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化學」一詞必須較真

2020-12-13 環球網

北大教授周公度對「我們恨化學」的化妝品廣告發起聲討,近日來引起許多評論。其中有一種聲音認為,周教授的聲討有「上綱上線」之嫌。筆者認為此論不妥。周教授的聲討或帶上了些許個人情感色彩,但其角度正是以科學的態度討論「化學」一詞的內涵和外延,對剔除大眾印象裡對「化學」一詞的錯誤認識正是恰逢其時。

長久以來,由於媒體宣傳用詞不夠審慎,加之相關科普不夠深入細緻,導致「化學」一詞在日常生活中幾乎成為貶義詞,且常用來粗暴指代諸如「人工添加化學試劑」、「有害化學品」、「色素添加劑」等。廣告「我們恨化學」中的化學,指代的應是「人工合成化學產品」。筆者曾在某飯店門口見到招牌「不含任何化學物質」。不含任何化學物質的話,那無非就是真空了,難道這是飯店本意?肯定不是。當然,附近居民並無此困擾,大家都知道這是食材取自天然的意思。可見,「化學」一詞儼然已具有了另外的詞義範疇和用法習慣。

一般來講,詞彙經過社會大潮的洗禮變革而被賦予全新的含義,這並非難以理解和接受。但「化學」是基礎學科的專用名詞,且其現有的「新含義」正是構建在化學學科基礎之上的貶義偏見,就特別值得重視和研究。否則長此以往下去,化學就要成了小朋友心目中的壞學科,化學家也要變成邪惡博士形象。更加糟糕的是,「化學」雖有了新的用法範疇,但其始終也還是嚴肅學科的代名詞,天然具有科學意味。因此,即便是「不含化學」、「無化學」等無稽表述,也給人以講科學的錯覺。那麼,最終最容易受到傷害和矇騙的,當然還是普通消費者。

「化學」一詞的謬誤含義之所以能夠在日常生活中乃至高端媒體上被粗暴使用,也正是因為人們對化學學科的概念本身就認識模糊,搞不清楚。「我們恨化學」廣告一出,許多人質疑電視臺的廣告審核工作,但實際上審核人員在廣告法等領域的專業素養肯定毋庸置疑,但是其究竟是否準確了解化學這一學科的基本含義,倒是值得一究。當今我國處於民眾普遍追求生活質量的時期,許多東西淪為「談之色變」,如將化學學科與有害化學物混為一談的「談化學色變」,如將核輻射、強電磁輻射與弱電磁輻射混為一談的「談輻射色變」,又如將水質酸鹼性與人體酸鹼性混為一談的「談水色變」等等,無一不折射出民眾對基礎學科整體認知水平不高、基礎性概念缺失的現狀。

面對此種現狀,加強基礎學科教育,普及基礎學科常識,可謂任重而道遠。其中最直接最便捷的,就是在文字使用上慎之重之,不趨從於錯誤的用法和習慣。這方面,教育有責任,媒體有責任,學者當然亦有其責任。周教授首當其衝,對大家都已默許了的、認可了的錯誤概念說不,是學者當有之精神。社會各界不僅不應給周教授潑冷水,反而應藉此機會慎重地審視自身,審視周遭,跟著較真的教授一起提高社會整體科學常識水平。

