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總統和英國前首相點讚,提倡全英美學習的中國式教育

2020-12-12 米蟲五次元

獲得英國前首相卡梅倫和美國前總統歐巴馬點讚的中國虎媽教育,讓你的孩子考進世界頂級名校,這幾種教育方式你需要。

最近在看《虎媽戰歌》,這本書是一位美籍華人的自傳式育兒書,這位虎媽是耶魯大學教授,畢業於哈弗大學,虎媽就是運用這些教育方法把兩個孩子送進世界頂級名校走上人生巔峰。培養這幾樣能力孩子的未來不會差!

作為一個六歲孩子的媽媽,我像大多數孩子的媽媽一樣,焦慮,不能接受孩子的平凡,有著典型的中國式媽媽特點,嚴厲,暴躁,死死的掐著孩子的一舉一動,有時也會安靜思考,到底什麼樣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很多人羨慕西方的教育方式,覺得西方的孩子更自由,西方的教育方式讓孩子更優秀,你如果問她為什麼西方教育方式下的孩子會更優秀,而她又什麼也說不出來。不管東方教育還是西方教育,其實都有好壞,教育孩子主要是教育方法,而且在用一種教育方法的時候,還要考慮這個教育方法是否適用於自己的孩子。

一、西方教育的特點

歐美國家是一個比較崇尚自由的地方,這和他們的傳統文化有關,他們是西部牛仔的後代,擁有灑脫,崇尚自由和探險的精神,在教育上孩子如果不喜歡那就會允許他們放棄,喜歡的就可以開始,這個教育好嗎?好,好在哪裡呢?好在孩子有自己的選擇,父母也尊重孩子的選擇,但是這樣的教育卻有很大的缺點,缺點就是孩子很容易放棄,不喜歡的就可以不去做。

也是由於這樣的教育方式,所以西方國家才會有「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這樣的詩句。

其實我們只看到了西方教育的一方面而已。

他們從小學開始也開設很多學科,但是很多家長並不要求孩子一定要把每門課都拿到A,這也造成了一些孩子是偏向於自己喜歡的方向發展。

二、中國教育特點

而這點和中國式的教育剛好相反,中國媽媽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每門功課都拿滿分,看看國內開滿大街小巷的培訓班就知道,中國媽媽在各科目耗費的金錢和精力,其實中國式的教育不單單是要每個科目滿分還有很多方面,而《虎媽戰歌》這本書裡就記錄了很多中國式的教育方法。

《虎媽戰歌》,她所運用的就是真正的中國式教育,完全不給孩子懈怠的機會,這個教育方式和主張「自由」的西方背道而馳,與其說是虎媽的育兒回憶錄,不如說是一個生活在美國的中國媽媽用強硬的中國教育方式對抗西方教育的完勝戰爭。而虎媽的教育理念也曾被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和英國前首相卡梅倫點讚,並且倡導英美教育改革,向虎媽學習嚴格教育的育兒方法激起孩子的潛能不給孩子懈怠的機會,那麼中國的父母應該怎樣教育孩子呢?虎媽又是用了怎樣有效的育兒方式。

我們國家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每門功課都滿分,很多人認為這是國情,高考在那裡等著,如果沒有高考也可以放縱孩子,喜歡的多學。不喜歡的少學,或者放棄,而高考卻要全考所以不得不學。那麼學習真的只是為了考試嗎?當然並不全是。

讓孩子學習是為了成就他們的未來,而不是很功利的只為考試。在羨慕西方教育的時候也請家長看看西方教育下的階級分層,任何一個國家改變生活階層,讀書都是最快而且最有效的方法。

三、教育帶來的好處

任何一個國家讀書都是最快而且最有效改變命運的方法,英國有一部紀錄片《人生七年》普通階層的孩子大多數是沒有上大學,很早結婚步入社會,工薪階層,他們的人生可以說很早就被固定,而他們的孩子很多還是沒能上大學,再次持續著工薪階層的生活。

而精英階層的孩子從小就已經把道路規劃的很清晰,目標就是名校,每一步該怎麼走都很明確,而他們的孩子最後大多數也都是上名校,最終會踏入律師,醫生,外交官之類的職業中。名校不管是在歐美還是在中國都有,階級分層在哪裡都存在,而讀書是孩子走向成功的捷徑,那怎麼培養孩子讀書?

