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世被百姓擁為一代清官,四百年後墳墓挖開,出土財寶令人傻眼

2020-12-18 騰訊網

歷史著作有開始也有結束,但它們描寫的事件卻並不如此。——科林伍德

中華上下有5000多年的歷史文化,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許多歷史文化也隨著古人埋葬在各個角落。如今考古學家有著精良的設備,就開始對古代文明進行了探索。很多歷史也隨著考古學家的不斷探索逐漸揭開了神秘的面紗。

考古學家也開始發現很多流傳下來的歷史記載並不屬實,他們從一些古墓中探索到了一些不為人知的歷史。明代有一位被譽為清官的首輔袁煒,他的墳墓被挖開之後,裡面的墓志銘講述了他拍馬屁的功夫讓人汗顏。

文物的糟蹋

1968年,浙江省袁馬村的農村公社組織社員在三峰山搬石頭準備去砌一個豬圈時,社員們在三峰山上發現了一座巨型古墓。這座古墓被很多雜草掩蓋從細縫中社員們看到古墓裡有著豪華的石頭仙橋,池臺等各種精美的石雕。

在那個年代人們對考古並沒有太多的認識,也沒有想過要對古墓進行保護。當時社員們為了搬運更多的碎石塊以及看古墓的構造就將幾個炸藥包放在了古墓中,不一會兒古墓裡的石柱石階,隨著爆炸聲的響起,它們也被炸毀。

一些社員就將這些碎石塊運到了山下砌豬圈,隨著碎石塊的不斷搬運古墓也開始逐漸展現在社員們的面前。古墓被炸開之後,裡面有一個保存完好的楠木棺材。在這座古墓中堆滿了許多的金銀財寶。

很多社員看到這些金銀財寶之後就將這些器物拿回家中。那時候人們根本就不知道這些文物的價值,隨意的糟蹋就連那一口楠木棺材也被公社運回村裡做了廁所的蹲板。當時農村公社裡正好缺少石塊,他們從古墓裡挖出了兩塊刻著字的石頭,也運回了村裡。後來這兩塊巨石就被抬去當了橋面供別人行走。

十年之後的重視

1978年,國家開始重視文物價值,並且頒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袁馬村也開始響應國家的號召,將之前挖到古墓的事情,報告了當地文化館。文物局的人立即派了工作人員經過長達一個星期的反覆勸說,收集10年前流失在村民手中的隨葬品。

最終一共收到了銀簪兩件、玉簪兩件、銀錠四件、玉帶片十六件等,這數量及其的稀少。從挖古墓到如今已經經歷了10多年,很多村民受生活所迫,都將之前挖到的隨葬品典當了出去,已經不知去向。也有的村民不願意上交這些文物,已經成為家中的一個傳家之寶。

這對於探索明代時期的歷史,是一個巨大的損失。經村民回憶,考古專家還了解到,當時還有兩塊刻著字的巨石現如今正在小河邊上。他們立即帶上工作人員,找到了那兩塊巨石,發現這兩塊其實是墓志銘。

墓志銘其實就是一種悼念性的文體主要是記載逝者的姓名,生平事跡,對逝者一生的評價。這墓志銘有可能是自己生前所寫,也有可能是別人為其書寫,表達了對死者的悼念和讚頌。考古學家雖然知道這處古墓的存在,但古墓所在的地方已經被炸毀無法修復完全。一直都不知道這座古墓的主人是誰,如今找到兩塊墓志銘可以說是一個重大的發現。

慈谿袁氏的後代

專家將這兩塊墓志銘帶回了文化館進行探究,經過對墓志銘的解讀,他們發現這個曾經被社員炸毀的古墓是400年前明代著名首輔大臣袁煒的墓。為了進一步的進行探究,他們又來到了當時的那座山峰上進行再次挖掘,儘量恢復墓室的建築。

這個墓從面積來看可以說是非常宏大的,這樣的墓室一般而言都是極其的豪華。村民手中所上交的一些隨葬品只是眾多金銀財寶中微不足道的東西。袁煒的墓志銘證實了一個歷史傳說,向世人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歷史,還原了一個真實的皇帝。

