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各位考生更好的的備考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筆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整理了教師資格考試筆試備考資料,供各位考生查看學習。
學習遷移
提要:
1.學習遷移的概念;
2.學習遷移的分類;
3.學習動機的理論;
4.有效促進學習遷移的措施。
速記
一、學習遷移的概念
學習遷移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或習得的經驗對完成其他活動的影響。
二、學習遷移的分類
(一)正遷移和負遷移
根據遷移的結果,遷移分為正遷移和負遷移。
正遷移也叫「助長性遷移」、「積極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負遷移也叫「抑制性遷移」、「消極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產生阻礙作用。
例如:學習了高等數學加深了對初等數學的理解便是正遷移。學會了三輪車導致了自行車騎行的遺忘便是負遷移。
(二)順向遷移和逆向遷移
根據遷移發生的方向,遷移分為順向遷移和逆向遷移。
順向遷移是指先前學習對後繼學習產生的影響。
逆向遷移是指後繼學習對先前學習產生的影響。
例如:我們之前學習過得前攝抑制屬於順向負遷移,倒攝抑制屬於逆向負遷移。
(三)一般遷移和具體遷移
根據遷移內容的不同,遷移分為一般遷移和具體遷移。
一般遷移也稱「非特殊遷移」、「普遍遷移」,是指在一種學習中所習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態度對另一種具體內容學習的影響,即將原理、策略和態度具體化,運用到具體的事例中去。
具體遷移也稱「特殊遷移」,是指學習遷移發生時,學習者原有的經驗組成要素及其結構沒有變化,只是將一種學習中習得的經驗要素重新組合併移用到另一種學習之中。
例如:比如你在解決所有問題時都會按通常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自己的態度去處理屬於一般遷移。學習了「日」「月」到生字「明」便是具體遷移。
(四)水平遷移和垂直遷移
根據遷移內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的不同,遷移分為水平遷移和垂直遷移。
水平遷移也叫橫向遷移,指在難度、複雜程度和概括層次上處於同一水平的先行學習內容與後繼學習內容、學習活動之間產生的影響。
垂直遷移也稱縱向遷移,指先行學習內容與後續學習內容是不同水平的學習活動之間產生的影響。例如:學習了電場的內容對磁場學習發生了影響便是水平遷移。學習了角在學習,鈍角或銳角便是垂直遷移。
(五)同化性遷移、順應性遷移與重組性遷移
根據遷移過程中所需的內在心理機制的不同,遷移分為同化性遷移、順應性遷移與重組性遷移。
同化性遷移是指不改變原有的認知結構,直接將原有的認知經驗應用到本質特徵相同的一類事物中去。
順應性遷移指將原有認知經驗應用於新情境中時,需調整原有的經驗或對新舊經驗加以概括,形成一種能包容新舊經驗的更高一級的認知結構,以適應外界的變化。
重組性遷移指重新組合原有認知系統中某些構成要素或成分,調整各成分間的關係或建立新的聯繫,從而應用於新情境。
三、學習遷移的理論
(一)形式訓練說
形式訓練說是最早的關於遷移的理論。形式訓練說的基本主張是遷移要經歷一個形式訓練過程才能產生。其代表人物是沃爾夫。
(二)共同要素說
桑代克和伍德沃斯認為,只有當學習情境和遷移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時,一種學習才能影響到另一種學習,即產生學習遷移。
(三)概括化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賈德提出了概括化理論,也稱為「經驗類化說」。賈德在1908年所做「水下擊靶」的實驗,是概括化理論的經典實驗。
賈德在1908年所做「水下擊靶」實驗,是概括說理論的經典實驗。把十一二歲的小學高年級學生分成A,B兩組練習水中打靶。對A組被試者先教以光在水中的折射原理而後進行練習,B組則只進行練習、嘗試,而不教原理。當他們達到相同的訓練成績以後,增加水中目標的深度,結果繼續打靶時,學過原理的一組的練習成績明顯優於未學過原理的一組。賈德認為這是因為學過原理的一組已經把折射原理概括化,從而對不同深度的靶子都能很快作出調整和適應,把原理運用到不同深度的特殊情境中去。
(四)關係轉換理論
代表人物是苛勒。苛勒用「小雞啄米實驗」證明了關係轉換的學習遷移理論。
苛勒用「小雞啄米實驗」證明了關係轉換的學習遷移理論。其實驗如下:先讓小雞學會辨別一種淺灰色紙和一種深灰色紙,小雞在淺灰色紙上能啄到穀粒,在深灰色紙上不能啄到穀粒,兩種紙常常交換位置,經過40-60次訓練,小雞學會了揀淺灰色紙啄米,以後變換條件,把深灰色紙換成更淺灰色紙,以觀察小雞對淺灰色和更淺灰色紙的反應,結果有百分之七十的小雞啄新的更淺的灰色紙,只有百分之三十的小雞仍啄原來的淺灰色紙。
(五)認知結構遷移理論
奧蘇伯爾在有意義言語學習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認知結構遷移理論。這一理論認為,一切有意義的學習都是在原有認知結構的基礎上產生的,不受原有認知結構影響的有意義學習是不存在的。一切有意義的學習必然包括遷移,遷移是以認知結構為中介進行的。
四、有效促進學習遷移的措施
(一)關注知識經驗,完善認知結構
1.學生原有認知經驗的豐富性;
2.原有知識經驗的概括與組織性;
3.原有知識經驗的可利用性。
(二)選擇教學內容,安排教學過程
1.精選教材;
2.合理編排教學內容;
3.合理安排教學程序。
(三)教授學習策略,提高遷移意識
僅教給學生組織良好的信息還是不夠的,還必須使學生了解在什麼條件下遷移所學的內容、遷移的有效性如何等等。結合實際學科的教學來教授有關的學習策略是達到這一目標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