮。

6-7月齡:能坐立自如的自主玩玩具,具備分辨人的能力,甚至還能發出類似叫「爸爸、媽媽」的聲音。

8-9月齡:此時寶寶爬行自如,拉著媽媽的手可以踉蹌走,會做出招手等手勢動作。

9-10月齡:這個月齡的寶寶用手扶著欄杆就可以行走,能模仿常見的動物發聲。

11-12月齡:此時寶寶不藉助外物能獨立站立,能清楚的叫出爸爸、媽媽,甚至能聽懂大人發號指令,並做出回應。

因此,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可以依照上述發育表,看寶寶的智力發育是否達標,如果存在異常,需及時諮詢醫生,尋求解決辦法。

一歲內有三個表現,往往暗示你家孩子多半是小學霸

1、喜歡往嘴裡塞東西

這是0-3個月寶寶共同的喜好,抓住什麼都喜歡往嘴裡放,像小手、腳丫、玩具等,經常都在嘴裡。

不過,有些家長害怕細菌感染,會粗暴地制止這一行為,但是專家卻建議不要管,這是孩子大腦發育好的表現,父母做好衛生保障即可。

其實,這是寶寶處於口欲期的表現,以此來獲得滿足感,同時也是探索周圍事物、環境的一個獨有方式,是其智力水平和認知能力不斷發展的標誌。

專家建議,如果寶寶到3個月還不會往嘴裡塞東西,且不會主動抓握、反應遲鈍,那麼需要提高警惕,可能是大腦神經發育出現了問題,需及時就診。

但如果超過2歲還葆有這一習慣,且有加重跡象,那麼可能是其內心安全感不足,存在抑鬱等心理情況。

2、手部精細動作發育成熟

精細動作的成熟,是孩子大腦、協調能力發育良好的標誌。

大多數孩子到了6-8個月的時候,喜歡用手做出一系列抓、撕、拍打的動作,如扣桌面、撕紙、打或者掐父母等,這類行為雖然看似調皮搗蛋,但是孩子進入手部敏感期的表現。

孩子在做這一系列動作的過程中,能鍛鍊到手眼協調的能力,有效促進大腦的發育和智力的開發,將來多半是個小學霸,因此,父母在保障安全的環境下,可以引導、鼓勵孩子這樣做。

3、開始認生

通常,寶寶長大8個月的時候,會進入「認生期」,具體表現為看到陌生人時,會表現出膽怯、恐懼的情緒。

研究表明,約有50%-80%的寶寶都會出現認生的情況。

寶寶之所以會出現這一現象,是因為他們大腦神經發育迅速,具備了初步記憶儲存功能,加之認知能力的提升,能逐漸區分開親人和陌生人,從而對親人親近,對陌生人恐懼排斥。

但是「認生」這一反應是自我保護的本能,這種現象只有在滿18個月之後才會慢慢消逝,因此在這之前,父母應當給足孩子安全,不要強迫他們向陌生人打招呼,順其自然就好。

寶寶兩歲內有這些異常,智力發育可能受損

1、異常乖巧

如果寶寶日常一個人也能安靜乖巧,對很多事物沒有興趣,甚至是對父母的互動和很少回應,那麼不知性格出現問題,就是智力發育出現了異常,需及時就醫檢查。

2、反應遲鈍

有些孩子看似正常,但是對於外界的動靜反應不太靈敏,動作也有些遲鈍,那麼可能是智力發育遲緩導致的。

3、遲遲不會說話

通常,寶寶在1歲左右就能喊出爸爸媽媽,一歲半能說出3-5個字,2歲時能理解「好不好」、「要不要」等問話,並準備做出回應。

但如果等到了兩歲的時候,還不會叫爸爸媽媽,甚至不願、不會開口說話,那麼很可能是智力發育出現了問題。

通常,寶寶智力發育出現問題,只要發現得早,經過早期的系統幹預及康復訓練,絕大多數孩子的智力都能得到有效提升,尤其是2歲之前,是大腦可塑性和代償性最佳幹預時間,而即便無法恢復到正常水平,也大多能保證基本自理。