在歷代的考古學者眼中明代首輔大臣袁煒是一個清官一個好官。從這兩塊墓志銘中,考古學家們發現了不一樣的記載,為後世學者研究明代歷史提供了重要的參考。這兩塊墓志銘中有一塊長寬為64釐米,這是墓志銘的蓋碑,還有另一塊墓志銘是袁煒的學生所寫的生平事跡,一共是50行,每行60字。

這些字體記載了袁煒詳細的一生揭開了他不為人知的一面,袁煒是慈谿袁氏的後輩。慈谿袁氏最早的祖先是漢太尉袁安。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各種皇朝更替戰亂頻發,最終他們選擇在陸埠慈谿定居了下來。幾乎在每一個朝代袁氏子孫都在朝堂中佔據著一些分量。袁煒可以說是這些子孫中最出名的人。

阿諛奉承的宰相

1508年,袁煒就出生於浙江慈谿,據說他在出生之前父母在同一天晚上都夢見了有一條黑龍降臨在家中。沒過多久袁煒就出生了,他是明代少數可以稱之為神童的人之一。從小他就精絕穎異,在其他孩子還在讀書識字的時候,他就可以與其他人做對子

他作出來的對子有很多,都十分奇特,讓人讚不絕口。10歲的時候,他就跟隨著父親一起去觀看縣令審案。縣令看他氣宇不凡,於是就出了一個對子想考考他:"三清殿上飛雙鶴"。袁煒不假思索地回答到:"五彩雲中架六龍"。縣令聽到了他的回答連聲說好,稱讚他是一個神童。

在袁煒的墓志銘中記載到嘉靖皇帝是一個極其信奉道教的人,很多群臣為了巴結他,紛紛寫青詞來敬獻。青詞就是道教舉行一些儀式的時候,需要獻給天界神明的奏文。袁煒也是眾多拍馬屁官員之一

他寫的青詞深得嘉靖皇帝喜愛,正是因為這一點,才使得他屢次遭到御史的彈劾時皇帝始終不治罪,反而眷遇乾隆。短短的幾年時間裡,他就從一個小小的六品官員晉升到了宰相首輔,他也因此得了一個"青詞宰相"的稱呼。

公元1565年,袁煒因病去世,享年58歲。嘉靖皇帝聽完了他的死訊之後,還感到極其的惋惜,贈少師,諡文榮。袁煒的後代就將他葬在故鄉的三峰山上。他的學生們為了表達敬意就寫下了袁煒寫青詞的各種事跡。

從這兩塊墓志銘中,人們也真正的了解到歷史上的袁煒,並非一代清官。他的官位完全是靠著溜須拍馬,阿諛奉承而得來。從袁煒的情況來看,嘉靖皇帝在位時期的朝廷官員是怎樣的腐敗。流傳下來的一些文字記載並不一定就屬實,往往揭開這些修辭之後,露出的就會是另一種真相。

