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高翻考研 發出的第 265 篇文章
寫在前面
by 胡學長
讓我們迅速過一遍熟悉的報喜環節。
北外方面的數據也已更新。
這也就意味著,根據不完全統計:
2019年,胡學長團隊共有50+位學員成功考入上外和北外。
去年我們團隊的成績是60+位學員被上外北外錄取。但是,今年考慮到上外縮招這一因素,我們團隊能取得這樣的成績,我個人覺得很不錯。
今天更新的是上外高翻英語口譯經驗帖,作者Apprentice一戰成功上岸(微博@高地上的阿普林特斯),初試翻譯基礎131分,複試面試94.8分,總分排名第7。Apprentice為胡學長團隊學員,先後參加過全年課程、口譯社、冬訓營和模擬面試等多種課程和社群活動。
一大批經驗帖即將來襲,未必每篇都適合大家。但要說明的是,每一篇背後都隱藏著一個關於努力和拼搏的故事。推文很短,無法將故事徹底說清道明。我們希望的是,大家看完這篇文章,能夠更加認真地書寫自己的故事。
歡迎大家分享或點讚,祝閱讀愉快。
一戰上外高翻英語口譯成功上岸
初試翻譯130+面試90+
這是我的5000+字考研經驗帖
by Apprentice
基本情況
大家好,我是Apprentice。應屆生,本科上外工商管理專業,英語雙學位,專四優秀,雅思7.5。初試技術分359.8,排名17,最終總排名第7。
首先談一談報考動機。
因為本科主專業不是英專,本來是想好好找實習就業,也沒有參加演講辯論比賽(悔不當初)。大二時抱著湊熱鬧的心態參加了上海市某口譯比賽(個人組),可能因為大神沒有報or去了團體賽,僥倖進了前十,得以在評委席見到梅德明老師,也在下午觀賽時見到了復旦、華東師大等選手的遊刃有餘,內心os:口譯真酷,我這個loser要好好學習,算是種下了學翻譯的種子。
大三開始英語雙學位課程多了起來,記得第一堂英漢翻譯課老師就問我們,究竟何謂「信達雅」,翻譯是怎樣從「費厄潑賴」到「祛魅」再到「可口可樂」。然後是口譯課,因為老師之前也有做過同傳,分享了她的看法,口譯的辛苦與收穫,我當即被那種paid to learn的工作願景給吸引了,決定要報考高翻院校。
選擇上外MTI幾乎是自然而然的。地理上,比起北京我更喜歡上海;能力上,我心裡有數,CI是我跳三下也很難考上的神仙項目,而MTI難度相較之下低一些,也能幫助我系統靜心學習口譯;翻譯理念上,有關注前幾年考題,也有諮詢認識的學姐,覺得「不摳字眼」、「看整體」的理念很對胃口。
正式備考開始前,我已經關注了「高翻考研」有一段時間(被推送頭圖吸引),並且在17年11月湊熱鬧地報了一個月考研課程試水,感受了下上課氛圍,覺得有一個集體一起學一起討論進步的感覺不錯,也能督促我,防止懈怠,於是毫不猶豫報了19年的全年課程。具體上課模式請移步公眾號「高翻考研」自行了解,接下來進入備考正題。
因為經驗帖實則也只是一家之言僅供參考,所以doesn’t work for everyone,整篇文章主要分成三部分:初試、面試、時間分配與心態建設,大家按需食用啦。
初試
上外高翻MTI初試考四門,除政治外均為上外自主命題科目,分別是:翻譯碩士英語(100)、漢語百科知識與寫作(150)、翻譯基礎(150)。近三年題型沒有大的變化,保持著「題量大」、「有性格」、「能力立意」的風格,選材來源多樣,外刊、書摘、學術文獻皆是出題素材。
(1)政治
這一門我的得分是67。因為上外的技術分算法,政治過線即可。我仗著自己高中是文科生,每天花的時間很少,有時候不想看,就一連一周都不看。跟著肖秀榮老師,8月底開始過精講精練,涉及最新時政概念的看一看講解視頻,其他不看。到11月過完1000題,最後背了一下肖四的大題。
總之,根據自己情況,安排複習時間。理科生9月開始政治,每天花2個小時也綽綽有餘了。
(2)翻譯碩士英語