相關焦點

  • 一歲內寶寶智力發育表:有以下表現,往往暗示你家娃多半是小學霸
    ,父母都希望他們能聰慧過人,將來能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但其實,寶寶是否聰明,不用等他們長大,在一歲之前就有跡可循。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一歲內孩子正常智力發育表一歲內有三個表現,往往暗示你家孩子多半是小學霸
  • 寶寶一歲前做這個動作,可不僅僅是賣萌,往往還預示著智力發育好
    1歲以前(多半集中在2個月大時開始出現),在吃食物的時候,往往會不自覺的吐舌頭,其實這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也有一個專門的名詞,叫做「吐舌反射」,一旦出現往往意味著寶寶開始對饑飽有明確認知,並通過這種方式來告知爸爸媽媽自己是否已經吃飽了。其實,這個小習慣不僅僅是賣萌,還能從某種程度上說明孩子的智力發育情況。
  • 1歲內寶寶有這3個表現時,說明寶寶智力發育好!你家佔了幾個?
    寶寶的智力發育是家人關心的重點,所有的家長都希望自己寶寶智力發育好。其實關於寶寶的智力問題,起決定性因素的還是基因,正因素佔到70%左右,剩下的30%需要靠後天的努力。但有一些寶寶在1歲內時,就表現出了比同齡人活潑好動,其實寶寶的有些細微動作,是暗示著寶寶的智力發育比同齡人要高出一截。
  • 寶寶1歲內有幾個智力飛躍期,若出現四個表現,暗示大腦發育完善
    據研究發現,寶寶從出生到1歲,大腦的重量每天都在迅速增長,腦細胞在6個月內時每分鐘的增長速度可以達到20萬個。 而寶寶的智力發育在周歲內擁有8個飛躍期,只要好好把握,娃的智力將來一定不會差。
  • 寶寶嬰兒時期有這3種表現,暗示大腦發育好,多半是個「聰明娃」
    執筆:輯香定稿:楠楠父母對寶寶的未來都是充滿期待的,因此諸如智力等方面的發育情況,都是爸媽最為關心的話題。瀅瀅家的寶寶才兩個多月,可每當媽媽給寶寶餵奶時,或是爸爸給寶寶換紙尿褲的時候,寶寶都會衝著他們笑,對此,瀅瀅和老公別提多高興了。
  • 寶寶嬰兒時期有這3種表現,暗示大腦發育好,多半是個「聰明娃」
    其實,要說寶寶是不是個「聰明娃」,從嬰兒時期就能看出些許端倪,但這需要家長們用心觀察。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小寶寶在嬰兒時期有這3種表現,那就在一定程度上暗示著寶寶大腦發育好,長大後多半是個「聰明娃」。有意識地笑:2個月以上2個月以上的寶寶具有「社會性」的笑,此時的寶寶已經會與爸爸或者媽媽進行互動了,因此,他們的笑是發自內心的笑,是回應的笑。這一階段寶寶的面部表情越豐富,代表其智商越高。
  • 新生兒睡著露出「天使微笑」,暗示大腦發育好,會養出「小學霸」
    看了一眼,確實顏值挺高的,對於表妹這種炫別人家娃的行為表示鄙視,還提醒她,擦一擦口水,順便還扎心的催了一波婚,這才消停下來。寶寶露出「天使微笑」,是在暗示這幾方面發育好:新生兒露出「天使微笑」,媽媽看了心情好,而且還是一種「暗示」哦!暗示大腦很活躍,寶寶大腦發育得好。寶寶出現這種入睡後的「天使微笑」現象,說明寶寶的大腦神經還處於活躍狀態,對面外界的刺激,會做出本能的反應。
  • 寶寶出生後有兩個表現,暗示其大腦發育比較完善,或許是個小學霸
    ,按常理來說,剛出生的寶寶是不會有面部表情的,但是一天她卻驚訝的發現,寶寶竟然會笑了。,在6歲時智商就高達180。所以要是寶寶很早就學會微笑,就說明他是高智商,將來或許是個小學霸。新生兒出生後會通過一系列的測試,其中包括中樞反射及肌肉強健度的評估。一般來說,只要這項測試能夠順利通過,就基本證明孩子的智力發育處在正常水平。
  • 1歲內寶寶有3種「小怪癖」,證明大腦發育好,未來的小學霸
    0-1歲是嬰兒智力發育的關鍵期,家長如果能幫寶寶抓住每個時間段的「智力敏感期」,寶寶的智力將會有很大程度的提升。 智力發育好的寶寶,往往在1歲內會出現3種小怪癖,家長快來看看你家寶寶有沒有這些聰明的「小動作」吧。
  • 1歲內寶寶有3種「小怪癖」,證明大腦發育好,未來的小學霸
    「智力敏感期」,寶寶的智力將會有很大程度的提升。智力發育好的寶寶,往往在1歲內會出現3種小怪癖,家長快來看看你家寶寶有沒有這些聰明的「小動作」吧。很多新手父母對於寶寶的「身體」發育很重視,但對寶寶的智力發育卻不太關注,其實寶寶雖然年齡小,但也有著智力發育「標準」,快看你家寶寶有沒有達標。
  • 一歲內寶寶精細動作發展暗示智力發育,你家達標沒?附上早教方法
