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想報考醫學類的考生來說,無論是醫學專科類的高校還是綜合性的高校,都有很多醫學實力雄厚的院校可以選擇。例如:北京大學醫學部、清華大學醫學部、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四川大學華西醫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首都醫科大學、南京醫科大學等,這些都是大家所熟知的醫學實力強勁的院校。除了這些院校之外,在軍校裡面有三所醫科大學的實力也可以和這些院校媲美的,分別是海軍軍醫大學、陸軍軍醫大學、空軍軍醫大學。

一、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大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大學即軍改前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創建於1949年9月,時稱「華東軍區人民醫學院」。1950年改稱上海軍醫大學。1951年7月正式定名為第二軍醫大學,2017年轉隸海軍,組建海軍軍醫大學。目前,學校是國家「211工程」、軍隊「2110工程」和總後「530工程」重點建設院校,軍隊研究生培養重點建設院校、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外軍醫學留學生培養基地。海軍軍醫大學目前附屬長海醫院、長徵醫院和東方肝膽外科醫院三所三級甲等醫院,整體建設水平在軍內外處於領先地位。學校一級國家重點學科數2個,二、三級國家重點學科數26個;現有碩士學位授權點93個、博士學位授權點83個、博士後流動站7個,在2019年最新世界大學排名(ESI)中,有7個學科入選全球前1%,位居全軍院校第一。
海軍軍醫大學目前擁有兩院院士7名(中科院院士:吳孟超、陳宜張,工程院院士:曹雪濤、王紅陽、廖萬清、夏照帆、孫穎浩),院士後備人選6名,國家級創新團隊8支,「973」首席科學家7名、「何梁何利獎」7名、「長江學者」9名、國家「傑青」25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9名、「求是傑出實用工程獎」7名、軍隊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15名。
以下是2018年和2019年海軍軍醫大學招生分數線:


二、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是一所具有悠久歷史和光榮傳統的全國重點大學、軍隊重點建設院校、全國首批博士學位授權單位、首批開辦八年制醫學教育高校。2017年,根據軍委改革方案和陸軍整編命令,以第三軍醫大學、白求恩醫務士官學校(河北石家莊)為基礎,納入西部戰區陸軍綜合訓練基地軍醫訓練大隊(新疆呼圖壁)、解放軍第八醫院(西藏日喀則)、解放軍第二六O醫院(河北石家莊),組建陸軍軍醫大學。
陸軍軍醫大學目前開設臨床醫學、基礎醫學、預防醫學、口腔醫學、藥學、護理學、生物技術、生物醫學工程、醫學影像技術、醫學檢驗技術、公共事業管理等11個本科專業。擁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0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2個博、碩士專業學位類別7個,博士後流動站9個,國家重點學科13個、重點培育學科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中心)6個,教育部、軍隊重點實驗室32個,臨床醫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神經系統學與行為學、免疫學、化學等7個學科領域進入國際ESI前1%。現有兩院院士3名,高級專業技術人員880人,三級以上教授26人,「國家傑青」和「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9人,「青年長江」和「國家優青」25人,13個團隊入選國家教育部、科技部、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團隊。
以下是陸軍軍醫大學2018年招生分數線:



三、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第四軍醫大學)於1954年由原第四軍醫大學和原第五軍醫大學合併而成,2017年轉隸空軍,原空軍航空醫學研究所併入後組建空軍軍醫大學。學校1959年被中共中央確定為全國首批20所重點大學之一,1995年進入軍隊重點建設院校行列,1997年成為國家首批22所「211工程」重點建設院校之一,2017年進入國家一流學科建設院校行列。
學校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工程院院士4名、國家「萬人計劃」入選者12名、國家「973」首席科學家7名、教育部「長江學者」33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對象10名、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7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0名、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13名。現有博士生導師312名,碩士生導師583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5名。
空軍軍醫大學現有博士學位一級授權學科12個,碩士學位一級授權學科12個,並設有10個博士後流動站。目前有6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全球前1%,25個學科排名全國前10名。國家重點和培育學科19個,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2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軍隊建設項目23個,全軍醫學專科中心35個,軍隊後勤科研實驗室19個,全軍醫學專業重點實驗室15個。
以下是空軍軍醫大學2016年至2018年招生分數線:

醫學是一個耗時間、耗精力、耗財力的專業,對於立志於從軍並且學醫的考生來說是不錯的選擇,軍籍學生入學即享受軍人待遇,畢業包分配,確實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