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真要點:
查證者:閏餘成歲|物理學博士
最近,有較真讀者提問:市場上出現的號稱具有多種超強和獨特功能的手機納米貼膜,真的出自中科院嗎?為了解答這一問題,筆者在中國科學院智慧財產權網上[1]進行了「較真」查詢,結果如下:
1. 以「納米鍍膜」為關鍵詞進行查詢,可檢索到9項科技成果和257項專利,這些成果大多與金屬表面處理、光學器件設計、儀器設備等有關,進一步以「納米鍍膜」+「手機」兩個關鍵詞進行高級檢索,則檢索出0條信息,這說明「納米鍍膜」技術並不作為手機屏幕的應用,但本質原因是科學意義上的「鍍膜」與廣告或口語所說的手機屏幕鍍膜或貼膜不是一回事。
圖:以「納米鍍膜」為關鍵詞在中國科學院智慧財產權網(www.casip.ac.cn)的查詢檢索結果
2. 以「納米貼膜」為關鍵詞進行查詢,可檢索到34項專利,涉及節能環保、水處理、生物醫藥等領域,經過逐一閱讀分析這些專利,同樣沒有一項闡明了是作為手機屏幕保護膜的應用,原因也是「膜」不同「膜」。
3. 以「手機貼膜」為關鍵詞繼續進行查詢,可檢索到1項2006年中科院聲學研究所的成果,名字為「微麥克風批量製造與實用化研究」,內容屬於微傳感器製造技術方面,也同樣與咱們「較真」的目標對象不相關。
感興趣的讀者還可以用其他關鍵詞在中科院智慧財產權網上自行檢索驗證。但我們已經可以得到的基本結論是,市場上售賣的形形色色的手機納米貼膜、鍍膜、液體膜,不管其性能如何,幾乎不可能出自中科院,或許更多的是在營銷方面追納米科技的熱點、傍「科研國家隊」的名牌而已。但是,從材料科學的角度,目前手機貼膜的主要材料為透光性好、性價比高的聚乙烯塑料,在本體材料不變的情況下,通過一定的表面或者後處理工藝改善膜的少數特性倒也是可能的,只是這絕不像很多商家吹得那麼玄乎,光學(如抗藍光、防紫外)、力學(如防摔、抗壓)、熱學(如導熱、散熱)、化學(如防水、疏油)等性能全面改變或提升。
最後提醒大家,中科院擁有700多位院士、100多家研究機構,以及中國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等多所大學。下次如果有人向你「安利」某些產品並標榜是中科院的科技成果,最好具體問問出自中科院哪個研究所或哪個專家,然後上相關單位的網頁進一步查詢,如此即可避免絕大部分的忽悠。
[1] 中國科學院智慧財產權網(www.casip.ac.cn)是中科院官方主辦的覆蓋「從智慧財產權技術研發到轉化實施全流程的信息服務平臺」,它整合了全院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科研成果,僅專利信息就有近18萬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