    很多父母有了寶寶後,對寶寶的身高體重格外在意,不定時地量量長高了沒,長胖了沒。但要我說,新手爸媽更應該關注一歲內寶寶的動作發育,因為這是反映寶寶智力發育的重要標準。為什麼這樣說?因為動作發育是由大腦的神經系統帶動的,可以說動作發育是大腦發育的一個重要指標。如果只是長高長胖但動作發育遲緩,說不定可能是大腦某方面功能發育不足。家長如果能及時發現並做出適當的改善方法,對寶寶的智力發育有深遠作用。寶寶的動作發育包括大運動和精細動作兩方面。其中精細動作發育是指寶寶帶動手或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群做運動。
  • 寶寶智力發育如何,孕期胎動早已給你答案,聰明娃多半有三種表現
    胎寶他爸過來之後,也被拾掇著和寶寶互動,結果準爸爸一靠過去,胎兒就故意唱反調似的一動不動,不管咋逗都不願意「動動金手」。最好笑的是一旦孕媽的手放上去,胎兒就很享受地和媽媽互動,試了幾次之後都是這樣,氣得準爸爸「生氣」地衝胎兒說:「你別給我橫啊,等你出來你看你爹怎麼收拾你!」
  • 寶寶若有4種表現,多半是缺鋅了,不及時補充或許會影響智力發育
    鋅是我們人體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對人體的生長發育、免疫系統以及內分泌起到重要的作用,對處在成長時期的兒童來說就更為重要了,家長們大多都會給孩子補鈣,卻往往會忽視了對鋅的補充,如果孩子缺鋅,嚴重是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那麼怎麼能看出來孩子是不是缺鋅了呢?
  • 這個月份開始認生的寶寶,往往心智發育比較好,將來多半是小學霸
    且專家認為,一般8個月左右開始認生的寶寶,說明其心智發育比較快、比較好,他們已經能夠學會區分親人和陌生人,而且辨人能力、記憶和情緒管理都有明顯的進步,這類小孩可能將來是個小學霸。因此,家長順其自然就好,無需強硬糾正孩子的認生行為,讓他們被迫接受陌生人的過度關愛,反而會損害寶寶心智發育,引起心理上的極度不適。
  • 寶寶若有這4個行為時,暗示著智力發育遲緩,父母要儘早糾正
    一個孩子的降臨,往往預兆一個家庭的希望,對於孩子的教育,父母從來都不敢怠慢。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家長往往會特別關注孩子的表現。因為通過寶寶的一些表現能夠看出孩子以後的發展。而寶寶以下四個表現,通常都代表著其智力發育可能相對於同齡孩子來說相對緩慢,家長一定要早點發現。
  • 寶寶智力發育遲滯有哪些表現
    智力低下的嬰兒最早表現出來的症狀往往吃奶困難,不會吸吮,特別容易吐奶,表示神經系統有損傷,日後智力會受影響。比如先天愚型患兒就有眼距過寬、雙眼斜吊、塌鼻梁、舌頭常拖在嘴外邊、流口水等表現,就是人們常說的「國際臉」。3、運動發育遲緩:孩子俯臥抬頭、坐、站、走等動作的起始年齡都比正常同齡兒要晚。尤其走路更明顯走。正常嬰兒出生後不久,就對環境中的人、事開始感興趣,只要醒著,他總要東張西望。可是智力落後的嬰兒卻對環境漠不關心。
  • 育兒家:1歲內寶寶有這幾種「小怪癖」是在變聰明,未來的小學霸
    ,1歲內的寶寶如果有以下這幾種「小怪癖」,其實是在意味著孩子的腦力智力在發育,是寶寶在變聰明,很有可能成為未來的小學霸。咬玩具既能幫助寶寶磨牙,緩解出牙期的不適,又能滿足寶寶口欲期需求,刺激寶寶大腦發育。有些父母覺得咬玩具是壞習慣,有細菌,容易生病,其實不然,寶寶咬的越多,牙齒發育越好,頭腦發育越聰明。如果父母嫌髒,那就多幫寶寶清潔消毒,幫寶寶買一些材料安全的牙膠玩具。
  • 育兒家:1歲內寶寶有這幾種「小怪癖」是在變聰明,未來的小學霸
    一天天的,啥也做不了,就跟在小妹妹身後收拾房間,整理清潔玩具,簡直要被小妹妹的「小怪癖」搞瘋掉了。育兒學家說,科學研究表明,越是調皮愛亂搞的寶寶越聰明,1歲內的寶寶如果有以下這幾種「小怪癖」,其實是在意味著孩子的腦力智力在發育,是寶寶在變聰明,很有可能成為未來的小學霸。
  • 孩子從小有這幾種表現,往往暗示他是隱藏的學霸,父母需重點栽培
    幾種表現,暗示你家娃是隱藏的學霸>一、運動細胞發達孩子的生長發育都會有一定的規律。當然這種生長規律因人而異,有的寶寶三個月就能自如翻身,十個月就能歪歪扭扭走路了。這樣的現象,都是寶寶運動能力強,運動細胞發達的表現。而這類小孩往往智力發育相對都比較好。
  • 寶寶有以下表現,往往是在暗示媽媽:母乳質量變差,我發育遲緩啦
    增強抵抗力媽媽的母乳中擁有特有的活性物質,它可以有效阻止細菌在寶寶身體內滋生,特別是呼吸道方面的問題。4、促進寶寶大腦發育母乳中含有可促進大腦和神經系統發育的所有正面成分。研究顯示:母乳餵養的孩子普遍更聰明,思維更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