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9 16:36圖文來源: 紫金山觀察
才匯金陵、共創未來。創新名城建設過程中,南京再次面向全球招聘「合伙人」。
5月19日下午,由南京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主辦、市委組織部(市人才辦)承辦的「才匯金陵、共創未來」人才雲聘雲創活動正式啟動。
5月19日下午,「才匯金陵、共創未來」人才雲聘雲創活動正式啟動。南報融媒體記者 崔曉 攝
舉辦此次活動,是在奮力奪取「雙勝利」關鍵時期,落實市委市政府戰疫情、擴內需、穩增長「四新」行動要求,進一步優化南京創業就業環境,面向全球吹響引才「集結號」。
一季度,南京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247.41億元、可比增長1.6%,不僅是省內、也是萬億級城市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城市,GDP排名位居全國十強。這與南京近年來五湖四海聚人才、不拘一格用賢人的政策導向是密不可分的。今天的南京,比任何時候都需要人才,比任何時候都渴求人才。
紫君發現,這次活動採用「線上+線下」方式,通過網絡直播同步向全球呈現,分雲聘、頒獎、雲創三個環節。不僅有南京人才政策、崗位、產業的引才推介,還有發放高層次人才科技貢獻獎金支票、頒發人才服務機構 「金牌合伙人」證書、頒發引才用才示範企業「金梧桐」獎盃等禮遇人才、兌現政策的暖心舉動。南京這片古老而優渥的土地上,創新、產業、人才正加速融合,孕育出高質量發展的蓬勃力量。
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出席並頒發引才用才示範企業「金梧桐」獎盃,省委組織部副部長洪浩,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陸永輝,副市長蔣躍建,以及一批創新創業人才代表,用人企業、人才服務機構、投資機構以及相關高校代表參加活動。
01
雲聘推介:
頂尖人才頂級支持,一次推出1.2萬個崗位「穩就業」
雲聘環節,市委組織部(市人才辦)、工信局、人社局分別發布人才政策、「四新」新產業人才需求和雲聘崗位需求。
南京最崇高的目標,是群賢畢至、才匯金陵;
南京最堅定的追求,是創領發展、逐夢啟航;
南京最鮮亮的底色,是城才相宜、盡顯所長;
南京最走心的承諾,是安居樂業、共創未來。
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市人才辦主任張新年通過四個「最」,系統全面介紹了南京在人才創新創業、就業保障、服務環境等方面政策。其中包括頂尖人才頂級支持,給予最高1000萬元創業扶持,特別優秀的,資助額上不封頂。「持大股」建設新型研發機構的,最高再給500萬元績效獎勵。
「才匯金陵、共創未來」人才雲聘雲創活動現場。南報融媒體記者 崔曉 攝
新產業,代表產業發展的未來方向,對南京匯聚更多優秀人才,邁向全球產業鏈中高端,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具有重要作用。
市工信局副局長喬翠聰發布新產業人才需求。他介紹,南京新產業,主要包括新一代數字經濟、新醫藥與新健康、智能網聯汽車、新型都市工業、未來新業態5個重點方向,總規模將超過4000億元。2020年南京新產業人才需求預計達2萬人,2025年將達8萬人,其中高端人才需求達30%。
江北新區研創園人才公寓。南報融媒體記者 崔曉 攝
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大背景下,南京將「穩就業」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市人社局依託「南京人才服務平臺」,統籌和引導全市崗位資源整體開發,謀劃「雲聘」在線對接,在「最難就業季」推出「求職大禮包」。
市人社局局長劉蒞現場發布人才雲聘崗位需求:人才「雲聘」平臺一次性提供超1.2萬個就業崗位。
用人單位中,有蘇寧易購、五星控股、先聲藥業等上市公司,有滿運科技、世和基因、金斯瑞生物等高成長性企業,還有紫金山實驗室、南京先進雷射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
其中,新型研發機構和高成長性企業提供了1174個崗位需求;南京地鐵集團、晨光集團、二十八所、南京證券等國有企業提供了4257個崗位需求。
從學歷要求看,本科及以上崗位超8成。
據了解,今年南京將籌集提供各類崗位20萬個以上。
02
頒獎禮遇:
「伯樂」引才用才,最高獎勵100萬元
頒獎環節,南京對10家引才用才示範單位頒發「金梧桐」獎盃和最高100萬元一次性獎勵,並根據科技人才貢獻,給予10名高層次人才代表最高50萬元獎勵,對10家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頒發「金牌合伙人」證書。
活動現場,「金梧桐」獲獎單位公布。南報融媒體記者 崔曉 攝
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此次獲得引才用才示範企業「金梧桐」獎的10家企業之一。
公司政府事務副總裁陳曦說,給引才優秀企業予以獎勵,表明了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人才引進政策落地的誠意,成功鑄造了強勁的創新人才動力機制。集團每年在南京新落戶工作的碩博人才都有三四百人,他們都享受到了相應的扶持政策,還有多位核心骨幹得到了經濟貢獻獎勵。「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南京對於人才的渴求和厚愛。正是因為南京持續吸納和招募高水平的研發人才,才成就了金斯瑞集團的快速成長、高速發展。南京市的政策利好無疑堅定了集團引才留才的決心,也助力我們把金斯瑞打造成更好的金梧桐,引得鳳凰來。」
科研人員正在位於江寧高新區的金斯瑞生物科技公司內,進行基因合成相關操作。南報融媒體記者 馮芃 攝
獲獎人才收到沉甸甸的獎金支票,不僅可以感受到南京廣納四海英才的滿滿誠意,而且展示了南京樹立引才用才、尊才愛才工作導向。
南京金龍客車製造有限公司獲得了高層次人才科技貢獻獎金近60萬元,這已是公司連續3年獲得該項獎勵,總獎金近150萬元。