這一門我分數不高,70分。簡單粗暴兩道題。長閱讀與800詞話題作文。閱讀是關於腦神經科學建模的兩種研究方法論的一篇論文,文章還從哲學角度提了兩個問題。要求考上回答四個關於文章的問題,分值40分。主要考察快速閱讀、理清邏輯、理解特定語境內較為抽象概念的能力。在我看來,還能考察考生心理素質,會不會在打開信封后見卷即哭。
我考試時,雖然有心理準備,但還是比較懵逼,硬著頭皮讀完做完閱讀已經過去了接近2小時。看到作文題「the limit of my language means the limit of my world」,深深覺得被嘲諷了,但好在之前有讀過相關的文章,語言學課上有提到語言影響思維的觀點,勉強寫好800詞。
備考基英,其實就在于堅持不懈地輸入與輸出。具體而言,精讀、思辨、寫作三個環節互相促進。精讀方面,我主要讀了經濟學人,量不在多,讀感興趣的板塊,主要是Leaders, China,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ience and technology還有一些專欄,比如Schumpeter, Banyan,還有新出的討論中國當代輿論場的Chaguan,有時候還會讀一讀訃告Obituary,學一學人物描寫。
拿到一篇文章,我會讀一段概括一段段意(旁批幾個字),讀完理清框架後再整理表達,積累句式。這裡推薦有道雲筆記,可以實時管理文件。首先按文章題材分類,政治、經濟、全球化、教育、社會融合、環保、健康、流行文化等等;然後分為詞夥、有力的小詞和句式。其中,積累的精妙句式,最好加上自己的仿寫。
但是,由於外刊單篇字數有限,為加深對某一社會現象的認識,我們還需要做一些專題閱讀。經濟學人智庫報告,AEON, The Guardian的long reads都是很好的材料。同時,文史哲相關書籍也要有所涉獵。大部頭專著不必都做精讀,可做泛讀,也當擴充知識面。我跟著網課裡的原著閱讀課讀了基辛格的World Order,羅素的The Conquest of Happiness. 自己前前後後讀了些雜書,列在後面。(胡學長os:本文出現較多書名,為編輯方便起見,一律不再特別設置格式)
除此之外,因為暑假我們要求寫好雙學位論文,我寫的是比較文化類,因此讀了一些關於新英格蘭清教的文獻。
寫作練習方面,我可以說是十足的反面教材。因為內心牴觸寫作(就是懶),一年一共練過的500詞以上的作文只有6個,基英分高得起來才怪。所以建議備考高翻一定要重視平時練筆,不說一周一個作文,考前三個月衝刺階段要保證練過15+話題的作文。
寫作要求,其實就是老生常談,完整、連貫、邏輯清晰、論證合理、選詞得當加上一點點創意心思足矣。創意也有很多種形式,但無論是立論創新、結構創新、敘事手法創新還是老論新談都需要避免空談,重視論據。具體可閱讀On Writing Well, The Sense of Style等寫作指導書籍解惑。
思辨方面,推薦Taking Sides叢書,跨越多個辯題,每一本都收錄正反方立場和論證過程。我讀了政治議題篇和道德篇。這套叢書好在每個issue後面還會有啟發向的問題,在讀完之後可以作為自測檢驗吸收效果。Wikipedia也是個好東西,與百度百科說再見吧。
此外,如果有梯子,可以沒事上一上Quora(國外知乎),看一看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思考習慣。
這裡列一下複習參考材料。
經濟學人,金融時報,衛報,紐約時報,紐約客,AEON,The Atlantic
World Order
The Conquest of Happiness
Nature(by Emerson)
50 Great Short Stories
Braving the Wilderness: the Quest for True Belonging and the Courageto Stand Alone
