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溫槍「犯傻」!科學家解釋:測不準怎麼辦—新聞—科學網

2020-12-23 科學網

 

曾經不起眼的紅外測溫儀尤其是額溫槍,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之下,火爆整個市場。原本一臺不到100元的設備,如今價格翻了幾倍不說,還一直斷貨。

可與此同時,在出入小區、超市、單位等公共場所門口時,被東一「槍」西一「槍」對準的網友們紛紛吐槽,測溫儀不是測高了,就是測出了極端低溫,有的甚至被測七八次才得到準確數值。

測溫儀的尷尬,有解嗎?

環境決定測溫準確性

紅外測溫儀由於非接觸、測量時間短等特點,在公共場所篩查發熱人群時被廣泛使用。目前常見的非接觸式紅外測溫儀除了額溫槍,還有耳溫槍和紅外熱像儀。它們背後的測溫原理是相同的。

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姬揚解釋說,任何溫度的物體都會有熱輻射,其實就是電磁波。紅外輻射又被稱為紅外線或者紅外光,是電磁波的一種。物體溫度越高,紅外輻射功率就越大;相反,物體溫度越低,輻射功率就越小。紅外測溫儀通過測量紅外輻射的功率,就可以推知人體的溫度。

人體溫度包括兩種,身體深部的較為恆定均勻的核心溫度和接近皮膚表面的表層溫度。耳溫槍測量的是耳內鼓膜溫度,鼓膜與肺動脈溫度非常接近,所以被認為是人體深部溫度的可靠指示。額溫槍測量的則是額頭皮膚的溫度。

如果同在穩定的室內環境中,排除設備質量問題,耳溫槍和額溫槍的精度幾乎沒什麼差異。然而,耳溫槍的測量結果可以被納入臨床體徵數據,額溫槍卻不可以。

「原因很簡單,皮膚表層溫度極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背景環境溫度的變化會使人體表麵皮膚溫度隨之變化,從而影響測量的準確性。「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劉建國說。

跟耳溫槍、額溫槍相比,紅外熱像儀一般適用於機場、火車站、地鐵、商場等人流非常密集的地方,因為它可以滿足在一定距離內批量無感監測篩查的需求,效率是最高的,當然價格也是最貴的。

「而它最根本的缺陷和額溫槍一樣,複雜環境適應性較差,存在測量不準確的問題。」劉建國表示,如果剛走出開著空調的汽車,或者從寒冷的室外經過,它們的測試結果就會與人體真正的核心溫度產生較大的偏差。

粗糙的分類器

在複雜環境下,是否建議一般機構用耳溫槍代替額溫槍?

在姬揚看來,一方面,耳溫槍的成本高於額溫槍;另一方面,使用耳溫槍進行測量時,需將其插入耳道內,如果擺放角度不正確,沒有對準鼓膜,就會直接影響測溫結果。而且,放入耳道的耳溫槍為了避免交叉傳染的風險,必須使用一次性膠套,這就導致測量速度變慢。因此,它並不適合疫情中的快速篩查。

權衡之下,現在許多測量人員用額溫槍測手腕,由於衣服的保護,手腕比裸露的額頭受環境影響更小;此外,如果從室外進入室內時,最好安靜等待一會兒再進行測量。劉建國認為,這些都是眼下相對可行的辦法。

而紅外熱像儀提升精度的方法,是加入一個名叫「紅外標校黑體」的組件,姬揚解釋,它相當於一個標準參考物(37度),可在一定程度上校正儀器的測溫誤差。

可即便如此,當這類紅外熱像儀處於室外或者緊挨著有明顯溫差的出入口時,黑體還是無法從根本上排除背景環境的影響。

正因如此,姬揚坦言:「目前,我們可以把這些測溫儀看作是一個粗糙的分類器,根據顯示的溫度把人分為需要注意的和不用關心的。它所起到的更多是『警示牌』作用。」

創新算法可排除幹擾

然而,紅外測溫儀受到環境幹擾的問題並非不可突破。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劉建國團隊緊急調整了數據處理方案,在傳統紅外標校黑體的基礎上又增加了自標校創新算法,這也為紅外熱像儀真正解決了自動校準複雜環境下測溫結果的難題。

事實上,同樣的思路也可以應用到額溫槍的設計中。

劉建國提出,現有產品可以通過整體架構優化的方式,在測溫系統中建立一個數學模型,通過軟體算法的方式實現測溫系統的補償,從而校準測量結果。

這種方法的應用前提,就是傳感器的輸入和輸出之間能用一個隨機函數模型,環境溫度是當中最重要的一個變量。

「紅外測溫儀技術相對成熟,不存在難以克服的技術瓶頸。只是過去市場需求量沒那麼大,而且應用場景比較單一,主要是在室內,因此大部分產品設計並沒有針對複雜環境的考量。」