四、教育的偏誤,以前和現在教育的差別

1. 激發孩子的潛力,教育啟蒙越早越好

近十年來國內的教育有了很大的變化,十年前孩子生下來很多是直接丟給老人,而老人只要把孩子餵飽,穿暖就好了,到了上學的年齡送到學校,放學後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後就可以肆意的釋放天性,,而近年來中國出現了一個詞「早教」,早教是什麼?從字面意思看是早教育,但是早教真正包含的含義卻很多,也有很多家長不理解孩子那麼小不就是應該玩嗎?這麼小能學什麼?即使學了也學不出什麼名堂來。

其實,早教就是早點啟蒙,根據孩子生理的發育特點進行合理的智力開發和行為習慣的養成,而早教中有一種能力是必須從小培養的。

2.培養閱讀習慣

我們首先來說說讀書,現在中國在倡導全民閱讀,閱讀習慣影響孩子的一生,拿說話來說,有的孩子18個月開始就特別的能言善辯,而有的孩子到三歲了還只能說簡單的詞彙,無法說句子,其實孩子的語言需要積累,孩子在24個月之前是語言的積累期,24個月以後是語言的爆發期,有了足夠的積累才能更好的表達,那麼我們遠點說,以後孩子作文寫的好不好首先取決於孩子的詞彙的積累,孩子在幼兒時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愛上讀書,不間斷的閱讀,那麼他不僅會是個說話常帶金句的孩子,未來他的作文也會得心應手,閱讀可以積累經驗,讓人更有智慧,孩子在小的時候培養閱讀習慣最好,閱讀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2. 自律,行為習慣

對人一生影響很深的還有行為習慣,說到行為習慣很多媽媽可能不太理解,什麼是行為習慣?

其實我們說的行為習慣就是孩子平時的作息,有沒有養成良好的作息和正確的做事方法,一個孩子每天晚上沉迷於電子產品不肯睡覺,早晨又賴床喊不起來。不喜歡讀書,不喜歡學習。另外一個孩子每天早上6:30起床,7:00吃完早飯,即使是在周末也能做到8:00開始讀書,準時午飯,準時休息,他們把自己的學習生活安排的很妥當,那麼兩種孩子誰的未來更有競爭力?

關於自律和行為習慣,我們不用去想像孩子行為習慣相差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影響,就在成人身上也是一樣,著名作家村上春樹每天凌晨4點起床,寫作四小時跑步10公裡,也是這樣強大的自律和習慣,才最終成就了村上春樹在寫作上的成就,其實很多事情並不難,每個人都能做到有效利用時間,但是很多人缺乏強大的自律,浪費好時光,沒有良好的習慣,。

就拿這次疫情來說,同樣隔離在家,相信在疫情結束後差距也就出來了,有的孩子在疫情中變的更加優秀,而有的孩子放縱自己可能電子遊戲打的更溜了,書中的知識還記得多少。

所以有的孩子在疫情期間堅持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家安靜學習,不辜負自己,這樣自律的孩子他的未來還會難走嗎?

我們吃過行為習慣的虧,也吃過不夠自律的虧,真的還要孩子再重蹈覆轍嗎?一個好的行為習慣成就一個孩子,一個壞的行為習慣毀掉一個孩子。

如果有人在你小時候逼你一把,那麼你的今天還會是這樣嗎?

那麼總結一下,作為父母我們要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讓孩子可以更加自律;不浪費孩子成長中寶貴時間,在孩子大腦發育最快的幼兒時期,早啟蒙激發孩子的潛能;培養閱讀,積累詞彙的同時也可以培養孩子的情商和同理心;這些方面做好了,相信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相關焦點