The History of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
The Painted Veil
The Moon and Sixpence
Jude the Obscure
The Song of Ice and Fire(1,2)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The Great Gatsby
Taking Sides
The Sense of Style
外研社出版的《美國大學英語寫作》
《新編英語語法教程》章振邦
(3)英語翻譯基礎
翻譯基礎這一門我得分是131。考完本來感覺並不很好,因為題量較大,幾乎是五分鐘做完了中文總結,字跡要多醜有多醜,但事實證明,寫完就是勇士。
英譯中,還是推薦大家都說好的葉子南老師的《高級英漢翻譯理論與實踐》,書後面的練習也可以做一做。練習英譯中,一定要有篇章意識,因為中英文種種差異,有時候需要打破原有句式、語序、語態做調整,達到「說人話」的要求,盡力避免「歐化」中文。(這裡要感恩批改英到中的王珞恩學長,還記得5月份我欠了兩次作業沒交,6月提醒我交作業,我才沒有懈怠下去。)
中譯英,依舊推薦大家都說好的李長栓老師的《非文學翻譯理論與實踐》,學習怎樣用簡潔的方式傳達意思。《中式英語之鑑》也可以讀一讀,提醒自己有意識地避免Chinglish。
理論只是啟發,真正要提高翻譯水平還是要投身於實踐。我其實對中譯英一直有畏懼心理,特別是句子繁瑣,內容相對無趣的政府公文文本。但從3月份起,我基本堅持了每周至少1篇的500詞以上的中譯英練習(是的,就是胡學長網課作業),每個月對積累的翻譯處理做復盤。這裡要感謝批改作業的小澤學長,是您批註的一個個bit weird, bit over幫助我提高。
雖然是MTI,也就是非文學翻譯為主,為了讓自己(顯得)更有文化,我還是看了一些優秀譯文集,比如《林語堂英文作品集》、《張培基英譯散文集》。
練習材料方面,英翻中可以順便翻譯你精讀的外刊文章,現在網絡發達了,雙語資料還是很好找的,FT中文網會員了解一下。
中翻英方面,可以找環球時報的時評、人民日報評論,同時嘗試翻一翻當代散文、小品文。另外我加入了一個藉助FB、Ins外宣的學生組織,翻譯審稿的過程也促使我時刻提醒自己「心中有讀者」。
這裡放一下其他參考書,大家按需閱讀就行,不必都讀。
《最新漢英翻譯實例評析》馮偉年 世界圖書出版社
《現代英文選評註》夏濟安 外研社
《中華文化語彙翻譯》高萬隆 王愛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英漢影視翻譯實用教程》肖維青
(4)漢語寫作與百科知識
這一門我的分數是120,也不算高。
題型是三道簡答題和作文,沒有填空選擇,又是沒有考成語的一年。因為滿分有150分,簡答題分值不容小覷。備考主要就是四個方面,讀書、整理、心裡有數(中外對照),以及聯繫當下。
仍舊列一下書單(打*號的不重點推薦)。
《中國文化要略》
《中國文化讀本》
《中國文學與中國文化知識應試指南》林青松 主編
高中歷史導學案
《鄉土中國》
《中國哲學簡史》
《中國文化精神》
《中國歷史精神》*
《國史大綱》
《舊制度與大革命》*
《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
《清教主義與資本主義倫理》*
《車諾比的悲鳴》
《看不見的城市》
《白銀帝國》
《唐詩百話》施蟄存
《圖像的生與死》
《娛樂至死》
南風窗
南方周末
好奇心日報
寫作方面,今年考的金庸作品對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以及對武俠小說技巧的意義。我本人算是金庸武俠劇感染下長大的了,初中高中看過幾本代表小說,在考場上可能有點得意忘形以至於扣題不夠嚴謹。其實,即便是沒有看過小說,只要對武俠稍有了解,也能將其與平時積累的中國文化常識有機結合起來,只要能自圓其說。所以功夫在平時。