相關焦點

  • 200年後盜墓賊挖開:全是珍寶
    200年後,盜墓賊挖開後傻眼。這位將軍便是生活在南北朝曹魏時期太和年間的張詹,他的家人在他死後,刻字立碑,碑文中寫有:「白楸之棺,易朽之裳,銅鐵不入,丹器不藏。嗟矣後人,幸勿我傷!」這麼一表明,張詹死後200年,還真沒有盜墓賊去挖他的墳墓,實際上也好理解,有句老話是說:「死者為大」,墳墓是死者安身之處,常人路過墓地不是繞道走,就是要拜一拜,表示自己無心驚擾,是對已逝之人的尊重。
  • 一夜之間,村裡驚現90座無名墳墓!挖開後大吃一驚…
    當時他就覺得事有蹊蹺, 於是趕緊通知了村裡的村民。 有村民當場 挖開了幾座墳墓查看, 結果卻讓他們大吃一驚。
  • 明朝一清官,百姓人人愛戴,抓了一貪官,卻惹怒天子掉了腦袋
    明朝一清官,百姓人人愛戴,抓了一貪官,卻惹怒天子掉了腦袋文|歷史充電插座古代的臣子是特別難做的,如果你為國為民的話,在得到百姓稱讚的同時也會引起皇帝的猜忌。我們國家有一部中庸著作或許可以為你解決這些疑問。雖然大部分人都懂其中的道理,但是依然還有一些臣子願意做那個做不和諧的那種人,願意做哪種面對貪官汙吏的時候敢於直言的那種人。就比如說電視劇裡面經常演的包拯。他特別的仗義執言,而且包拯最後的結局都特別的好。
  • 一夜之間,村裡驚現90座無名墳墓,村民挖開大吃一驚
    據村民徐大哥回憶,11月27日晚上,他在經過村路口附近的林地時發現,有人正在用鉤機挖地。當時他就覺得事有蹊蹺,於是趕緊通知了村裡的村民。 有村民當場挖開了幾座墳墓查看,結果卻讓他們大吃一驚。
  • 楚國一代名相孫叔敖 中國第一個河南籍清官
    有人認為,碑上無字,是武則天有意讓後人和歷史去評價自己的功過是非。在中國歷史上,無論是武則天這樣敢於打破歷史常規的一代女皇,還是千千萬萬的官員和士大夫,都要面臨歷史這塊無字碑的最後評價。孔子開先河 著書評價歷史人物【解說】《春秋》是中國現存的第一部編年體史書。
  • 既是清官又是酷吏的田文鏡為何會在死後墳墓被乾隆推平?
    田文鏡是清官是廉吏,但卻是李達康式的官員,這也是乾隆厭惡他的地方田文鏡在山西布政使職位上幹了半年左右就在第二年正月被雍正調任河南布政使,隨後同年八月雍正就正式提升田文鏡為河南巡撫,之後田文鏡就常駐河南一直到死。
  • 宋朝的這位中書侍郎,一代名相思慮深遠,一心為公名揚後世
    病好後,非常想召見這位執政官。某天,他坐在閒暇之所設的別殿裡,急急忙忙地召見了中書省和樞密院的兩位大臣。那時的中書侍郎就是呂許公,接到詔書後,卻過了一段時間才動身,與他同行的樞密院侍郎贊公卻匆匆忙忙一路小跑,呂許公卻沒有慌亂。並牽著贊公一起慢慢走。見過宋仁宗以後,皇帝問他們:「我久病初愈,很高興見到你們,為何遲到?」
  • 劉統勳是清朝名臣,堪稱一代清官,為何會被乾隆帝抄家?
    劉統勳確是是一代名臣,更是一代清官,然而在他生前,乾隆帝曾將其抄家,全家打入監牢,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事情發生在乾隆二十年,也就是1756年。這一年,清朝西北邊疆地區發生了一件大事,原本歸降清朝,被封為親王的輝特部臺吉阿睦爾撒納發動叛亂。
  • 真正意義上的清官,能做到想民之所想,才是百姓們的幸運
    這正是我們大部分人對於古代官員的認識,可長達兩千年的封建社會的繁榮是憑空出現的嗎,不是吧。來讓小編帶你看看專屬於古代官員的風採,要知道作為一個小小的官員。哪怕只是在管一個縣的官員,那也是很重要的存在呢。畢竟我們中華大地很是遼闊,在古代的條件下,如果想要將整個地方全部都走一遍,你就算花費近十年的時間都不一定能做到哦。
  • 為官正直清廉的海瑞,明朝一代清官,極具借鑑意義的官員
    但是在明朝有一位清官,可以說是一位非常稀有的官員,他不像其他官員一樣,通過自己的官位來獲得額外的收入,因為他依法奉公,只拿屬於自己的俸祿。以至於他有一次在上街買了幾斤肉,就引來全城的人圍觀,而這個人就是明朝的海瑞。
  • 這個人是有名的清官,但是他做事卻不過腦子,皇帝對他是又愛又恨