  • 歐洲頭條丨美總統大選塵埃未定英首相迫不及待祝賀,英美「特殊關係...
    △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左)、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右)相比之下,詹森與拜登的關係卻略顯尷尬。據英國媒體報導,拜登與歷屆英國首相都有很好的交情,可他與詹森卻連同框照都難覓蹤影。△11月9日,英國前首相布朗參加英國廣播公司早間節目英國前首相布朗表示,英國議會上議院對《內部市場法案》關鍵條款的辯論,拜登將對此格外關注。若拜登確認當選,詹森不作出妥協,這意味著英國和美國將難以達成自貿協議,勢必對未來英美「特殊關係」產生影響。
  • 《泰晤士報》:英國前首相邱吉爾曾提議對蘇聯和中國實施核打擊
    圖片來源:yandex近日,英國《泰晤士報》披露了《紐約時報》前主編朱利烏斯·奧克斯·阿德勒(Julius Ochs Adler)少將之間的一份對話備忘錄。備忘錄中這樣描述道,午餐時,時年76歲的邱吉爾拿著一隻形狀和大小非比尋常的酒杯喝著香檳,他的酒量至少是其他人的兩倍,當時作為執政黨反對派的邱吉爾感慨道,英美對蘇聯的聯合政策過於軟弱且不具備侵略性。阿德勒寫道:"然後邱吉爾敏銳地要求我說出我們(美國)擁有的原子彈數量,並對俄國人的武器庫進行評估。
  • 大前研一:安倍「跪式」外交,成就不及前首相腳丫!
    據日本媒體news-postseven網站5日報導,日本評論家大前研一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談、以及訪問珍珠港等系列事件展開分析,評價安倍的現有外交政策是「屈從美國,成就不及前首相中曾根腳丫」。
  • 前英國駐歐盟代表:美國大選結果將影響英美「特殊關係」
    【歐洲時報10月27日顧硯編譯】前英國駐歐盟代表伊萬·羅傑斯(Ivan Rogers)近日對英國媒體《觀察家報》(the Observer)稱,近幾周與他有過接觸的多位歐盟成員國官員和部長均認為,英國首相詹森正在等待美國大選的結果。
  • 英國首相強調英美特殊關係 卻被美官員視為笑話
    過去幾十年,英國歷任首相與美國總統都強調英美特殊關係。   川普VS雷莎·梅   2017年1月27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與英國首相特雷莎 梅舉行會談並出席聯合記者會。川普在會談後的聯合記者會上表示,美國將重塑與英國在軍事、金融、文化、政治等方面的深厚關係。他承諾持久地支持這一「最特殊的關係」。
  • 中國小學生的九九乘法表竟被引入英國,全英奉旨學習
    相對於英國的高等教育,有的時候我們更應該想一想英美國家的初級教育問題,長久以來在整個華人圈流傳了一個說法,英國美國的教育,尤其是初等教育非常好,好在哪裡呢?人家搞的是快樂教學,開發兒童的天性,人家不抹殺小學生的其他休息時間。
  • 深度了解英國新首相,這幾個關鍵詞值得注意
    出任外交大臣後,他繼續提倡強硬「脫歐」,反對特雷莎·梅與歐盟達成的「脫歐」協議,並以辭職表明立場。有輿論認為,詹森從公投開始就不遺餘力支持「脫歐」,是他贏得首相職位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脫歐」變「拖歐」的情形下,保守黨和英國民眾如今都希望有一個不懼「硬脫歐」的領導人帶領英國儘快走出困局。
  • 英美重拾「蜜月期」,新貿易談判好商量?美前財長一句話洩玄機
    【編輯/郝佳 統籌/劉姝蓉】近日,英國新任外交大臣拉布一行開啟訪美行程。外媒稱,英國欲加速達成「脫歐」後與美國的自由貿易協議。拉布對外透露自己受到川普總統熱情接待,美國務卿蓬佩奧一句拍胸脯承諾似乎也給英國發出「定心丸」。然而,美國前財長薩默斯權卻認為,在美英自貿協議談判桌上,英方無甚「籌碼」。他稱首相詹森今後提出的貿易協議很可能被美國國會否決。
  • 三七互娛獲卡梅倫點讚 李逸飛與英國前首相會談聊了什麼?
    北京時間9月20日,上市公司三七互娛創始人、總裁李逸飛受邀會見英國前首相卡梅倫,並就三七互娛在英國泛娛樂市場的戰略布局交換意見。英國前首相卡梅倫(中) 與 三七互娛創始人、總裁李逸飛(右一)作為繼騰訊、網易之外國內遊戲行業的「第三極」,三七互娛同時也是中國泛娛樂行業與遊戲出海業務上的先鋒。
  •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大力提倡的STEAM教育,你在家也能幫娃實現
    說起STEAM教育,相信大家可能都不會陌生,這是由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大力提倡的教育計劃,現在已經正式的進入到美國的教育體系當中,而加拿大、英國、新加坡等地方,也已經成為了從幼兒園到高中教學計劃的一部分了。