「對比幾年前,現在公司招聘人才容易了很多,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願意留在南京參加工作,這都得益於南京給各類人才提供的政策支撐。」公司副總裁董釗志告訴紫君,因為缺少人才支持,公司一個關於『無人駕駛微循環公交』的項目一直無法啟動。2018年,在市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幫助下,我們和上海交大積極開展交流,並從上海交大引進了一位博士,順利啟動了項目。南京不斷吸引人才湧入,也是對企業科創力量補充的一種方式。
活動現場,高層次人才獎勵頒發。南報融媒體記者 崔曉 攝
紫君了解到,今年全市共4246人獲得高層次人次科技貢獻獎勵,總金額達7167.2萬元。據了解,這是南京第3年實施該項政策,今年進一步優化獎勵結構標準,重點獎勵科研一線、科技貢獻突出的產業人才,給予當年最高50萬、累計最高100萬元獎勵,有效提高人才的價值獲得感,引導廣大人才為南京做出更大貢獻。
「金牌合伙人」是南京首次評選,旨在鼓勵更多人才「月老」發揮優勢,把南京的人才之需、引才之切、用才之盼告訴四海英才,讓更多的「金鳳凰」選擇南京,和南京共創共享美好未來。
活動現場,「金牌合伙人」機構公布。南報融媒體記者 崔曉 攝
江蘇領航人力資源服務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湯化冰從事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已經快20年了,獲得此次人才服務機構「金牌合伙人」稱號。她說,這些年來,感受最深的就是隨著南京的產業結構發展,人才結構也隨之而變,人才層次要求越來越高,人才種類越來越廣。這次獲獎,這既是政府對公司工作成果的認可,也是政府對人才工作重視的一種體現,接下來,她將繼續圍繞人才的全產業鏈服務對接市場需求,吸引高素質員工,為南京創新名城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03
雲創服務:
人才基金和創投聯盟成立
南京有創新沃土,更有創業舞臺。
在雲創環節,市級人才基金暨創投聯盟正式成立,為獲得人才基金投資、大學生創業項目接力投資和擔保貸款項目舉行「雲籤約」,啟動江蘇省2020年青年雙創大賽。
人才基金投資項目籤約現場。南報融媒體記者 崔曉 攝
江蘇易安聯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是獲得此次基金投資的10家企業之一。公司董事長楊正權表示,公司將充分利用好此次投資,擴大產品創新能力,為政府和大型企業組織提供更高效,更安全的雲防護產品。目前,易安聯正在爭取和高校特別是網絡安全人才集聚的高校展開產學研合作,引進各類「牛人大咖」。未來,將通過孵化的方式扶持有技術創新的大學生創業為南京創新名城建設增添更多科創動力。
為充分發揮政府、高校、園區、金融機構等多方促進創業的服務優勢和積極作用,幫助青年大學生解決創業中的「資金難」問題,我市創新政策實施模式,為高校、園區開通創業擔保貸款「綠色通道」,已為309名青年大學生發放信用貸款6125萬元。現在,「綠色通道」範圍將覆蓋所有在寧高校和省級園區,更大力度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支持。一批創業擔保貸款「綠色通道」項目現場籤約。
創業擔保貸款「綠色通道」項目籤約現場。南報融媒體記者 崔曉 攝
南京大學在此次活動中簽約了創業擔保貸款「綠色通道」項目,南京大學國際創新創業學院副院長湯揚告訴紫君,此前大學生申請創業貸款時,經常會遇到找不到擔保人和抵押物的問題,導致大學生創業積極性大幅度降低。「『綠色通道』的推出,讓以往被政策規定拒之門外的優秀創業者可以近乎「零門檻」的條件享受到政策扶持,這是給大學生創業項目注入的一針強心劑,給南京點讚!」
由紫金投資集團牽頭,毅達資本、深創投、中金資本、創新工場、賽富投資、元禾原點、金雨茂物、同創偉業、基石資本共同發起並設立人才創新創業投資基金和人才創投聯盟,通過定向開展股權投資、金融對接、創業輔導等服務,著力解決人才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等問題。
為進一步激活雙創基因,為青年才俊提供展示舞臺,此次活動正式啟動江蘇省2020年青年創業創新大賽。據了解,前兩屆大賽已吸引近8000名選手、近2000個項目參賽。本屆大賽將連接全省各地雙創平臺資源,引導、鼓勵、支持全省廣大青年爭當「創客」,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型企業孵化。
江蘇省2020年青年創業創新大賽啟動。南報融媒體記者 崔曉 攝
現場,還有來自雲端的「點讚」和「祝福」。
中國駐瑞典大使館科技參贊戴鋼通過視頻表示,瑞典是全球科技創新頂尖的國家,在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方面有獨特的優勢,中瑞兩國在這兩方面一直都有良好的合作。特別是2018年9月,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率南京市代表團訪問瑞典,大力推進了瑞典和南京的科技創新合作。在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病毒期間,南京的醫學專家與瑞典醫學專家進行了視頻交流,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後,中國駐瑞典大使館將繼續促進南京與瑞典的科技創新與人才交流合作,推動兩國科技創新事業不斷結出豐碩成果。
南開大學科研部部長孔德領則通過視頻分享了對南京創新創業發展的印象。他說,南京高校雲集,人文薈萃,正在全力推進「創新名城,美麗古都」建設,科技創新氛圍日益濃厚。去年,南京市「百校對接計劃」的科技人才專員來到我校,在加強校地融合、校企聯動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打好了寧—津科技成果轉化深度合作的「前哨戰」。未來,我們將繼續關注南京的發展,在更高層次、更多維度,尋求全方位的共建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