複試
今年筆試意外地題量很小,並且竟然是以前的保研原題,胡學長冬訓營作業練過,然而我冬訓營幾乎鴿了一大半,所以還是考場上放飛著翻的。筆試81,勉強可以接受了。
重點講面試。
口譯重點還是無筆記複述!考試形式多年不變,3分鐘左右英文/中文音頻各一段,語速適中,是邏輯清晰的演講。要求考生不記筆記,聽完一遍用目標語言進行複述。我面試得分94.8, 也算很驚喜了,考之前明明超級緊張。
練習素材庫又是大家都說好的speech repository,不需要梯子就可以登的網站,可按條件(領域、交傳/同傳、語言、難度)篩選獲得你想要的視頻。我主要練的就是beginner level的難度。
除此之外,找一個小夥伴實時練習非常重要。我是2月底開始和群裡一位小夥伴組隊練習的,到考試一個月不到,就是這一個月,可以說還是有進步的。
我們練習的材料主要來源於:speech repository, Ted talks,英文巴士公眾號音頻(主要做EC,雙語板塊有時也拿來做CE),每日英語聽力APP上的各種科普小視頻小音頻。
練習方法是,每天早上固定時刻發給對方音頻,你發CE,我發EC,隔天交換。五分鐘後,微信電話,先說CE後說EC,針對對方的delivery給出評價,指出錯誤。當天晚些時候,發最終版練習音頻(錄音文件)給對方,再互相給出最終反饋,並積累優秀表達。
再次表白我的小夥伴Kelly,不僅一直鼓勵我,還及時整理優秀表達,把transcript發給我,祝你一切順利!
考試是在同傳教室,面前有一個話筒,一個巨溫柔的評委老師會跟你耐心地講清楚複述要求,準備好了就放視頻。視頻播放是在一個家用電視大小的屏幕上,先放英文視頻。聽完考生開始錄音(建議聽完後立即錄音,不要東想西想)。
注意整個錄音過程要有應有的manner,「大家好」,「謝謝」,眼神交流,適當微笑,確定的語氣是準譯員的基本素質。
遇到個別詞聽不懂,不要慌,不影響整體框架/主旨的情況下可以略過,如果是中心詞不知道,可以問老師。遇到數字多也不要慌,說清楚是大是小就行,這次我英譯中把數字都丟掉了,老師也沒有為難。
如果中途斷片,也不要慌,努力想想下一個supporting point,如果逼近結尾,實在想不起來可以直接到結尾,記得說謝謝。
我這次就漏了很大一個點,老師非常nice地幫我回憶,說明老師們是理解考生緊張狀態下的斷片的,只要你把握答問機會,及時準確地補上你漏掉的點,也不會扣很多分。
中到英的delivery,注意避免語法上的錯誤,這裡特別感謝模擬面試的靜子學姐,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好多問題。面試時我的中到英可能比我自己練習的任何一次都做的好,一方面是因為材料本身邏輯清晰,方便理解,另一方面可能是自然的語音語調和講話節奏加了分。
當然,練口譯自然要提聽力,這裡推薦幾個app和播客欄目。
每日英語聽力:名字不酷,內容夠多,和歐路詞典同根同源,涵蓋多個FM電臺,crash course, Ted, 書蟲,China Daily,還有經濟學人的audio。
安卓黨的podcast是podcast go,不用梯子,多個有趣的欄目:
The Guardian Book podcast(分享書)
Guardian’s audio long reads(長閱讀讀給你聽噢)
The Economist- Editor’s picks(不想讀TE就聽吧)
Stuff you should know
Planet Money- NPR
Hidden Brain-NPR
Analysis-BBC Radio 4
Soundings from The New York Review (還是書評)
最後的話
最後再聊一聊時間安排與心態建設。
