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的私立幼兒園,大班等同於學前班,但就在今天上午剛剛決定換個專門的學前班!也很無奈,不知道這個決定對於否,現在依然處於焦慮中,確切的是害怕,怕因為某個決定錯誤耽誤孩子,做父母真不容易啊!
其實這個問題因人因校而異。女兒的幼兒園已經hold不住她了,而上學前班每天各種課程她都很喜歡。跟我興奮地形容圍棋,或者讀她認識的小課文,或者談到遊泳換氣不如同學的困惑。我們看重的不是銜接,是好玩。但是聽一個一年級的老師的說法後,我建議送學前班,班裡有幾個不上學前班的學生,因為不適應小學的制度,導致學習學得很吃力,還有不要太高估小孩的接受能力,小學的知識量不是幼兒園能比,一下子去一年級適應得很不好。
家長可以做些什麼?不認識校園、自理能力差、做事磨蹭、嬌氣、不會聽講、不會和同學交流、不會和老師相處,這些都是幼兒剛步入小學出現的不適應現象。在幼小銜接階段,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他的獨立意識、生活自理能力、與人交往等方面的能力,逐步讓他學會在脫離父母、老師時刻幫助的情況下,能獨立生存、生活、學習和勞動。
幼兒園是比較系統,正規的。寶寶在上小學前只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以後學什麼都比較方便。2歲上幼兒園沒什麼好嬌氣的,2歲小班3歲中班,4歲大班,5歲學前班,6歲正好小學,再不行3歲上幼兒園,7歲上學,晚一年上學能吃多大虧,別說什麼贏在起跑線,晚一年心智各方面都成熟些,反而更好。
首先很多家長要抱怨一下,教育系統很是奇怪了,規定幼兒園不能教孩子拼音、識字和加減法等內容,而孩子上了小學後這些內容又講得很少(拼音只講了幾結課;上小學第一天老師就布置了一段文字閱讀),我就奇怪了這些內容難道孩子自己能無師自通啊?幼小銜接難道管教育的這幫人就不考慮嗎?教學大綱能不能有個連續性?
現在到好,反倒逼著家長去報什麼幼小銜接班,上了小學還要報各種課外班。否則老師就會找你說你的孩子跟不上,還是報個課外班吧,搞得家長壓力大,學生壓力更大。老師們的邏輯:我一講下面大部分學生都會了,覺得不用講了。個別孩子不會和我沒關係,你可以去報班。請問如果是這種邏輯,小學老師教什麼?
我認為不報學前班,因為那只是讓孩子在不應該的年齡段,提前學了些知識。會限制孩子想像力,過早固化孩子思維模式,對孩子的成長沒有好處。而且就是因為報學前班的家長多了,才會是小學老師有了狗屁邏輯,反過來又會考驗其他家長到底要不要報學前班?不光是學前班,整個教育體制都是這樣的,每個人都是受害者,同時又是施害者。現在國家也在大力打擊課外輔導班,最應該先從學前班抓起。從源頭消除家長們的焦慮症。