  • 為什麼美國總統愛養狗,英國首相只能養貓?
    在川普之前,美國總統養狗似乎已經成為了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川普之前的幾任總統都在白宮養了狗,他的前任歐巴馬一家養了2隻葡萄牙水犬,分別叫Sunny與Bo;前總統小布希也養了2隻梗犬與1隻史賓格犬。甚至有報導說,川普是100多年來第一位沒在白宮養狗的總統。
  • 西方不和中國合作問題怎麼解決?英國前首相說出實話,美國沉默了
    據環球時報5月14日消息,近日美國著名主持人法裡德對英國前首相布萊爾進行了專訪。布萊爾在被問及如何看待中國與西方國家之間的關係時,這位前首相直言:「中國與西方各個國家之間的關係,就是21世紀起決定性作用的地緣政治關係。」
  • 川普「驅逐」大使,給英國人5點啟示,更看清了英美的真實關係
    英國駐美國大使金·達羅克因為批評川普的秘密電文洩露被迫辭職,可能英國政府接下來還需要處理一些相關事務恢復與美國特別是與川普的關係,但是事件的主體影響已經結束。英國政府和媒體開始總結秘密電報事件給英國的教訓和啟示,主要有5點。
  • 英國人不喜歡川普,但很需要「英美特殊關係」
    兩國在重大國際問題上經常協調合作,而且兩國首腦,如裡根和柴契爾夫人,柯林頓、小布希和布萊爾之間的個人關係也很好。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英國想加入歐共體(歐盟前身)時,法國總統戴高樂就是因為英美兩國關係特殊,擔心英國成為美國的「特洛伊木馬」,而阻止英國加入歐共體。   英國直到戴高樂卸任後才得以「入歐」。
  • 前有英國大臣甩鍋中國,後有美國總統不擔責,果然蛇鼠一窩!
    前兩天英國大臣戈夫在回答為什麼英國新冠肺炎檢測數量這麼少的問題時想甩鍋中國,暗示中國最初的報導「不夠清楚」,被英國網友當場識破並一頓痛罵。無獨有偶,周三美國副總統邁克·彭斯(Mike Pence)在被問及為何美國對此次冠狀病毒大流行的嚴重性反應如此遲鈍時,試圖將責任歸咎於CDC(美國疾控中心)和中國。
  • 英國新首相有多「另類」:幹這行就要臉皮厚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鄒松霖 實習生 仇暘 | 北京報導視覺中國倫敦時間7月23日中午,英國保守黨競選委員會宣布,英國前外交大臣鮑裡斯·詹森贏得該黨黨魁選舉,將成為英國下一任首相。關於個人生活穆斯林、猶太人和基督徒血統融成「熔爐式」精英1964年,詹森出生於美國紐約,有英美雙重國籍,後來放棄美國國籍。
  • 美國想派醫生去給英國首相治療,還要送特效藥,英國為何拒絕了?
    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這兩天都進了ICU了,病情看來確實很嚴重,病房之外可能有上百個記者在等待著消息。當然了我相信大家都希望是個好消息,而不是壞消息的。我們了解美國總統川普和英國新首相鮑裡斯詹森關係非常好,甚至詹森此前就被人稱為是英國的川普,人家兩人不但從政理念相似,還都有一撮金毛。
  • 臺媒稱中文熱席捲英國 前首相呼籲棄法語學中文
    前首相籲棄法語學中文據臺灣聯合新聞網9月4日援引「中央社」報導,近期調查超過1000名有18歲以下孩子的英國父母發現,在非歐系語言中,父母最希望孩子學習中文。超過半數父母認為,學習中文有助孩子未來事業,也能開闊視野,接觸多元的中華文化。調查顯示,父母認為最重要的語言依序為法語、西班牙語、德語、中文,阿拉伯語和日語並列第五。
  •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逝世:與中國領導人交好,反思戰爭力挺修憲
    執政時期他順應時代潮流,力推鐵路、電信、菸草等國營企業的民營化改革,這讓他與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美國總統隆納·雷根並稱為20世紀80年代的新自由主義三大旗手;但另一方面,他以首相身份在二戰後第一次公開參拜靖國神社,執拗地要求全國重新審視戰後歷史教育,甚至明言開展「戰後政治的總決算」,被當時左派勢力批評為「軍國主義者」「政壇風向雞」等等。
  • 新首相將帶領英國這艘巨輪駛向何方?|思客問答
    與外界預期的一致,經全英保守黨成員投票後,鮑裡斯·詹森入主唐寧街10號。7月24日,鮑裡斯·詹森正式接替德蕾莎·梅伊成為新任英國首相。從髮型到個性,外界總是把詹森和美國總統川普相提並論。有專家評論說「很多事情上(詹森能)與川普所做到的相似」,「兩位領導人都設法讓人們相信,他們真正關心的是普通人的利益。」英國新任首相結果宣布後,川普發推特祝賀說:「他(詹森)會很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