劉建國表示,技術發展總是跟隨市場需求的變化而變化,未來想要調整產品設計路線並不難以實現。「只不過在產品需求暴漲,整個供應鏈跟不上節奏的情況下,整體模型和方案的優化還需要企業和研究機構再花些時間去完成。」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明明是額溫槍,為什麼對著我手腕測?
    工作人員用來測體溫的儀器,通常是一把槍型的體溫計,拿它對著額頭隔空點一下就能測出體溫,所以又叫額溫槍。至少就我而言,不止一次遇到過這樣的情景:工作人員拿著額溫槍測一下我額頭溫度再測手腕溫度,有時只測手腕的溫度。不是叫「額」溫槍嗎?點手腕測體溫也可以嗎?
  • 一條關於額溫槍使用的小貼士
    工作人員通常使用一把槍型體溫計對額頭隔空點一下測出體溫,因此稱為額溫槍。工作人員也經常用額溫槍測量額頭溫度後再測一次手腕溫度或者直接測手腕溫度。那額溫槍工作原理是什麼?到底是測額頭還是測手腕呢?額溫槍工作原理額溫槍又稱紅外線測溫儀,吸收人體發射的紅外線輻射能量來測定體溫。
  • 總是測不準,體溫忽高忽低?一圖get額溫槍正確使用方法
    每天上下班、進出小區,工作人員都會使用額溫槍對我們進行體溫測量,額溫槍也變成了每天必經的戰「疫」防線。有網友說,有的工作人員測額頭,有的測手腕,也有網友反映說額溫槍總是測不準,忽高忽低。那麼額溫槍究竟是如何工作的?該如何正確使用額溫槍呢?小編來給你解答。為什麼要用額溫槍?
  • 水銀體溫計預計5年後將禁產 有市民擔心額溫槍測不準
    水銀體溫計預計5年後將禁產 有市民擔心額溫槍測不準發布時間:2020年11月24日 09:41 來源:楚天都市報   水銀體溫計預計5年後將禁產 有市民擔心額溫槍測不準  專家建議多次測量取均值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曾凌軻 見習記者周浩)氣溫驟降,感冒機率增加,體溫計的使用也更加頻繁。
  • 額溫槍測體溫準嗎如何使用 記者直擊「溫度計實驗室」
    疫情期間,我們出入小區、超市、車站、公園、市場、單位等公共場所時,總會有工作人員使用額溫槍對我們進行體溫測量,額溫槍成了我們每天必經的戰「疫」防線。日前,溫州網絡問政平臺的後臺,有不少市民留言,表示在日常測溫中,額溫槍有時會測出「離譜」的數值,需要多次反覆測量。那麼,額溫槍測得究竟準不準?
  • 額溫槍有輻射嗎?測額頭還是測手腕?一圖get額溫槍正確使用方法
    每天上下班、進出小區,工作人員都會使用額溫槍對我們進行體溫測量,額溫槍也變成了每天必經的戰「疫」防線。有網友說,有的工作人員測額頭,有的測手腕,也有網友反映說額溫槍總是測不準,忽高忽低。那麼額溫槍究竟是如何工作的?該如何正確使用額溫槍呢?小編來給你解答。為什麼要用額溫槍?
  • 額溫計測額頭哪裡最準_額溫計不準的原因
    打開APP 額溫計測額頭哪裡最準_額溫計不準的原因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02-27 09:15:07   額溫計測額頭哪裡最準   額溫計是目前兒科常用的體溫測量儀器,迅速通過紅外探測系統測量身體溫度,由於額溫計具有快速測量,非接觸測量,遠距測量,溫度報警等優良特性,大多數地區已經替代傳統的水銀體溫計,特別是測量哭鬧患兒體溫,可以做到快速、準確。
  • 額溫槍準不準?有沒有輻射?為什麼要對著額頭打?聽聽專家為你解答
    額溫槍準不準?有沒有輻射?為什麼要對著額頭打? 額溫槍準不準?當保安大叔拿著額溫槍對著你額頭點一下的時候,槍裡的傳感器就可以根據你額頭散發的紅外能量,將紅外輻射信號轉變成電信號,再經過放大器和信號處理電路,並按照一定的算法和目標發射率校正後,最終可轉變為被測目標的溫度值。2.額溫槍是怎麼計算出體溫值呢?通常人體溫度在(36℃~37℃)放射的紅外波長為9~13微米。
  • 額溫計正常體溫範圍_額溫計顯示LO怎麼辦
    打開APP 額溫計正常體溫範圍_額溫計顯示LO怎麼辦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02-27 09:11:36   其實正常溫度有腋下、口腔、肛腸溫度三種,一般正常波動在36.3-37.2℃之間,超過屬於異常,額溫一般也採取這個範圍,具體需要看額溫槍的詳細說明。
  • 市場呼喚額溫槍單獨立標
    「地鐵裡測溫33℃遭朋友嘲笑,結果朋友測完32℃!不好笑了。」「小區測額頭溫度,單位測手腕,到底測哪個部位準?」……近期測體溫已是出行標準動作,每天進出小區、辦公樓、超市、地鐵等,都會被門口的工作人員對著額頭或手腕「打上一槍」,而這一槍引發的體溫不準問題頻遭消費者吐槽、疑惑。對消費者而言,最大的爭議就是 「我的體溫才33℃?