相關焦點

  • 你知道化學一詞的由來嗎?
    到了初中大家接觸了化學這門新的學科,那麼你知道「化學」一詞的由來嗎? 下面跟隨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 中國五代時道家譚峭更著有《化書》,但無「化學」一詞。
  • 多些「恐有不妥」的較真精神
    較真到底。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自嘲「人微言輕」。但聲音、語言,無疑是有重量、有分量的。魯迅先生就曾呼籲,要說些較真的話,發些較真的聲音。較真,就是眼裡容不得沙子,就是要拿著「放大鏡」看小事小節,就是不允許底線被逾越分毫。還記得此前,網友質疑陳老師既當閱卷組長又出書授課時,用的詞是「恐有不妥」。在諸多媒體的報導中,也是疑問語氣居多。「恐有不妥」、疑問,都說明很多人對此仍有模糊認識。
  • 從新晉網紅較真博士精華噴霧說起——護膚品的誕生究竟有多複雜
    護膚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必要程序之一,護膚品逐漸成為一種社會必需品,在這樣的背景下各種護膚品牌競爭激烈,令消費者目不暇接,近期網上出現了一款名為較真博士修護精華噴霧的護膚品,一躍成為護膚達人們的寵兒。
  • 較真| 茶煙是「健康菸草」,能幫助戒菸?一文揭開真相
    一、什麼是茶煙? 較真鑑定:茶煙只是在捲菸中添加了茶葉、茶葉提取液,或者在濾嘴及捲紙上使用了茶葉成分等,煙的有害物質依舊存在,依舊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 漢字讀音要不要「較真」?
    那麼,對漢字的正確讀音,我們究竟要不要較真呢?  語文課堂嚴要求  從小學到高中,國內學生深受語文教育影響,對規範字音的印象十分深刻。剛剛從大學畢業不久的田卓然,仍記得中學時語文老師對規範字音的強調。「不論是小學測驗,還是高考,字音考查總是語文試卷上的第一道題目。
  • 較真丨得了乳腺癌必須切除整個乳房?腫瘤科醫生揭開真相
    這些所謂的科普文章,既沒專家分析,也無科學依據,全憑一張嘴。看完這些文章,不僅得不到任何幫助,反而徒增健康煩惱。 為此,較真策劃「看病識症」系列,邀請醫學專家對網上流傳的「偽科普」文章進行查證,為大家提供科學實用的健康知識。
  • 記住這4個詞2017中考化學成績提高30分
    在中考中,化學是唯一一門從初三才開始接觸的學科,而從開始接觸到參加中考,留給我們學習化學的時間其實非常有限,相信在不少孩子心中都存在比較多的困惑。比如元素化合價,化學用語、符號的書寫等等,其實就相當於是數學物理的「公式」。對於基礎不紮實的學生必須回歸教材,通讀課本,記憶概念、規律及化合價等。  Q2:我小孩每次考完試都說題目基本上會做,但試捲髮下來得分卻很不理想,是怎麼回事?
  • bilibili@黃金眼:前散打冠軍,轉行送外賣,想為50塊錢較較真
    較真這個詞,是貶是褒,語境很重要。往貶義的方向靠,那叫抬槓,故意為難,往褒義的方向說,就是認真不含糊。究竟是好是壞,不看怎麼說,就看怎麼做。
  • 在感情裡較真,是件沒品的事
    不得不說,一個斤斤計較、萬事較真的人可能在工作上是嚴格的和出色的,但在感情裡較真,確實是件很沒品的事。02把算計當成了精細生活。女生問道時,男生一臉坦然地說希望自己的工資全部用來還房貸,女生的工資用來養家。男生在女生生氣時,居然還信誓旦旦地反問:住新房不是也需要交房租嗎?表面上男生為了以後的生活做了「精細」的打算,但是他的言語裡卻都是都女生的算計。
  • 較真丨微商們!別再碰瓷了!中科院真的不賣手機納米貼膜
    2從材料科學的角度,目前手機貼膜的主要材料為聚乙烯塑料,在本體材料不變的情況下,通過一定的表面或者後處理工藝改善膜的少數特性倒也是可能的,只是這絕不像很多商家吹得那麼玄乎,光學、力學、熱學、化學等性能全面改變或提升。
  • 馬上開學了,上海新升六年級的孩子必須懂的英語知識人稱和疑問詞
    針對五年級升六年級,也就是上海的小升初同學,我們來一起回顧一下那些中文不常有,英語又必須會的內容吧!人稱漢語人稱也是我、你、他、我們、你們、他們,但是英語憑空多出了主格和賓格。我們先來看看都是有啥,然後再給大家分析一下為啥有!
  • 做人做事非常的較真,就會很累