我的集中備考時間主要是暑假在家,前期和後期因為怕自己繃太緊採取的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式節奏。
3-6月份,跟著網課做作業,每天堅持一件事,墨墨背單詞(GRE),每周堅持精讀3篇TE,看完兩本翻譯理論書。
中期:暑假6月底-8月底,下載了timing app幫助計時以及監督自己。有過一周堅持早起的經歷,每天7點或更早起床,後來發現不適合我,於是改成8點半到9點起。
排除寫雙學位論文的1周以及搞專業實習報告的1周,每天的任務主要包括:
CE/EC做1篇
章振邦語法2節
精讀*2並整理+複習
taking sides 1/2個issue
中國文化要略/文化讀本梳理1節
英語寫作/漢語寫作(想寫才寫)
文學翻譯:張培基or林語堂or現代英文選評註
聽podcast 30 min
不需要規定什麼時間段必須做什麼,畢竟有時候會遇上出去玩、家裡來客人、感冒等事情。不過,每天的基本任務還是需要完成的。
9月-12月回到學校,加入政治。
因為9-10月份要寫好實習報告,以及我自己懈怠,除了每周堅持寫了翻譯作業,可以說是相當懶。差不多是一周去2-3天圖書館的頻率。
11-12月我意識到凜冬將至,加上親朋好友關注到我要考研,開始振作一點,找回了一些手感,開始復盤之前的翻譯練習,寫作表達積累。但依舊是一周只學4天的節奏。
初試過後,我開始還沾沾自喜覺得進複試穩了,結果最終複試名單只有24個人,這才抓緊練無筆記複述,筆頭沒怎麼練。
關於心態(以下內容不甚重要)。
我的心態一直在變化,暑假是我狀態最好的階段,畢竟在家沒有任何幹擾,吃好睡好。
有時候實在不想學,我會心安理得地看電影看漫畫刷劇,加之我為了肖秀榮大大下載回了微博,解鎖了嗑CP這項愛好,於是乎入了一個個「坑」。
在網上衝浪的過程中,遇到同好,觀賞fan art是很能調節心情的。我主要狗歐美圈,還可以寬慰自己,觀賞外網粉絲文學也是泛讀材料的一種
看漫畫看電影也是一大調劑。因為大多數人喜歡的英雄都是有正向激勵作用的,這也使得我在考前懷疑自己水平時反覆心理暗示「I’m the boss」 「The Force is strong with me」。
感謝您看完這篇碎碎念,希望有點點幫助!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胡學長的團隊自2014年開始,每年都為備考高翻院校的學子提供優質課程和貼心服務。每三位上外高翻新生中,就有兩位以不同方式接受過胡學長團隊的服務。而後,我們團隊又將考研服務拓展到了北外高翻和其他翻碩院校。
👇
加入5月份及餘下全年課程
與胡學長的團隊一起踏實備考高翻
戳此了解詳情
🔻
閱讀近期更新的經驗帖
非英專生一戰上外高翻英語口譯告捷:朝正確方向不斷努力,是我最樸素的信仰 (2019.4.14)
北外英院MTI英語口譯總分第二,這是我的6000+字雙非跨考經驗貼 (2019.4.10)
二戰北外高翻MTI會議口譯,這是我的3000+字考研經驗帖 (2019.4.8)
三本學生四戰上外高翻,初試第五總分第六,這是我的考研經驗和感想 (2019.4.5)
上外高翻英語筆譯總分第一,翻譯科目136分全年級最高,來聽她聊考研經驗 (2019.4.1)
工科女生二戰上外高翻英語口譯總分第一,這是我的考研經驗帖 (2019.3.31)
上外高翻英語口譯總分第三,這是我的4000+字考研經驗帖 (2019.3.30)
普通二本院校二戰上外高翻英語筆譯成功上岸,這是我的考研經驗帖 (2019.3.29)
浙大MTI英語筆譯初複試總分第一,這是我的考研經驗帖 (2019.3.21)
高 翻 考 研
ID: MTI_China
本公眾號雖然名為高翻考研
但分享有關語言翻譯的一切
↓ 果斷加入課程抱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