  • 馬上開學了額溫槍準不準?
    馬上就要開學了,校門口的額溫槍到底準不準,昨天,下城區市場監管局開展了現場比對。下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會同區教育局邀請市質檢院專家,在杭州朝暉中學設置紅外體溫計集中核查比對點,對轄區57家中小學幼兒園(99個校區)的648把紅外體溫計進行集中現場比對。
  • 額溫槍有輻射嗎?測額頭還是測手腕?眾多疑問,今兒一起解答
    「離譜」的數值是不是需要多次反覆測量呢那麼,額溫槍測得究竟準不準?我們在測的時候應該跟額頭保持多遠的距離?購買時該如何挑選?近日,市計量技術研究院檢定校準部副主任、熱工實驗室負責人高級工程師林雁給出權威建議。●市民點題 ●額溫槍測體溫準嗎?工作原理是什麼?
  • 明明是額溫槍,為啥測手腕?體溫忽高忽低正常嗎?
    ●關於測體溫這些事防疫期間,進出小區、單位、地鐵等場所,測體溫成了必選項~為啥體溫忽高忽低?究竟體溫多少為正常?發熱意味著感染了新冠病毒?不同體溫計有何區別?拿額溫槍測手腕溫度合理嗎?04明明是額溫槍,為啥對著手腕測溫?防疫期間,額溫槍因避免交叉感染、測溫速度快等優點,被廣泛使用。但額溫槍的弊端也很明顯,容易受到氣溫、風速、汗水、油脂汙垢等因素影響而產生體溫測量誤差。額溫槍測額溫不準怎麼辦?
  • 「一槍難求」的額溫槍哪裡好?
    也有人覺得撤不撤沒差別,因為那個額溫槍有時候並不準。能量君在自己家小區測溫度就是,東北現在還是很冷的,不戴帽子下樓感覺頭皮都涼颼颼。保安大哥把額溫槍對準我腦門的時候臉上都閃過一絲疑惑。我一摸自己腦門,冰涼,只能和保安大哥尷尬一笑。
  • 額溫槍測體溫究竟準不準?這個很多人都好奇的問題 專家來揭開謎底了
    但是問題來了,額溫槍測得究竟準不準,我們在測的時候應該跟額頭保持多遠的距離?315臨近,杭州網和浙江省標準化研究院、杭州市消保委聯合推出315特別欄目——《防疫用品怎麼選?專家教你辨別真偽》,通過評測對比小實驗,告訴大家在購買時注意避開哪些消費誤區,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防疫用品。
  • 額溫槍測得溫度偏低,是我出問題了嗎?
    受到疫情的影響,進公司、小區的時候,工作人員都會拿一把「槍」對準你的額頭測體溫,但有時候,工作人員也會測你手腕、脖子的溫度?不是額溫槍嗎,什麼時候改叫手溫槍了,它測得準嗎?
  • 【防控課堂】明明是額溫槍,為啥測手腕?體溫忽高忽低正常嗎?
    ●關於測體溫這些事防疫期間,進出小區、單位、地鐵等場所,測體溫成了必選項~為啥體溫忽高忽低?究竟體溫多少為正常?拿額溫槍測手腕溫度合理嗎?1分鐘了解5個關鍵問題測出的體溫為什麼忽高忽低?專家介紹,體溫波動是一種正常現象,體溫會隨環境、時間、狀態、年齡、生理等因素而忽高忽低。
  • 額溫計測不準?有無輻射? 專家解析使用方法及疑點
    中新網北京3月7日電 (記者 杜燕)紅外額溫計測不準?溫計會不會產生產生對人體有害的輻射?北京市計量檢測科學研究院院長姚和軍在今天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紅外額溫計一般要求的使用溫度是16℃至35℃,一般在20℃左右最好。當前是冬季,室外比較寒冷,要注意工作環境、注意測量模式、注意測量部位。
  • 耳溫槍、額溫槍哪個更準?眾多吐槽,今兒一起解答!
    但提起額溫槍,大家卻有一把辛酸淚。微博上隨便翻翻,就可以看到各路網友對額溫槍的吐槽。話說我們也有過被測出42℃的情況……是什麼原因造成額溫槍不準的?如跑了步再來測額頭溫度,會高於正常值;如果在寒風中站了半小時再來測,溫度又會低於正常值。為什麼額溫槍不準,卻還要用?最主要的原因是:方便、迅速、無接觸,可以避免交叉感染。
  • 額溫槍測體溫不準確?如何正確檢測?看看專家怎麼說
    「第一次測37.5℃,吹幾秒鐘冷風再測,立刻就成了35.5℃了。」  「開車時車裡打了空調,一定要下車來涼快一下,否則每次測出在發熱!」  「測了好幾次體溫,都不到35℃,我這是體溫過低嗎?」……  最近一段時間,「體溫」成了很多人最關注的熱詞,每天進出小區、辦公樓、超市,都會被門口的工作人員對著額頭來一個「嗶」的溫柔一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