    文/半人馬這個人是非常有名的清官,但是他做事卻不過腦子,皇帝對他是又愛又恨大家應該都看過包青天吧?包黑子很有才學,和公孫策鬥智鬥勇,最後走在了一起。他是一個清官,在他身上發生過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後人更為他的事跡編寫成了一本書,有些內容就如同神話故事般精彩。到底是何人有這麼大的能耐呢?他就是海瑞,這個名字,也許有的人聽過,但是不知道是誰。他是明朝非常有名的清官,一生伺候過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個朝代。
  • 他是三國第一清官,《三國演義》中卻成了跑龍套的蠢貨
    周瑜聽說消息後,高興地說:「吾聞曹操換毛玠、于禁為水軍都督,則在這二個手裡,好歹葬送了水軍的性命」。結果在赤壁之戰中,毛玠于禁兩人不善水戰,被孫劉聯軍殺得七零八落,大敗而逃。毛玠因此成了個跑龍套的蠢貨形象,在《三國演義》中一閃而過,很快被人遺忘。實際上,《三國演義》中的這段描寫,是對毛玠的一種極大誤讀。
  • 全新一代Jeep牧馬人獲評凱利藍皮書「5年擁車成本首選」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2月20日訊 近日,全新一代Jeep牧馬人獲2019凱利藍皮書評選的「5年擁車成本首選」獎項,這是其連續第五年贏得該獎項。此外,今年Jeep牧馬人還奪得該獎四驅性能SUV類別的第一名。「5年擁車成本首選」基於凱利藍皮書新車頭五年擁車成本數據,評選出五年內預期擁車成本最低的新車型和品牌。
  • 村民挖大棚,無意間挖出了一座四百年前的古墓,墓中屍體栩栩如生
    古墓,指的是有史以來已經死亡的人的墳墓,一般是指那種具有代表性和研究價值的的墳墓,亦譯古冢。特指歐洲大陸史前時期的墓地,可以說,古墓中一般中國的比較有歷史研究價值。話說,在2010年7月的時候,在莘縣十八里舖鎮,一個村民在一家蔬菜大棚中挖開了一個古墓,裡面有三具棺槨。
  • 羅振玉墳墓今何在?
    他的姑父蘇君德,正是給羅振玉看墳的人,1962就已經去世。   方得福今年88歲,頭腦清醒、腿腳靈便,帶著我們穿果園、爬地埂、找墳地。根據幾個參照物,老人準確地指出了墳墓的具體位置,那裡現在是一片果樹園。方得福說,這個墳地是日本人給選的,他就親眼看見飛機在旅順上空轉了好幾天選墳地,最後選中了這個位置(據《旅順口區志》記載和羅振玉的後人證實,羅墳是用飛機定位的)。
  • 山西出土呂洞賓墓,棺材打開後專家傻眼,大呼:這絕不可能
    根據史料記載,呂洞賓名呂巖,字洞賓,於公元798年出生,唐德宗年間蒲州人,從小就能文能武,呂洞賓在27歲考中進士,也曾當上地方官吏,然而因為厭倦亂世,從而決定來到九峰山修行。
  • 百姓視他為英雄,老蔣卻在慶功宴上將他逮捕,罪名令人疑惑不解
    1943年12月4日,在常德城內西北角的幾座特大號軍用帳篷裡,常德縣縣長戴九峰代表全縣百姓向餘程萬敬酒,感激餘程萬保全了全縣十多萬百姓的性命。鄂西會戰結束後,日軍以68和116兩個師團的兵力向常德發起進攻,而在常德堅守的就是餘程萬的57師。
  • 清朝一清官,死後家裡就留了8兩銀子,為何康熙還要罵他可恥?
    這種情況造成了古時候的很多官員都貪汙腐敗,魚肉百姓,強徵暴斂老百姓的財產,本本分分的清官則成為了稀有之人。提及古代清官,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主要是兩位,一位在大宋王朝擔任要職的包拯,一位在大明王朝擔任要員的海瑞。
  • 清官李秉衡的悲劇人生
    其中晚清名臣李秉衡(1830-1900)算是其中的一位,若按二十四史的寫法,他能被歸入循吏,能算百姓心中的清官。他雖然不是進士出身,由太學生報捐知縣,但在歷任州縣期間,他為官廉正,時稱「北直廉吏第一」。他所關注的,也是厚厚的二十四史中的清官們一貫關注的領域。李秉衡不僅在生活中一直躬行節儉的原則,在為官時也處處勤儉持政,精簡機構,反對大興土木。
  • 老爹是清朝第一清官,兒子是清朝第一貪官,皇帝:你怎麼教的?
    和申是貪官這件事大家都知道,自從古典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播出後,他的知名度就更高了,但是小編今天要說的,其實和申"第一貪官"的名字,是民間裝上去的,清代被皇帝蓋印認證的第一貪官,另有其人。這個人就是趙鳳昭,有意思的是,趙鳳昭的父親趙申橋,當時號稱清朝第一清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