    生活之中你是否發現你身邊的人有沒有做人做事有非常的較真的人呢?想必這樣的人還不少,現在請你回想一下,你對這樣的人是很感興趣呢,還是很厭煩呢?想必大多數人都覺得很厭煩,畢竟這樣的人將你評價的一無是處,總是嫌棄你這嫌棄你那,畢竟這個人總是戴放大鏡看人或事情的。
  • 淺談「閨蜜」一詞
    今天,我想聊一聊「閨蜜」這個詞,本想追根溯源了解一下這詞,結果一百度只有簡單的幾句話。後來想到,本就是把平臺當作樹洞,聊聊自己的看法,也沒有必要太過於較真一些東西。所以,不要太較真。為什麼突然想起來聊這個詞,也是小島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件小事情,不知道該以何種心情來面對,於是想著說出來,就當作是純屬記錄生活吧。2020年9月9日,小島和先生領證後發了一條朋友圈。11日,一個女生在她的朋友圈拿了我們當天的圖發了一條朋友圈,聲稱我是她的「閨蜜」。
  • 較真| 戳穿二氧化氯「神藥」騙局,美國FDA已經發出警告
    較真要點: 1、二氧化氯是第四代化學漂白消毒劑,常用於殺菌、消毒,自來水中就有。 查證者:一節生薑 | 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病理及實驗醫藥系研究副教授 據媒體報導,美國FDA(食品和藥物管理局)12日警告消費者不要購買、飲用自稱有藥用功效的「神奇礦物溶液」(MMS),這種含有二氧化氯的溶液產生的副作用可能致命。
  • 較真查證:《MH370調查》作者涉嫌簡歷造假,顯赫頭銜是編的
    較真此前指出了該文存在的航空知識錯誤,對「MH370失聯是美國的專利陰謀」等說法進行了闢謠。本文則試圖查證該文作者的背景和行文邏輯,分析地攤文學式謠言的特徵,給出識別方法。較真要點(趕時間?只看要點就夠了)《馬航MH370調查》一文作者列舉了自己很多頭銜,但這些頭銜基本上都是假的。
  • 化學化學,「化學」兩字的由來是什麼呢?
    到了初中大家接觸了化學這門新的學科,那麼你知道「化學」一詞是什麼意思嗎?「化學」兩字的由來是什麼?下面跟隨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化學一詞中「化」是變化的意思,「學」是學科或學問。」一詞。漢語「化學」如何產生的呢?1970年,日本學者坂出祥伸指出「化學」首見於上海墨海書館出版的雜誌《六合叢談》(1857年-1858年)。1981年,國內第一篇探討「化學」譯名來歷的論文發表。
  • 做人,最大的愚蠢是太較真
    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來源:哲學人生網(ID: zxrsnet)有人問禪師:「修行需要下什麼工夫嗎?」禪師說:「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人又問:「一般人都是如此,師父的功夫就是這樣嗎?」禪師:「並不一樣。
  • 較真丨小傷口也有可能「要人命」,一文讀懂破傷風
    今天,我們邀請到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外科、創傷救治中心王傳林副主任給大家聊一聊破傷風的那些事。 破傷風是「受風」導致? 較真鑑定:前期會頭暈乏力,然後發展到肌肉痙攣 感染了破傷風在前驅期會出現乏力、頭暈、頭痛、煩躁不安、下頜緊張、張口不便、吞咽困難,咬肌和頸項部、腹背部肌肉緊張或酸痛等症狀。
  • 較真| 「紐約大量青壯年發病上呼吸機」不是事實,和ADE也沒啥關係
    查證者:一節生薑 | 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病理及實驗醫藥系研究副教授 沒有數據證明紐約大量青壯年患者一發病就嚴重到上呼吸機 細看這篇網絡文章,只有「紐約大量青壯年患者一發病就嚴重到上呼吸機,疑似ADE效應(以前感染形成抗體後再被二次感染),在感染後8-12個小時內,急劇惡化」這一個說法,沒有給出任何數據,不知道「大量青壯年」是怎麼來的。
  • 「較真」老師——張玉潔
    對自己較真。來濰坊高新雙語學校的8年時間裡,從未因為生病請過假,即使生病也沒有影響她工作的熱情。去年冬天,是流感最嚴重的時期,班裡的出勤率有時到不了一半,張老師在發燒燒到39度、渾身乏力、酸疼的情況下,仍堅守在教學一線,帶病為學生上課。嗓子腫的說不出話來,她就盯著自習,給學生批改作業;鼻涕橫流,她就塞上衛生紙為學生批改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